某边坡工程勘察报告_第1页
某边坡工程勘察报告_第2页
某边坡工程勘察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范本项目负报告编理:写:总工 程师:核:目录1前言21.1任务由来21.2勘查工作目的与任务21.3勘查依据及技术标准 21.4勘查工作评述21.5勘查工作量 32. 场地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32.1自然地理环境32.2地形地貌32.3地质构造与地震32.4地层岩性4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52.6不良地质现象52.8地质环境评价 63. 边坡概况及稳定性评价63.1边坡概况63.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与发展趋势 74. 防治工程建议94.1防治措施建议94.2防治工程的设计参数建议 95. 结论与建议95.1结论95.2建议9图名附图比例尺图号1.工程地质平面图1:5001-012.工程地

2、质剖面图1:2002-01 2-023.钻孔柱状图1: 2003-01 3-021.前言1.1任务由来1.2勘查工作目的与任务依据相关规范规定,拟定本次勘查的工作任务为:(1) 查明工作区范围内地形地貌、气象及水文地质特征、区域地质条件等;(2) 查明场地内各岩土体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空间分布关系;(3) 取得相应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4) 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及环境水的腐蚀性;(5) 查明边坡形态特征、岩体主要结构面的类型、产状、延展情况、闭合 程度、充填情况及结构面的组合关系;(6) 评价边坡稳定性及(潜在)破坏模式、危害程度,提供边坡防护工程设计 所需岩土参数,为边坡治理提供工程地

3、质资料。13勘查依据及技术标准本次勘查执行的规范、规程主要有:(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 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6) 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 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9)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0219-2006)1.4勘查工作评述该边坡勘查

4、工作始于2014年8月30日,至2014年9月5日结束野外工作, 工程测量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同时开展,随后进行钻探工作,野外工作结束后转 入室内报告编写,完成工作均达到质量要求。(1) 工程测量本次勘查主要工作内容为地形测量、剖面测量及工程点定位测量等,采用GTS-311全站仪施测,地形图数字化成图。地形测量:采用RTK、全站仪采点,全数字化成图,采用测图比例尺:1:500,测量范围为工程地质周界以外 2780m,内容包括CNG储备站、交通设施、 管线、旱地、林地、小路、排水沟及边界点等,采点后制作成初始图纸,后由作 业人员到野外调绘,补充、修改完善后方为本次正式用图。剖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施测

5、,剖面两端点埋石,采用比例尺为1: 200,测量时均有地质人员随同进行地质编录。定点测量:所有钻孔、主要地质及水文点、边坡范围边界点均用全站仪实测,测量精度与图根点精度相同。使用仪器的精度及技术要求,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007)执行。总体来看,本次工程测量施测方法正确,数字化成图进度高,制图内容和 线划等满足工程测量规范及地形图图式要求。(2) 工程地质测绘调绘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不良地质现象以 及人类工程活动等,重点调查不良地质体、岩体结构面的分布及特性;对于勘查 区内具重要工程意义的工程地质点、线,采用半仪器法或全仪器法定点上图并作 现场描述、拍照

6、。(3)工程地质钻探本次勘查投入XY-1A型钻机1台,采用机械回转取芯钻进方式。钻孔开孔 孔径为 108mm,终孔孔径为 91mm。钻进过程中,严格控制冲洗液流量及回次进尺,以确保采取率满足要求。 本次钻探对破碎、易垮塌段采用跟管钻进工艺,其操作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 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进行,土层采取率80%,破碎岩层采取率65%, 完整岩层采取率 85%,质量达到优良。钻孔岩(土)芯按顺序装箱,及时编 录、采样,进行数码拍照。对钻孔初见水位、终孔水位均作观测,且终孔静止 水位观测时间均大于 24h。此外,对钻孔缩径、涌水、漏水、进尺快慢等异常现 象也作了详细记录。各孔均现场跟班编录

7、并及时采样,所取得的原始资料准确、 客观。1.5勘查工作量本次勘查主要完成地形图平、纵、横剖面测量、钻孔放测、工程地质调绘、 工程勘探及采样测试等工作,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1-1。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1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工程测量剖面测量km/条0.14/21: 200钻孔及地质观测点占八、101个工作日地形测量km20.011: 500工程地质测绘km20.011: 500勘探钻探m/孔2/2简易水文观测次/孔2/22. 场地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2.1自然地理环境 交通位置 气象水文查区2.2地形地貌 勘查区地处万源市市区北部,属侵蚀构造中低山岭脊 -峡谷地貌,受构造影响区内山体多呈东西方向展布

8、,整体切割较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沟谷一般顺山体 勘查区发育成“ U”型谷。勘查边坡位于万源市太平镇鞠家坝村后山斜坡上,地形起伏镇较大,斜坡自然坡度约2540°,陡坎、平台等微地貌发育,其中陡坎坡度在60° 以上。勘查区最高点位于斜坡北西侧山顶,标高约 755m,最低点位于南侧CNG储 备站,标高约685m,相对高差约70m。斜坡上基岩零星出露,植被较发育,以灌 2.3地质构造与地震万源市境域北部属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南部属于巴平莲花状构造和新华夏 系构造。境域内构造线展布方向多变,构造形迹以褶皱为主,断裂发育,岩层倾角变化频繁,并常有挠曲现象,由于强烈的地质作用,境内东北部

9、地质构造复杂, 群山屹立,地形陡峻,峰峦叠障,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背斜山脊与向斜谷地平行 排列。勘查区处于大巴山外弧构造带,带内主要由复式褶皱组成,其褶皱较紧密, 断层不发育。据本次调查,勘查区未见褶皱、断层等构造,勘查区地质构造见图 2-6。根据现场调查,勘查区基岩出露地表多以溶蚀裂隙、风化裂隙为主,而深部则以构造裂隙为主。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节理:J1产状160°175°/75°84°裂勘查区面较平直、光滑,开度13mm,局部泥质充填,间距 0.200.5m,可见延伸长 度0.55m; J2节理产状215230°&0°87

10、76;裂面较平直,微张,少量泥质充填,间距0.20.4m,可见延伸长0.503.00m。地层产状约为235°/ 57°。综上所述,勘查区地质构造较简单。第四纪以来,万源市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大面积抬升为主,场区属四川盆地 弱活动断裂构造区,其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均较弱,区域稳定性中等。据四川省 地震局19651974年观测资料,震级>2.5级的地震共发生42次,最大震级3.1 级;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万源地区为波及区,震感较强,但无大的 地质灾害影响。据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

11、2001)»及其第1号修改单,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0.35s,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W度,地震强度不大,属无震害地区。 2.4地层岩性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土层和三叠系基岩两部分组成,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地层。现分述如下:第四系(Q4)(1)崩坡积(Q4col+dl)碎石土:褐红色、褐黄色,松散,稍湿。粒径© >200mm约占15%, 20020mm 约占55%,202mm约占5%,余为粉粘粒充填。石质成分主要为强风化质的泥 灰岩、岩溶角砾岩等,呈棱角状。该层覆于浅表,主要分布于

12、勘查区内斜坡坡顶 一带,层厚约0.22m。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j)根据地面地质调查以及钻探情况揭露,勘查区岩性为岩溶角砾岩、泥灰岩,岩溶角砾岩强风化厚度25m,泥灰岩强风化层厚度约58m间。岩溶角砾岩:褐红色、褐黄色,中砾结构,块状构造。角砾主要由灰岩、泥灰岩碎石角砾组成,粒径较均匀,一般粒径为 25cm。角砾含量约60%,泥质胶 结,胶结疏松。岩溶发育强烈,钻探揭露线溶蚀率 3045%,溶蚀孔洞呈蜂窝状, 孔洞直径约13cm,据现场调查最大溶洞直径约为 60cm,强风化层溶蚀裂隙较 发育,多被褐黄色或褐红色粘土充填,钻探岩芯呈碎石土状。该层于勘查边坡区 内大面积分布。泥灰岩:灰、深灰色,泥质

13、结构,薄层状构造,岩石质软,指甲可刻划,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该层于勘查边坡西侧和东侧坡脚分布。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裂隙水,以 大气降水补给为主。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崩坡积层碎石土。该类水主要接受大 气降水补给,透水性能好,富水性相对较差,仅在土体中作短暂运移,大部分渗 入土体下部强风化基岩中,故储水量有限,其富水性差。2)、基岩裂隙水场地基岩主要为泥灰岩、岩溶角砾岩,其泥灰岩孔隙率低,为相对隔水层; 岩溶角砾岩孔隙率相对较高,且风化裂隙较发育,为相对含水层。区内基岩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溶

14、角砾岩风化裂隙与泥灰岩构造裂隙之 中。本次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区内勘探深度内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导水性较 好,具一定的储水空间;由于侵蚀基准面相对较低,地下水多沿裂隙向深部径流、 补给。另据钻孔水位观测,钻孔水位深度为 1.8m(zk02)、19.50m(zk01),说明 基岩富水性较差。3)、岩溶裂隙水AB段边坡岩溶角砾岩中岩溶裂隙较发育, 导水性好,具一定的储水空间;由 于侵蚀基准面相对较低,地下水多沿裂隙向深部径流、补给,该段边坡中岩溶裂 隙富水性较差。综上所述,勘查区土层透水性好,场地富水性弱,地下水水量随季节变化较 大;基岩地层透水性较好,富水性较差;岩溶裂隙导水性较好,富水性较差。

1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腐蚀性评价依据东区CNG储备站迁建项目房屋与设备基础勘察(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达州市金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2013.7),勘查区地下水属 HCO3-SO42-Ca2+型水,按岩土工程勘查规范12.2.4 条 综合分析,本场地环境类型为H类,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 结构中钢筋及钢筋均具微腐蚀性。勘查区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筋的腐蚀性 评价详见表2-1。环境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表2-1腐蚀介质 水样 编号环境水对砼的腐蚀SO42 一OH-HCO3 一2+Mg4+NHCI-侵蚀性CO2总矿 化度PH值(mg/l)S-1-148.

16、030183.0612.16019.140220.187.55S-1-248.050183.1012.33019.210221.237.56按n类环境进行评价,评价标准:1环境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评价:SO42含量v 300mg/L、Mg 2+含量小于20 mg/L、NH4+含量小于500mg/L、总矿化度小于 200mg/L,微腐蚀;2. A类地层渗透性地层中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评价:PH值6.5、侵蚀性CO2含量v 15mg/L、HCO3_> 1mmol/L,微腐蚀。3. 环境水对钢混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水中CI-含量小于100mg/kg,微腐蚀。2.6不良地质现象经钻探揭

17、露和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场地内除本次勘查的AB段不稳定边坡外,未发现断层、大规模裂隙密集带、破碎带及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存 在。AB段边坡位于勘查区中部,长约27m,高约16m,为修建万源市巨能管道燃 气有限公司CNG储备站迁建项目切坡时形成。该边坡为一岩质边坡,边坡表面岩体较破碎,易发生风化剥落、小滑塌等现象。在暴雨等条件的影响下,该段边坡 稳定性将进一步变差,严重威胁到边坡前方的已建气罐区的安全。2.8地质环境评价勘查区地形地貌较简单,地形坡度局部较陡,第四系沉积相及岩性较多;区 内地下水贫乏,环境水对砼以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 腐蚀性,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

18、质现象一般发育;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地 质环境破坏程度一般。3. 边坡概况及稳定性评价3.1边坡概况边坡的形态特征该段边坡位于勘查区中部(CNG储备站气罐区后侧)。该段边坡所处位置切 坡前为一自然斜坡,坡向约169°,坡度约33°。开挖后形成一段岩质边坡,边 坡纵坡倾向约194°,倾角约70°,横坡长约27m,高约16m (详见图3-1以及剖 面图)。边坡岩土体结构特征(1)岩、土体特征区内土层主要为碎石土,基岩为泥灰岩、岩溶角砾岩。现将边坡的岩、土体 结构分别详述于下:坡体顶部为崩坡积碎石土,厚约12m,松散稍密,稍湿。粒径© >200

19、mm 约占15%, 20020mm约占55%, 202mm约占5%,余为粉粘粒充填。石质成 分为主要强风化的泥灰岩、岩溶角砾岩等,呈棱角状。下伏基岩主为为强风化岩 溶角砾岩,岩溶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碎裂、块状结构,另边坡东西 两侧坡脚还分布有强风化泥灰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2)结构面特征据调查,区内主要在泥灰岩中发育1组层理和2组节理裂隙(构造裂隙),在 岩溶角砾岩中岩溶裂隙较发育现将其分述如下:泥灰岩产状:235°/ 57 °。J1: 160°175°/75°84°裂面较平直、光滑,开度13mm,局部泥质充填,间距

20、0.200.5m,可见延伸长度0.55m。J2:倾向135180°倾角57°86°裂面较平直,微张,少量泥质充填,间 距 0.20.4m,可见延伸长 0.503.00m。岩溶角砾岩岩溶裂隙弯曲、粗糙,总体垂直向下延伸,裂隙宽度约36cm,分布不规律,多沿途贯穿岩溶孔洞。据地表调查,节理主要发育于强风化岩体内,将岩体切割成块状、碎裂状结构。裂隙发育使风化岩体破碎较破碎,对坡体稳定性具有一定影响。结合上述,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附录A判定:区内岩质边坡岩体类型为W类。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1)岩体物理力学指标场区边坡为W类岩体边坡

21、,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岩体等效内摩角综合取值为35°(2)主要结构面力学参数根据前述其特征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表、表,区内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C=0.05Mpa, © =18°3.2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与发展趋势本次采取定性分析法及稳定性验算方法对边坡今后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 评价。定性分析法据调查,该边坡2014年6月开挖形成以来,坡体变形主表现为坡体表面风 化剥落,暴雨条件下有小崩塌现象。边坡在2014年8月30日降雨条件下就发生了小崩塌,崩塌物堆积于坡脚(详见图3-2)。在本次勘查野外调查

22、中,在边坡后侧坡体未见明显整体变形迹象,边坡整体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边坡受坡向、 开挖坡度、坡高、岩性及其结构面特征以及今后的风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其稳 定性将可能降低,甚至处于不稳定状态。图3-2 2014年8月30日小崩塌堆积物极限平衡计算评价根据赤平极射投影定性分析结果知:边坡岩体裂隙较发育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控因素,岩体在溶蚀裂隙、风化裂隙作用下易沿 45° + © /2的破裂角外倾斜面发生破坏,因此宜采用平面滑动法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计算简图见图3-2边坡稳定性系数按岩土工程手册第 15-4-3式计算:IIAHH-边坡咼度;a 'A-结构面 面积;_a

23、-边坡坡角;B -结构面倾角。计算公式:F =2C si十 tg©s H sin(: _ : ) sin : tg:图3-2平面滑动法计算简图图3-3边坡平面滑动法计算模型式中a -坡角(°;B -结构面倾角(°© -结构面内摩擦角(° ,天然结构面内摩擦角取18°饱和取15.5 ° c -结构面粘聚力(kPa),天然结构面粘聚力取50kpa,饱和取45kpa; 丫 -岩石天然重度(kN/m3),依据地区经验,天然重度取24.9kN/m3,饱和重度取25.2kN/m3。H -边坡咼度(m)本次边坡稳定性计算,考虑顶部地形坡度

24、及各段边坡坡度不同,对每段坡度采用平均坡度进行取值;而结构面倾角统一采用区内较低值;边坡前方不足10米即为气罐区,边坡破坏后果很严重,边坡场地安全等级为一级,其稳定取1.35,稳定性计算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见表 3-8。计算模型见图3-3。切坡后稳定性验算及推力计算成果汇总表表3-8剖面编号工况破裂面倾角(°)结构面 粘聚力(kpa)结构面 内摩擦角(°)稳定 系数剩余下滑力KN/m定性评价1-1115450181.350.00稳定2544515.51.20151.44不稳定分析统计数据可知: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 态。以上计算结果与

25、定性分析结论一致,说明参数选择合理,计算结果可靠岩质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据对上述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结合现场踏勘可知,边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整 体基本稳定状态,局部欠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324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2)施工期间对坡面存在的欠稳定岩土体建议进行清坡处理场区岩体结构较破碎,裂隙较发育,结构面结合程度差,岩质边坡的稳定性 主要受岩溶裂隙面以及坡体岩体特征控制,尤其是风化脱落和水的作用对边坡的 稳定性影响最大。根据边坡切坡坡率、切坡高度,该岩质边坡的破坏模式主为风 化碎落、小型崩塌:岩质边坡表层存在松动和风化岩体,且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完整性较差,在岩溶裂隙和孔

26、洞切割面的作用下,特别是岩溶裂隙将岩体切成小 块,风化裂隙长时间发育后结构面力学性质变差、遇暴雨等不利因素作用下,易 形成小型危石及风化松散岩块。因此边坡以小块体风化碎落、剥落为主,局部段 可能存沿破裂面发生崩滑、坠落破坏现象。边坡一旦失稳将对其前方四川省万源市巨能管道燃气有限公司CNG储备站迁建项目中的气罐等设施的安全造成危害,若不及时采取永久性的防治措施,将给 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应对该边坡采取有效的边坡治理后,才 能确保场区设施的安全。4. 防治工程建议4.1防治措施建议场区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须进行永久性边坡支护。针对场区环境和开挖边 坡的实际情况,从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以及美化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 结合工程整体设计,对边坡采用“格构锚杆+挂网喷浆”防治措施建议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