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元引领:本单元以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为主题。生命,生命、生命的意义教我们关爱生命;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山的那边、童趣、论语十则教我们体味人生。课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语言风格简洁,故事性较强,在不寻常的故事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在文中的经历,学生也经常会遇到。教学中应抓住复述故事这条线索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再创新情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命的感悟能力。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蕴涵的生活哲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快速复述的方法,能再创新的故事情节。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重点语句含义。情感态度
2、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教学重、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生活哲理。培养再创故事情节的能力,体会景物描写语言描写的作用。学情分析:本文是初中阶段学生所接触的第一篇文章,学生对初中语文课充满期待。课前准备:幻灯片投影字词作者简介语句揣摩练习。教具准备:课文朗读磁带、幻灯片投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钢琴曲水边的阿蒂莲娜)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比如:你走得好好的,一条恶狗突然追来;你正兴高采烈地爬山,一块石头突然落了下来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什么样的考验?你当时是怎样解决困难的?(同学发言)同学们,生活中的突发考验随时都有,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它
3、,相信你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先生是怎样面对那突如其来的考验的。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音字义,积累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精彩片段。检查听读情况:()本文作者 , 国 家,选自()注音(带下划线者):嶙()峋()头晕目眩()啜()泣小心翼翼()()解释:我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训诫: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小心翼翼: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什么故事,你受那些启发?(师:走一步,再走一步写
4、的是作者童年的一次经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要求学生划出记叙的六要素。(师板书并讲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2)生交流六要素:( 师明确:时间:七月的一天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人物:我,小伙伴们 起因:玩其它游戏玩厌了,很久没爬悬崖了经过:我爬上后不敢下来,经父亲的启发,终于战胜困难。 结果:顺利爬下悬崖。)(3)结合六要素再看课文,复述故事(生复述)(4)讨论:文章蕴含着什么生活哲理?(用原文回答)(师明确: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
5、己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5)齐读中心句。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六、布置作业。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你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七、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利(美国作家)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走一步,再走一步 抵达目标八、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本文作者 , 国 家,选自、给加点的字注音。头晕目眩()啜()泣、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告诫教导()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把文章分为三部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生发言)找生朗读第一段,
6、讨论:()记叙的顺序?(师强调并板书:顺叙倒叙插叙讲解辨认区分的方法。)(明确:倒叙)()开头一段的作用。(明确:强调这次经历的不同寻常,自然的引出下文。)()为什么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明确:并非真的感觉到了,而是为了说明那次经历的不同寻常,使我终生难忘。)速读第二部分,讨论:()为什么“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这表现了“我”哪方面的性格?(明确:八年来我一直有病,母亲训诫我不要冒险。胆小怯懦。)()找出描写“我”心理、动作、语言的语句,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明确:心惊肉跳,“我”会滑倒摔死。(心理);全身颤抖,几乎晕倒。(动作);“慢着”“我没法”。(语言)()文中景物描写有哪些?
7、有什么作用?(明确:例:“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上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突出悬崖的危险和高不可攀)再如:“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烘托我害怕的心理,突出战胜困难的难度。)()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从哪些方面看出?(明确:和蔼沉稳教育方法得当)三、拓展延伸。齐读第三部分,讨论:文章主旨句在生活中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明确:生活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只要勇敢面对,采取有效的方法去对待,一定会战而胜之。)四、课堂总结。本文故事性强,语言简洁朴实,我们要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揭示的深刻道理,学会体味人生,关爱生命。五、布置作
8、业。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困难?是怎样处理的?有什么教训?写出来,在班里出一期专栏。六、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我”胆小怯懦 勇敢战胜困难“父亲”和蔼沉稳教育方法得当七、课后反思。课题:生命 生命教材分析: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论粗糙或细腻,只要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
9、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粗懂不难,如果粗枝大叶,以为都懂,以为三个事说的意思 差不多,三点思考说的也差不多功多,那就会浅尝辄止,要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或关键词,从而抓住中心,抓住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
10、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生命这个主题是人生的最永恒的主题,关于生命已经有好多古今中外的作家写过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杏林子这个真正体会过生命的人写的生命的畅想曲。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看课前导语,默读课文,画出各段“主题词”,如第一段中的“生之欲望”。2、从把握各段“主题词”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事例 思考 飞蛾: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生命力 价值 心跳:生命 珍视 奋斗3、借助注释和辞典,读一读,写一写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理解解决一些问题,首先应当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因此请学生听读课文。听配乐朗读(可
11、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 问题: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可以用简洁的话概括)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进行第一次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下面我们就对文章的一些精彩内容进行研读,对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加以更深的理解。自读讨论: (1) 本文共写了几个事例?作者从中分别感悟出什么?明确:三个事例飞蛾求生 那翅膀在我手中挣
12、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瓜子抗争 那一股足以惊天憾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聆听心跳 我必须对自己负责。(2) 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理解一: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理解二: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 理解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3) 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4) 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可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名人名言)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六、布置作业。将自已的认识写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七、板书
13、设计。生命,生命 杏林子 飞蛾求生 应当珍爱生命 瓜子抗争 让人生更有意义 聆听心跳 对自己负责。八、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1生命 生命作者 ,本名 , 作家。2填空,补成一句话。(1)一只( )不停地在( )飞来飞去,骚扰着我(2)( )在( )小憩(3)( )令我震惊(4)( )令我肃然起敬(5)( )昂然挺立( )(6)我可以( )也可以( )(7)( )遇福遇祸,或喜或忧(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思考以下问题:(1)题目中“生命”一词,为什么连续用两次?去掉一个行不行?为什么? 明确:是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去掉一个不可以。因为连用表示强调,表达了对生命的强
14、烈的呼唤,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去掉就没有这种表达作用了。 (2)“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跃动”改为“跳动”行不行?为什么?明确:不行。跳动是一起一伏地动;跃动表达心情急切。用“跃动”更能表达“生之欲望”。 (3)“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竟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明确:竟然表达了一种意想不到,表达出一种惊喜,若去掉就没有了这种表达效果。 (4)“小瓜苗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又说“它仅仅活了几天”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小瓜苗在没有生长的条件下,靠瓜子本身的养分,确实能茁壮生长、昂然挺立,而瓜子的养分仅仅能供养它活几天。
15、(5)“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作者为什么要加“勇敢地”来修饰“活下去”?作者那种难以忍受的病痛,活着会比死了还要难受。张海迪也是如此,同样是生不如死。像她们这种情况,活着比死亡还更需要勇气,因此在“活下去”的前面加上“勇敢地”修饰成分。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1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启发学生将课文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感受。 2以“由生命联想到”为范围,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感受;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四、课堂总结。学生自己总结五、布置作业比较阅读: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六、板书设计生命,生命杏
16、林子 热爱生命,创造价值七、课后反思课题:在山的那边教材分析: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去追寻它诗的语言自然,流畅,活泼。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过程与方法目标: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追求理想的心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探究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的意思。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憧憬和痴想2学习作者追求理想时的锲而不舍的精神3了解“海”与“山”的内在涵义学情分析:这首诗起源于童年经验,诗中那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强烈好奇心的少年。对于刚刚告别童年的学生来说,是熟而又知的。抓住这一共同点,
17、使学生们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这是这节课的突破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蕴涵的人生思考和感悟。课前准备:准备:我的梦想。教具准备:配乐朗读磁带;录音机;投影仪;配文插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对于我们来说,童年刚刚过去并不陌生,你还能回忆起童年的一些趣事吗?(唤起童年的回忆)你还记得童年时你的那个最大的梦想吗?(同学们争先回答)的确,几乎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幻想和心愿,可能就是这些幻想和心愿吸引着我们,带我们走进另一个世界,哪怕为之付出代价,也不放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写得就是童年时代追求梦想得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童年梦想吧!二、 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8、检查预习情况(投影)1、 给画横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隐秘 痴想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一瞬间(明确: 隐秘:隐蔽不外露诱惑:愿意是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在本诗中是吸引的意思。 喧腾:喧闹沸腾。2、在山的那边选自 ,作者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配乐朗诵此诗(2 遍) 第一遍:了解本诗的内容 第二遍:把握作者的感情2朗读此诗(自己练习)3 找同学起来朗读4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 读准字音 普通话标准 自然流畅,不读破句 有感情的朗读5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再练习朗读6再找学生起来朗读小结: 经过教师的教读,学生们的朗诵水平明显提高。 (给予鼓励和表扬)课下可以分组进行朗读比赛,巩固
19、朗读能力。四、深入感悟,鉴赏创新。诗中的“我”的童年幻想是什么?(明确:“我”是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我”是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不怕困难,并为之锲而不舍的少年。五、课堂总结。学生总结六、布置作业。把自己的梦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不超过30行。七、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王家新山海八、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在山的那边选自 ,作者 。2、解释词语:隐秘 痴想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了吗?为什么?(明确:诗中并没明确说出理想实现了没有,只是在诗尾用向大家发出号召的方式提出:经过努力,理想一定会实现的观点。因为这首诗的主
20、旨并不在于实现理想的结果,而至于过程,是要赞美那种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的精神。2提炼诗的中心思想( 明确:本诗通过写一个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好奇心的少年,赞扬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并锲而不舍的精神,并号召大家学习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建议:最好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中心思想,教师给予引导就可以了。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探究讨论:诗中的“海”与“山”蕴涵着什么意思?(分小组讨论,因为诗的中心思想已明确,学生只要用脑一想就能得出结论,所以这个题学生自己讨论就可以了,教师不必要讲解)( 明确:海是少年的梦想,理想(自己总结)信念,想望(诗中的词)山是少年追求理想
21、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一个个小的目标。2诗句“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中“铁青着脸”是写山的颜色吗?( 明确:不是写山的颜色,是拟人的手法。把山比拟成人,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拟人定义:是把事物模拟做人来写的修辞方式。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建议:让学生举例子,教师点拨四、拓展延伸,以读带写: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1充分利用想象,想象我翻过一座座大山,经历无数险阻之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大海,这时的心情会是什么样子的?2讨论之后写下这段话,找几个代表学生在班里交流一下,答案并不唯一,目的在于开拓思路,发挥想象。五、课堂总结:这篇课文我们胜利的完成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
22、标,大家的课堂表现也非常积极,大部分的同学都在主动学习,这是我们这堂课成功的主要原因,我希望今后我们的学习都像今天这样令人满意。六、布置作业:学习本文,你又重新树立了怎样的理想?你将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课后写一篇练笔,要有感而发。七、板书设计:在山的那边 努力奋斗 山 海 锲而不舍 克服困难 实现理想 八、课后反思:课题:生命的意义教材分析: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渡过?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保尔作出了回答。文章是长篇小说节选,要注意小说的 要素。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生字词语,了解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体会文章中“人,最宝贵的”一段文字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3、学习英雄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理解、体会文章中“人,最宝贵的”一段文字的内涵。学情分析:学生受年龄的限制,还没有十分明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名著接触不多,对革命战争的社会背景了解不是很清楚。课前准备:学生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内容,了解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明确保尔的高大形象。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听钢琴曲秋日私语)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渡过?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保尔作出了回答。这个回答闪耀着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辉,下面我们来学习本文。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录音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
24、字音字义,积累名言警句、成语格言、精彩片段。检查听读情况:、本文节选自作者 , 作家、给加点的字注音。 踱步 岔路、谷地铺满着如茵的绿草 (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及思路。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怎样一本书?保尔是怎样一个人?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回答。2、保尔此时的心情怎样?(提示:保尔此时的心情是灰暗的、沉痛的、忧伤的。)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采用小组读、男女分读等形式。联系文中对环境的描写,揣摩下列句子,谈谈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1、 他沿着小镇上冷冷清清的街道踱着步
25、子(见教学用书)2、 用云杉枝条编织的花环,装点了那一排掩埋忠骨的坟墓,又在小小的墓地周围种植上一圈苍翠的小树。陡坡外高耸着挺拔的青松。(见教学用书)3、 四野里复苏的大地散发出新春的气息。五、质疑问难,合作探究。阅读文章第7段,讨论回答以下问题:读了本段你有哪些启发?那些感悟?(学生讨论,合理即可)六、课堂总结。学生自己总结七、布置作业。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眼中的保尔。六、板书设计。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虚度年华应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不碌碌无为 七、课后反思。课题:童趣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叙述童年趣事的美文,其核心就是凸现那令人没齿难忘的童真童趣,为此文章以儿童眼中看世界所得“童趣”为主
26、线,按照“总分”结构组织全文,紧扣一个“趣”字来写。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揣摩词语,品味语言,理解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物外之趣”。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象力。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文言词句。2、感悟“物外之趣”。学情分析: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课文只有二百多字,要仔细体会这种语体简洁的特点。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掌握字词。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27、“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做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点拨。1、 听录音朗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2、 检查生字童稚ì藐小鹤唳ì云端凹凸 土砾ì沟壑è怡 &
28、#237;然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默读课文,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搞不清的四人组讨论,合作解决。(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4)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5)果如鹤立云端。 (6)捉蛤蟆,鞭数十。 (7) 趋之别院。 (8)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9)以丛草为林 。 (10)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3、复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划分朗读节奏。(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
29、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4、在教师的帮助下,试着让学生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四、课堂总结:学生小结五、布置作业:1、完成“研讨和练习”二。2、写复述课文的提纲。六、板书设计:童 趣沈复听读 自由读 默读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以生动的笔调,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写了自已童年的生活。朗读课文思考全文 围绕什么来写的?(1) 写这篇课文的主旨(中心)是什么?物外之趣(2)请概括的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夏日戏蚊、
30、草丛观战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这篇课文的主旨(中心)是什么?物外之趣(2)请概括的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1)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明确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
31、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板书或投影显示(主要列举前两件事): 五、拓展延伸:1、“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趋之别院”,而不是将癞蛤蟆处死?提示:(1)、珍惜生命。(2)、处置有度。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六、布置作业:将学习本文你所受到的启发写成300字的短文。七、板书设计: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物外之趣夏蚊成雷 群鹤舞空 怡然称快草丛、虫 蚊、土砾 联想和想像森林、野 兽、丘壑 怡然自得癞始蟆庞然大物 拔
32、山倒树 大快人心 (鞭打、驱赶)八、课后反思:课题:论语十则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合作探讨、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
33、资料。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2、结合课
34、下注释,串译课文。3、了解各章大意。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D、“岁寒”章:学会在逆境中求生存,不畏艰难。E、“子贡问”章:自己做不到的,不要强加于别人。4、小组内交流每则文意,领会蕴含。5、教师抽查学生翻译难句6、学生集体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7、学生跟着录音轻读,尝试背诵。四、课堂总结:学生小结本节内容五、 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六、 板书设计:七、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注音、释义:说 信 愠 三省2、翻译句子: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1学生试作批注,概括、归类每则内容大意。2积累格言警句和成语。指导学生运用“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有关”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习惯有关,“人不知而不愠”与个人修养有关。教师点拨,帮助学生完成分类式学习笔记如下:(1)成语类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格言警句类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游戏本地化翻译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农场动物健康大数据分析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机器翻译引擎训练服务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退休人士兴趣小组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蓝牙音频高清传输技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生鲜新零售行业冷链物流配送时效性与成本优化分析报告
- 2025年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绿色建筑推广关键指标:绿色建筑与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处理研究报告
- 2025年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制造业应用案例深度分析报告001
- 2025年水性涂料生产项目环保型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老年照护芳香疗法应用规范》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
- 2024-年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试题
- 冶金渣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工作职责
- 老年患者护理心理护理
- 项目担保合作协议范本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二第一次联考(暨入学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 夹娃娃机合同模板
- 维修人员技能提升与企业绩效关联研究
- 2024-2030年中国儿童室内游乐园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GB 44263-2024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
- 项目资金融资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