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_第1页
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_第2页
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_第3页
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_第4页
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适应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苏州太湖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光福历史文化名镇和光福景区,疏解老镇和景区的建设压力,促进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范围内的产业培育、布局调整和城乡统筹发展,提升配套建设和服务水平,贯彻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西育太湖”的思想,2007年12月,我局与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一起,委托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规划主要包括总则、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产业发展规划、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空间结构与用地规划、综合交

2、通系统规划、绿地水系及景观系统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综合防灾规划、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规划、规划控制目标体系、分期建设与开发时续导引、规划实施措施与机制、附则和太湖科技产业园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十八个部分。    规划范围:规划区,西至230省道,南至苏福公路(亦即230省道南段,下同),东至玉屏山凤凰山及绕城高速公路,北至光福镇行政边界与苏州科技城交界,总面积为7.5平方公里。    规划协调区,与规划区紧密相邻的光福镇区、苏州科技城等周边地区,为本规划重点协调区域。    规划期

3、限:近期:2008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功能定位:以高科技生产研发、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为主,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光福新镇。    规模:就业人口规模,规划园区就业人口3.6万,其中0.9万来自光福镇域,2.7万来自镇外;居住人口规模,规划园区常住人口为2.1万,总服务人口为4.3万。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园区总用地为751.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602.5公顷。    空间结构:总体布局形态将形成“一主一副,三轴四区;绿轴成网

4、,山环水抱”的整体空间结构。1、空间结构规划图    土地利用规划:    居住用地,规划面积70.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7%。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面积4.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7%;商业金融用地,规划面积20.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4;旅游度假用地,规划面积5.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0%;文化娱乐用地,规划面积1.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2%;会展用地,规划面积3.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6;体育用地,规划面积2.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3;医疗设施用地,规划

5、面积2.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4;教育科研用地,规划面积8.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    工业用地,规划109.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8.2%。    商务办公混合用地,规划面积34.7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8;商务商业混合用地,规划面积35.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9%;商务研发混合用地,规划面积73.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2%。    道路用地,规划面积107.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7.8。    广场用地,规划面积5.5公顷,占城

6、市建设用地的0.9。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规划面积1.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2。    园区公园绿地,规划面积74.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2.3%。2、用地规划图    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园区道路分为三个等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路网结构:主次干路形成方格网,局部次干路和支路线型相对自由。3、道路系统规划图    干路网密度为4.48 km/km2,合计路网密度为6.45 km/km2。主干路网由“五横两纵”系统构成。“五横”为苏福路、田舍东路、塔山东路、福湖

7、东路、银矿东路;“两纵”为230省道、凤凰路。    绿地、水系及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构建以“山、水、林、田”为基本生态支撑体系,内部水网绿网相互融汇的绿地系统主结构;建立园区生态安全格局,将园区建设成为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花园式生态园区。    2020年,规划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左右。    绿地系统结构,绿地系统结构可概括为“两山两带多廊道”。    “两山”:指位于园区东部的凤凰山和玉屏

8、山。规划禁止对两山的挖山采石,逐步修复山体创伤面,将其建设成为城市郊野公园。    “两带”:指依托塔山东路和北福湖路发展轴线形成的滨水绿化景观带。规划沿两带形成城市的“风廊”和绿轴,集中建设开敞式绿色空间,体现滨水生态园区的景观风貌。    “多廊道”:指结合园区自然水网布局特征,利用滨水绿色空间在各片区组团之间贯通的多条绿色生态廊道。4、绿地系统规划图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给水工程规划、排水工程规划、供电工程规划、通信工程规划、燃气工程规划、环卫工程规划和城市黄线管理。5、给水规划图    综合防灾规划:主要包括防洪工程规划、人防工程规划、消防工程规划、抗震防灾规划。6、综合防灾规划图    规划控制目标体系:主要包括整体空间形态控制和土地开发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