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步伐_第1页
加快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步伐_第2页
加快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步伐_第3页
加快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步伐_第4页
加快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步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快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运输保障武汉市公路运输管理处 经过“十五”期的发展,武汉道路客运取得长足发展,基本进入了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阶段。“十五”期末,全市道路客运经营业户82户、班线客车2478台、汽车客运站30户、旅游经营业户19户、旅游客车627台。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客运、干线客运和支线客运相互配合,高中普客车配套,大中小车辆齐全,中长短班线衔接的多功能、多方式的道路客运市场格局。全市1781条道路客运线路辐射到17个省、市、自治区和80个乡镇所辖的1714个行政村,日发班车9200班次,日均发送旅客17.4万人次,年运送旅客9950万人、68.4

2、亿人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武汉为中心,覆盖本地区、辐射至全国的道路客运网络。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近年来,武汉市运管处根据交通部提出的促进农村道路客运市场发展的若干指导性意见,对城郊道路客运实施了公交化改造工作。从试点改造到逐步全面推广,在经历诸多风雨和挫折之后,最终克服万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一、我市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的主要做法和基本情况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和交通部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的通知(交公路发200396号)有关精神,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2003年,我处对

3、城郊道路客运改革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有益探索。提出了借鉴现行城市公交的运营模式,从2003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城郊道路客运进行公交化改造的新思路。即:按照“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安全经济,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以建立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为目标,改革现有远城区道路客运营运方式,打破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二元分割的局面,构筑中心城区至远城区、远城区至乡镇(含乡镇之间)、乡镇至行政村(含村与村之间)的三级公交客运网络,与城市公交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衔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畅通有序的公交客运网络运行新机制,实现村村通公交客运车,最终为促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加快我市基本实现现

4、代化步伐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立规划引导机制为精心做好城乡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2003年7月,我们通过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公交化改造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探索我市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的路子,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组织起草了武汉市城郊道路客运(一级网络)公交化改造的实施方案,武汉市城郊道路客运(二、三级网络)公交化改造的指导意见和武汉市城郊道路客运公司管理的指导意见武汉市城郊客运线网运营服务规范等一系列公交化改造的配套文件。提出了以“三化”(经营主体公司化、经营方式公交化、经营行为规范化)、“五定”(定线、定班、定站、定票价、定经营期限)、“六统一”(

5、统一管理主体,统一规费政策、统一营运车型,统一营运标识,统一调度排班,统一服务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公交化改造工作思路。同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提出了试点改造、全面推广、重点实施逐步完善的“三步走”规划。 (二)加强协调沟通,争取政策保障我市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基本要求,是一项系统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事工程,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市委、市政府和市交委领导对此高度重视,2004年下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市交委相继下发了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区级(域)经济发展的意见(武

6、发20041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交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城郊各区道路客运市场管理工作意见通知(武政办200539号)和市交委关于印发武汉市城郊各区道路客运市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武交运2005133号),这些文件的出台,为我市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三)以公司化改造为核心,加快配套建设在公交化改造过程中,我们以公司化运作为核心,对实行公交化改造的线路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初步实行了公司化经营,员工化管理,改变了挂靠散户经营和无序竞争的状况。按照“一线一公司经营”的原则,对道路客运班线进行了资源整合,采用线路置换和公司收购,股份制改造等方法,改变了以往同

7、线多家竞争的状况,规范了经营秩序;对公交车站的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按照“乡镇客运站,村庄雨棚站,路边杆牌站”的要求,采取“政府补助、行业支助,企业自助、社会赞助”的方式统一了车站样式,要求和补贴标准;统一了营运标识和更新了部分公交客车。公交化营运客车全部悬挂统一制作的四位数线路编号牌,腰牌,司乘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按照公交化服务规范进行管理。服务质量和乘车舒适性、安全性比以往有了明显改观。同时,深入基层,协调矛盾,及时帮助各区和企业推进公交化改造。黄陂南部地区,新洲阳逻与黄陂窑头线路的公交化改造,由于在线路调整、置换和公交车调整方面,有些群众和企业不理解,产生了情绪,为及时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

8、问题,交委分管领导、相关区委、区政府、交通局、运管所的同志经常深入到企业和有关乡镇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到企业讲政策,教方法,做解释,化解矛盾,为公交化改造的顺利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四)采取试点改造先行,逐步全面推广规范2004年7月,我们采取“成熟一条、改造一条”的方式,对条件相对成熟的江夏区流芳至鲁巷、新洲阳逻至武汉港4条一级道路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试点改造,投入的72台车辆通达4个乡镇和22个行政村、9所大专院校、8个大型项目开发单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取得同步增长。在此基础上,2004年,条件相对成熟的汉南区、黄陂南部地区也相继启动。我市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从

9、2003年7月初步尝试,到2005年8月黄陂南部公交化开通,历经2年多的艰辛探索、从试点到逐步成熟。截至去年底,江夏、新洲、汉南、黄陂等四个城郊区已完成公交化改造的线路有9条,参营的客运公交车有265台,正在抓紧进行公交化改造准备工作的线路有2条。东西湖区调整和优化了11条二级客运班线和3条三级客运班线,对原有的113辆二、三级网络的客车制定了分期更新计划,二级网络的路边站已全部建成。客运线网实现了全区域覆盖,实现了村村通班车,经营业主整合为2家,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全市城郊各区二、三级网络已经全部取消了农巴车运营,全部更换成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客运车辆,并且改变了分散个体经营,全部组建了公司,农民

10、出行的条件比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一是城郊道路客运设施有了初步改善。公交化改造以来,共投资3520万元用于公交化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其中,投资2948万元更换公交型客车134台,投入337万元建设了94个村庄雨棚站、299个路边杆牌站及部分改造站,投入240万元新建了四个农村五级客运站。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联接城乡的客运基础平台,人民群众出行的条件有了初步改观。二是道路客运的通达深度有了提高,9条客运公交线路有4条线路延伸到了村庄,广大农民兄弟直接享受公交化改造的便利和实惠。三是客运运力得到明显的优化。9条公交化运营线路原有265客运车,大部份车型陈旧,技术状况差,公交化改造后,统一更换公交型客车1

11、34辆,其余客车在2006年可分期更新完毕,客车总数减少,运能改善。安全性,舒适性明显提高,改善了出行条件,优化了运力结构,调整了运力规模,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是客运经营组织水平得到了提高。道路客运通过“三化五定六统一”的公交化改造,按照“一线一公司”的原则,各区运管部门从调整经营主体入手,积极引导经营业主实行公司化改造,在实现公交化经营,员工化营理方面积极探索,推出了股份制改造,公司收购、线路置换、片区经营的新举措,取缔了挂靠经营、规范了行为,改进了服务,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加快了集约化经营步伐,促进了城郊客运发展。五是公交化运营线路的安全和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公交化改造的线路原来都

12、是按点到点班线客运运营模式经营,农民乘车不方面,经营业主自行随意停靠。沿街揽客,兜圈打转,争抢转卖乘客的违章行为,屡禁不绝,交警和运管部门平均每月处罚达千元以上。公交化运营后,沿途设立了停靠站点,市区内打破了站点资源,二元分割状况,经营环境明显改善,违章经营的现象比以往明显减少,提高了司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得到保障,客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经营效益有了提高。六是公交票价幅度降低,初步实现人民群众受惠、企业效益增加的“双赢”效应。在规费优惠政策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公交化改造后的运营客车,客运票价较原公路客运票价有了一定幅度的降低,我市已改造的9条公交线路中有3条线路执行城市公

13、交票价。汉南区5101、5102路、江夏区4106、4107、4108路,新洲区2106路分别比原公路客票价降低了0.5元至1元,待公交化规费优惠政策到位后还可以适当降低。特别是汉南区5101、5102公交客运线路改造后,在尚未享受公交化运营规费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将原票价由7元降至6.5元,并按公司化运营的要求延长运营时间,首班为早4:32分、收班为晚9:00点,高峰间隔时间4分钟,平均间隔时间8分钟,全天共发出174班。据初步测算, 6月21日至7月5日15天内,汉南区参营的72辆公交客车客运量达到14.85万人次,比上月同期14.13万人次增加5.1%;营业收入56.04万元,比上月同期5

14、3.75万元增加4.3%。平均单车完成客运量2062人次,营运收入7783元,营运成本6657元,营业利润1126元。分别比去年平均15天的完成情况增加16.8%、7.4%、7.2%、8.5%,也未因兜圈打转、沿途揽客等违章罚款增加单车成本,初步实现了降低票价老百姓受惠,经营者收入增加的双赢目的。七是公交化改造线路与市区内公汽线路有机衔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优化了资源配置,减轻了市内交通压力。新洲区阳逻、江夏区流芳、汉南区纱帽进入市区的公交线路,市区内的停靠车站都和市区公汽车站点实现了资源共享。特别是汉南区把原进入汉口新华路客运站的42个班次全部调整到王家湾,缩短了7公里运距,减轻市区交通压力

15、,交管部门对此举积极支持配合在王家湾始发。黄陂区公交改造线路在新荣村客运站实现了和市内公交线路无缝对接,使乘客方便快捷地通达武汉三镇。八是妥善解决农副产品商贩的问题。黄陂区横店、汉南区纱帽和军山等线路至市区公交化改造涉及市区公汽线路调整,部分郊区市民特别是农副产品的商贩,对此意见较大。为妥善解决矛盾,方便他们出行,市交委领导和各区政府、交通局、运管所经营企业的负责人,多次到现场和人民群众做工作,想办法,增加了农副产品专班客车,定点定线定客服务,较好的化解了矛盾。当然,由于目前我们正面引导不够,仍存在少数部门、少数人民群众对公交化改造认识不到位、公司化改造不彻底、经营行为不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将会

16、对全面推进公交化改造和规范农村客运三级网络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二、我市城郊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的深化措施2006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年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城郊各区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造的攻坚年。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交通。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以区为主、行业指导、公车公营、规范管理、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原则全力推进城郊各区的公交化改造工作。一是重点完成区政府所在地和紧邻市区乡镇村道路客运班线的公交化改造任务,实现江夏区和公交集团联合,充分兼顾边远乡镇村进入

17、市区线路的调整工作;按照“二级网络集约化,三级网络规范化”的原则,全面完成二级网络公交化改造工作,做好三级网络改造的试点和准备工作;基本建成乡镇街客运站,区政府所在地至市区公交化班线站点;并出台武汉市城郊公交化客运班线车站管理规范,使站点建管养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政策引导,重点做好公司化改造工作。公交化改造工作的核心是经营主体公司化。公交化改造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做好公司化改造工作,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公营方式。发挥政策引导机制,防止发生虚假出资、“变种”挂靠的公司出现,对已经改造还存在虚假的公司要重新回炉改造。大力鼓励收购,妥善安置原经营者。三是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媒体和其它形式广泛宣传公交化改造的必要性,宣传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