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_第1页
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_第2页
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_第3页
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_第4页
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调查研究摘要:为掌握广西壮族自治区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的资源情况,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及标本鉴定等方法,对该地区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药用蕨类植物的生境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石围天坑群区共有水龙骨科蕨类植物属种,其中具备药用价值的蕨类植物有属种。如石韦属有种,分别为石韦、柔软石韦、相似石韦、光石韦、贴生石韦;瓦韦属有大瓦韦和瓦韦种;伏石蕨属有伏石蕨;抱树莲属有抱树莲;骨牌蕨属有抱石莲;星蕨属有江南星蕨;水龙骨属有水龙骨;盾蕨属有盾蕨。调查结果显示,大石围天坑群区适合蕨类植物的生长,水龙骨科蕨类植物

2、的资源比较丰富,并且药用蕨类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关键词:水龙骨科;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大石围天坑;乐业县 study on medicinal polypodiaceae fern in area of dashiwei doline group , ( , , , , ): the medicinal polypodiaceae ferns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leye county, dashiwei doline group were studied though the field investiga

3、tion, specimen collection, information access and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 habitat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medicinal ferns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polypodiaceae ferns 13 genera and 37 species in dashiwei doline group, in which 8 genera and 13 specie

4、s of ferns had medicinal value, such a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he polypodiaceae ferns were rich in bioactive components. : ; ; ; ; 水龙骨科()为蕨类植物中重要的一个科,有余属,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但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主要生长地。中国有属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自治区),其可分为水龙骨亚科( )、瓦韦蕨亚科( )、石韦亚科( )、隐子蕨亚科( )和星蕨

5、亚科( )个亚科。据文献记载,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水龙骨科植物有属种。为了摸清大石围天坑群区水龙骨科蕨类植物资源的家底,笔者于年月至年月,带领考察组赴大石围天坑群区对该区域的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查,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水龙骨科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大石围天坑群区地理概况大石围天坑群区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的东南麓,以大石围天坑为首的天坑群处在乐业县的中部。该地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大石围天坑群天坑集中分布区的年平均气温为 ,年降水量为 。大石围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天坑群中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大的天坑群,其发育在岩溶峰丛地

6、貌区域内,百朗地下河系从南至北贯穿其中。该区共有红壤、黄壤、石灰(岩)土、冲(洪)积土、水稻土类土壤,岩溶石山区主要分布棕色石灰土。天坑群区域内植物区系属滇、黔、桂植物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区系成分实质上是古热带和泛北极区以及泛北极区内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两个森林植物亚区区系成分的交汇点。这种独特的气候、地形、水文环境为药用蕨类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研究方法主要以实地考察为主,野外作业过程中主要是对乐业县范围内的大石围天坑群区及周边乡镇等地进行了水龙骨科植物的重点调查,并辅以走访集市药摊了解药材上市销量情况,;对野外采集的植物标本,于室内进行腊叶标本的整理;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比照

7、各植物标本的形态特征,确定采集植物的分类地位。 结果与分析大石围天坑群内生长的水龙骨科蕨类植物有属种,其中药用蕨类植物有石韦属( )、瓦韦属( )、伏石蕨属( )、抱树莲属( )、骨牌蕨属( )、星蕨属( )、水龙骨属( )、盾蕨属( )等属种。 石韦属 石韦 () 石韦别名石芝、飞刀剑、大叶下红。生于山坡石上、石缝阴湿处,分布于穿洞天坑、甲蒙天坑、邓家坨天坑、神木天坑、白洞天坑、燕子洞天坑及大石围天坑等处。标本采集于穿洞天坑、海拔 的石缝阴湿处,标本号为天坑。石韦药用全草,性平味辛,无毒;具有清热利水、通淋止血等功效;主治小便不利、尿血、肾炎水肿、尿道结石及风湿关节痛等症。 柔软石韦 ( )

8、 柔软石韦别名石岩金、小金刀、小石韦。生于石上或树上,分布于穿洞天坑、大石围天坑、邓家坨天坑、神木天坑、白洞天坑。标本采集于大石围天坑、海拔 的阴湿林中树上,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主治淋症、外伤出血等症。 相似石韦( ) 相似石韦别名反食草、山蚂蟥。分布于穿洞天坑、甲蒙天坑、邓家坨天坑、熊家洞天坑、白洞天坑、黄猄洞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黄猄洞天坑、海拔 的石缝阴湿处,标本号为天坑。相似石韦药用全草,其性平味苦,具有镇痛、利尿、止血等功效;主治小儿惊风、外伤出血等症。 光石韦 () 光石韦又名牛皮凤尾草、大石韦、大鱼刀等。分布于穿洞天坑、燕子洞天坑、邓家坨天坑、熊家洞天坑、苏家天坑、黄猄

9、洞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燕子洞天坑、海拔 的山坡上,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其性寒味苦,微辛;具有除湿、泻肺热、利小便等功效;主治咳嗽、吐血等症。 贴生石韦 () 贴生石韦别名上树咳、石头蛇、上树龟。生于石上或树上,分布于穿洞天坑、甲蒙天坑、邓家坨天坑、神木天坑、白洞天坑、燕子洞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穿洞天坑、海拔 的阴湿处树上,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全年可采,其性凉味淡,具有清热利尿、散结解毒等功效;主治腮腺炎、痹病和蛇伤等症。 瓦韦属 大瓦韦 () 大瓦韦又称大金刀、剑刀草等。生于石上或树上,分布于穿洞天坑、邓家坨天坑、神木天坑、白洞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大石围天坑、海

10、拔 的石上,标本号为天坑201107013。药用全草,苦平无毒,具有祛风、利尿、止咳、活血等功效;主治风湿疼痛、小便不利、咳嗽、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等症。 瓦韦 () 瓦韦别名剑丹、七星草、骨牌草等。生于石上或树上,分布于穿洞天坑、甲蒙天坑、邓家坨天坑、神木天坑、熊家洞天坑、白洞天坑、燕子洞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穿洞天坑、海拔 的阴湿处树上,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其性寒味淡,具有利尿止血功效;主治淋病、痢疾、咳嗽吐血等症。 伏石蕨属伏石蕨( ),别名小叶伏石蕨。生于树上、石壁上、石缝阴湿处,分布于穿洞天坑、甲蒙天坑、邓家坨天坑、神木天坑、熊家洞天坑、白洞天坑、黄猄洞天坑、苏家天坑及大石围

11、天坑。标本采集于黄猄洞天坑、海拔 的阴湿处树上,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全年可采,其性凉味辛,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等功效;主治肝脾肿大、风湿痛、伤寒咳嗽、中耳炎等症。 抱树莲属抱树莲 (),别名巧根藤、飞莲草和瓜子菜等。生于树上、石上、石缝阴湿处,分布于穿洞天坑、神木天坑、熊家洞天坑、苏家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穿洞天坑、海拔 的阴湿处树上,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其性微凉、味甘淡;主治风湿疼痛、腮腺炎、淋巴结核及跌打损伤等症。 骨牌蕨属抱石莲 (),又名鱼鳖金星,别名金丝鱼鳖、风不动、瓜子莲等。生于树上、石上、石缝阴湿处,分布于穿洞天坑、神木天坑、熊家洞天坑、苏家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

12、采集于神木天坑、海拔 的石上,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瘀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胆囊炎、痞块、虚劳咳血、老鼠疮及跌打损伤等症。 星蕨属江南星蕨 ( ),别名一支剑、七星剑、斩蛇剑等。生于山坡石上、石缝阴湿处,分布于穿洞天坑、甲蒙天坑、邓家坨天坑、神木天坑、白洞天坑、燕子洞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穿洞天坑、海拔 的竹林阴湿处石上,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全年可采,其性凉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病毒性肝炎、咳嗽、吐血、痢疾、肾炎、尿道感染及咽喉肿痛等症。 水龙骨属水龙骨( ),别名草石蚕、石倒水莲、青龙骨。生于山坡上、石上、林阴处,分布于穿洞天坑、神木天坑、白洞天坑、苏

13、家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穿洞天坑、海拔 的山坡上,标本号为天坑。其性凉味苦,具有化湿、清热、祛风、通络等功效;主治痧秽、泄泻、痢疾、淋症白浊、风痹、火眼及疮肿等症。 盾蕨属盾蕨 () ,又名单叶盾蕨,别名青卷莲、肺经草、青竹标等。生于山坡上、石上、石缝阴湿处,分布于穿洞天坑、神木天坑、白洞天坑、熊家洞天坑、苏家天坑及大石围天坑。标本采集于穿洞天坑、海拔 的石缝阴湿处,标本号为天坑。药用全草,其性凉味苦,具有清热利尿、散瘀止血等功效;主治吐血、血淋、痈毒、跌打损伤及烫伤等症。 建议 加大对野生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力度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保护生物物种、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日益强烈,蕨类植物中药用蕨类

14、、珍稀濒危种类及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的种类已不断地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因此,应加大对大石围天坑群区野生蕨类植物资源的分布、生境及其生态特性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力度,使其得到真正的保护。 加强药用成分研究加强药用蕨类植物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使药用蕨类植物得到更准确的应用,虽然大石围天坑群区生长的药用蕨类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8,但近年来对蕨类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11-17,在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中又陆续发现了新的药用成分及药用性能,如在金毛狗 () 、铁芒萁 ()等蕨类植物中发现了某些抗癌的成分,不过,研究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医学上的要求,理应加强。 大力宣传教育,增进保护意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药用

15、蕨类植物医用疗效的认识,市场上对药用蕨类植物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出现了无序或过度采挖的现象,使一些药用蕨类植物珍稀种类濒于灭绝,因此当地政府要坚持总体布局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与栽培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地方性的法规与规划,建立可持续利用野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的机制与栽培种培育机制,大力开展科普教育工作,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更好地保护好野生的蕨类植物资源。 开发民间医药结合少数民族医药的开发,充分发掘和整理民间的单方、验方,借鉴民间用药经验,对使用广泛、疗效确切的种类加强基础研究,尤其是对其化学成分、药理的研究,以挖掘蕨类植物在中医药临床治疗上

16、的突出价值,加快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以便从中开发出更好的新药产品。 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对蕨类植物资源开发及新药研制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开发手段落后,尚处于初始开发状态,还没有规模效益或开发几乎完全处于采集野生资源为主的初级阶段,并且开发利用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产品少见。因此,绝大多数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整理研究和深度开发,同时要加强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生物资源的保护,力求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参考文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一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覃海宁,刘 演 广西植物名录 北京:科学出版社, 黄保健,蔡五田,薛跃规,等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旅游资源研究

17、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朱学稳,黄保健,朱德浩,等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发现、探测、定义与研究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和太平,文祥凤,张国革,等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风景旅游区野生观赏植物及其构景分析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云雪林,赵能武,潘炉台,等 贵州食用蕨类植物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卢加举,崔百明,代正福,等 贵州黔西南州珍稀野生观赏蕨类资源的调查 贵州农业科学,(): 周厚高,黎 桦,黄玉源,等 广西蕨类植物概览 北京:气象出版社, 秦仁昌 中国植物志(第二卷) 北京: 科学出版社, 江苏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程存归,毛姣艳 三种蕨类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林产化学与工业,(): 孙翠荣,程存归 江南星蕨挥发油的提取与化学成分的分析 林产化学与工业,(): 倪士峰,潘远江,吴 平,等 海金沙全草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王传锐,郑 靖 小兴安岭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