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_第1页
醉翁亭记教案_第2页
醉翁亭记教案_第3页
醉翁亭记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醉翁亭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读熟课文。2.疏通理解前两段文意,并感受祖国风光的美丽。教学重点:疏通理解前两段文意。教学难点: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简介作者1.屏显课题,直接导入。2.解读“记”及题目:记,古代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题目可以理解为“记叙醉翁亭”。3.简介作者。提问:为什么这座亭叫醉翁亭呢?(出示欧阳修的材料3)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结合易错难读的字词齐读全文。(出示4)2.指出本文篇幅长,本节课重点学习前两个段落。3.疏通理解前两段落。(1)理解“环滁皆山也”环,皆,

2、山,判断句(出示5) 板书:山(2)理解“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其(代滁州的),壑,尤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林茂密、幽深秀丽的地方(出示6,琅琊山)(3)“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出于,潺潺,泻(明确位置和水流速度,出示7)板书:水(4)理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临(靠近,在水源边)(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啊。)(出示8黄色圆点、) 板书:亭(5)理解:作亭者谁?(建造) 名之者谁?(命名) 自号醉翁的缘由:(来饮于此)(饮少辄醉)(6)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饮酒上,而在欣赏秀

3、丽的山水之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8)自读第二段,结合文下注解读懂文意,用“我从 这句话中,看到 的画面”的句式表达感受。三、以读代析,品读课文1朗读第一段:内容读懂了,我们还要读出语言的味道。变形第一段(白板9、)以一种自问自答自得其乐的语气读第一段,。2. 理解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其中有句话更为耳熟能详,即“醉翁之意不在酒”,学生在理解字面意思后,联系作者当时处境和心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现在含义(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地方)。3. 指导第二段朗读方法:对偶句“日出云归”读得节奏鲜明,富有跳跃性,散句就可以读得从容舒缓了。(可链接录音前两段

4、红色圆点)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五、课堂结束语:这堂课我们了解了欧阳修其人,他曾经屡遭贬谪,但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不仅不失意,而且还自得其乐。醉翁亭的风光令人陶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的情怀更令人敬佩。那他是怎么“同其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六、布置作业:熟读成诵前两小节;结合注解查阅工具书,预习课文的后两小节。板书: 醉翁亭记 欧阳修写景:山水亭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抒情:乐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疏通理解全文2.掌握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

5、方法。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复习第一段:熟读成诵第一段,明确写景的顺序。 归纳: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化,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溪亭展翅图。(出示 2淡入 屏幕遮盖)2.复习第二段:第二段按照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出示3熟读成诵,屏幕遮盖乐)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

6、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中的“人欢”: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提问: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白板4:屏幕遮盖、“前” 淡入、)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和平、康乐、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2理解太守的“醉”。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

7、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乐中也有悲,但悲已是次要的。)3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结合4试背诵)4理解第4段。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结合书内注释,同桌互动、疏通第四段,了解字面意思)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出示5:乐淡入蓝红;三层关系比较淡入;让学生分析太守乐时用一段话书面表达,然后抓拍即时投影;最后分两步出示红色)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

8、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此句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衬托”: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用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此句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三、理解主旨,掌握写法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以“乐”贯穿全文,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四、走近作者(出示5黄色)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壹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随遇而安,旷达)五、拓展延伸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出示6淡入)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声。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小石潭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