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1页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2页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3页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4页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方便 经济 安全第1页/共70页(一)道路尺度 (二)道路线型控制 (三)道路设施 第2页/共70页 道路的宽度是道路空间的重要因素,从人体工学的角度来衡量,道路空间尺度应符合人、车及道路设施在道路空间的交通行为,它包括人与车的流量、速度、数量、尺度,以及各种道路设施的数量、尺度和技术要求。 第3页/共70页(1)机动车行道。单车道宽33.5m,双车道宽66.5m。(2)非机动车道。自行车单车道宽1.5m,双车道宽2.5m。(3)人行道。设于车行道一侧或两侧的人行道最小宽度为1m,其它地段人行步道最小宽度可小于lm。如人行道的宽度超过lm时可按05m的倍数递增。(4)人行梯道。当居住区用地坡

2、度或道路坡度8时,应辅以梯步并附设坡道供非机动车上下推行,坡道坡度比1534。长梯道每1218级需设一平台。 第4页/共70页第5页/共70页第6页/共70页 道路线型因用地条件,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技术的需要,有直线型、曲线型、折线型等多种线型。对线型起控制作用的部位有道路的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处。第7页/共70页第8页/共70页第9页/共70页第10页/共70页 主要有绿化设施、公用、卫生、休息、停车等设施。 1道路绿化 2道路使用设备 3道路边缘至相邻建筑、构筑物最小距离 第11页/共70页 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普遍形式,其种植方式有“树池式”和“种植带式”两种。 第12页/共70页在安

3、全视距的清除范围内,规定不得设置1.2m视线高度以上的障碍物如树木、建筑、构筑物等,以确保行车安全。 第13页/共70页第14页/共70页 步行道边设置公用、卫生、休息等使用设备,方便行人并保护街道清洁卫生 。第15页/共70页(一)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二)居住区道路分级 (三)居住区交通组织的两种基本方式 第16页/共70页1居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2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3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4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5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 第17页/共70页1居住区级2居住小区级道

4、路3住宅组团级道路4宅间小路 对重要地段,可考虑环境及景观要求作局部调整,商业街、活动中心等人车流较集中的路段可适当加宽。 第18页/共70页第19页/共70页 路宽应考虑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并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地种植。居住区一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必要时可增宽至30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第20页/共70页第21页/共70页第22页/共70页路面宽度宜为69m,道路红线宽度根据规划要求确定,但建筑控制线的宽度(即两侧建筑物的间距),要考虑小区内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在非采暖区按六种基本管线的最小水平间距考虑,要求建筑控制

5、线间距的最小限值为10m。在采暖区,由于暖气沟埋设要求,建筑控制线的最小限宽度为14米。 第23页/共70页第24页/共70页第25页/共70页 路面宽度为3.55米,在用地条件有限的地区可采用3米。为满足大部分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其两侧建筑控制线宽度非采暖区不小于8米,采暖区则不小于10米。 第26页/共70页第27页/共70页第28页/共70页 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为2.53米,这样也兼顾了必要时私人小汽车的出入 。第29页/共70页第30页/共70页1人车分行 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2人车混行和局部分行 人车混行: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局部分行:以人车混行为主、局部

6、采用人车分行第31页/共70页 功能划分明确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住宅多呈院落式布局,宅间道路多为尽端式道路第32页/共70页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第33页/共70页第34页/共70页第35页/共70页第36页/共70页(一)居住区道路规划的基本要求 (二)居住区道路的布置形式 (三)出入口设置第37页/共70页(1)顺而不穿,以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2)道路走向应符合就业人流去向,方便居民出入;(3)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

7、设置12米12米的回车区;(4)住宅单元入口至最近车行道之间距离不宜超过60米;(5)道路应结合地形布置,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设计,以利于排除雨水;第38页/共70页(6)符合人们走路习惯,尽可能少设置90度的直角转弯处;(7)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8)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9)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10)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第39页/共70页 居住区内道路的布置形式常见的有丁字形、十字形、山字形等。 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混合式等。 第40页/共70页

8、 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 居住区内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 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 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通道; 人行出入口间距不宜超过80m; 当建筑物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第41页/共70页第42页/共70页第43页/共70页(一)轮椅坡道 (二)盲人盲路 第44页/共70页 (1)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为1.5米,若另加身边护理所需空间,则坡道宽度不小于2.5米。 (2)坡道一般形式有单坡段型和多坡段型之分。其纵向坡度应不大于2.5%,也可用坡段的高度和水平长度的关系来表述便于操作。坡道的平台尺度;中间平台

9、最小深度不小于1.2米,转弯和端部平台深度不小于1.5米。 第45页/共70页第46页/共70页第47页/共70页(1)盲人路引 (2)改变走向的地面提示块材布置(3)提示建筑入口、障碍物的布置 第48页/共70页第49页/共70页第二章居住区规划第50页/共70页第51页/共70页第52页/共70页(一)机动车的停车组织 (二)停车场、停车位的设置 (三)汽车库的设置 第53页/共70页 1车辆停放的基本形式 第54页/共70页第55页/共70页第56页/共70页第57页/共70页第58页/共70页第59页/共70页第60页/共70页第61页/共70页第62页/共70页 1汽车库的一般形式第63页/共70页 坡道式 长直线型 短直线型 倾斜楼板型 曲线型: 机械式第64页/共70页第65页/共70页 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小型车220m;轻型车280m。 疏散口。地上汽车库和停车场,当停车位大于50辆时,其疏散口数不少于2个。地下车库当停车位大于l00辆时,其疏散口数不少于2个。疏散口距离不小于10m。汽车疏散坡道宽度单车道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