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师说?教案设计17共五课时师说教学目的1、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2、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3、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 学习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5、 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重点、难点分析一 本文的层次构造是怎样的?二 有关疑难词句的解释。三 “说是一种文体;是议论文的一种。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围绕中心阐述的?四 试摘录作者关于教师的职能、从师的必要、择师的原那么等方面的精辟阐述,体会其深化含义。五 为什么说“彼童子
2、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六 本文是怎样进展比照论证的?七 怎样认识本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明确学习要求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板书课题。指出题目不是“说说教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意些。初中学过的?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讲解,因此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讲解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讲解关于“从师的道理,刚刚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
3、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鞭挞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关键词:补充古人称名1姓+字 韩退之2姓+籍贯 韩昌黎3姓+官 韩吏部4姓+谥号+敬称 韩文公教师参考: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
4、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出色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根底。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化,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35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论笑之,以为狂人
5、。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间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教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打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二、指导朗读课文。提醒:句读dou 或不否fou焉 谀yu 欤yu 蟠pan三、理解第一段1、指名朗读2、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1师17 1、教师 2、教师 3、教师 4、5意动“以为师 6、动词,学习,也可意动 7教师2所以“用他来的凭借3固本来4庸难道,岂5道161、2、3、4、6
6、儒家之道 5、原因道理 6所以传道守业解惑也判断语气,可以译成一个适宜的语气词,或者不翻译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句间舒缓语气,停顿,可以译成一个适宜的语气词,或者不翻译3、学生问疑4、翻译5、论证分析阐述从师的必要和择师的标准:1古代传统2从师作用3以“道择师之标准6、试背诵7、作业第四课时1、 齐背诵第一段,指名翻译第一段2、 朗读第二段3、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1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从师学习的道理,B从师学习的风气注意后一个“也的用法2问焉兼词“于之3下圣人名次活用为动词“低于4耻学于师意动5圣益圣A名词,B形容词“圣明6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猜测性语气,可翻译为“大概其可怪也欤同上
7、7那么耻师焉耻,意动;师,动词;焉,语气词,“了8受业授之书注意写法9句读之不知倒装10或师焉,或不焉或,有人;师,从师;焉,语气词,不翻译;“或不焉省略句4、学生问疑5、试翻译6、论证分析批判轻师的世俗:比照古圣人和今众人的态度与结果比照“小学而“大遗的两种做法比照下等人和君子的做法与结果问:最后一比,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局限?7、试背诵8、作业第五课时1、 背诵、翻译1、2段2、 朗读第3段3、讨论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常师2于如是是故恒常,固定意动比是,这样因此4、学生问疑5、试翻译6、论证分析阐述能者为师的道理:以孔子为例师与弟子的辩正关系7、试背诵8、讨论最后一段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
8、法古文六艺于1,2嘉古散文联想四书五经于1被,于2向赞扬9、书后问题讨论10、作业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作代词,有两种情况: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作助词,有四种情况: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作代词,有四种
9、情况: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复指,作主语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感慨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5分段。写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六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本格式是: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0、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七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八研读课文结合理解重点文言实词及疑难词句。学生试译、讨论,教师重点点拨。1本文运用怎样的方法论证中心论点的?1分析第1段: 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第一层: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指两汉以前,“学者指学习的人,不同于今天所说有专门学问的人。作者要以“古之学者为典范来宣扬师道,所以文章一开始就把它提了出来。“必有师,把学者之所以有成就、有专长归结为从师的结果。这句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覆盖了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成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传道、受业、解惑。“师者,所以传
11、道受业解惑也,句中的“所以是两个单音词。“所具有代词性质,“以是介词,构成“以所介宾短语,但习惯上这两个字倒置着用。“所指代“教师,译为“他,“以译为“靠。全句译为:“教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句中的“道,包含“仁、“义等详细内容的儒家之道,即儒家的政治、哲学、伦理、文化、教育等思想观点;“业就是下文的“六艺经传;“惑就是上述“道和“业中的疑难问题。第三层:反面阐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说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前一分句,用排比句,一口气连用八个“吾字,句中“亦作假设关系的连词“假设讲。后一分句,用反诘句,加强语气。“夫庸知其年
12、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庸和“乎表示反诘语气,“知是“管、追究。这句译为“哪管他们的年龄是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那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无作条件关系的连词“无论讲,“所存,名词性所字构造,译为“地方句中“道之所存作主语,“师之所存作谓语。全句译为:“无论地位上下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教师存在的地方。这里作者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2分析第2段:1 说说这一段与第1段是怎样联络的?第1段正面说明了从师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师的标准。这一段以第1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第1段所提出的观点,
13、说明从师的必要。2这段文字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这段文字运用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道的“道指风气;句中两个“也,表示停顿。第二层:针对时弊,从三方面比照,剖析“不从师的症结。先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比照:四个“圣和四个“愚的词性有两种:一种是形容词,是“圣明或“愚昧的意思;一种是名词,是“圣人或“愚人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是反诘句,“此指代“从师与否。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原因。再以“为子择师与“其身那么耻师作比照:“授之书的“书,指文字、书写;“句读指断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是主谓语“合说的写
14、法,翻译时要把它们搭配开:有的人不知道断句,倒去问教师;有的人不能解决修身、治国的疑难问题,却不向教师请教。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比照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认。最后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比照:“道相似的“道,指道德、学问,“足,是程度副词,“足以,“很的意思。“其可怪也欤,是带挖苦语气的感慨句。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绘,并发出带有挖苦语气的强烈感慨。本段运用正反比照论证方法,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并请学生填写课后考虑与练习的表格。3分析第3段:第3段与第1段关系怎样?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1段中的论点。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第二
15、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干老聃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表达格言的警辟性。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4.分析第4段: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古文指先秦散文。“不拘于时的“于相当于“被。“作?师说?以贻之,句中“贻如今称为“赠送,“以在两个动词之间,作连词,相当于“来。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
16、“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典范,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2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I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敏的散句交织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那么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2段一连用了二个比照,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17、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认、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挖苦语气,感情强烈。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作者第一次提出了教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教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
18、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在比较广泛地承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
19、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漂泊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阔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沉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究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欢,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
20、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30年代后,法西斯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疑心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究的结晶。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展挖掘探究,无畏而老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
21、获诺贝尔文学奖。二、问题讨论:1、黑塞在本文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2、本文阐述“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这一主题的整体思路是怎样展开的?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为下文张本。第二段至第五段,阐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第六段和第七段
22、,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开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比照,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
23、“精细、深化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3、作者阐述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时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进步这种或那种才能和本领,你如何理解?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详细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详细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进步某种才能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才能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4、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读书
24、学习,“读什么?是个根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此问可进展延伸: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如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 5、为什么黑塞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表达了以人为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软件安全法规研究-洞察及研究
- 陶瓷生产数据挖掘-洞察及研究
- 国际资金援助-洞察及研究
- 学生院前急救安全培训
- 数字化建筑竞赛方案设计
- 大数据与AI驱动的营养保健方案优化研究-洞察及研究
- 智能医疗设备在老年护理中的精准监测研究-洞察及研究
- 学生暑假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证书代理合同10篇
- 专利政策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
- 2025胃癌诊疗规范
- 2025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一)(一模)英语+答案
- 2025年乡村医生农村中医适宜技术针灸推拿考试题库
- 汉服文化知识普及
- 《人民调解业务知识》课件
- 2025年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汇编(2025版)
- 养老服务合作协议
- 《埃菲尔铁塔唯美》课件
- 依诺肝素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