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从“首都圈”到“首位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再建构探索邵颖萍摘要:围绕京津冀都市圈由中国的首都圈向首位都市圈的跨越这一中心和前提,提出以石家庄取代保定作为京津冀都市圈的南部副中心,调整并构建“双核、四轴、网络状”的空间一体化结构;通过多级增长极、主辅发展轴和圈层产业区建设和完善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梯度结构,以衔接并缩小京津地区和河北八市的城市发展程度差距。同时,从空间和产业两方面指出京津冀都市圈对南京都市圈的启示。关键词:京津冀都市圈;空间一体化 产业一体化;首位都市圈 大沿海战略Abstract: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ore issue that ho
2、w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turn from the capital region to the primate metropolitan region. First of all, Shijiazhuang should be the southern sub-center of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instead of Baoding, so that ”Dual-core, four-axis and netlike” spatial structure can
3、be constructed. Secondly, 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multistage growth poles, main and complemental axes of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Area circles,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dustry gradient structure of 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 in order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Beijing-Tianjin ar
4、ea and Hebei. Thirdly, the suggestions to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are proposed. Key words:Beijing-Tianjin-Hebei metropolitan region;spatial integration;economic integration;the primate metropolitan region;large coastal strategy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10-20(7作者简介:邵颖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
5、究生2009年以来,国务院批复了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海峡西岸等多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一条新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都市圈化为人关注。其中,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所在地和人口、经济密集区,被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十一五”规划正式将其作为区域发展的试点。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的两位学者原新、唐晓平首先提出了“都市圈化”的概念,认为“都市圈化这一新型的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提出,必将彻底改变中国城市化的面貌,其作为我国的核心战略之一(其它还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必将对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见:原新、唐晓平.都市圈化:一种新型的中国城市化战略.
6、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4:10.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研究报告.2005.张召堂.中国首都圈发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8.城市战略定位 /CITY STRATEGIC LOCATION1982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2006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与长三角都市圈共同成为区域经济规划的试点。针对京津冀地区几次不同层面的重大规划,明确了京津冀都市圈作为我国首都圈的发展方向。但上述的规划有两方面的遗憾:首先,在确定北京-天津双核心的前提下,将保定市作为与唐山对望的京
7、津冀都市圈南部副中心来打造,而石家庄置于边缘位置;其次,在确定增长极、发展轴的过程中,均停留在最顶级的层面例如曹妃甸、滨海新区为增长极,京津轴线为发展轴没有将“极”、“轴”的层次深入下去。本文试图从空间和产业两个方面完善京津冀都市圈的一体化建构,试图描绘一个兼具“理想型”和操作性的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蓝图。1资本和掣肘:京津冀都市圈的唯一性资源和发展性局限1.1京津冀都市圈的唯一性分析:“首都圈”应该成为中国“首位都市圈”的动力源京津冀都市圈应定位为中国的“首位都市圈”,其发展至少有以下五点唯一性优势。一是国家政治中心区。作为首都的所在地区。如天津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唐山曹妃甸
8、成为国家“十一五”最大的项目集群京津冀都市圈在当前阶段被纳入了国家战略层面。二是 唯一两大直辖市的核心组合。三是国际性的人才集中高地。首都的政治优势和世界文明古国都城的文化优势前者将国内各地的人才吸附到皇城,后者是国际人才前来聚集的不小诱惑。四是国际经济与文化高端价值链的介入区。北京现已初步形成了发展全球城市和总部经济的条件。据美国财富杂志的统计:2009年“世界500强”中共有26家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市,仅次于东京(51家、巴黎(27家,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三。此外,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136家大型企业集团中,有104家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五是沿海城市的港口优势。属于得天独厚的沿海城市群,创造性的
9、开发、扩大沿海城市群空间体系,扩大沿海城市群的辐射功能,将会在整体上提升国家的创新力和竞争力,提升中国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1.2京津冀都市圈面临的问题:如何实现从“首都圈”到“首位都市圈”的跨越首先,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有待提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6月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中,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四个超大城市,保定一个特大城市,张家口、廊坊、秦皇岛、承德四个中等城市,其余的都属于小城市。城镇网络发展不完善,中等城市的相对缺乏导致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断层,而小城市(镇又一时难以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大都市圈建设,必须在大都市首位发展、提升和整合
10、的条件下,构建大中小城市(镇并举、系统布局科学的、具有差序化格局的城市群结构关系。京津冀都市圈应当扶持发展京津两市周边的小城镇,将其建设成为中等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的次中心;大力发展石家庄市及其周边城镇,传统观点认为,伦敦、纽约、巴黎、东京是公认的“四大全球城市”。2008年10月,在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萨斯奇亚·萨森等人和一些组织的研究基础上,美国杂志对外政策(Foreign Policy发表了全球城市的排名,涉及商业活动、人力资源、信息交流、文化积累及政治参与5个领域的评价。北京在这份排名中名列第12位。参见:财富网站 张鸿雁.中国沿海城市群与内地城市“嵌入性结构关系”论一个关于国
11、家可持续安全发展的重大战略.城市问题,2007(11:3.张鸿雁.“大上海国际化都市圈”的整合与建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创新研究.社会科学,2007(5:4.黄征学.京津冀城市群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经贸导刊,2007(11:47. 努力构筑京津石大三角,进而提高京津冀都市圈经济的辐射面和辐射能力。其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有待加强。京津冀都市圈的 “多中心”更多的只是体现在地理位置上,远未形成拥有合理的劳动力和市场分工的功能性多中心结构。2009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65.9亿元,天津为7500.8亿元,两者之比为1.58,而同年上海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4900.9亿元
12、,作为长三角都市区第二城市的苏州为7400亿元,两者之比为2.01。事实上,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在双雄争霸的过程中,京津两市大力吸附了周边地区的资金、人才、资源致力于自身发展,产生的影响多作用于内耗,却没有很好地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反哺。其三, 市场化程度、经济外向性程度及城乡差异的空间均衡性有待整合。京津冀都市圈属于国内消费和投资强推动下的弱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国有经济比重高,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额两个指标上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11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内部,外商投资基本集中于北京、天津两座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而河北省诸市处于“灯下黑”的阴影效应。与
13、京津接壤的河北省6个设区市的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等地区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12”,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13,这不仅与京津国际化大都市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阻挠甚至可能隔绝京津地区和外围城市的联系,大面积贫困带的存在,客观上制约着北京、天津两个中心城市的发展。其四, 割据经济、各自为政的行政障碍有待打破。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不重合,是都市圈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都市圈不同的是,京津冀都市圈中行政关系还具有多重性:北京与河北之间既是中央与地方的一般关系,又是并列的同级关系;天津与河北既是同级关系,又是直辖市与地方的关系。基于此,京津冀都市圈应当深化体制改革,消除体制障碍;同时,积极
14、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区域合作新机制政府推动合作的基本思路是,在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两个方面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4其五,区域性配套基础设施网络有待健全。以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典型,京津冀都市圈内配套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难以负担京津冀都市圈日益加快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是连接东北、西北、中南地区的交通干线持续超饱和;在交通布局上,铁路与公路网络都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向外放射,以致北京枢纽或天津枢纽必须负担大量的过境运输,对核心城市交通造成了干扰;在交通结构上,区域内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差异明显,未形成真正的城乡道路网络,区域内联运环节薄弱,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联接不力。其六,生态环境承载力有待改善。
15、京津冀地区自然生态空间破碎化明显,发展与保护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而且流域整体性已大都遭到破坏,流域内生态关系链局部被切断。15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的1/7。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骨干煤矿和油田生产供应能力的不断下降导Hall P. and Pain K. The Polycentric Metropolis. Learning from Mega-City Regions in Europe. London:Earth scan,2006.董锁成、王培县.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动力、模式对比分析.开发研究,2006(5:42.11长三角都市圈2008年进出口总额实现9255亿美
16、元;2008年内地泛珠三角都市圈区域各省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472.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9.92亿美元均远高于京津冀都市圈的同期数字。12环京津贫困带分布于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和沧州,地处京津冀众多城市的上风上水位置,是京津冀平原地区的生态屏障、城市供水水源地、风沙源重点治理区。13杨连云、李宏民.环京津贫困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见:景体华.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92-100.14张可云.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4:65.15吴良镛等.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北京
17、: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城市战略定位 /CITY STRATEGIC LOCATION致京津冀由能源调出区转变为能源调入区能源短缺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2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一体化再建构:京津冀都市圈的区域副中心调整2.1界定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的五个维度分析2.1.1交通网络维度:“三中心网络式”成就陆海空综合运输网络京津冀都市圈已经形成以北京为主中心、天津为副中心的陆海空综合运输网络,并呈现以首都为中心的发散式组织形态,启东承西、沟通南北。为了更好地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京津冀都市圈应当加快发展天津(海、空两港为主、石家庄(陆路为主两个区域交通枢纽,进而形成以京津石为中心
18、、并引领都市圈内另七个城市参与协作的“三中心网络式”的交通组织形态。2.1.2时空距离维度:“一小时都市圈”创造“三级跳”区域时空距离对于都市圈内各成员城市而言,成员城市之间空间距离就基本丧失了其对区域城市互动的制约。这就为人们不断尝试想要缩短这种时间距离的执着提供了理论上的合法性。京津冀都市圈的各级规划不约而同地提出缩短区域内部时间距离的构想,交通圈的规划也实现了由三小时到两小时进而到一小时的跨越。16根据最新资料,随着京津城际铁路、津蓟高速延长线等相继通车,以及津保城际铁路、京石城际铁路的陆续启动建设,京津冀的时空圈也相应升级为“一小时都市圈”17。其中,北京、天津为核心城市,廊坊、唐山二
19、市组成“半小时圈层”,保定、承德、石家庄、张家口、秦皇岛五市组成“一小时圈层”沧州尚未被纳入“一小时都市圈”内。2.1.3城镇布局维度:五大城镇群明晰城市功能聚类 按照各城市的发展概况、区位条件和功能定位,可将京津冀都市圈进一步划分为五个城镇群,分别是: 北京城镇群包括北京市域范围内的城镇及外围河北省廊坊市北部的城镇。天津城镇群包括天津市域范围内小城镇以及廊坊南部的各县。冀东城镇群由唐山城镇群和秦皇岛城镇群两个市域子城镇群组成。冀北城镇群由张家口、承德两市组成。冀中南城镇群以石家庄市为核心,包括保定市和沧州市。2.2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再界定目前,有关京津冀都市圈空间发展模式的讨论,概括地看
20、,大致有五种18:京津“哑铃”模式19、16按照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5-2020,到2010年“建成北京天津塘沽城际轨道交通线,构建京津冀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主轴”,京津冀实现3个小时直通;2012年,环渤海主要城市及产业区之间将可实现6小时通达。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基本形成以北京、天津为核心,方圆500公里区域内重要城市间的陆路“三小时都市圈”。按照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将形成“两小时都市圈”。17京津冀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将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石家庄、秦皇岛为两翼的放射状、扇面形的线路网,以构筑“一小时交通圈”,形成京津冀
21、都市圈连接中心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铁路网。18任会林、嵇乔珍.京津冀都市圈边缘城市界定初探以秦皇岛为例.地方经济(10,2006:99-100.19邬凤祥.环渤海经济圈与“哑铃”发展策略.经济技术与管理研究,1995(4.图1 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功能定位 京津唐“三角形”模式、“一轴两翼”模式20、“两轴”模式和“四圈层”模式 21。前四种模式都局限于对首都圈局部(具体的说是针对都市圈核心区的空间结构设计,而没有对都市圈整体的空间发展结构做出系统的规划。22第五种虽然弥补了前者的缺陷,但更多地强调区域核心对外围地区的辐射,多表现为一种单方面的关系。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空间结构应当在“点-轴”模式的
22、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发展双核、四轴、网状的“点-轴”群模式,是对京津冀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再界定。2.2.1双核世界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单一中心城市模式和复合型中心城市两种模式。结合区域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京津联合的双核型空间发展模式无疑是当前阶段最适合京津冀都市圈的一种空间结构。按照城市功能、数量的区别,复合型中心城市模式具体又可以区分为华盛顿-纽约模式(由国家的首都和一个具备商业金融功能的周边城市组成、东京-横滨模式(由国家的首都与一个相邻的经济城市(通常为港口组成、堪培拉-悉尼-墨尔本模式三种(由国家的首都与相邻的2个经济城市共同组建。北京和天津的基本情况,与东京和横滨、汉城和仁川基本吻合,
23、属于“中心城市+港口城市”的港城组合。它 “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有机结合23”。2.2.2四轴都市圈的发展轴是由联结都市圈各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线以及沿交通线分布的产业带和城市密集带构成的。京津冀都市圈内有“一主三辅”四条发展轴。主轴为“北京-廊坊-天津”一线:沿快速综合交通走廊,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滨海新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辅轴包括“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一线,连结渤海西岸五大港口,属于滨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发展带;“北京-唐山”一线,沿京唐城际铁路;“北京-保定-石家庄”一线,沿京广铁路,属于山前传统工业发展带。三条发展轴中,“北京-廊坊-天津”、“北京-唐
24、山”和“北京-保定-石家庄”属于首尾城市比中间城市发达的轴线,轴线的外扩能力比较强,本文定义其为外延型轴线;“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轴线则相反,中间城市较首尾城市发达,轴线的内聚能力比较强,本文将其定义为内图1 京津冀都市圈各城市功能定位20吴良镛等.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二期报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首都经济圈调研组.首都与周边城镇协调发展的大思路.北京规划建设,1994(2.22张召堂.中国首都圈发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76.23陆玉麟.区域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45.城市战略定位 / CITY STRA
25、TEGIC LOCATION 敛型轴线。 2.2.3 网络状 所谓“点 - 轴”群模式,顾名思义,即是“点 - 轴”的集合。要构建网络状的“点 - 轴”群模式, 就需要京津冀都市圈内存在许多节点和连线。 京津冀都市圈内的节点主要指各级城市,可分为 5 个等级。 一级节点即都市圈的双核北京、天津;二级节点为北、南的区域中心唐山、石家庄; 三级节点为都市圈内的地级城市保定、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四级节点为综合 条件比较好的县级城市黄骅、迁安、涿州、三河、辛集等;五级节点主要包括京津冀都市圈内 的各县城。 京津冀都市圈内的轴线主要指联结各级城市的交通道路,轴线可分为 3 个等级。一级轴线
26、为京 津冀都市圈的主轴线,即“北京 - 廊坊 - 天津”一线;二级轴线为京津冀都市圈的三条辅轴线,分 别是“北京 - 唐山”一线、“秦皇岛 - 唐山 - 天津 - 沧州”一线和“北京 - 保定 - 石家庄”一线; 三级轴线为联结两个三级节点或联结三级节点与上两级节点的连线。 3 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一体化再建构: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极轴区分布 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全盘思考,由此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形成不合理的城市发 展要素的雷同性结构,不仅城市群内的各单体城市定位、产业趋同化十分明显,而且还形成不合理 的恶性竞争。 因此,产业的布局规划至关重要。产业的空间聚集与扩散,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
27、 阶段后的必然趋势。 按照“点 - 轴”系统理论和产业集群理论,根据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分布 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将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布局特征概括为“多级增长极、主辅发展轴、圈层产 业区”。 3.1 主辅发展轴 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发展轴是和空间发展轴相重合的。需要强调的是,按照“点 - 轴”群的空 间发展模式,京津冀都市圈的一级轴线“北京 - 廊坊 - 天津”的开发程度已经趋于饱和,都市 圈向二级轴线、三级轴线的开发需求愈发强烈。尤其是“秦皇岛 - 唐山 - 天津 - 沧州”一线联结秦 皇岛港、 曹妃甸港、 天津港、 黄骅港和京唐港五大港口, 区位条件尤其优越, 开发需求尤为强烈。 因为, 沿
28、海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战略,也是中国国家的 21 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的安全型战略,是中国“国家海上战略”的基点。 3.2 圈层产业区 通过对国际三大都市圈 的空间、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比较,由上海交通大学完成 的2007 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总结出世界大都市圈在产业结构和布局上的共同特征:中心城市的 主导产业均是都市型产业,如金融保险业、专业服务业、服装业、出版印刷业;而内圈则多是制造业; 外圈除了服务于本地居民的本地型产业之外,多是处于待开发状态生态涵养地。 28 27 26 25 24 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布局同样符合这个特征。根据不同区块的产业相对优势和产业
29、发展现状, 24 张鸿雁 .“大上海国际化都市圈”的整合与建构中国长三角城市群差序化格局创新研究 . 社会科学,2007(5:9. 25 陈秀山,张可云 . 区域经济理论 .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6 张鸿雁 . 中国沿海城市群与内地城市“嵌入性结构关系”论一个关于国家可持续安全发展的重大战略 . 城市问题,2007(11:3. 27 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 28 高汝熹、吴晓隽、车春鹏 .2007 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CHINA ANCIENT CITY 25 本文赞同张文忠提出的将京津冀都市圈划分为四个产业区的设想 ,即京津廊坊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区、 唐山 - 秦皇岛重化工业优化提升区、 石家庄 - 保定 - 沧州现代制造业发展区、 张家口 承德生态产业发展区。 3.3 从空间到产业的“双城记”:京津冀都市圈的启示 启示一:深化大沿海城市的定位。北京提出大沿海的城市定位,就是要通过交通一体化缩短北京 到港口城市(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等)的时间距离把北京由“非港口城市” 变为 “港口城市” 从而弱化甚至消除传统的地理区位因素对北京产业发展乃至城市发展所产生的限制。 , 沿海城市带的新的范围的提出,就是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的一种具体步骤。在这一理论框架内提 出的中国沿海城市新思维的认知就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纪念白求恩字词课件
- 语音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课件
- 2025农药买卖合同样本
- 2025建筑工地塔吊租赁协议
- 语文专业知识短期培训课件
- 红色革命课件
- 红细胞形态异常课件
- 红楼梦李纨人物课件
- 人力资源管理手册员工培训模块
- 聚焦2025年新能源行业品牌忠诚度构建与技术创新路径报告
- 产品经理绩效管理制度
- 2025年烟台市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
- 2025四川产业振兴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析集合
-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病诊治及预防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 膜结构车棚安装合同协议
- 山东省2016年安装定额解释
- 2025-2030中国相变热界面材料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概述》课件
- 华为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案例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分数乘法》(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