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三诗歌语言的鉴赏_第1页
学案三诗歌语言的鉴赏_第2页
学案三诗歌语言的鉴赏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案三 诗歌语言的鉴赏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 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 还要分析语言的 表达效果, 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 对诗歌 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 4大题型:炼字(品味关键词 )、赏析诗眼、炼句(赏析关键句 ) 和赏析语言风格。核心考点 诗歌语言鉴赏的 “ 大题型 ”沈德潜曾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 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从诸多诗例来看,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 密结合在一起的。 炼字,就是使“意” 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 具体化、生动化、 纵深化与美学化, 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

2、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 【教材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考点对接】 诗一开头说此处是“空山”, 而后面却写了人的活动, 你觉得“空山”一语用 得是否准确?有何作用? 答: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与本诗中 的“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相比照, 说说这两个“空”字的表达作用有何异 同。答: 通过这首诗,诗人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参考答案 准确。说“空山”是因为山太大、 太空旷,只有少量的一些人活动, 而且“空山”给人世外桃

3、源之感。王诗的“空”,是一种空旷;常诗的“空”,是人的心境空灵。相同之处,都 反映了诗人追求幽寂、清净、空明的境界。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 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寂、空明的意境。 【答题步骤】步骤一:确定关键词对于题干中已明确关键词的,此步骤可以省略。确定时要看清题干要求,因为有的题目在题干中已明确了关键词在某联 (句) 中;从词性上看,应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 (包括色彩词 )、副词、数量词和叠词, 这些词都是诗人炼字的重点。步骤二:指出字面义这一步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步骤三:分析其效果 (作用 )从诗歌语言运

4、用的目的来看, 主要有以下 4 个角度:从“描物”的角度分 析,看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从“造境”的角度分析, 看该字在营 造意境 (氛围)方面的作用;从“写人”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凸现人物性格特 征方面的作用;从“抒情”的角度分析,看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注意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放到具 体的诗句之中,并结合全诗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的语法 特点或表达技巧。 即学 即练 (一)动词 动词是表现人 (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 (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 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1. (2015 &

5、#18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张元幹【注】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 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 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注】 张元 幹,宋代爱国词人。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答:答案 (1)“湿”,“打湿”。 (析本义 )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 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 (描情景 )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 (“描物”角 度说效果 )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抒情”角度说效果 )(2)“迷”,迷失。 (析本义 )描写水面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 (描情 景 )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 (“

6、造境”角度说效果 )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抒情”角度说效果 )(二)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 (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 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 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 同时注意所用 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2. (2015 ·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 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答:答案 “荒”是荒凉、 冷落,“瘦”指瘦瘠。 (析本义 )从用字自然

7、传神来看: 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 瘦瘠之至; (描情景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 显得自然而工稳, 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 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 (“艺术”角度说效果 )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 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抒情”角度说效果 )(三)副词副词是对动词和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 副词运用恰到好处, 能体现 动作的情态和人物心理的变化,也能表现某种状态的程度。3.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 【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8、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 不过一枝 ”。“老一枝” 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答:答案 “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 (析本义 )“常”将随朝暮变 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 “偏”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描 情景)“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 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艺 术”角度说效果 )(四)数量词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 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值得注意 的是,古诗中用的数量词

9、,虚指、泛指的多,实指的少;并且与数量词的使用相 关联的是,这些数量词常常采用夸张、对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夸张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 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忧愁之深。对比白居易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 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将杨贵妃的风姿、 得到的宠爱都融入到对比的数 字中。比拟李白月下独酌四首 (其一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一句,运用拟 人修辞,巧用数量词将冷清的画面写活了。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别舍弟宗一 【注】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

10、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 元和十一年 (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 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答:答案 “一身”“六千里”“万死”“十二年”是颔联中诗人所用的数量词。 “一身”指孤身一人, (析本义 )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 (描情景 )“万 死”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描情景 )“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 (析本义 )高度概括了诗人被贬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 (“艺术”角度说效果 )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 (“艺术”角度说效果 )(五)叠词叠词具有

11、强调作用, 能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使感情更加绵密曲折, 在形式 上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 富有音乐美。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 清清”写处境的孤独, 形单影只, 无人相伴; “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 怆。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 【注】 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 芜,丛生的草。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 “葱葱”指“郁郁葱葱”, 形容树木苍翠茂盛, 充满生机; “靡靡”写 江边丛草的繁密。 (析本义 )“葱葱”“靡靡

12、”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茂盛之貌。 (描 情景)通过写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表达了诗人看到浓重春色后的欣喜之情。 (“抒情”角度说效果 )妙用叠音词, 富有音律美, 增强表达效果。 (“艺术”角 度说效果 )赏析“诗眼”类题型从归类上看, 从属于“题型一”, 但因“赏析诗眼” 题 的方法与“题型一”有区别,故单列题型讲解。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 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具体说来,确定“诗眼”主要有以下 5 个角度: (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 (词),如“愁”“思”“忆”“惊” (这 类字是直接揭示 )和“凉”“

13、冷”“孤” (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 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最(3)词性上:这类字 (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 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 ;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 “诗眼”。(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 (词 ),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 (词)来写, 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 (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子第五个字。【答题步骤】步骤一: 确定诗眼 (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 ),确定诗眼的方

14、法可参考上 面确定诗眼的 5 个角度。步骤二: 整体点明诗眼在全诗中的地位,比如:“××”是这首诗的线索, “××”为全诗奠定了×××的感情基调,“××”承上启下等。步骤三:结合诗句, 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 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表达 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即学 即练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是贯串全诗

15、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答案 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基调。 (整体点明地位 )第一句写初 至燕台这地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 ,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 “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 ,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惊” 。颈联写作 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惊” 。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 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 以酬平生之志。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 )全诗以“惊” 为感情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用 )赏析之要,赏句为妙。 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 赏析诗句题型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16、、情感等角 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 分析表达技巧题或句子情感分析题, 但 毕竟不能完全等同, 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 答题的自由度较大, 同时难 度也较大。【教材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考点对接】 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答: 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答: 诗的颈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 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 颔联描写了一幅星星

17、垂在天边、 原野显得宽阔, 月光随波涌动、 大江滚滚东流的宏大画面。动静结合,写出了景色雄浑阔大,辽阔的平野、浩荡的 大江、灿烂的星月,也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颔联写景明丽, 境界雄浑,所以有人认为它“开襟旷远”, 写出“喜”的感情。 其实不然,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漂泊的凄苦景况的, 而上面的解释只强调了诗的 字面意思,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 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 这是以乐景写哀 情的手法。运用反语,立意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 著,这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也不是因为

18、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达因 政治失意而悲愤的情感,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采用了比喻和衬托手法。 将自己漂泊不定的形象比喻成沙鸥, 且用广阔天地衬 托沙鸥,突出沙鸥的孤独。表达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答题步骤】步骤一: 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 情感方面出发的, 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 对于个别句子, 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 其内容有精深之处, 情感有共通性, 本身也是赏句的一 个角度。步骤二: 多角度赏析,全方位把握句子的精妙之处 从语言特点出发, 把握句法。 把握句法主要是指了解诗句中倒装和省略的 特点,句子倒装,有

19、错位的美; 句子对仗,有整饬的美; 句子互文,有开合的美; 句子长于炼字,有凝练的美。 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 考选取的句子, 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 鉴赏时就是要分析出其在表达上的 特别之处。 从句子的位置出发, 明确诗歌中的句子在结构与情感方面的作用。 句子处 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首句: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 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中间句:或承前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什么 感情尾句: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什

20、么情感;或 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即学 即练 7. (2015 ·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 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 答案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两句视听结合, (表现手法 )生动地描写了 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 (作用 )这两 句用山谷的幽静、 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 视听兼具,动静结合, (表现手法 )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

21、景致。 (作用)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 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 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 文化素养有关。 不同诗人或同一诗 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 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 的。答题步骤】 即学 即练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思念之情。 (析效果 )答案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明特色 )“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 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 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22、 (列例证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课时作业诗歌语言的鉴赏(时间: 90 分钟 分值: 62 分 )题组一 对点练1. 炼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南定楼遇急雨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 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 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 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答:答案 “争”和“乱”。 “争”为“争相、 竞相”之意, 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江山重重叠叠地争相奔涌进入眼帘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 “乱”写

23、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 紧扣标题“急雨”, 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 的特点,也表达了羁旅奔波之苦。2. 炼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答:答案 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 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 十 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 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 岁月流逝、 年华易 老的人生感喟 (感慨 )。3. 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重阳日再到共城 百源故居邵雍故

24、国逢佳节,登临但可悲。山川一梦外,风月十年期。白发飘新鬓,黄花绕旧篱。乡人应笑我,昼锦 是男儿。【注】 共城:今河南辉县。邵雍曾在共城居住,故称故居。 昼锦:衣锦还 乡。据汉书 ·项籍传载,秦末项羽入关屠城,有人劝其留居关中。项羽见秦 宫已毁,思归江东,曰:“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锦夜行。”后遂称富贵还乡为 “衣 锦昼行”,省作“昼锦”。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答案 诗眼是首联中的“悲”字。 “悲”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诗歌首联直 言登临之悲, 后三联具体写悲的内容: 颔联写多年漂泊, 故乡的山川风月只能在 梦中相见, 是身世飘零之悲; 颈联写故乡风

25、物依旧而自己华发早生, 是人生短暂 之悲;尾联写自己落魄还乡,徒惹嘲笑,是老大无成之悲。4. 炼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 ,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 ,羞为献纳臣 。【注】 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 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黄金百斤尽 ”。祢,祢衡,有辩才,孔融曾上表推荐他。献纳臣:进献忠言 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答:答案 点题:“不得意”, 暗扣标题中的“落第”; “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 切合标题中的“送归” 。情感内涵丰富:“怜”字奠定了

26、全诗感情基调; “况复” 递进一层, 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 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 惜。 (意思相近即可 )5. 语言风格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6 分)双调大德歌 ·夏 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 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简析本曲的语言特色。答: 答案 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俏冤 家”“想念他”“瘦岩岩”等语通俗自然, 较口语化。“偏”“羞”等字精练传 神,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题组二 综合练6. (2016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

27、答。 (8 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 王 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 )(1)炼字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 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 好?请说明理由。 (2 分)答:(2)炼句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 分)答:(3)炼字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3 分)答: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题在解答时可从诗歌内容、表现手法、 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 本题在具体作答时可先选择 “望”或者 “空”中的一 个,然后再作分析。 (2)本题考查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首先要知道

28、 “颔联 ”为 哪一联,同时认真分析这一联的内容。诗歌颔联写了 “落日”“鸟”“ 秋原”, 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而 “秋原 ”的空荡辽阔则表现出诗人的闲适。 (3)本题考 查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本着知人论世的原 则,其次可以借助诗歌的意象特点,去感受诗人的情怀。答案 (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 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2)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7. (2018 &

29、#183;绍兴市、金华市下学期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题。(8 分) 横波亭 (为青口帅赋 )元好问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 。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淡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注】 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之前。 元龙 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 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 后用 “元龙百尺楼 ”来指 高峻。(1)这首诗首联写了一个意象,其特点是。(2分)(2)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语言的角度 加以分析。 (6 分 )答:答案 (1)孤亭 突兀、挺拔 (“插飞流” )、

30、气势凌人(2)元好问这首诗“有豪放迈往之气”。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 “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 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 “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 时间的久远来表现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 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 情。8. (2018 ·湖州 5 月调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8 分)八声甘州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 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 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 颙望,误几回、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