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1)_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1)_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1)_第3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1)_第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装订线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外装订线绝密·启用前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词语。hóng liàng máng rén ch lún b li s kng jiàn guàn_ _ _x shuài yí wèn hu p xì tng jiàn wi zh zhù_ _ _ _2.巧填同音字。1.t

2、én瓜 _ _飞 _ 痛2.yù 荣 _ 领_ 沐_ 3.xián 头_ _弃 _良4.xiào _果 _脸 _敬3.日积月累。1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各执一词,一儿的观点是“_,_,”理由是“_,_。”另一儿的观点是“_,_”,理由是“_,_”。针对两小儿的说法,孔子_。(原文回答)我觉得两小儿_,孔子_。2 穷则变,_,_。 _3 礼记中“_,_,_”这一句表明现在的一切美好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评卷人得分二、选择题4.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鄙夷(b) 石蕊(lu) 漩涡(xuán)B酸碱(jin) 辩斗(bià

3、;n) 弓缴(zhuó)C鸿鹄(gào) 蝎子(xi) 钵子(b)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学弈 专心致致 操场B津津有味 打破沙锅 正实C盲人 唯恐 因材施教6.下列文言文句子朗读停顿及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后诲)/二人弈。B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C孔子/不能决(决定)也。评卷人得分三、信息匹配7.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彩:各种颜色;彩色的绸子;称赞、夸奖的欢呼声;指赌博或某种竞赛中赢得的东西。彩排_喝彩_彩金_张灯结彩_8.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居然 果然 关于 对于 只要就 只

4、有才1._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性的一人。2._在雨过天晴后,我们_能看到彩虹。3.太阳花生命力顽强,_掐一枝小小的茎插入泥土里,不久_会生根开花。4.看他的脸色就知道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_,几天后,他得知爷爷因病去世了。评卷人得分四、语言表达9.按要求写句子。1 这房间真小。(运用夸张的修辞)_2 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忘记。(改为反问句)_3 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_4 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改为陈述句)_10.口语交际。你最喜欢的科学家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她)?(意思对

5、即可)_评卷人得分五、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

6、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哪句话,请用“_”划出来。这句话在文中起到_作用。1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科学领域的发现并不存在什么偶然的机遇。_(2)“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在上文中出现了两次,这并不重复啰嗦。第一处着重讲有了这种能力,并解答若干问号,就能发现真理;第二处着重讲怎样的人才能具备这种能力。_13.课文用举例的方式说明了把“_”拉直变成“_”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选序号填空)_ _ _ _反复实验 举一反三 得出结论 观

7、察发现 产生疑问 坐等灵感14.为什么说“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_15.发现真理的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_课外阅读身影近前,果然是个鞋匠,正准备收拾好工具回家哩。“老师傅,请等等,帮我把鞋钉钉,好吗?”我一面拖拉着鞋尽量快步地走着,一面忙不迭地叫着,生怕老人一眨眼跑了。老人扭头看了一眼我脚上的皮鞋,用那缠满老滕似的青筋的手,把工具从箱子里一件件重新拿出来。“老师傅,你帮我钉几枚钉子算了吧,天这么晚,我急着回学校。”老鞋匠接过皮鞋,用手指敲敲,便眯缝着眼,抖抖索索地穿起小麻线来。我犯起嘀咕:这老头,还不是想多敲两个钱,个体户,可真我也不便说什么,便耐住性子等着。咳,总是钱倒霉。鞋匠取出

8、一把锋利的刀子,在皮鞋边缘割着。突然,他的左手轻轻地抖索了一下,于是一股殷红的血从指缝间流了出来。我的心不禁一颤。“老人家,钉几颗钉子算了,我照样给你钱。”老人抬头瞟了我一眼,又上起鞋来。时间似乎放慢了脚步,显得特别悠长。那双老手抖颤得更厉害,殷红的血不时渗到鞋帮上、线上。我的心里不知什么滋味,不由得仔细打量起他来:花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像冬天里老松树的叶子,老人斑像星星样布在满是皱纹的脸上。他低着头,眼睛几乎凑到鞋帮,那身影,恰像一座古老的拱桥“试试。”老人把鞋递给我,又把受伤的指头在嘴里吮了吮。我使劲拉了拉鞋,纹丝不动,线是上在皮里的,既扎实,又美观。我顺手递过去两块钱:“老人家,难为你了,

9、两块钱够吗?”我用感激的目光看着他。老人又瞟了我一眼:“上一只鞋五毛。”说着从小木匣里把一元五角钱递给我,一面收拾工具。望着他微驼的身影,我先是惊奇,接着便是一阵愧疚。我觉得拿钱的手很沉很沉。我穿上鞋,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再一次道过谢,然后迈着大步往前走去。从这以后,那个老人的身影便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16.“我生怕老人一眨眼跑了”的原因是( )A鞋子坏得厉害B天色已晚C“我”是学生D“我”钱不多17.“近前,果然是个鞋匠,正准备收拾好工具回家哩。”“我”走近鞋匠之前内心想法最合适的句子是( )A前面的一定是鞋匠B前面的是鞋匠就好了C前面的是一位老人D老人收拾工具要回家了18.文章多处写了老人的

10、外貌,这样写有何好处? _19.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20.用词语概括写出“我”对老人的态度变化。_ _评卷人得分六、书面表达21.习作。身影一文老人修鞋的一幕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生活中,哪一幕情景也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可以是自己看到的,也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并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自定,要有真情实感。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与校名。参考答案1.     洪亮     盲人     齿轮     玻璃  &

11、#160;  司空见惯     蟋蟀     疑问     花圃     系统     见微知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盲、齿、惯、蟀、疑、圃”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  &#

12、160;  藤     腾     疼     誉     域     浴     衔     嫌     贤     效     笑     孝【解

13、析】略3.     日始出时去人近     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近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不能决也  

14、60;  聪明伶俐     实事求是     变则通     通则久     周易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解析】1不同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两小儿辩日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

15、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文中两小儿各执一词:一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另一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针对两小儿的说法,孔子“不能决也”。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识记能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

16、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3 本题考查名人名言识记能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选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大学,该章为大学的第三章,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行为。4.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A项,“石蕊”的“蕊”应读“ru”。B项正确。C项,“鸿鹄”的“鹄”应读“hú”。5.C【解析】本题考查字形辨析。A 错误。专心致致,应为:专心致志,意思是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B 错误。正实,应为:证实,意思是确认、证明。通常是指通过一项或者

17、多项客观存在来证明一件事情的真实性即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C 正确。6.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断句及字词解释。A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C孔子/不能决(判断)也。7.                    【解析】略8.     1.关于     2.只有     才   &#

18、160; 3.只要     就     4.果然【解析】略9.     这房间小到人挤着人都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     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呢?     波义耳走去。     他对我笑着说,让我过去,(他)给我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

19、、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此题考查学生改写反问句的能力。陈述句变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缩句要将句子缩到最短,保留其原始的主谓宾结构即可。4此题考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方法如下: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

20、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10.我最喜欢达尔文。因为他发现了进化论,解决了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难题。【解析】本题要求介绍一位科学家,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字数不多,就需要找准介绍的重点,可以是科学家的性格情感,可以是他的科研态度,也可以是人生历练。可以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抒发对科学家的喜爱之情。1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总领全文、点题12.     ×     13.     ?     !   

21、;                 14.因为那些找到真理的人都是从身边平常的事情中发现的。15.要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解析】(1)本题考查中心论点。一般情况下,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会在题目或第一段提出或最后一段总结得出。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通读文章,可知答案是第一段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在文中起到总领全文和点题的作用。(2)(1)错误。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二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

22、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可知题干说法错误。(2)正确。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和最后一段内容可知该说法正确。(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结合“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可知分别是?、!。结合“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

23、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可知分别是:观察发现、产生疑问、反复实验和得出结论。(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结合第二段“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可概括出答案。(5)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从文中最后一段“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可以概括答案。16.A

24、17.B18.突出了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饱经风霜,但他却有一颗热忱的心,形成鲜明对比。19.我的鞋破了,老人给我修鞋还弄伤了手,却不肯多收钱。20.     瞧不起     感激     愧疚【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前后文分析。结合“我一面拖拉着鞋尽量快步地走着,一面忙不迭地叫着,生怕老人一眨眼跑了”可知,“我”的鞋子坏得厉害,没办法穿了,老人走了我就没鞋子穿去学校了。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前后文分析。“近前,果然是个鞋匠,正准

25、备收拾好工具回家哩。”和“我一面拖拉着鞋尽量快步地走着”等内容可知,“我”走近鞋匠之前是希望前面的是鞋匠就好了。故选B。(3)本题考查外貌描写的作用,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作答。文章“用那缠满老滕似的青筋的手,把工具从箱子里一件件重新拿出来”“花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像冬天里老松树的叶子,老人斑像星星样布在满是皱纹的脸上”“那身影,恰像一座古老的拱桥”“微驼的身影”等是对老人的外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写出老人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饱经风霜。和文章写老人给我修鞋还弄伤了手,却不肯多收钱的内容形成对比,写出了老人有一颗热忱的心。围绕此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一件怎样的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老人”,事情的起因是我的鞋破了,经过是老人给我修鞋还弄伤了手,结果是老人不肯多收钱。据此可以得到答案。(5)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根据内容情节的发展概括出“我”对老人的态度变化。结合“我犯起嘀咕:这老头,还不是想多敲两个钱,个体户,可真我也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