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研究_第1页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研究_第2页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研究_第3页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研究       摘 要:本文从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前后审计费用变化的角度,间接考察了审计委员会在改善内部控制、保证财务报告质量、减少违规与舞弊等方面的治理效率。回归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支付的审计费用低于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当年少于前一年支付的审计费用。本文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对审计委员会的信任也减少了一定的审计程序,降低了审计成本,这将促使外部审计师降低审计收费。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审计收费;有效性 为进一步规范

2、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初联合颁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董事会中设立审计委员会。按照该准则的规定,审计委员会所履行的职责,主要包括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等。理论上讲,上市公司交由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信息是经公司审计委员会审查后的,审计委员会要对这些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负一定的责任,外部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信赖审计委员会的审查。截至2004年,我国已有633家上市公司成立了审计委员会(吴水澎、李斌,2006)。那么上市公

3、司的审计委员会究竟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外部审计能否信赖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的存在能否显著减少外部审计的工作量与审计成本?这些都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从外部审计收费这一间接角度考察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 一、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从审计委员会的内部构成出发,考察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以及勤勉程度等特征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即研究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另一类将审计委员会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即设立审计委员会后对诉讼、盈余管理、财务报告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市场反应等,而从这些因素出发

4、也可以研究审计委员会的治理效率,例如设立审计委员会后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就表明审计委员会是能发挥一定作用的。本文的研究就属于这一类。 对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问题,夏文贤和陈汉文(2006)进行了很好的总结。从逻辑上讲,关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存在三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审计委员会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要负一定的签字责任,出于自身风险的控制,往往需要更高质量的外部审计服务,或扩大外部审计范围,从而增加审计收费。相关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会导致外部审计收费的增加:审计委员会往往说服管理层聘任具有更高专业能力和声誉的外部审计师(Kunitake,1983;Eicheneher and S

5、hields, 1985;Abbot and Parker,2000);审计委员会往往需求现任外部审计师提供更多的审计服务,如扩大其审计范围等(Simunic and Stein,1996)。 另一种可能是,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审计收费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审计委员会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机构,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Walker,2004)。审计委员会的职责范围不只局限于选择外部审计,而是对财务报告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包括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以及审查公司的内控制度等,这都增强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公司内部控制机制是外部审计师确定控制风险水平和审计范围的重要基础,从而是审计

6、收费的重要影响因素(Wallace,1989;DeZoort,et al.,2002)。Knapp(1987)发现,当审计过程中出现争端时,审计委员会更可能支持审计师,而不是公司管理层,支持的程度与审计委员会的成员构成有关。Klein (2002)发现,当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降低时,这些公司的可操控性应计显著增加;Xie等(2003)也发现审计委员会中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越高、至少拥有一名财务专家或公司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与外部审计的监督权时,公司进行激进型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低。这些研究说明,审计委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盈余被操作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审计风险,最终降低了审计收费。 还有可

7、能是,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收费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会相互抵消,使得审计委员会对审计收费的影响总体上不显著(O' Sullivan,1999)。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存在这种不显著关系的原因是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的无效性。Menon 和 Williams(1994)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成立只是表面上的,成立审计委员会并不意味着董事会实际上依赖审计委员会来提高其监管能力和股东的管理控制。Kalbers 和Fogarty(1993)等也认为,有关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证据是有限的。既然审计委员会是无效的,那么也就不能推断外部审计能够信赖审计委员会的存在,从而降低审计收费。 国内学者也对审计委员会的

8、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关于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李补喜、王平心(2005)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他们认为审计委员会为加强内部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等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审计委员所起的作用仍然有限。夏文贤和陈汉文(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影响审计收费的其他因素后,无论从变化方向和变化数量上,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与外部审计师变更时审计收费的变化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从外部审计师的角度看,审计委员会的设立降低了外部审计的控制风险。陈汉文等(2004)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所进行的案例研究也表明,审计委员会加强了内部审

9、计的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责任机制,在这种背景下对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及其治理效果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了解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治理的状况、决定其有效性以及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制度,提高公司治理绩效,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要考察的问题有三个:相对于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的当年是否对审计收费产生了显著影响?审计委员会设立前后,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是否减少?审计委员会是否有显著的治理效率? 二、研究设计 本文的研究主要考察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前后,外部审计收费的变化情况。基于上述分

10、析,如果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后,审计收费显著下降或显著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那么在控制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断审计委员会的确存在一定的治理效率,至少在公司的内部控制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夏文贤等人从审计师变更的角度考察审计委员会与审计收费关系的方法不同,本文选取那些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一)样本 本文选取2003年和2004年新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剔除银行等金融类企业、ST公司以及审计信息披露不完全的上市公司,共获得169个样本,其中2003年有109家,2004年有60家。然后,按照同行业规模相近的原则为这些上市公司选取没有设立审计委

11、员会的配对样本。因此,最终的数据集合共有338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的数据来自于Wind数据库和CSMAR数据库。 (二) 变量设计与回归模型 对于国内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决定因素的问题,刘斌等(2003)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业务的复杂程度以及上市公司所在地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的主要因素,而存货与资产总额之比、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之比、盈亏情况、审计任期和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并不具有重要影响。韩厚军等(2003)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收费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审计收费与公司总资产、子公司个数、资产负债率、审计意见类型等因素显著相关,与应收账款和存货之和与总资产的比率、

12、净资产收益率不相关。伍利娜(2003)发现公司盈余管理的表现之一,即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处于“保牌”区间,是年度财务审计费用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公司规模、是否由国际大所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年度财务审计费用。魏素艳等(2005)也有类似的发现。但是朱红军等(2003)以沪市公司为样本对审计费用的总体情况及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事务所的规模、上市公司的规模、盈利情况等因素对审计费用具有显著影响。结合上述国内研究,并参考Keefe、Simunic和Stein(1994)提出的审计定价模型,本文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情况纳入了审计收费模型(1): Fee=+1Asset+2Lev+3Sto

13、ck+4Liquidity+5Comm+6Opinion+7Big4+ 模型(1)中各变量的含义为: Fee: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 Asset: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Lev:资产负债率; Stock:存货与总资产之比; Liquidity:流动资金与总资产之比; Comm:虚拟变量,公司当年新设立审计委员会时,取值为1,否则为0; Opinion:虚拟变量,公司年报的审计意见为非标准清洁意见时,取值为1,否则为0; Big4:虚拟变量,当会计师事务所为国际四大事务所时,取值为1,否则为0。 为考察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动态影响,本文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模型(2):

14、 Logit(Fee)=b+1Asset+2Lev+3Stock+4Liquid+5Opinion+6Comm+7Firm+ 三、内部审计沟通的及时性    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及时、有效地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认真听取和研究被审计单位意见,做到既敢于坚持原则,又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减少对审计的抵触情绪。主要做法是: 一是审计进点时,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宣传审计的目的和意义。召开被审计单位相关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进点会,说明审计的目的、范围、内容与重点以及工作要求,宣布审计工作纪律,公布审计部门工作的办公地址和举报电话,与被审计单位签定双向承诺书

15、,在被审计单位公示栏或网爷上张贴书面公示,便于被审计单位群众反映情况,了解并支持审计工作。 二是在审计过程中,做好具体事务的衔接工作。要求被审计单位指定1名职务较高的人员作为联络人员。审计组需要了解情况,直接请联络员帮助联系。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看法,定期沟通,减少误会。同时,严格遵守纪律,不提审计工作之外的其他要求。沟通时,要求言行恰当,不讲粗话、大话、过头话,不讲伤害他人感情的话;举止文明,耐心听取解释,做到法治和德治并重,克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盛气凌人的工作态度。 三是在与被审计单位交换审计报告初稿意见时,耐心听取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意见,改变机械照搬照套法规的做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辩证

16、、客观地分析审计情况和问题,采取灵活方式处理,对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等问题,不死抠条款。 对缺点的说明不应言过其实,吹毛求疵的审计发现不应出现在正式的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应在报告中流一席之地加以肯定。 四是审计结束后,在被审计单位一定范围内公开审计结果。内部审计部门在现场审计结束后均组织召开审计通报会,要求被审计单位领导层、涉及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通报的审计结果要求被审计单位在10日内反馈意见。通过召开通报会,化解了工作中的一些矛盾,强化了被审计单位的财经法纪意识,促进了问题的整改。 五是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在下达审计意见书或管理建议书后,到被审计单位开展审计回访和后续审计,落实审计意见、建议的整改和采纳情况,以达到预定的审计效果。 总而言之,在内部审计工作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