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参与真菌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生物_第1页
NO参与真菌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生物_第2页
NO参与真菌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生物_第3页
NO参与真菌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生物_第4页
NO参与真菌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生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 文第49卷 第7期 2004年4月NO参与真菌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促进作用徐茂军 董菊芳 朱睦元*(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12; 杭州商学院食品、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杭州310035. * 联系人, E-mail: )摘要 由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细胞壁制备的诱导子可以诱发红豆杉悬浮细胞产生多种防卫反应, 包括NO合成、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 NO淬灭剂cPTI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PBITU可以阻断桔青霉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的促进作用.

2、 NO供体SNP单独处理也可以触发红豆杉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 PBITU可以抑制桔青霉诱导子诱发红豆杉悬浮细胞中NO的增加. 实验结果证实了在桔青霉诱导子处理下红豆杉悬浮细胞中NO合成与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明桔青霉诱导子诱导红豆杉悬浮细胞通过NOS产生NO, NO作为信号分子活化PAL并触发紫杉醇生物合成.关键词 NO诱导子 信号分子 红豆杉悬浮细胞 紫杉醇紫杉醇是近年来发现的存在于红豆杉植物中的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 由于天然红豆杉植物资源有限, 因此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紫杉醇被视为解决紫杉醇药源短缺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1,2. 培养细胞中紫杉醇产量低是利

3、用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技术难以产业化的主要制约因素. 包括紫杉醇在内的植保素类次生代谢物质在植物体内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高植物对病原物的抗性, 在受到病原物浸染时植物体内紫杉醇等防御性次生物质的合成加强是植物特征性防卫反应之一. 诱导子是来源于病原微生物的一类化学物质, 具有诱导植物细胞中防卫基因表达、诱发植物过敏反应和促进植物细胞中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等多种功能3. 利用病原物诱导子激活植物细胞中的次生代谢途径已成为提高植物细胞培养物中目标产物产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真菌诱导子被广泛地用于促进各种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紫杉醇的合成5,6. 然而, 目前对真菌诱导子促进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的信号转

4、导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研究表明, 离子跨膜运输、活性氧(ROS)合成以及蛋白质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可能参与了植物细胞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79.NO是一类脂溶性的可扩散小分子物质, 可以作为细胞内或细胞间的信号分子. NO在人体及动物神经、心血管和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在植物细胞中存在着与哺乳动物类似的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 由NOS催化形成的NO在植物体内具有促进种子萌发及植株根和叶的生长发育以及诱发植物防卫反应和防御基因活化等多种功能1214. NO已成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新型植物信号分子.NO在植物抗病

5、反应中的作用已有很多报道. 研究表明, NO是介导植物对生物逆境胁迫防卫反应的重要环节之一. Durner等人发现, 将动物细胞的NOS导入到烟草细胞中可以诱导抗性相关基因(PR gene)的表达. 在烟草悬浮细胞中添加NO的前体物质GSNO也可以诱导烟草细胞中抗性相关基因的表达. NO前体SNP可以诱发水稻细胞中pal, prl和chi等防卫基因的表达17. NO的这些功能可被NO淬灭剂cPTIO所抑制.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 NO是触发植物防卫反应所必需的信号分子之一. 然而, 目前关于NO信号分子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O对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调控方面, 所用的材料主要为拟南芥、烟草等模式植物

6、以及大豆、水稻等农作物. NO在药用植物细胞中的形成及其功能还没有报道. 对于NO是否参与真菌诱导子诱发红豆杉等药用植物细胞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积累及其作用机制等问题都有待研究证实. 为此, 我们用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细胞壁制备的诱导 667第49卷 第7期 2004年4月子处理红豆杉悬浮细胞, 研究了红豆杉细胞在真菌诱导子作用下NO的产生及其生物学功能, 以证实在桔青霉诱导子诱发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的过程中, NO可能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了紫杉醇合成的调控作用.1 材料与方法() 红豆杉悬浮细胞系及培养条件. 红豆杉植株由杭州药用植物园提供. 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

7、按下述方法进行. 植株幼茎经自来水反复冲洗干净后, 用蒸馏水冲洗, 剪成3 cm左右的小段, 分别用75%酒精浸泡1020 s和0.1%HgCl2溶液浸泡1020 min, 经无菌水浸洗后, 在无菌滤纸上切割成0.5 cm左右的小段, 接种于B5培养基 (2.0 mg/L 2,4-D, 1.0 mg/L 细胞分裂素, 0.1 mg/L GA3, 20 mg/L 蔗糖和8 mg/L琼脂)18上, 25暗培养. 1周后将诱导的愈伤组织转接到新鲜的B5培养基上, 继代培养2个月后, 再转接到B5液体培养基(2.0 mg/L 2,4-D, 1.0 mg/L CK, 0.1 mg/L GA3, 30 m

8、g/L 蔗糖)上, 120 r/min 25下黑暗振荡培养, 每2周按115的体积比转接一次. 实验所用的红豆杉悬浮细胞已经过4050次继代培养, 具有稳定的形态特征和生长速率. 实验时取转接后培养5 d的红豆杉悬浮细胞使用.() 桔青霉诱导子的制备. 将桔青霉菌丝接种于改良的PDA培养基(100.0 g/L 土豆, 20.0 g/L 葡萄糖, 3.0 g/L KH2PO4, 1.5 g/L MgSO4, 1.0 mg/L VB1)上, 25黑暗下培养, 7 d后取2 cm3左右的长满菌丝的培养基置于PDA液体培养基中, 25150 r/min黑暗振荡培养, 5 d后过滤取菌丝, 参照文献19

9、的方法制备真菌细胞壁诱导子, 以葡萄糖为标准, 用蒽酮比色法定糖.() 红豆杉悬浮细胞中NO含量测定. 培养细胞中NO浓度测定按文献20方法进行. 在酸性条件下将NO氧化成亚硝酸盐, 利用Greiss试剂(1%对氨基苯磺酸, 0.1% N-萘基-乙二胺, 5%磷酸)测定所生成的亚硝酸盐含量推算细胞中NO浓度. 不同处理的红豆杉悬浮细胞经0.22 µm微孔滤膜过滤后, 取1 mL 滤液加入1 mL Greiss振荡混匀, 室温下放置30 min后在55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 根据吸光度值利用NaNO2标准曲线计算NO的含量.() PAL活性测定. 不同处理的红豆杉悬浮细胞以1000&

10、#215;g 离心5 min, 收集沉淀细胞, 按1668 论 文2(体积质量比, mL/g)的比例加入提取液(50.0 mmol/L Tris-HCl缓冲液(pH 8.0), 10.0 mmol/L巯基乙醇, 4.0 mmol/L EDTA, 1.0 µmol/L亮抑蛋白酶肽), 冰浴中研细, 4, 10000×g离心15 min. 取上清液1 mL 按文献21的方法测定PAL酶活性. PAL酶活性单位以(nmol反式肉桂酸)/mg蛋白质×h1表示.() 紫杉醇含量测定. 细胞中紫杉醇提取按照文献22方法进行. 细胞及培养液中紫杉醇含量测定按照文献2方法进行,

11、相加后为总紫杉醇含量.() 红豆杉细胞的SNP, cPITO及PBITU处理方法. 以红豆杉悬浮细胞进行NO供体SNP, NO淬灭剂cPTI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PBITU对NO释放、PAL活性、紫杉醇合成的影响实验. 将SNP, cPITO或PBITU溶液经0.22 µm 微孔滤膜过滤后, 按照实验要求在不同培养时期向培养基中加入不同体积的上述溶液. 另一组培养细胞中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SNP, cPITO或PBITU作为对照.2 结果2.1 桔青霉诱导子诱发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紫杉醇合成及NO释放由桔青霉细胞壁制备的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的PAL活性、紫杉醇含

12、量及NO释放的影响如图1所示. NO的产生是红豆杉细胞在桔青霉诱导子处理下最早出现的反应之一. 在桔青霉诱导子处图1 桔青霉诱导子处理时间对红豆杉细胞的PAL活性、紫杉醇含量及NO释放量的影响结果为4次实验的平均值±SE. 诱导子浓度为60 (µg glc equ)/mL论 文理2 h后, 红豆杉悬浮细胞开始产生NO, 并在6 h左右时达到最高. 而红豆杉细胞中PAL的活性在处理5 h后增加, 并在12 h左右达到最高. 红豆杉悬浮细胞中紫杉醇含量的增加稍晚于PAL活性, 在诱导子处理10 h后细胞中紫杉醇的含量开始出现增加, 在20 h左右时达到最高(图1). 桔青霉诱导

13、子诱发的PAL活化及紫杉醇合成增加主要发生在NO峰之后.桔青霉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的PAL活性, 紫杉醇含量及NO产生的影响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如图2所示, 诱导子浓度在060 (µg glc equ)/ mL 范围内, 红豆杉悬浮细胞的PAL活性, 紫杉醇含量及NO产生随着诱导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诱导子浓度超过80 (µg glc equ)/mL时, 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性、紫杉醇含量及NO产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图2).图2 诱导子浓度对红豆杉细胞的PAL活性、紫杉醇含量及NO释放量的影响所示结果为4次实验的平均值±SE. NO, PAL和紫杉

14、醇含量的测定时间分别为诱导子处理后5, 10和20 h2.2 SNP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及紫杉醇合成的诱导作用硝普钠(SNP)是常用的NO供体.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 以SNP单独处理红豆杉悬浮细胞对细胞中PAL活性及紫杉醇含量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图3), 表明NO是诱发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的充分条件. 在SNP处理下, 红豆杉细胞中的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分别在处理后的2和5 h开始增加, 并分别在8和15 h达到最高, 表明红豆杉细胞 第49卷 第7期 2004年4月对SNP的反应快于真菌诱导子.图3 SNP处理时间对红豆杉细胞中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所示结

15、果为4次实验的平均值±SE. SNP浓度为15 mmol/L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性及紫杉醇含量的增加对SNP也具有浓度依赖性. 如图4所示, SNP浓度在015 mmol/L范围内, 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性及紫杉醇含量随着SNP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SNP浓度高于15 mmol/L时, 细胞中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图4). 但是即使在最适SNP浓度(15mmol/L)下, 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性及紫杉醇含量仍低于桔青霉诱导子处理(图2和4).图4 SN浓度对红豆杉细胞中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所示结果为4次实验的平均值±SE. PAL活

16、性和紫杉醇含量的测定时间为SNP处理后10 h669第49卷 第7期 2004年4月2.3 cPTIO和PBITU对桔青霉诱导子的抑制作用为了进一步证实NO是桔青霉诱导子促进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所必需的信号分子, 分别考查了NO淬灭剂cPTIO和NOS抑制剂PBITU对桔青霉诱导子处理下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性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图5). 由图5可见, cPTIO和PBITU能够阻断桔青霉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的促进作用, PBITU能够抑制桔青霉诱导子诱发红豆杉悬浮细胞产生NO. 实验结果表明, NOS是红豆杉细胞在桔青霉诱导子处理下产生NO的主要途径, 所产生的

17、NO是真菌诱导子触发红豆杉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所必需的信号分子. 从图5同时可见, SNP单独处理可以使红豆杉细胞中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分别上升到诱导子处理组的60.1%和79.0%, 说明NO单独处理也足以触发红豆杉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 NO是触发红豆杉细胞发生上述反应的充分条件. 此外, SNP+cPITO处理组中红豆杉细胞的PAL活性, 紫杉醇含量及NO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图5), 表明cPITO能够有效清除NO, SNP处理对红豆杉细胞中PAL活性及紫杉醇图5 桔青霉诱导子和不同种类抑制剂对红豆杉细胞的PAL活性、紫杉醇含量和NO释放的影响所示结果为4次实验

18、的平均值. NO含量的测定时间为诱导子处理后5 h; PAL含量的测定时间为诱导子处理后10 h; 紫杉醇含量的测定时间为诱导子处理后20 h. 1示CK; 2示桔青霉诱导子(60(µg glc equ)/mL); 3示桔青霉诱导子(60 (µg glc equ) /mL)+cPITO(20 mmol/L); 4示桔青霉诱导子(60 (µg glc equ)/mL)+PBITU(40 mmol/L); 5示SNP(15 mmol/L); 6示SNP(15mmol/L)+ cPITO(40 mmol/L)670 论 文合成的影响确实是由NO引起, 而非SNP或其他分

19、解物的作用.3 讨论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 桔青霉细胞壁诱导子可以诱导红豆杉悬浮细胞的PAL活化、紫杉醇合成及NO产生. 桔青霉诱导子诱发红豆杉细胞中NO的产生先于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 说明红豆杉细胞中NO的产生位于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途径激活的上游. NO供体SNP直接处理也能提高红豆杉细胞中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 表明NO是触发红豆杉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的充分条件. NO淬灭剂cPTI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PBITU可以阻断桔青霉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的促进作用, 表明NO产生是桔青霉诱导子诱发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

20、加强的必要条件. 本文通过实验证明了NO是介导桔青霉诱导子促进红豆杉悬浮细胞中紫杉醇合成和PAL活化信号转导途径中必需的信号分子.大量的实验表明, 在病原物或诱导子胁迫下植物可以产生NO, NO作为信号分子活化植物的防御反应1416. NO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其活化植物细胞防御反应的功能有关. 苯丙烷代谢途径是植物细胞中许多防御性次生物质代谢的共同途径,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这一途径的第一关键酶. 在各种生物逆境胁迫下, 植物细胞的特征反应之一是苯丙烷代谢途径的激活24, 因此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关键酶PAL活性被广泛用作为植物中防御性次生代谢反应强弱的指标. 本文的实验

21、结果表明, 桔青霉诱导子或NO供体SNP单独处理都可以诱发红豆杉细胞中PAL的活化, 说明真菌诱导子或NO都能够激活红豆杉细胞的防御反应. 而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中PAL的活化可以被NO淬灭剂cPTIO和NOS抑制剂PBITU阻断, 表明NO是真菌诱导子激活红豆杉细胞防御反应的必要条件. 这与其他植物上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研究表明, 诱导子可以诱发烟草、拟南芥、大豆、水稻等植物细胞中防御基因表达及过敏反应(HR)等许多防卫反应17,25, 而诱导子的这些功能可以被NO淬灭剂所阻断. 这些实验结果表明NO是诱导子诱发烟草等植物细胞防论 文卫反应必需的信号分子. 由于包括紫杉醇在内的植保素类次生代

22、谢物质合成是植物细胞防御反应的结果之一26, 因此NO作为信号分子可以通过介导真菌诱导子诱发红豆杉细胞的防卫反应, 激活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的合成代谢途径.在病原物和诱导子胁迫下, 植物细胞可以活化多种防卫反应, 其中过敏反应(HR)是植物细胞最典型的防卫反应之一. 研究表明, Ca2+流、活性氧(ROS)产生、蛋白质的磷酸化和脱磷酸化、G-蛋白和钙调素(CaM)等可能参与了植物过敏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NO在植物过敏反应中的信号分子作用已有许多报道15,16. 植物过敏反应的特征之一是氧迸发(oxidative burst). 植物细胞在氧化爆发时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 同时植物细胞

23、中防御基因表达的信号转导途径被激活. 胡向阳等人发现NO供体SNP与O2(由黄嘌呤和黄嘌呤氧化酶体系提供)或NO供体SNP与H2O2(由葡萄糖和葡萄糖氧化酶体系提供)联合处理下, 水稻细胞中pal, chi, prl基因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NO供体、O2或H2O2单调处理,表明NO是介导植物细胞中防卫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之一, 但NO不是惟一的决定因子.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NO供体SNP处理可以诱发红豆杉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 但是即使在最适SNP浓度下, 红豆杉细胞中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仍低于诱导子处理组. 这一结果表明, NO是介导红豆杉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的重要信号分子,

24、 但不是惟一决定因子. 在红豆杉细胞中除了NO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信号分子或其他信号途径共同参与介导真菌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中PAL活性和紫杉醇合成的促进作用.在真菌诱导子胁迫下, 植物细胞首先必需与诱导子相互识别, 然后才能诱发植物的防卫反应. Lig-terink等人的研究表明, 欧芹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识别病原物Phytophthora sojae. 由Phyto- phthora sojae制备的寡肽诱导子可以识别并与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 从而诱发欧芹细胞的防卫反应.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真菌诱导子诱发红豆杉细胞的NO产生、PAL活化及紫杉醇合成加强呈现典型的剂量饱和效应, 表明在红豆杉

25、细胞膜上也可能存在着能够与真菌诱导子特异性识别结合的受体. 真菌诱导子与 第49卷 第7期 2004年4月此受体的识别并结合是诱导子诱发红豆杉细胞的PAL活化、紫杉醇合成及NO产生所必需, 当膜上的受体被诱导子饱和后, 继续增加诱导子浓度, 细胞中PAL活性、紫杉醇含量和NO产生不会随之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是动物细胞中NO合成的主要途径. 研究表明, 植物中也存在NOS活性11,32 在Lupinus albus的根等部位可以检测出NOS活性, 用NOS抑制剂L-NMMA(NG-monomethyl-L-arginine)可以抑制其活性33. 真菌诱导子可以诱发烟草细胞产生NO, 这

26、一作用也可以被L-NMMA抑制.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 真菌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中NO产生的诱导作用可以被NOS抑制剂PBITU所抑制, 说明在红豆杉细胞中存在NOS或与NOS性质相似的酶.综上所述, 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真菌诱导子胁迫下, 红豆杉细胞通过NOS产生NO, 所产生的NO是介导真菌诱导子触发红豆杉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所必需的信号分子.致谢 本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0100115, 30370876)资助项目.参 考 文 献1 Cragg G M, Schepartz S A, Suffness M, et al. The taxol supplycrisis

27、-new NCI policies for handling the large-scale production of novel product anticancer and anti-HIV agents. J Nat Prod, 1993, 56(10): 16571668 2Wu J, Wang C, Mei X. Stimulation of taxol production and excre-tion in Taxus spp cell cultures by rare earth chemical lanthanum. J Biotechnol, 2001, 85: 6773

28、3 Ebel J, Scheel D. Elicitor recognition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Boller T, Meins F, eds. Genes Involved in Plant Defense.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2. 183205 4Roberts SC, Shuler M L. Large-scale plant cell culture. Curr Opin Biotechnol, 1997, 8: 1541595 Ciddi V, Srinivasan V, Shuler M L. Eli

29、citation of Taxus sp cellcultures for production of taxol. Biotechnol Lett, 1995, 17(12): 13431346 6李春, 元英进, 马忠海, 等. 寡聚糖诱导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生理态势的改变. 化工学报, 2002, 53(11): 1133-1138 7Dietrich A, Mayer J E, Hahlbrock K. Fungal elicitor triggers rapid, transient, and specific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in parsley ce

30、ll sus-pension cultures. J Biol Chem, 1990, 265(11): 636063688 Nürnberger T, Colling C, Hahlbrock K, et al. Perception andtransduction of an elicitor signal in cultured parsley cells. Bio-671第49卷 第7期 2004年4月chem Soc Symp, 1994, 60: 1731829 Baker C J, Orlandi E W. Active oxygen in plant pathogen

31、esis.Annu Rev Phytopathol, 1995, 33: 29932110 Guan Y Y, Lin M J, The role of NO in human immunity system.New Med, 1999, 30(1): 5557 11Guo F Q, Okamoto M, Crawford N M. Identification of a plant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involved in hormonal signaling. Science, 2003, 302(5642): 10010312 Morot-Gaudry

32、-Talarmain Y, Rockel P, Moureaux T, et al. Nitriteaccumulation and nitric oxide emission in relation to cellular sig-naling in nitrite reductase antisense plants. Planta, 2002, 215: 70871513 Beligni M V, Lamattina L. Nitric oxide stimulates seed germina-tion and deetiolation, and inhibits hypocotyls

33、 elongation, three light-inducible responses in plants. Planta, 2000, 210: 215222 14 Delledonne M, Zeier J, Marocco A, et al. Signal interaction be-tween nitric oxide and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in the plant hypersensitive disease resistance respon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1, 98: 13454134

34、59 15Durner J, Wendehenne D, Klessig D F. Defense gene induction in tobacco by nitric oxide, cyclic CMP and cyclic ADP-ribo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98, 95: 1032810333 16Delledonne M, Xia Y, Dixon R A, et al. Nitric oxide functions as a secondary signal in plant disease resistance. Nature, 1998,

35、 394: 585588 DOI 17胡向阳, 方建颖, 蔡伟明, 等. 一氧化氮介导非亲和性激发子诱发水稻悬浮细胞过敏反应. 科学通报, 2003, 48(2): 157161 摘要 18 Gamborg O L, Miller R A, Ojima K.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suspension culture of soybean root cultures. Exp Cell Res, 1968, 50: 151158 19Zhang C H, Mei X G, Liu L, et al. Enhanced paclitaxel production ind

36、uc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elicitors in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of Taxus chinensis. Biotechnol Lett, 2000, 22: 15611564 20Ding A H, Nathan C F, Stuehr D J. Release of reactive nitrogen inter-mediates and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from mouse peritoneal macrophages. Comparison of activating cytok

37、ines and evidence for independent production. J Immunol, 1988, 141(7): 24072412 21盛长忠, 王淑芳, 王勇, 等. pH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PAL活性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 中草药, 2001, 10: 5358 22Seki M, Takeda M, Furusaki S.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taxol by cell culture of Taxus cuspidate. Jpn Chem Eng, 1995, 28: 488490672 论 文23 Phllinen R I,

38、 Korhonen M S, Tauriainen A A. Hydrogen peroxideactivates cell death and defense gene expression in brich. Plant Physiol, 2002, 130: 549560 24Jones D H.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Regulation of its induc-tion, and its role in plant development. Phytochemistry, 1984, 23: 1349135925 Modolo L V, Cunh

39、a F Q, Braga M R, et al. Nitric oxide syn-thase-mediated phytoalexin accumulation in soybean cotyledons in response to the Diaporthe phaseolorum f sp meridionalis elicitor. Plant Physiol, 2002, 130: 12881297 26余叔文, 欧阳光察. 植物抗病的物质基础. 见: 余叔文, 汤章城, 主编.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770 78327 Tavernier E, Wendehenne D, Blein J, et al. Involvement of freecalcium in action of cryptogein, a proteinaceous elicitor of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i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