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答辩论文2012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探究性试题探析山西省盂县路家村中学 李淑英(邮编:045100,邮箱:lsy690501,电话摘要 :数学探究性试题恰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其解题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观察和实验、猜想与验证、推理及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灵感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关键字】探究 学生 教学方式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中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数学探究性试题恰好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其解题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观察和实验、猜想与验证、推理及交流等
2、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灵感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2012山西省中考数学试卷在保持对基本知识的考察力度上,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方法的考察的同时,在题型的设计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特别是第25题探究题,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理念:“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本题是全卷的一大亮点,现分析如下:一、题目原型问题情境:将一副直角三角板(RtABC和RtDEF)按图1所示的
3、方式摆放,其中ACB=900 ,CA=CB,FDE=900 ,O是AB的中点,点D与点O重合,DFAC于点M,DEBC于点N,试判断OM与ON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探究展示:小宇同学展示出如下正确的解法:解:OM=ON。理由如下:连结CO,则CO是AB边上的中线。CA=CB,CO是ACB的角平分线。(依据1)OMAC,ONBC,OM=ON。(依据2)反思交流:(1)上述证明过程中的“依据1”和“依据2”分别是指:依据1: 依据2: ( 2)你有与小宇不同的思考方法吗?请写出你的证明过程。(3)将图1中的RtDEF沿着射线BA的方向平移至如图所示的位置,使点D落在BA的延长线上,FD的延长线与
4、CA的延长线垂直相交于点M,BC的延长线DE垂直相交于点N,连结OM、ON,试判断线段OM、ON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二、特色探析该命题的命制显示出命题者的匠心独具之处,试题特色有五点:1、背景取材于生活实际。三角板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学生做几何题时,几乎都要用到。城市和农村的学生都很熟悉,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2、清除了脱离实际的繁琐的近乎编造的几何图形,从学生再熟悉不过得三角板选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真正用途,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3、突出创新和探究功能。命题者不是直接给出几何图形,而是利用手里的三角板,和通过三角板的平移变换得到图形,学生可以通过手中的三角板寻找证题突破口,
5、在数学与实际之间找到了“链接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突出了“创新”二字,实现了考察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目的。4、本题从特殊到一般,拾阶而上,而且前后问的条件和结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连贯性。本题考察了平移变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形全等等知识点。反思交流的(1)和(2)问比较简单,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3)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平移的思想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有第(2)问作铺垫和引导,发现前后问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抓住前一问证法的本质特点,进而将证法灵活地迁移到后一问中。5、与传统试题相比较,它首先降低解题入口,然后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层层递进设置问题,给能
6、力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展现自我的机会,使能力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回报,能有效的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一道结构良好的试题,较好的体现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三、错误分析探究性试题鼓励学生创新,有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学生答题参差不起,主要错误原因分析如下:1、受学生思维特点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的过程,如果思维的条理性不强,则学生就不善于有目的、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思维,遇到问题时,经常凭直觉进行判断,“想当然”的推理。假如思维的深刻性不够,就不能够多角度联系相关知识,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顺利解答。2、受学生的知识储备制约。学生
7、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结构性、系统性,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先前的概念、定理等知识基础上,后继知识的学习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否则后继知识的学习必然产生困难。本题的解答是否顺利进行,与问题呈现的情景和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相似性、丰富性以及知识的熟练程度有关,如在解决(3)时,学生对等腰直角三角形、矩形性质有一知识缺失,知识的迁移没有基础,解题必定产生困难。3、受学生解题习惯的影响。学生的解题后反思习惯是保证解答此题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学生解题后有回顾反思的习惯,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还要有(2)问,它为(3)问的解答起什么作用,殊不知(2)问为(3)问的解答有提示作用。四、教学启示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8、题是我们学数学重要目的之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本题带给我们的启示如下:1、抓好“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学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数学“四基”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适应未来社会的根本保证,这是历年中考的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要加强常规训练,克服懂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快的问题,注重通性通法的归纳和训练。2、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一些经典几何辅助线的做法经验,如本题的辅助线:连接OC,同时注意培养观察、猜想、分析、论证的能力。需要提醒的是,在积累经验的同时,一定要重视能力的培养,
9、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进而从容应对一些比较新颖的题目。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过程中获取方法,要尽最大努力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猜想、多总结。在学生参与中不断体会知识应用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4、本题还体现了几何的学习,要经历观察、操作、猜想等过程,恰恰“小宇的思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登高望远的平台,而平台的支柱是学生对已解与待解决问题之间相似性的认同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重在对学习内容(如数学思想、方法)等有真正的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几何方式-从数学实验到数学发现再到数学证明,引导我们教师改变几何教学方法-重视几何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学生学习几何的体验,这就是当前数学教师教学中当注力之所在。5、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努力营造宽松愉悦的乐学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看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勤于思考、善于交流的健全人格。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只有有意识的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形成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学生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嵌入式操作系统实验》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建筑结构力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晋中理工学院《企业经营模拟(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过程流体机械》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资阳口腔职业学院《移动通信技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医药学院《测量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美术学院《solidworks三维设计及应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文山学院《古典书法美学导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急救宣传面试题目及答案
- 塔吊拆除安全操作方案模板
- 普惠金融业务讲座
- 虚拟健康咨询接受度分析-洞察及研究
-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护理查房
- 巡检员质量培训
- GB/T 1303.1-1998环氧玻璃布层压板
- GB/T 11684-2003核仪器电磁环境条件与试验方法
- 家具厂精益改善推行报告课件
- 不锈钢棚施工方案
- 第2章 动车组检修工艺基础动车组维护与检修
- 筋针疗法牛君银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