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火罐疗法51963_第1页
平衡火罐疗法51963_第2页
平衡火罐疗法51963_第3页
平衡火罐疗法51963_第4页
平衡火罐疗法5196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衡火罐疗法 主讲: 杜良生概论 一、定义平衡火罐是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阴阳学说,脏腑学说,五行,经络学说等);以现代医学的神经反射为治疗途径,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为治疗核心;以不同的火罐手法为治疗手段的非药物的自然疗法。 二 平衡火罐的来源和发展在火罐疗法的基础上,19841985起用于临床,手法由三种发展到十余种,治疗的病种也日渐增多,已成为脱离了针法,灸法的一种独立疗法。火罐五十二病伤角法治疮疾是最早的记录;由肘后方(葛洪)角罐(发展到)-铜罐-玻璃罐-竹罐-电温罐-磁罐-负压罐等由古代的单一到现在的多种形式的罐疗技术了。 平衡火罐疗法的作用原理和机理 1. 临床作用1)西

2、医认为:火罐具有活血化淤(外伤)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消炎抑菌,退热止痛等。2)中医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等不同功效。2. 作用机理1)局部作用(穴位或神经)两种刺激共同对局部作用:温热及机械作用a) 机械刺激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腧等进行牵拉,熨刮,挤压,弹拨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反应、自我调节(器官组织)自我修复。b) 温热刺激的形成和作用来源:手的温度;火罐体内部的热量作用: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调节2)全身作用机械和温热双重作用于局部的毛细血管,末梢神经,主要是脊神

3、经根,周围肌组织等?脊髓或大脑皮层?CNS兴奋?转变为良性信息?传递到需治疗的各器官组织 。 补泻原则:1)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如摩罐时的方向2)顺经络为补,逆经络或垂直为泻3)清还为补,重疾为泻 。手法操作 一、行罐疗法1. 要求 1)持久(保证一定时间);2)有力 (达到一定力度);3)手法要均匀(力度和速度不可忽大忽小),柔和;4)节律,节奏;5)逐渐加压,决定疗效,注意力的分配;开始-轻;中间-重;结束-轻闪罐摩罐抖罐推罐振罐 注意事项: 1) 据患者不同体位,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火罐2)一定注意勿烫伤,烧伤患者,留罐不宜太长,避免水泡产生3)禁忌症同神经弹拨局部皮肤有过敏,水肿

4、,溃疡等不能做平衡火罐治疗;大血管分布丰富的地方(颈部:不超过胸锁乳突肌,勿刺激颈静脉窦,靠外侧;腹股沟等)高热患者(成人39,儿童39.5以上) 留罐 1) 留罐(最简单,要求最高) 操作:5种大小不同大小的罐(常用3#,4# 和5# 罐)用闪火法将火罐留于局部并保持一定时间。预热火罐,调整负压大小 注意事项 不同的年龄,性别,部位负压不同 颈部,留罐 5分钟部位 大椎双侧肩关节,膻中留罐10分钟其他部位 15分钟 留罐排列:密排法:罐体间距小于4厘米疏排法:罐体间距大于7厘米。 临床应用:主要对风,寒,湿等所致的背,腰,骶,四肢及关节疼痛的患者;温经散寒,舒筋去湿。d) 留罐的皮肤颜色诊断

5、:黑紫: 寒症 绛红:热,内热较多水泡;湿浊桔皮样:浊重片状紫点:外伤 皱,灰白:气血虚 补白点: 淤症 闪罐 闪罐 操作:在留罐的基础上进行,为“留 - 拔 - 留”的循环手法;沿着神经或膀胱经,从患者背部由左上-左下-中上-中下-右上-右下的顺序进行,拔罐时要快,突然,有爆发力,发出大声响。 注意事项: 负压大(取决于闪火速度) 要连续,(连贯) 临床应用开始手法,还用于体弱,年老,发病长,恢复期等 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 摇罐 摇罐(使用率高) a) 操作:在留罐的基础上和缓摇动,负压中偏大,多方向摇动 b) 注意事项:负压中等,用力和缓,均匀c) 临床应用:以补法形式出现,对体弱多病,重病

6、恢复期的患者常用,舒筋活血,行经通络的作用,同时还具备调和营卫,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 摩罐 摩罐 a) 操作:涂润滑剂,以平衡穴位或腧穴为中心,做环旋运动,称为摩罐 b) 注意事项:负压不宜过大润滑剂要涂匀有力要均匀,动作要节律c)临床应用:腹部疾患,以消化道为主,对胃脘痛,食积胀满等有良好治疗效果,具有和中理气,活血化淤,扩张血管,调节末梢神经功效。多用于腹部,以神阙为例,在负压的情况下,做顺逆时针摩动,上下;背部以背腧为主。抖罐 5)抖罐 a) 操作:垂直神经或经络方向快速抖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b) 注意事项:频率要求120/分,空心握罐,手腕灵活; 泻法,快;负压,中度偏小。c)

7、 临床应用:此法为典型的泻法,常用于实热型疾病,具有清热泻火,活血化淤等功效。部位:腰,背,骶,上肢正中神经,下肢坐骨神经。 擦罐 擦罐: a) 操作手法:沿神经或经络走行直线双向擦罐。 b) 注意事项:对肌肉发达,体胖者双向擦罐,刺激用补法,温热柔和。 c) 临床应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常治疗内脏虚损,气血失常等病,用于弱老,大病恢复。 推罐 推罐: a) 操作:沿神经或经络走行直线单向擦动b) 注意事项: c) 临床应用:有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加快血液循环,推动新陈代谢,对偏瘫后遗症,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等问题。 弹罐 弹罐(难,但最重要) a) 操作:站在患者同侧,在负压的基础上提

8、起一侧罐口,用另一侧垂直神经或经络,来回拨动。一定要有向下的力以弹动皮肤下的神经及经络。作用于神经点、穴位及膀胱经的力相对容易掌握,而对夹脊穴的用力相对要难;用近脊柱侧的罐壁来回弹动,通过脊旁韧带将力传导到脊神经根(用力呈U字形),内侧施力较大。用心体会,用力重轻重。 b) 注意事项:注意把握用力的大小,防止击伤韧带,脊突,造成损伤。 c) 临床应用:弹罐对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有很强的调节作用,还可提高肌肉的兴奋性,调节脏腑机能,消除劳损,对疲劳综合症等有明显的疗效。 振罐 振罐:由向上的提罐(泻法)和向下的按罐(补法)两种手法组成(总计为十个手法)。 a) 操作:向下或向上作用于指定的部位,不移位用力并发生振颤。持续2到3分钟。主要用于腹部治疗。 b) 临床应用:用于消化系、泌尿系及生殖系的疾病;调节内分泌。 c) 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