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1页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2页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3页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4页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一1、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总星系 河外星系 其他恒星系统 银河系 地月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统2、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的原因或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 稳定的太阳光照 温度(15)适中的日地距离自身条件 液态水 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补充: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小行星带)、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太阳辐射为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变化及人类活动提供了能量。太阳辐射 电磁波光热 煤、石油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大气运动 生物活动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活动周期,以及太阳活

2、动对地球的影响。标志:黑子、耀斑(激烈的标志)周期:11年(及倍数) 气候(降水)对地球的影响 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 磁场补充:太阳能量的来源H He(核聚变) 日冕:太阳风太阳的圈层结构 色球层:耀斑 光球层:黑子5、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自转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太阳日:24小时恒星年、回归年速度角速度:15/h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处速度为0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补充:黄赤交角2326 自转示意图a、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b、赤道与地轴垂直c、黄道面为地球公转轨道面所在平面d、黄道与赤道夹角为2326,地轴与黄

3、道面夹角为66346、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和区时的含义,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规律。昼夜交替晨昏线(光照图)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透明;自转。地方时差和区时的含义地方时: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时区:每15经度一个时区,用同一个时间(时区划分的方法);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中央经线:每个时区中央的经线。计算方法:东加西减,东早西晚(15/h,1/4分钟)补充:国际日期变更线(约180经线)地偏力:南左北右(沿地表水平运动的水、大气)7、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的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季节更替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

4、动规律 夏至(6月22日) 北 秋分(9月23日) 春分(3月21日) 春分(3月21日) 南 北 冬至(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又叫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12点时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画示意图 纬度变化:从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射点为90(离直射点越近H正越大,反之越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季节变化:见下表北回归线以北赤道到北回赤道到南回南回归线以南春分 夏至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减小减小夏至 秋分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增大增大秋分 冬至减小减小先增大后减小增大冬至 春分增大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减小最大值夏至日被直射时被直射时冬至日补充:

5、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差 = 纬度差举例计算: 春秋分时:8010N 夏至日:76 34 冬至日:56 34练习:a、今天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哈尔滨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 b、夏至日时上述五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谁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与晨昏线的摆动有关:晨昏线始终垂直于光线,且过地心(演示) 纬度变化规律:被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季节变化规律:见下表北半球南半球赤道春分 夏至变长变短终年昼夜等长夏至 秋分变短变长秋分 冬至变短变长冬至 春分变长变短最大值夏至日冬至日补充:A、 春秋分全球昼夜等分B、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等同于晨昏线的季节

6、性摆动: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为2326,摆动的最大角度为4652(分别出现在二至日);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也为与晨昏线相切的的纬线圈的余角(即为发生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的度数)举例:夏至日时北京、上海、广州、哈尔滨和海口五地的昼长比较。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季节更替的原因 H正的季节变化由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在低纬度地区变化幅度小,所以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3、4、5春季;6、7、8夏季;9、10、11秋季;12、1、2冬季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补充: 热带:有太阳直射五带的划分:以极圈和回归线为界 温带: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

7、极夜 热带:有极昼极夜8、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壳的主要特点。 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不一平均约35km) 莫霍面 地壳和软流层顶部合称岩石圈 上地幔:软流层物质组成与地壳相似地幔 下地幔 古登堡面 外地核:熔融状态地核 内地核:固态金属球补充: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为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9、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特点及对流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温虽海拔的上升而下降(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 对流层 地面为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垂直运动为主(厚度随纬度、季节变化) 天气变化最大,众多天气现象的发生地大气圈 气温随海拔上

8、升而上升 平流层 大气水平运动为主 有利于航空飞行高层大气:电离层10、三大类岩石的形成11、三大类岩石之间及其与岩浆之间的转化 岩浆活动(冷却凝结) 沉积岩 重熔再生 侵入岩 外力作用+固结成岩变质岩 岩浆岩 变质作用 喷出岩 岩 浆12、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喷出活动(火山)玄武岩(1)岩浆活动 侵入活动花岗岩(2)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构造运动) 垂直运动(3)变质作用 高温石灰岩 大理岩 高压页岩 板岩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4)地震 陷落地震 人工诱发地震补充: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可以分成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版块和南

9、极洲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的地方则是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地带)板块边界类型 大陆板块&大陆板块褶皱山脉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大洋板块海岸山脉&海沟 生长边界海岭、裂谷13、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构造运动内营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位移的作用。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中岩层和地块受力后产生的变形和位移的形迹。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和地壳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地貌。地质构造成因引起的地壳的变化构造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褶皱岩层受到水平方向挤压力岩层向上隆起背斜岩层向下凹陷向斜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背斜顶部受张力,已被侵蚀)、向斜谷(向斜底部受挤压力,不

10、易侵蚀)地下水向斜石油、天然气背斜开凿隧道背斜断层岩层受到挤压力或张力岩层断裂并位移上升地垒下降地堑断块山(华山、庐山等)、陡崖、谷地或平原(渭河谷地)水库避开断层;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趋于起伏。14、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使地表趋于平坦(1)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风化壳:岩石经风化作用用形成的疏松表层(形成土壤的基础) 侵蚀(2)搬运 风、流水、冰川、海水(视气候、地理位置而定) 沉积15、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侵蚀沉积风力作用(干旱地区

11、)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城堡)沙丘、黄土高原流水作用(湿润地区)峡谷(河流上游,河床加深、加宽)河流出山口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河口三角洲16、大气的热量来源1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8、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云层无选择性反射吸收CO2、水汽吸收长波辐射;O3吸收紫外线散射空气分子有选择性散射(蓝紫光);尘埃等大颗粒无选择性散射(散射光为白光)(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12点max地面辐射:13点max大气逆辐射:14点max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增强(CO2含量增加)19、近地面大气受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2、形成热力环流。气压:大气的质量产生的压强大 密 密 气 度 丙 度 甲乙层 大 小 甲丙 甲 乙同一水平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同一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热胀冷缩,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冷高压 高空与近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相反 水平方向上的空气运动由气压决定;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运动由冷热决定。等压面的绘制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甲热 乙冷20、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性移动规律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 气压带空气垂直上升或下沉;风带空气水平运动,都占据一定纬度宽度 高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 判断风带风向时,注意半球 赤道低压带的形成与热量有关,故太阳直射点

13、的季节性移动会导致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可根据气压带的位置判断季节)21、各气压带、风带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对降水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有降水22、气压带、风带对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及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气候类型分布成因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30 -40 大陆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40 -60 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23、冷锋、暖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及影响下的天气天气系统主动气团暖气团上升原因天气符号天气变化雨

14、区示意图冷锋冷气团被迫抬升过境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暴雨、大风;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锋后见上图暖锋暖气团主动爬升过境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锋前见上图24、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天气系统示意图及影响下的天气天气系统示意图运动特点天气特点气旋气流从水平方向向中心辐和上升多云雨反气旋气流从中心下沉向水平方向辐散晴朗25、水循环包括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内陆循环内陆循环包括外流区和内流区两种情况26、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27、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淡水资源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物

15、质迁移和能量交换28、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夏顺冬逆1)纬度:中低纬大洋环流、中高纬大洋环流2)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3)气旋型大洋环流、反气旋型大洋环流4)中低纬海区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 中高纬海区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29、洋流对沿岸气候、渔场分布、航运和海洋污染的影响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对渔 寒暖流交汇处已形成大规模渔场 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日本暖流场分 北海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东格陵兰寒流布的 纽芬兰渔场:北大西洋暖流&拉布拉多寒流影响:

16、 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对航运的影响:影响航行速度,寒暖流交汇处已形成大雾,影响航运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是污染扩散,但扩大污染范围30、气候影响外力作用的类型及地貌特点主要由年降水量决定1)降水丰富的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侵蚀、沉积)2)降水贫乏的地区:风力作用为主(风化)3)气温低的地区:冰川作用(高纬度、高海拔)31、气候影响河流的流量及其季节变化气候类型(降水的年内分配)决定流量及季节变化1) 夏雨型: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季为丰水期(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2) 冬雨型:降水集中于冬季冬季为丰水期(地中海气候)3) 年雨型:降水的季节分配不明显河流没有明显的汛期(热带雨林气候

17、、温带海洋性气候)4) 少雨型:多为内流河(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3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33、各要素相互影响、渗透、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4、纬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热量自然带:地域分异使地表各种自然要素多呈带状分布,成为自然带。各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南北)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的产生是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的,水分条件的差异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带表现的更为明显。35、经度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水分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东西)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经度地带性。沿海地区比较

18、湿润,向内陆逐渐变干燥,从而导致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36、垂直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所有的垂直带有规律的排列,叫做垂直带谱。山地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成为基带。某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变化有类似的规律。(迎风坡与背风坡的水分、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也不同)37、非地带性的影响因素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38、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3

19、9、世界城市多分布在水热条件适宜的平原地区、热带的高原地区、山区的谷地。40、平坦地区利于铁路、公路等交通线的建设;地表形态影响交通线的走向、密度、建设投资和技术难度。41、地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冷暖干湿交替42、近代气候具有整体变暖的趋势全球变暖43、全球变暖对农业、工业、人类健康、海平面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 使中纬度地区农业受损,高纬度地区农业受益,但总体上说产量下降。2)对工业的影响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使那些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工业活动承受越来越多的政策性压力和税收负担,使节水节能技术、耐高温耐干旱的培育等技术得到政策鼓励。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增加疾病的发病率,使疾病的传播范围扩大5) 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部分沿海地区会被淹没;地下水位会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进而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养殖业将受影响。6)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会被打破,某些渔场可能会消失,而另一些渔场则可能扩大。44、自然资源的含义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45、水资源的组成、地区分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