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针灸与推拿疗法(毫针刺法)1_第1页
第七章针灸与推拿疗法(毫针刺法)1_第2页
第七章针灸与推拿疗法(毫针刺法)1_第3页
第七章针灸与推拿疗法(毫针刺法)1_第4页
第七章针灸与推拿疗法(毫针刺法)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第七章针灸与推拿疗法针灸与推拿疗法第二节 毫针刺法及护理概述:古代针具:一、毫针的临床运用(一)毫针的结构: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艾灸、温针环柄、花柄、平柄、管柄应牢固;易锈蚀、松动、易断应光滑挺直,有弹性; 易锈蚀、弯曲呈松针状;易起钩、易钝一、毫针的临床运用(三)毫针的消毒和保藏:消毒消毒注意保护针尖。注意保护针尖。保藏针盒内应垫有 纱块,注意针 尖放置方向。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一)针刺练习:指力、手法;灵活、协调、专注1、纸垫练针捻转与指力2、棉团练针提插、速刺3、自身练针适应、体验步骤:先短(粗)后长(细)针要求:进针快速无痛、行针自如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二)针刺准备:1

2、1、思想准备:、思想准备:2 2、选择针具:、选择针具:个体情况 :年龄、性别、体质、胖瘦选穴部位:头面、四肢、胸背、腰臀病情:虚实、表里(深浅)、寒热、急慢 肌肉丰厚部位、体胖长针肌肉浅薄部位、体瘦短针体强、肥胖者;敏感性差粗针体弱、消瘦者;敏感度高细针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二)针刺准备:检查针具:检查针具:针根无松动;针身光滑、挺直、无锈蚀;针尖完好无勾。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3、安排体位: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常用体位: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二、针刺

3、前的练习和准备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 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4、定穴:5、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薄包装,只要未破损、未过失效期就可直接使用;普通针:需经清洁和消毒才可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高压蒸汽灭菌法(30min) 煮沸法(沸后15

4、20min) 酒精(75%)浸泡法(3060min)二、针刺前的练习和准备(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2%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三、针刺方法(一)进针: 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为“押手”。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三、针刺方法 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适用于短针

5、的进针。三、针刺方法 挟持进针法押手拇食两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适用于长针和肌肉丰厚处的进针。三、针刺方法 提捏进针法 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三、针刺方法 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适用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处,如腹部腧穴的进针。三、针刺方法(二)针刺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所成的夹角。三、针刺方法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皮肤呈90直角。最常

6、用,有利与施行各种行针手法。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刺入。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靠近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穴。平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的腧穴。 三、针刺方法(三)针刺深度:个体差异年龄、体质、胖瘦病情阳证、新病浅刺;阴证、久病深刺部位参考腧穴常用深度时令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四、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一)晕针: 原因:体质与精神,体位不当,手法过强 现象:轻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出冷汗;重则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象细弱或神志昏迷,二便失禁,脉微欲绝。 处理:出针,平卧,保暖,刺灸 预防:针对原因,注意观察 四、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二)滞针 原因: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单向捻针 现象:针体捻转、提插发滞 处理:消除顾虑,放松肌肉,调整针体 预防: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注意正确操作手法四、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三)弯针 原因:体位移动,手法不熟练 现象:针身弯曲 处理:恢复体位 顺势拔针 预防: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选好体位,勿随意移动身体四、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四)断针 原因:针具质量、手法过重、弯针与滞针处理不当 现象:行针或出针时发现针身折断 处理:保持原有体位,用手或者镊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