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工程地基强夯施工方案_第1页
某建筑工程地基强夯施工方案_第2页
某建筑工程地基强夯施工方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 东海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东海闲湖城二期地基强夯施工方案O xx年x月X日地基施工方案审批表工程名称XX东海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东海闲湖城二期(排屋B区)地基强夯工程建设单位XX潜阳科技有限公司编制:陈建业2010年04月20日审核:年 月曰批准:年 月曰建设或设计单位意见:监理单位意见:年 月曰年 月曰XX东海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东海闲湖城二期(排屋B区)地基强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东海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的东海闲湖城项目建设场地位于XX市闲林镇原钼铁矿区内,本次拟建建筑物为二期排屋B区共41幢3层排屋。拟建建筑均设大底盘式地下室一层,每两排排屋联成一体,荷载以常规民用建筑考虑,

2、 面荷载10kN/m2/层。、由于建筑场地上部存在较厚的填土层,填土厚度一般大于3.5m以上,局部最厚处达10.3m。回填土质主要为粉质粘土夹碎砾石或大块石,因具有“较为松 散,(物理力学性)质不均一”特点,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浅 基础持力层使用,建设单位拟采用强夯法进行加固处理。本方案为地基处理强夯 方案的建议方案。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据浙江省地矿勘察院的岩土勘察报告,建设场地地理位置属于杭嘉湖平原的 边缘,本次建筑地块位于原山前地带,地貌单元为剥蚀 -堆积单元,靠近闲林港 处局部为湖沼积平原单元。场地现已平整,地势较平坦,地面高程 7.59.6m, 南侧稍高。场地内地基土可

3、划分为8个工程地质层,现将上部相关地层摘述如下:第1层,为新近人工填筑而成,可细分为 4个亚层。1-1层,素填土:杂色,松散。主要成分为碎块石,含量3080%不等,直径220 cm,少量大于1m。余为砾、粘性土等。碎块石成分以中等风化微风 化花岗岩为主。层厚0.504.730m。近50%的钻孔揭示有该层。1-2层,素填土:杂色,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或全风化花岗岩、灰岩 混1030%碎砾石。局部含直径大于 50 cm以上的大块石。层厚 0.506.90m。 约75%的钻孔揭示有该层。1-3层,素填土:杂色,松散。主要成分为碎块石,余为粉质粘土或全风化 花岗岩、灰岩等。碎块石含量 3070%,

4、粒径215 cm,局部大于50 cm。局部 地段以灰黑色煤渣、矿渣为主。层厚0.6010.00m。有多于40%的钻孔揭示该层。1-4层,素填土:灰色、黄灰色,松散。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碎砾 石和腐殖物,局部有少量生活垃圾。层厚 0.403.50m。约1/4的钻孔揭示该层。第2层,粉质粘土:灰黄色、黄灰色,软可塑,饱和。为全新世中段湖沼 相沉积的粉质粘土。含氧化斑,局部可见有机质和腐殖物。无摇振反应,稍有光 泽,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仅在不足 1/5的钻孔有分布,在近闲林港及河道附 近分布。层顶标高1.612.01m,层厚0.504.00m。标贯试验击数N=8,推荐地 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

5、k=105kPa,压缩模量Es=4.5MPa。第3层,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饱和。为全新世中段湖沼相沉积的淤泥 质土层。含少量有机质和腐殖物,偶见少量粘土团块。分布于近闲林港及河道附 近,范围较小。层顶标高-1.232.85m,层厚0.404.10m。推荐地基土承载力 特征值fak=65kPa,压缩模量Es=2.8MPa。第4-2层,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褐色,硬可塑,湿。无摇振反应,有光 泽,干强度高,韧性高。为冲洪积成因。近 1/4的钻孔揭示该层,分布于场地北 侧。层厚0.508.60m。标贯试验击数N=12,推荐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Pa, 压缩模量ES=6.5MPa。勘察期

6、间场地地下潜水位埋深 0.203.70m,水位标高4.1813.30m,随场 地标高起伏变化。场地内无明显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存在的红粘土层的湿胀(干缩)性对工程基本无影响。三、强夯施工方案选择思路3.1强夯设计要求:要求强夯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120kPa,加固深度达基底下5.07.0m范围。3.2强夯施工参数3.2.1针对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建筑设计结构形式,据以往施工经验,本 次强夯能级点夯按2000kN.m采用,预计可以基本满足5m以上的有效加固深度 要求。由于填土厚度较大,我们认为应将到整个回填土区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予以 统一处理,以期夯后土体的均匀性、密实度差异趋于一致,减少不均

7、匀沉降对建 筑物的危害,因此强夯参数布置不区分建筑物之内之外。另外,施工时应尽量采用直径相对小的夯锤,以利于夯击能量向下传递。3.2.2点夯两遍:夯点间距按3.5mx 3.5m正方形布置,全部夯点分两遍夯完, 单点击数应先多后少(第一遍按 3.5mx 3.5m正方形不隔行跳打50%夯点,单点 击数10击以上;第二遍按3.5mx 3.5m正方形不隔行跳打另外50%夯点,单点 击数8击以上)。满夯两遍:夯击能量应由咼至低(第一遍能级 1000kN.m,每点 2击,锤锤相切;第二遍能级 800kN.m,每点2击,锤印搭接1/41/5)。3.2.3点夯时的停锤标准第一遍每点夯击不少于10击、同时以最后

8、三击平均夯沉量小于 5 cm控制,第二遍每点夯击不少于8击、同时以最后三击平均夯沉量小于 5 cm控制当点夯出现35击夯坑深度即超过3.0m以上的情况时,应向夯坑内回填硬 质粗骨料,然后再在原点继续夯至上述停锤标准。3.3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应为基底下强夯处理深度 (回填厚度)的1/2,并不少于4.0m,直至挖方区。综合前述强夯参数和上述要求,强夯的处理范围应外扩两排夯点,当不能满 足此外扩要求时至少应保证外扩一排夯点,且这些最外排夯点的点夯击数均应增 加23击。在填挖交界线处,应向挖方区外扩一排夯点,这些夯点的夯击能可 以适当降低。各幢排屋之间地基处理应连

9、成一片。据以往经验,场地夯沉量预估为 5070 cm,因此,强夯起夯面标高宜高于 设计终夯面标高0.8m左右。3.4间歇时间强夯的遍与遍之间若不下雨则可以连续施工。每遍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用挖机 或推土机整平场地,以免夯坑积聚雨水后被浸泡。3.5强夯施工工序平整场地-点夯1遍-推平夯坑-点夯2遍-推平夯坑-满夯1遍-满夯2遍-平整 场地。四、注意事项 开夯前应检查夯锤重和落距,确保单击夯击能符合要求。 每遍夯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 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 夯点的锤击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及时纠正,然后用推土机或挖机平整场地,

10、测量场地标高。五、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5.1夯击时夯区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或围观。5.2对场地南侧既有建筑物,开夯前应在夯区外侧距离建筑物最近的基础外缘净距不少于15.0m处采取有效的隔震措施如开挖隔震沟等,进行防护。隔震沟 开挖深度不宜小于3.0m,沟底宽0.5m左右,沟壁放至不易坍塌即可,沟侧应设 不低于1.5m的防护栏,以防人员不慎跌入。对于场地之中的排污管道,夯前应先用白灰标洒出具体平面位置走向,在夯区与管道之间开设隔震沟,沟底深度不应低于管底埋设标高。最外侧的夯点可适当降低能级但应增加夯击数,同时应确保强夯外扩要求。六、强夯机具设备本次强夯投入机具设备为:主机,国产 QU32型32t履带式

11、起重机。夯锤,底面积不大于 5川的圆形铸钢锤,点夯拟用锤重为160kN,满夯拟用锤重为130kN。夯锤的起吊高度,点夯 H0=0.2m+2000kN.m/160kN=12.7m满夯 h1=0.2m+1000kN.m/130kN=7.9m满夯 h2=0.2m+800kN.m/130kN=6.4m。七、工期控制按照正常强夯施工效率,每天20小时工作时间,点夯可完成施工面积约600 卅,满夯可完成约1200卅,投入2个机组完成4万川预计总施工时间约需 60按照一般强夯施工工序,在正式大面积强夯施工之前,建议用前述强夯参数 先行小面积试夯。八、地基处理效果检测在满夯完成一周后,可布置平板静载试验(承压板边长11.5m, 3点以上) 或重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