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密集型烤房烘烤技术_第1页
云南密集型烤房烘烤技术_第2页
云南密集型烤房烘烤技术_第3页
云南密集型烤房烘烤技术_第4页
云南密集型烤房烘烤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密集烤房烘烤技术要领详解 密集烤房是烤烟生产中烘烤烟叶的专用设备。具有装烟密度大,使用风机进行强制通风和热风循环,平面、立面干球温差和湿球温差小,烟叶变黄、干燥均匀,烤后烟叶黄烟率高,烘烤时间短的特点,另外,还有温湿度自控系统辅助烘烤设备,操作方便,容易掌握,降低烘烤工作强度明显,节省烘烤用工等优点。密集烤房分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和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两种。两种密集烤房在烘烤烟叶的过程中,虽然气流不同,但仍具有较多的相似性。目前云南烟叶已进入成熟采收烘烤阶段,为确保提高烟叶烘烤质量,特提出密集烘烤操作技术要点,供各地烘烤烟叶参考。一、提前检修烤房并烧火试炉,确保烘烤工作顺利开展烟叶采收烘烤前,需对

2、使用过的上年烤房进行散热管掏灰,更换石棉条,确保烧火旺,散热管检修盖板密封不漏烟,以后烘烤两炉次再掏灰一次;更换陈旧传感器纱布和对还可用的纱布用洗滴剂清洗,保证烘烤时传感器纱布吸水良好,测定数值真实可靠;对出现损坏的门窗、墙体和担烟梁等维护结构进行修复,提高烤房的保温、保湿性能。烤房检查修理后,对新旧烤房都要先起动运行,烧火试烤,检查控制控制器工作是否正常,散热器是否漏烟,助燃风机、循环风机和进风板的转动是否正常(注意风机不得反转),线路电压是否合理,附属设备发电机是否正常,若发现问题必须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另外,还要备足燃油,才能保障烘烤工作顺利展开(详见烤房组合图1)。密集烤房组图

3、1二、烤前查看田间,合理计划采烟,统一采收标准,提高采收成熟度相似性在烟叶采收前,必须到田间查看烟叶的成熟情况,认真估算需要采收的量,做好计划采收工作。每次进行烟叶采烟前,要到田间对采收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统一采收标准。采烟时要做到不多采、不少采、不漏采、不采生,缩小采收烟叶的成熟度差异(详见图2、图3、图4)。图2 田间成熟期图3 采收的下部叶外观图4 田间集中成熟的中上部叶三、分类堆放,优化上竿,统计分配,对号装炕1、严格分类编烟。先将采回来的烟叶按部位、大小和成熟度进行分类堆放,然后先编代表性强的大类烟叶(大小或成熟度),但在编烟的过程中,要剔除成熟好(小叶)和稍差(大叶)的烟叶,抛弃无烘

4、烤价值的过熟叶、重病残叶、生叶和黑爆叶。之后再按成熟好或成熟稍差依次编烟,同时须剔除不同类型的可用烟叶和抛弃无烘烤价值的烟叶。编烟要做到同竿同质,同一成熟度,竿内密度均匀、竿与竿重相近(详见分类编烟组合图5)。图5 分不同烟叶类型编烟 2、科学装烟。装烟前要统计好竿数,按各层竿数相同、同层均匀、黄叶先干的原则,分配好各类型烟叶的装炕次序和对号装炕,实现烟叶烘烤特性与烤房温、湿分布规律对接,提高各层烟叶烘烤质量。一般情况,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以顶层温度高,相对温度低,烟叶最先干燥,装烟宜黄不宜生,底层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烟叶最后干燥,装烟尽可能放绿叶,不放黄叶;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则是以底层温度

5、高、相对湿度低,烟叶最先干燥,装时应以黄叶为主,顶层温度最低,相对湿度最高,烟叶最后干燥,装烟叶要把握装生不装黄。前后温湿度高低要看密集烤房建盖的年代而定。3、编装操作事项。在编烟、装烟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止烟叶破损、阻断,降低烟叶质量。在运输和堆放烟叶时,要防止暴晒和过分挤压,尽可能减少擦伤、磨伤、破损和灼伤等有损烟叶质量的行为。四、统一传感器挂放位置,提高温湿度测量的准确性,实现统一指挥烘烤的目的为尽可能减小烤房之间测量的温湿度值的差异,降低烤房之间的可变性,做到工艺设置统一,传感器的感温部分必须统一挂放位置。通常传感器挂放在烤房中梁下方的中仓靠前仓处30cm左右的地方,顶层感温头与

6、顶层叶尖基本平行,底层感温头比低层烟叶叶尖高2cm左右为宜。五、合理添煤,准确控温为了准确控制好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在烟叶变化的各个阶段,要合理添煤。1、在烟叶变黄中前期,基本不通风排湿,耗热较少,每次加煤就控制在0.5kg-1kg,确保升温速度为0.5-1/h和稳温变黄。2、在烟叶变黄中后期,因为少量通风排湿促黄,耗量增大,需要适当加大火力,补充热耗,每次加煤可控制在1kg左右为宜,才能满足升温速度0.5/h或稳温促黄、促干的需求。3、在烟叶凋萎排湿中前期,由于进风进量逐渐增大,火力要求也随之加大,每次加煤时可到2kg-3kg,控制升温速度为/h。4、到凋萎后期、定色期和干筋前期,此期因为烟

7、叶定色进风量最大,为确保大排湿对热耗的需求,每次可加煤4kg-5kg,同时控制升温速度不可超0.5/h。5、干筋后期由于烟叶含水量少,进风排湿量小,可将加煤量减至3kg-4kg/次,使升温速度达1-1.5/h,并稳定干筋期温度,直到烟叶主脉烤干为止。六、掌握好排湿技巧,破解烤青、挂灰和烤糟等难题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如何做到排湿适宜,实现烟叶干燥程度与变黄、烤香相匹配。关键掌握如下操作技术:(一)掌握好通风排湿时机通风排湿时机要看烟叶的含水量高低、装烟容量和气候等因素,烟叶含水量高、装烟容量大和雨天烘烤,在稳定起火温35-36后,烤房上下层温度差1以内,上下层湿差小于0.3时,可进行通风排湿,反之

8、,则不排湿。在烟叶进入38变黄高峰阶段时,要看烟叶的变黄成度来决定通风排湿时机,一般在点火烘烤36小时后可进行通风排湿,即使是烘烤成熟度比较差的烟叶,通风排湿时机也不可超过点火后48h。因为通风排湿时机偏晚,烟叶失水量不足会降低烟叶变黄速度,烤后烟叶色度差,光泽暗,品质低下。随烘烤工作的深入,烟叶黄度加强,需逐渐加大进风排湿量,加快烟叶的干燥、定色。(二)掌握好排湿量烘烤过程中排湿量的多少,在一定的干球温度条件下,一般看测量所得干、湿球温度差的大小(传感器纱布吸水正常)来决定通风排湿量的多少。干湿球温度差小测量所得湿球温度高说明烤房内水分含量大,排湿量小;干湿球温度差大,表明烤房内水分含量低,

9、排量大。一般干球温度为35-36时,干湿差为0.51,干球温度3840时,干湿差定1.53,干球温度由4046,干湿差由39(即稳定湿球温度不变,逐渐加大通风量,缓慢升高干球温度),干球温度达4750时,干湿差由912,干球温度由5060时,干湿差由1221,干球温度由6065时,干湿差由2124。经过上述通风排湿,使烟叶的干燥程度与变黄、烤香相匹配,烤出色、香、味俱全的高质量烟叶。(三)控制适宜的烟叶干燥程度准确把握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干燥程度,使烘烤阶段稳步推进。烟叶干燥目标:叶尖开始变黄,叶身发热、发软;烟叶变黄7-8成时,烟叶基本拖条(不可达勾尖,否则易把烟烤青);烟叶全黄时,烟叶全拖条

10、。干球温度要超过43前,烟叶干燥程度必须达到沟尖卷边,干球要超46,烟叶干燥程度要达一半以上,干球温度要超50时,叶色须基本定色,干球温度要超55时,烟叶应全部定色。否则,容易烤坏烟叶(轻则挂灰,重则烤糟)。(四)正确使用自动控制装置自动控制湿球设备是密集烤房的一个特点,在烘烤中,要灵活加以应用,减轻烘烤强度。一般情况下,烟叶在勾尖前,使用自动排湿较为适宜,之后,使用手动控制进风门,更利于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另外,循环风速的选择,一般装烟量低于4吨的密集烤房,以使用低速循环风为宜,装烟量为4-5吨的烤房,循环风采用“低-高-低”交换最好,只有装烟量达5吨或更多时,才可使用高速循环风烘烤。需要注意

11、的是在使低速循环风烘烤时,如果全炉烟叶均已基本全黄,但烟叶的失水量不达目标要求,可在稳定干球温度42,采用高速循环风进行快速通风排湿4-6h,使变黄后的烟叶快速实行勾尖卷边的目标。七、根据不同气流流向,合理设置干、湿球温度由于烤房气流不同,所选择指导烧火、通风排湿的传感器也不相同。通常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都选择顶层测量的实际干、湿温度为依据,通过烧火、通风排湿来控制所设定的干、湿球温度值,实现烟叶变黄、干燥、烤香的目的,而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则相反,以控制低层的干、湿度为准,逐步实现烟叶烘烤阶段目标。在两类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一般气流下降式烤房测得的干球温度要比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低1,而湿球温度则

12、高0.5左右。因此在设置两种烤房温、湿度时,需要分别对待,否则易烤坏烟叶。一般两种烤房的干、湿球温度设置如下表1(仅供参考)。表1 密集烤房干湿球温度设置对照阶段气流上升气流下降烘烤目标干球()湿球()干球()湿球()起火中层90%烟叶叶尖开始变黄变黄前36.037.036.5中层90%烟叶黄7-8成变黄中36.037.036.5中层全黄,50%以上烟叶勾尖变黄未中层全黄,90%以上烟叶勾尖凋萎43.0-47.0中层90%以上烟叶半卷筒定色中层90%以上烟叶主脉干燥1/2干筋全炉烟叶主脉干燥在观察烟叶变化时,都以观察中层烟叶的变黄、干燥为主,兼顾顶、低层烟叶的变化情况。八、灵活掌握阶段的烘烤时

13、间,适时转火升温、通风控温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只要实现阶段目标,本阶段烘烤就应该终止,转火进入下下一阶段。各阶段烘烤时间的长短,因烟叶的变化进度快慢而定,没有准确的时间要求,只有参照时间。一般情况,变黄阶段大约需要60-72h,其中起火阶段需要12-16h,变黄高峰阶段需要36-40h,变黄后期需要12-16h。变黄期烟叶变黄所达目标如图6、图7、图8;凋萎阶段大约需要12-24h,其中前期需要12h,后期大约需要12h,烟叶烘烤所达目标如图9;定色期大约需要24-36h,烘烤目标如图10;干筋期大约需要的24-30h,烘烤目标如图11。图6 结束起火阶段38变黄结束图7 结束40变黄图8 勾尖

14、卷边-终结变黄期图9叶片凋萎半干图10 叶片定色图11 主脉干燥九、弘扬烘烤师精神,深挖烘烤潜力烘烤师精神指烘烤师傅在烟叶烘烤中逐渐培养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技能,是付出与创新的结合。在烟叶烘烤过程中起到领先的作用,并组织实施科学烘烤。(一)要有忍辱负重,承担风险的精神烟叶烘烤是火中取宝,虽然是一门科学,有规律可循,但也是一门艺术,更多体现在烟叶烘烤过程,灵活、多变,需要烘烤师傅准确判断烟叶变化规律,采取行之有效的促控措施,才能提升烘烤质量,完成烘烤作业。若判断有误,将给烟叶烘烤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另外,在烟叶的烘烤过程中,因受鲜烟质量和烤房自身设备的影响,如烘烤不正常生长的烟叶(憨烟、水糟

15、水烟、带病烟等)、停电、机械损坏等等,都造成烟叶烘烤质量低,烘烤结果不如人愿,造成对烘烤师的误解。所以,烟叶烘烤是风险与成功同存,误解与失败同在。(二)要有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精神烟叶烘烤是一门系统性工程,受烤房建设、栽种水平、采收成熟度、编烟装炕、燃煤质量、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哪一环节工作处理不当,都将导致烟叶烘烤质量下降。因此,凡是涉及到烟叶烘烤的部门或个人,必须以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为中心,加强协作,各尽其职,发挥烘烤团队应有的作用,不断创新烟叶烘烤新篇章,推进烟叶烘烤质量上台阶。(三)要有谦虚求学,锐意进取,提升精华的精神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烟叶烘烤中,由于烘烤师的思维方式和思考

16、问题的重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经历烘烤对象也存在较大差异,对烟叶烘烤这门学科也就累积了不同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不同的烘烤方法。所以,要当好一个有用的烘烤师傅,不仅要向书中请教,还要向同行学习好的经验和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烘烤知识与技能,才能不断提升烘烤水平,增强解决烘烤中存在问题的技能。另外,要不断开展特殊烟叶烘烤试验,探索特殊烟叶烘烤规律,寻找解决特殊烟叶烘烤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在烟叶烘烤过程中,要培养炉炉总结、月月总结和年年总结新经验、新方法的习惯,扩大推广烘烤精华应用范围,改进老式烘烤方法,提升烟叶烘烤技术水平。图12 精诚合作,谦虚互学,锐意进取,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 (四)要有不惧苦,爱岗

17、敬职的精神烟叶烘烤时间周期短,火打交道,熬夜守班,装炕出炉,不仅工作辛苦,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作为烘烤师傅在烘烤过程中,如果怕脏、怕累、懒动、怕吃苦,就很难做到:勤观察烟叶变化全面细致,烧火勤加、少加、匀加,排湿适时,掌控温湿度准确等工作,最终导致烟叶烘烤质量难以提高。十、牢记烘烤“十一要诀”,顺理成章烤好烟烟叶烘烤“十一要诀”是本人经历25年烘烤实践的体会,虽然表述上有些不太准确,但内容贯穿了烟叶烘烤过程的每一环节,包含了烟叶烘烤的精髓,需要牢记,认真体会其中之内含,做到心中有数,突破烘烤难题,使烘烤科学与烘烤艺术的统一,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烟叶烘烤“十一要诀” 设备须齐全,烘烤才顺利

18、;采收有标准,延时不如养;编烟需合理,装烟要有序;烧火务必勤,添煤少而匀;观察细而实,看烟定温湿;拿色为中心,全靠热和水;黄烟等青烟,取舍应得当;萎黄需协调,定色才有方;烟黄终会香,干燥方可售;烘烤累又脏,精神不可丢;四方来支援,品质定提升。二烤烟烘烤技术要点 烤烟生产过程大致可分为育苗、大田生长和烟叶烘烤三个阶段。烘烤的好坏直接影响烤烟的品种及生产效益。烟叶烘烤是反映和决定烤烟品质和生产效益的关键的环节之一。它涉及到烟叶采收质量、烤房设备、烘烤工艺和实践经验等众多因素的有机配合。所以说烟草的烘烤是一个涉及多类知识的系统的工程并不过分。 一、密集型高效能烤房 随着烤烟生产理念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创

19、新,沿用多年的自然排湿式传统烤房逐步被改造和替代。近年来,在国家各级烟草管理部门的技术引导和资金扶植下,一些智能化,密集型的高效能的烤房得到迅速发展,并显示了独有的优势。新型烤房和与其配套的新技术的到出现,把烟草生产带入智能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一个新领域。初显了烟草生产并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端倪。 我们以普遍使用的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它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这种密集型高效能烤房主要由装烟室、加热室和热风循环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装烟室采用双门结构,容积约为7090立方米。室内两侧墙壁上有三趟搭放烟杆的沟槽,中间设搭烟架。这些小窗口是观察窗,这里设两个排湿通

20、道,中间的是热风循环通道。两侧墙壁上还有两个备用的排湿口。这里是加热室,下面是加热炉,炉上边六根铁管是换热器,它除承担散热作用外还是加热炉的烟囱。这是加热室和装烟室的过渡间。热风循环控制系统由循环风机、鼓风机、数字化控制器、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组成。干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内的温度、湿球温度计检测的是烤房内的湿度,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的差值,我们这里称为“干湿差”。 点火后燃烧炉产生的热量经换热器到达燃烧室顶部,换热器散发的热量被循环风机吸入装烟室,而煤烟经管路直接排到炉外。在循环风机的作用下热气流穿过上层、中层和下层烟叶的缝隙到达装烟室的底层,再经热风循环通道回到加热室进行新的加热循环。烟叶

21、在热风从表面流过时被加热烘烤。当室内温度过高时,补风门开启,冷空气进入以调整室内温度。而当室内湿度过大时,可打开排湿门降低室内湿度。在烘烤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随时监测着装烟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并根据事先制订的烘烤工艺,控制循环风机、鼓风机和补风门的工作状态,从而以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等多种方式完成整个的烘烤过程。 2、密集形卧式烤房的主要特点: 采用强制热风循环和温湿度自动控制。实现了烘烤过程的数据化和科学化,控温、控湿准确性高。降低烟叶烘烤风险,有效改善了烟叶的烘烤品质。 降低了烤房高度,装烟卸烟方便,从而减轻了烘烤作业的劳动强度。 装烟量大,每座烤房可装烟45005000公斤,提高了生产

22、效率。 燃烧和换热效率高,降低了耗煤量。每公斤干烟耗煤成本仅为普通烤房的5070%左右。 加热室与装烟室分离,可以保证烟叶和烤房的安全。 二、烟叶的成熟采收 因为烟叶的采收质量与最终的烘烤品质密切相关,所以要介绍烟叶的烘烤技术我们还要从烟叶采摘这一环节说起。 不成熟的烟叶和过熟的烟叶在烘烤中变黄和失水速度与正常成熟的烟叶差异较大,极易烤青、考黑或烤成杂色烟。给烟叶的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准确的识别烟叶的成熟程度,适时采摘是烟农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根据烟叶在烟株上的着生位置和成熟时间的差别,我们把一颗烟株上的烟叶分为:下部烟叶、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从下部烟叶开始成熟到上部烟叶全部成熟,整个采收

23、过程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1、下部烟叶的成熟特征在烟株封顶后的510天,就应注意采收下部烟叶了。除了从采收的时间上估算外,还要注意烟叶成熟时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叶片应出现绿中泛黄的现象。但下部叶片因通风差,采光不匀等因素的影响,叶面颜色往往分布不均匀,所以要先看叶耳和叶基是否为黄绿色,再看叶尖是否开始转黄或枯尖。二是烟叶主茎与烟株茎竿的夹角要比没成熟的烟叶明显增大。三看叶脉应该出现褪色或变白。四是采摘时应有清脆的断裂声,断面光滑,符合这几个条件的下部烟叶就要及时采收了。 2、中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中部烟叶一般是在封顶后的3040天开始进入成熟期。通常是在下部叶采收完成后,停710天后再进行采收

24、。成熟特征是:叶面落黄8成左右,主脉全白发亮,支脉变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叶缘下垂。 3、上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上部烟叶要保证充分成熟后才能采收,一般是从封顶后5060天开始。主要识别特征是:叶面落黄9成左右,主脉支脉变白发亮,茸毛脱落,叶面皱折明显,有时会出现明显的成熟斑块。为了防止烘烤后烟叶出现挂灰,顶部四到六片叶要待成熟后一次性采收。4、采收注意事项采摘烟叶时要掐住烟叶茎根部,上下稍用力,尽量减小采摘后留下的伤口,更不能随意扭折,造成烟株茎皮损坏。采下的烟叶在搬运、装车和堆放时要避免挤压、摩擦和日晒,要放置阴凉处。堆放时要尽量松散,不可太高,避免发热烫伤。 三、编烟和装烟编烟和装烟是烘烤

25、前的两个重要工序。合理地编烟和装烟能保证同类烟叶所需温度的均匀一致性。如果编烟和装烟的疏密和部位不合理,烘烤中易出现烤糟和烤青的问题。那么,对编烟和装烟的要求是什么呢?1、编烟的技术要点一 编烟要在编烟房或阴凉处进行,要搭架编烟不要拖地编烟,编好的烟叶要在遮荫处悬挂。二 是编杆前要把烟叶正确分类:一类是成熟叶,另一类是欠熟叶,还有一类是过熟叶和可利用的病斑叶。编杆时要把三种类型烟叶分别编杆,保证同杆同类。编好的不同类别的烟叶要分隔清楚不能混淆。三是每撮的烟叶要叶背靠叶背。叶基对齐并露出烟杆头4厘米左右,注意绑扎结实,防止脱落。烟杆两端各留出8厘米空头,以备搭挂用。三是要疏密得当,要求大叶两片一

26、撮,小叶三片一撮,撮与撮间均匀一致。通常一点五米长的烟杆,每杆编烟5060撮,重量约810公斤。重量大含水多的叶片编烟宜稀,每杆可比常规少510撮。叶片较小时每杆要比常规多编510撮。撮与撮间疏密要均匀一致,严禁一半密一半稀。 2、分炕装烟的原则根据装烟室内的温度差异我们把室内的空间划分高温区、中温区和低温区。我们介绍的烤房采用的是下排湿方式,上棚为高温区,过熟的烟叶要装在上棚。中棚属中温区应装适熟的烟叶。下棚属低温区,欠熟的烟叶应放在下棚。这样利用温度的差异弥补成熟上的偏差,可使同炉的烟叶质量趋近一致。这就是我们前边讲的编烟时要分类编杆的道理所在。装烟时要把握的是装烟密度要适宜,疏密一致。通

27、常相邻两个烟竿的距离为812厘米,普通烤房改密集型烤房的装烟竿距为1215厘米。要确保水平和垂直方向装烟密度均匀一致。烟竿两端的烟叶与墙体或邻杆烟叶要紧密接触,不留空间,否则热气流就会集中流向这些空间,造成同棚烟叶受热不均匀。原则上,上、中、下三棚都必须装满烟叶,才可烘烤。但若一次采烟量不足时,宁可只装上、中两棚,不可稀装下棚,如两棚装满有剩余,可在门口处搭挂,密度要疏松些,而且两路要对称。3、装烟时应注意的问题: 装烟前检查温度计水壶是否缺水或漏水,确认纱布头已深入水槽中,两个风机是否同向运转 装烟室过潮和过热时不要装烟,过潮时应先点火驱潮,过热时要开门降温,待温度和湿度正常后再装烟。当日采

28、收、编杆的烟叶要当天烘烤。 装满炕后要把室内杂物及散落的叶片清理干净,然后关闭装烟门并封严以防散热。四、烘烤工艺密集型烤房与普通标准化烤房的烘烤机理相通,其不同之处在于装烟密度大和实行了强制通风。密集型烤房的烘烤基本模式仍然是三段式烘烤工艺。对于不同素质的鲜烟,还可在基本模式基础上灵活调整,实施应变烘烤。这样就降低了传统烤房烘烤中对人为因素的依赖程度,使烤烟质量变得更加稳定可靠。下面我们按烘烤过程分段介绍烘烤方法。1、变黄阶段烟叶变黄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叶片塌架变软,变黄达到簧片青筋微带青。 基本工艺条件 干湿球温度。点火后,以每小时升温1的速度升温至38,并保持稳定,误差不超过1。干湿球温度

29、相差23,误差不超过0.5;稳温时间要视烟叶变化情况而定,一般为3072小时,当烟叶达到8成黄左右时,以平均4小时升温l速度,将温度升到42,干湿差由2升到4左右,并延长时间,使烟叶达到既变黄又变软。这段稳温时间约为812小时。坚持通风 变黄阶段要持续强制通风,风机先高速运转24小时,然后低速连续运转。缩小棚间温、湿度差,促使各棚烟叶的变黄与干燥尽可能均匀一致。 灵活控制的因素,灵活控制升温速度,通常雨天烟、薄烟、过熟烟、贪青烟或处于海拔较低的烟区,升温宜快,适当缩短38前的低温阶段。而旱烟、厚烟、适熟烟、处于海拔较高烟区,升温宜慢、相应延长38前的低温阶段。灵活控制干湿差 对素质不高、易于烤

30、黑的鲜烟,应将干湿差扩大到35,这样可以预防“硬变黄”现象。对素质较高、有烤青倾向的鲜烟,应缩小干湿差,保持在1左右,这样可以杜绝烤青现象。灵活控制变黄程度 对品质优良、易于烘烤的鲜烟,可提高变黄程度达910成黄。对素质较差、不好烘烤的鲜烟,应将变黄程度降低到78成黄,让没有变黄的青色部分留给以后定色阶段较高温度下再变黄,这样可以预防把烟烤黑。2、定色阶段 定色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是:适时适速定色,提高烟叶外观等级质量和内在品质。要做到42叶片全黄,48叶脉全黄。在干燥程度上要达到:50时叶片半干,54时叶片全干。 工艺条件 转火升温。烟叶在42稳温完成变黄要求之后,开始加大烧火,缓慢升温,转入定

31、色阶段,这个过程的转换俗称“转火”。不适时转火会出现烤黑或烤青烟现象,所以转火时间的早或晚,升温速度的快与慢,是定色阶段关键环节。为了做到适时转火升温,烟农常采取分时段升温方法,其操作要点是: 以平均3小时升温1的速度,用12小时将温度由42升至46,湿球要稳定地保持在3839。再以平均2小时 升温1的速度,用8小时左右时间将温度由46升至50,湿球仍保持在3839。 然后,以平均每小时1的速度升温到54,湿球要稳定在3940间。最后,在54左右稳温1220小时,确保全炕烟叶干片定色。连续强制通风 定色阶段循环风机要持续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当各层的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

32、速运转。灵活控制的因素 灵活控制升温速度,对于变黄快的烟叶,在转火后应快速升温定色。对于变黄慢的烟叶要慢速升温定色,使残留较多的青色在转火后,靠更高的温度和较慢的升温速度完成变黄和定色。灵活控制干湿差,对于素质高、烘烤潜质大的鲜烟叶,要采用相对较高的湿球温度,确保烟叶进行充分和完善变化,实现烤黄、烤熟、烤香。比如在3842时,干湿差可以达到3;4250时,湿球稳定在39;5054期间,湿球稳定在40左右。若鲜烟叶素质不高、不太好烤,则宜控制相对较低的湿球温度。3、干筋阶段 干筋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全炕烟叶全部烤干烤透,不出湿筋、湿片,无洇筋现象。 工艺条件 温湿度控制,干球温度以每小时1的速

33、度由54左右升温至68。其中当升温到60时,要适度顿火稳温,等全炕低温区的烟叶完全干片定色后再继续升温,当温度达到68后,稳温1220小时。在稳温过程中,当烟筋仅剩3厘米左右未彻底干燥、但已干缩呈紫色时,即可停止加煤,鼓风机仍需持续运转6小时左右才可停止工作。湿球温度的调整方法是,自干筋期升温开始,逐渐关小进排湿口,使湿球温度迅速调整至4142,最高不超过43,最低不低于41。直至干筋结束。减小强制通风,干筋阶段初期循环风机要保持高速运转,保证热量供给和湿空气顺利排除。当各层叶片已基本干燥后,可转为低速运转。直至炉火熄灭,烤房内温度低于50后,才能关机,以防止风机电机损坏和烤房内局部过热而损害

34、顶棚烟叶。4、特殊工艺措施 低温定色 在烘烤返青烟时,除早转火促残存青色在较高温度下完成变黄外,更应坚持在47时充分延长时间,并将湿球温度保持在3436。以较低的温度和较强的通风使烟叶干燥达60以上,确保烟叶安全定色。湿球“前低后高”定色 烘烤身份较薄、颜色较淡的烟叶时,在干球温度达50之前,湿球温度应保持在3538间,确保叶片干燥达小卷筒。在干球温度为5054时,要采取较高的湿球温度,约3941。这样不但可以顺利定色,还可增进烟叶品质。五 常见的烤坏烟现象1、青黄烟 青黄烟是指烘烤后黄多青少,浮青、黄片青筋,青黄烟的香气质差,刺激性和清杂气重。青黄烟产生原因:叶片采青,成熟度不够。采收后烟叶

35、没分类编杆,成熟程度差异过大。热炉装烟,烘烤起点温度过高。烘烤中变黄不够,升温过早。转火升温过快,使定色前期烟叶干燥过快。在50度前烟叶未达黄片黄筋,升温后部分烟叶易青筋。2、黑糟烟 烤后呈黑褐色,光泽暗淡,品质低劣的烟统称为黑糟烟。产生的原因常有:含水较多烟叶在定色期升温过急过猛。进风排湿面积偏小排湿不良。装烟过密,烤房升温性能跟不上。多数叶没能及时定色。编装杆时烟叶疏密不均匀。3、挂灰 烘烤后叶面上有灰黑、灰褐、灰白、黑褐、红褐色等杂色斑块的烟叶都称挂灰烟。 过熟叶、打顶过低的烟叶和留叶数少于三片的顶部烟叶容易挂灰。变黄期温度忽高忽低。变黄期温度过低,烟叶不失水。定色期4546前升温速度过

36、快,常伴随有糟烟。4546度后升温过快,常伴随有蒸片。定色期至60前烤房温度降低较大且时间长。干筋期降温易形成基部挂灰,并常伴有洇茎。以上介绍的只是烟叶烘烤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地域、气候、烤烟品种、烤房类型和工艺措施等多方面的差别,烘烤时许多因素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调整。这就需要农民朋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总结经验,加深对烟叶烘烤特性的了解和把握。在烟叶烘烤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成熟的工艺路线。 1、烘烤原则 四看四定 看鲜烟叶质量,定烘烤技术;看烟叶变化,定干湿球温度;看干球温度高低定烧火大小;看湿球温度高低,定气窗和进风洞开度大小。四严四灵活 烘烤技术应用同鲜烟叶基本素质相适

37、应要严,具体掌握要灵活;干湿球温度与烟叶变化相适应要严,各阶段持续时间长短要灵活;确保干球温度在规定范围内要严,烧火大小要灵活;湿球温度适宜且稳定要严,排气窗、进风洞开度要灵活。 2、烘烤操作流程 控制变黄阶段的温度,以 36一38最高不超过41基本完成烟叶变黄,严格控制变黄和干叶阶段的水分动态,保持相对湿度8085,变黄期脱水40%以上,使定色期脱水量由传统工艺的50%左右下降到35以下,减少在定色期集中脱水的负担,45一47以前升温速度033075小时,之后加快为0510小时,整个定色期湿球温度控制在3739,最低不少于35,最高不超过40。烟叶干燥大卷筒后,以10/小时的速度升温到68,使烟筋彻底干燥,湿球温度控制在43以下。 3、几类烟叶的烘烤方法 (1)正常烟叶烘烤 变黄阶段 装烟后关严天窗、地洞和门窗。经若干小时预变黄使叶尖变黄后,干球温度以1/小时的速度升到3638,湿球温度控制在3536,保持干湿差12,稳温延长时间,42以前使底层烟叶变黄发软。变黄结束时,下部叶变黄程度要达到八成黄;中上部烟叶变黄达九至十成黄,烟叶凋萎,主脉开始变软、勾尖卷边。 定色阶段 变黄达到要求后,干球温度以 23小时升至 54,若烟叶失水慢或烟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