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园居》词语详解二则_第1页
《归田园居》词语详解二则_第2页
《归田园居》词语详解二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归田园居?词语详解二那么袁行霈先生在其?陶渊明集注bull;跋?中华书局2003年版)中曾指出他(指陶渊明一一笔 者注)的语言看似粗浅平易,含义却深化而丰富;那些当时的惯用语具有特定的意思,很容易忽略讲错。此言对我们研读陶文极具指导意义。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必修)(人教版2004年)选录了两篇陶文,且对其中一些看似粗浅平易的词语有过精到的注释,但教材在个别词语的注释方面似乎还有可商榷之处,现指出其中一例并提出一己之见以供广阔师生参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高中语文课标教材(第二册)注依依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此注外表上看似通顺合理,实际上属随文释义,未得其旨,颇有进一

2、步商讨的必要。据笔者初步理解,依依一词在许多语文工具书中多只列有两种意义,其一为轻柔貌,例如?诗经bull;小雅bull;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费相?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其二为依恋不舍貌,例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长芳芳,二情同依依。,?三国志bull;蜀志bull;费诗传?:寻说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逯钦立先生校注的?陶渊明集?训(中华书局 1979年版)将?归同田居?中此处依依理解为偎依留恋貌。显而易见的是:第二种意义一般只能用来形容人对某人或某事物依恋不舍的样子,而此处陶渊明是借依依来形容墟里烟的样子而非其他,所以逯先生如此理解似乎与

3、文意不谐,应属欠妥。而课标教材外表是按依依的第一种意义来理解,实那么不然,其实依依一词在汉语中 只有形容词用法却未见动词用法。但我们不难发现,课标教材不经意间已将依依理解为动词用法,这显然属随文释义。林庚先生等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注此依依为轻柔的样子。朱东润先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同样注释为依依,轻柔貌。这显然是按照它的第一种意义来理解,且与文意也显得比较切合,但有没有比这更为合理准确的解释呢?我们不妨从详细的上下文来分析,暧暧远人村一句是写远处的村落在作者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依依墟里烟一句那么是写村落里的阵阵炊烟飘拂的样子。作者既然

4、处于同一视角,那么举目远望飘拂的炊烟也应该是依稀不清、假设有假设无。因此笔者认为将其中依依一词理解为依稀隐约义似乎显得更为切合文意。郭在贻先生?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 2005年版曾明确指出据同一篇的上下文以推敲词义,同然是训诂的一个好方法,但单是这样做还不够,有时还必须联络整部书的用词,方能烛幽阐做、释疑祛惑。此论可谓真知灼见。笔者为此特意检索?陶渊明集?,发现其中142篇诗文中依依一词共出现五例,另外四例为?答庞参军?:按照旧楚,邀遥自西云。?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度行途中?:商歌非吾事,依依在桐耕。?还故居?: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此三例依依显然是它的第二种意义。又?归园田居?其四彷徨丘域间,依依昔人居。这里大意是说我彷徨在墓地之间,依稀可见这里曾是过去人们居住的地方,显然作者是在借以形容当时社会在饱经战乱、灾荒后之凋敝景象。无独有偶,此依依理解为依稀隐约义无疑甚与意相谐,假设将其理解为依恋不舍貌或辑貌那么均不够妥帖。我们还特意查阅了颇具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发现其依依条第三个义项为依稀貌;隐约貌;?辞源?依依条第三个义项也是隐约义;?辞海?依依条列有隐约可辨貌义;?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依依条也有隐约,好似义,且四部辞书的例证中均有依依墟里烟此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