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_第1页
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_第2页
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丽水市粮食产业发展规划( 2008 2012)“民以食为天, 国以民为本”。粮食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商品, 是国家 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牢固树立“粮食稳, 天下定”,“只有手中有粮,才能心中不慌”的理念。 2007年 12月召开的中央农 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必须把粮食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 置,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千方百 计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一、粮食生产现状近几年丽水市耕地面积稳定 133-134 万亩,其中水田 120 万亩,人均耕地半 亩左右 , 是

2、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欠发达地区。 90 年代以来,粮食生产经历了大幅减 少到恢复稳定的过程。 2003 年粮食播种面积 150.6 万亩、总产 48.1 万吨,粮食 生产跌到近年的谷底。 2004 年以来,随着粮食生产扶持政策的出台和粮食价格 的涨升,粮食生产开始回稳, 2007 年粮食播种面积 163.94 万亩, 20052007 年三年平均粮播面积 167.1 万亩。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 粮食生产的基 础地位不容动摇, 稳定面积和稳步提高产量增加, 有效供给和提高自给率是今后 粮食生产的努力方向。(一)粮食生产的构成和特点2004 年以来,尽管粮食生产得到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生产中的春

3、粮(其中 以小麦为主)、早稻和连作晚稻总体上呈连年下降的情况,其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和重要性也在不断降低。1粮食生产构成情况据 2007 年实际完成的粮食生产各项指标,全市粮食生产的构成情况: 水稻: 面积 100.4 万亩,总产 41.76 万吨。其中早稻 6.87 万亩,单产 369 公斤,与上年比较面积减 1.51 万亩;晚稻 93.53 万亩,单产 419 公斤,总产 39.22 万吨,其中:单季稻 86.76 万亩,单产 423 公斤,总产 36.68 万吨。 旱杂粮:面积61.54万亩,总产12.57万吨。其中春粮9.56万亩,总产 1.34 万吨。春粮中: 蚕豌豆播种面积 7.55

4、 万亩,比上年 7.34 万亩,增加 0.21 万亩;小麦 2.01 万亩。夏秋杂粮 51.98 万亩,单产 216公斤,总产 11.23 万吨,其中:玉米 9.36 (鲜食6.21万亩)大豆20.49万亩(鲜食大豆8.65万亩),番薯(鲜食番薯)5.66 万亩。2粮食生产的特点 单季稻成为粮食生产的重头。 全市水稻面积 100.4 万亩,总产 41.76 万吨, 分别占粮播总面积的 62%和总产量的 77%,其中单季稻产量占水稻总产量的 91%, 占粮食总产量的 67.51%。 夏秋旱杂粮面积占 31.7%,但总产仅占 20.6%。加上春冬旱粮,其总面积 近 65 万亩,约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5、 40%,鲜食旱粮产品的路子在未来生产中提 高效益潜力较大。 旱粮生产中鲜食品种比例增加较快。 其中蚕豌豆基本都是鲜食, 鲜食玉米 和大豆的生产面积都达到了 6 万亩和 8 万亩以上; 鲜食番薯发展较快, 目前生产 面积已经超过 5 万亩。鲜食旱粮可以有效提高粮食作物的生产效益, 对今后粮食 生产面积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粮食总量严重不足,自给率低。以 2007年全市232万常住人口计算,全年需口粮 45万吨,工业用粮 10万吨以上,饲料用粮 30万吨以上,种子用粮 10 万吨,估算每年全市粮食需求总量为 95 万吨。目前全市粮食总产仅能满足农村 口粮、部分种子用粮和少量工业(包括饲料粮)用粮,

6、大部分城市口粮和饲料粮 都需从外地进口,粮食总量自给率为 55%左右。(二)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1政策扶持。 2004 年开始的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是推动我市粮食生产快 速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近几年的政策发展有力度逐渐加大、 政策涉及面不断 扩大的趋势。如 2008 年开始对早稻实行普惠制,追加对粮农的生产资料价格波 动的直接补贴等,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技术应用和积累。 粮食生产实用技术得到较大的推广和普及。 2007年, 推广单季稻“五改”技术 25.57 万亩;实施单季稻双百'工程 52.41 万亩;推 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14.86 万亩;推广水稻轻型栽培技术 59.75

7、 万亩。水稻超级 稻得到快速发展, 2007年推广水稻超级稻品种面积 45.5 万亩,其中中浙优 1号 33.1 万亩,占单季稻面积的 38%,主导品种地位突出,单产提高。3粮食生产组织化规模化发展。 至2007年,全市有粮食专业合作社 19个, 入社户数 2431 户,面积 1.93 万亩,粮食播种面积 1.77 万亩,加工粮食 46.12 万吨,销售额 796.8 万元。 全市承包面积 10 亩以上面积的农户有 5328 户,面积 9.14 万亩,粮油复种 20 亩及以上大户 2094户,面积 54423亩,水稻复种 100 亩及以上 35户,面积 5700.5 亩,区域优势开始凸现,生产

8、竞争力加强。4耕作制度创新。 农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深化,粮食生产格局也随之变化。两熟制、三熟制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各种粮经和种养结合的粮食种植模式迅 速增加。新型粮食耕作制度的创新既增加了经济效益、 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 又 有力地支持和稳定了粮食生产。 2007 年,以蔬菜稻、菌稻等为主的粮经 生产模式面积超过 40 万亩,稻鱼共生和稻鸭共育面积也分别在 4 万亩和 2 万亩 以上。(三)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1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加剧。 人多田少的现状,使粮、经作物 争田的矛盾十分尖锐。 在农民增收要求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下, 需要寻找 发展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和保持农民增收的

9、结合点,稳定粮食生产。2基础设施滞后,优质高产粮地减少。 大量优质粮地转种其他作物或转作 其他用途, 农田水利等基本设施老化失修, 新增标准农田耕作层恢复缓慢, 同时 由于土杂肥、农家肥等传统有机肥使用量急剧减少,地力下降明显。3粮食生产病虫危害加剧。 由于气候和耕作制度等变化的影响加剧,我市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连年爆发, 且有连年加重的趋势, 严重危害水稻生产。 并造成农药成本和生产用工成本的增加,影响种粮效益。4比较效益低下。 与蔬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比较,粮食生产效益一直处 于比较低的水平。 以水稻为例, 目前产值千元左右, 经营较好的也只有 200300 元利润。尽管粮食价格保持

10、连续小幅上涨的趋势, 但其价格上涨远赶不上其他生 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其中以生产资料价格攀高最为显著,特别在 2005 年及 20072008 年涨幅巨大。 2005 年以来,有些单一品种涨价超过 50%,特别是进 入 2007 年和 2008 年,种子化肥农药等所有农资产品全面提价, 磷、钾肥年涨价 幅度超过 1 倍。农资价格连年上涨以及农村雇工成本的大幅增加, 严重影响种粮 效益的提高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我市粮食生产的指导思想: 保证粮食生产能力, 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面积, 增加单产来提高总产量; 通过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和品种、 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等环节提高粮食

11、生产效益, 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自给率。(二)基本原则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原则。 以政策为保障和导向, 在粮食生产面积稳中 有升的前提下,逐渐增加粮食总产,提高有效供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 因地制宜发展粮食生产。 合理布局粮食生产, 突出重 点产粮县(市、区)、乡(镇),实行政策、技术的倾斜。坚持以主攻单季稻,兼顾发展高效鲜食旱杂粮的路子。(三)目标与任务1到 2012 年丽水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 165 万亩,总产 58.8 万吨。单产 水平上一个台阶,其中单季稻单产力争达到 460 公斤。2形成区域重点的粮食生产布局,确定我市粮

12、食生产重点乡镇,形成粮食 产区的集中优势。(四)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水稻是我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2005年 2007 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平均为167.1 万亩,总产量 54.8 万吨,单产 328 公斤。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平均为 102.86 万亩,总产量 41.77 万吨,单产 406 公斤。分别占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 61.56%和 76.25%,单产增 78 公斤,增产 23.78%。水稻生产中单季稻播种面积 84.24 万亩,总产量 34.79 万吨, 分别占水稻生产总量的 81.9%和 83.29%。我市粮食生 产的重点是水稻, 水稻生产重点在单季稻, 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提高水稻单产是

13、 关键所在。1主攻方向:主攻方向是提高水稻单产,前提是稳定发展水稻面积,才能 有效增加粮食总量, 保障粮食安全。 丽水市水稻单产水平较低, 在全省排位处倒 数第三,与全省平均数差 34 公斤,特别是单季稻单产与我省高产地区相差百公 斤。从丽水市光温资源利用和现有水稻生产技术条件分析, 提高水稻单产潜力很 大;其次,努力提高粮食亩产 300 公斤以下乡镇的产量,促进平衡提高,增加粮 食总量。 2007年全市尚有 58 个乡镇粮食播种面积 32.42 万亩,平均单产仅 267 公斤,占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 11 个乡镇平均亩产低于 250公斤(226公斤)。全市旱粮面积近 65 万亩,

14、约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 40%,面积比重大但单产 水平相对较低。 旱粮鲜食品种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旱粮生产上低产低效的局面, 能 够产生较高效益的旱粮鲜食品种发展迅速, 其中鲜食蚕豌豆、 鲜食玉米、 鲜食大 豆分别达到 7 万多亩。 进一步扩大粮菜兼用鲜食旱粮种植面积, 提高品质,提高 种植效益,能够有效地稳定粮食面积。2生产目标: 到 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65万亩,单产提高到 355 公斤以上,总产量 58.8 万吨,粮食自给率接近 60%。其中水稻生产面积稳定 在 103 万亩左右,总产量 45.8 万吨,单季稻面积 86 万亩以上,单产力争达到 460公斤旱粮面积 62万亩,总

15、产 13万吨。建立粮食生产能力 1万吨以上乡镇 5 个, 5000吨以上乡镇 20 个;建设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 35万亩,粮食生产专业组织 20 家。3区域布局:全市粮食生产量年超过 10 万吨的有龙泉市、超过 7 万吨以上 的有遂昌县、缙云县、 5 万吨以上的有青田县、松阳县和庆元县。全市粮地面积 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 36 个,约 59万亩,面积在 800010000亩的乡镇 16 个, 约 15 万亩。粮食总产量在 5000吨以上有 28个乡镇,粮地面积约 47 万亩,占全 市耕地总面积的 34%,粮食生产总量近 21 万吨,约占全市粮食总量的 38.5%。4000 5000吨的乡镇 9个

16、,粮地面积约 9 万亩,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 6.52%。粮 食生产总量 4 万吨,约占全市粮食总量的 7%。稳定发展水稻面积,合理搭配旱粮作物,扩大粮菜兼用鲜食旱粮作物品种, 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具体布局: 重点产粮乡镇 :耕地面积 8000 亩以上,粮食总产 5000 吨以上产粮乡镇, 主要有莲都区碧湖镇、大港头镇、老竹镇,龙泉市上垟镇、八都镇、小梅镇、查 田镇、安仁镇、兰巨乡、塔石乡、道太乡、城北乡、龙南乡,青田县船寮镇,庆 元县松源镇、 黄田镇,缙云县壶镇镇、 新建镇、东渡镇、东方镇,遂昌县妙高镇、 云峰镇、新路湾镇、金竹镇、大柘镇、石练镇,松阳县西屏镇、望松乡等 28 个 重点产粮乡

17、镇; 次重点产粮乡镇 :进一步提高耕地面积 1 万亩左右,粮食播种面积 1 万亩 以上,生产量在 4000 吨以上乡镇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莲都区联城镇,龙泉 市锦旗镇、竹垟乡,青田县仁庄乡,庆元县淤上乡,遂昌县湖山乡、三仁乡,松 阳大东坝镇和叶村乡等 9 个。 粮食低产乡镇: 努力提高粮食单产 300公斤以下的 58 个乡镇生产水平, 特别是要提高250公斤以下11个乡镇的粮食单产(莲都区紫金、黄村,青田县 温溪、北山、仁宫,庆元县官塘,遂昌县王村口、黄沙腰、柘岱口、西畈,景宁县标溪乡等),充分挖掘生产潜力。三、粮食生产的对策措施(一)加大政策力度,确保稳定面积建立粮食生产责任制,由县(市、

18、区)政府与市政府、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粮食生产责任书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实行一票否决制。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 省粮食生产扶持政策, 加大财政对粮食生产投入力度, 财政当年用于支持粮食生 产的投入增长幅度 , 高于其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鼓励农民多种种好粮食,到 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65 万亩。加大对 水稻优质高产良种引进、 高产竞赛、科技示范户、 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等的政 策扶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救灾种子储备制度, 将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 全市每年 评选优秀科技示范户、 水稻优质高产示范方、 粮食生产专业服务合作组织和对粮 食生产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19、, 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奖励, 并安排专项资金用 于发展粮食机械应用和农机服务。积极扶持种粮大户,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推进土地经营权 流转,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水平。 加快培育发展粮食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探索为 粮食生产服务的各类专业组织, 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发展订单生产, 增加 种粮效益。(二)严格耕地保护,完善基础设施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保护粮食生产能力, 其关键是要保护好耕地的数量, 提高现有耕地的质量。1. 加强土地法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宣传。 切实加强对土地开发利 用的管理和监管力度, 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 制止粮田挖塘养鱼及取土烧砖瓦 等破坏粮田行为。控

20、制在粮田上种植多年生木本经济作物,以利粮田的复垦。2 做好培肥改土,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大力推广蚕(豌)豆等经济绿肥, 抓好紫云英、三叶草生产,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切实抓好标准农 田新增耕地的地力培肥,提高耕地质量,将标准农田的维护管理列入议事日程。 实施中低产田综合治理,使我市中低产田面积下降到 50 万亩以下。3改善农田基础设施。 必须建立农田基础设施维修基金,组织力量作好调 查规划,落实资金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三)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技术服务 各地要按照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明确、运作方式高效、绩效评价科学、 奖惩手段有力、 保障措施到位要求, 深化农

21、技推广体系改革,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 服务网络。 全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 明确首席农技推广专家、 农技指导员和责 任农技员职责,建立分工协作、职责分明、责任到岗、工作到人的新型农技推广 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包片联户指导粮食生产制度, 强调对技术的组装配 套和集合使用,把农技人员蹲点办方、包片负责、联户结对指导列入岗位考核、 续聘和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 着力推进水稻先进技术的到户率, 使先进实用技术 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 90%以上,提高科学种粮水平。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做好种植结构调整, 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 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复种指数,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针对不同农事季节、灾

22、后生产等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农民生产,解决生产过程存在实际问题。(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1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特别是单季稻,要加大对能充分利用温 光资源,生育期较长的中浙优 1号'、中浙优 8 号'等超级稻主导品种的推 广力度,到 2012 年水稻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 60%以上,为提高单季稻单产奠定 基础。旱粮作物重点推广:大豆引豆 9701、台75;蚕豆白花大粒、慈蚕 1号; 玉米浙凤甜 2号、华珍、苏玉糯 2号、浙凤糯 2 号。进一步做好新品种的引进、 示范工作, 筛选出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单季 稻新品种及粮菜兼用旱粮作物新品种。通过合理搭配布局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大力推广省工节本增产增效技术大力推广单季稻 “五改” 技术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 采用生育期较长能充分 发挥温光资源适宜我市种植的品种,实行早播早栽,少本稀植,重视穗肥使用, 推行节水灌溉,主推技术普及率到 2012 年达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