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针灸治疗近况_第1页
痛风病针灸治疗近况_第2页
痛风病针灸治疗近况_第3页
痛风病针灸治疗近况_第4页
痛风病针灸治疗近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痛风病针灸治疗近况韩宝杰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00193关键词痛风针灸综述痛风1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不全。其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仅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其余的绝大多数病因不明。继发性痛风则由其他疾病或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痛风病患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2,痛风病约占关节炎

2、患者的4.58%3,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来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针灸治疗概况,分析介绍如下。病因病机痛风应归属中医学“痹证”、“历节”等范畴,但从病因上来说,则又不同于痹证、历节病。痛风主要缘于机体内在的机能失调,湿热痰癖之邪由内而生,而后者则主要是外邪侵淫所致4。大多数学者认为其病机可概括为“本虚标实”。如潘氏5、徐氏6都认为:其既有先天不足之肾虚,还有后天失养造成的脾肾两虚。潘氏5还认为湿、痰、瘀是其“标实”,徐氏6以浊毒积蓄言之,吕氏7则认为病因病机不外湿、热、痰、瘀、虚,毛氏4还认为本病迁延日久应可见肝肾阴虚之证。另外,肥甘饮酒、风寒湿邪、疲劳紧张、手术损伤等诱

3、因,更加造成肢体关节经络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是大家的共识。治疗方法1刺血疗法痛风以关节的红肿热痛为最常见症状,在急性期更加心理等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医药治疗本病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小结综上所述,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中医典籍中已经有着丰富的记载,今人大多是在其理论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应用与发挥,从而使得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不断发展和深入。因此,在西医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充分挖掘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使我们在认识与治疗该病上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参考文献1周章武,王金富.颈椎病牵引位置的探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1996,4(1:352施杞.要重视对颈椎病的研究

4、.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9,7(1: 23刘飞,刘延男,张雷.理筋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性头痛.中医正骨, 2002,14(8:454黄海澄.卧式动态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腰痛杂志,2000, 20(4:3325任鸿.神经根型颈椎病分期手法施治.中国骨伤,2003,16(11: 6956王拥军.施杞教授关于颈椎病理论与临床探讨.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3:607岑玉文,杨顺益,庄礼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机理初探.颈腰痛杂志,2000,21(2:1048赵德顺,陈永发.世界中医骨伤优秀文集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1859谢新才,刘红,宋

5、欣伟,等.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颈椎病265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2003,22(4:4210张圣良,李慧忠,沈林兴.“项九针”针法为主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针灸临床杂志,2004,20(6:3711董洪英,王秀云,孟向文.针刺四天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6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2003,44(9:65912陈耀南.枕骨全息疗法.中国针灸,1997,17(12:73713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6 25714刘柏龄,马晓春,刘茜.刘柏龄治疗脊柱病经验颉要.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17215漆浩,张瑞贤,王发渭.二十世纪中医药最佳处方骨伤科卷.北京:

6、学苑出版社.18518816王国栋,李琦,张书亮.活络效灵丹加味治疗颈椎病89例疗效观察.中医正骨,2000,12(6:4317姚源璋,刘国成.颈灵合剂治疗神经根型椎动脉性颈椎病临床研究.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9(1:75218林菊香,恽文伟,梅今,等.通塞脉片治疗颈椎病120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药,2003,24(10:3419方德利.骨痹汤治疗颈椎病89例.河北中医,2003,25(3:188 20李保泉,刘安平,周正新,等.颈椎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6(1:2021都仁斌.小柴胡汤加减治疗颈椎病48例.四川中医,2003,21(11:8722

7、刘依来.颈椎舒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总结.湖南中医药,2003,19(2:1923罗开涛.穴位贴敷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3924刘本立,李健.穴位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70例临床观察.湖南中医药,2003,19(3:25收稿日期:2005-01-24681C J TCM,Apr.2006,Vol.18,No.2突出了湿、热、痰、瘀等邪实的表现。故祛邪就变成了主要矛盾,而使邪随血外出的放血疗法就成为多数人的选择。1.1三棱针作为放血的最常用针具,三棱针在临床应用很普遍。张氏8在197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病例治疗中取得了100%的有效率和90%的显

8、效率。李氏9在小剂量出血组(5ml和中剂量出血组(10ml的各30例病人中分别达到90%、100%的有效率。候氏10和罗氏11通过对30例和10例患者症状改善的观察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中候氏10还强调了点刺肿胀的囊部后,可挤压出大量白色石灰状物质。李氏12更是以1例急症验案突出了三棱针点刺放血立竿见影的疗效。1.2火针火针作为特种针法治疗痛风有着独到之处。李氏13认为,火针有着借火助阳、温通经络、开门去邪、散寒除湿、以热引热、行气散毒的作用,更加适合痛风的治疗。文氏14通过对105例痛风患者辨证分型的疗效分析,认为火针放血疗法更适宜于湿热蕴结型的病人。而何氏15用火针治疗痛风68例病人,显效

9、50例,好转14例。1.3梅花针潘氏16用梅花针重叩患处皮肤出血(红肿处全部叩遍,共治疗39例,有效率100%。成氏17以中度刺激叩刺至渗血并配合叩刺部位旁揉按以减轻拘挛,共治疗23例,有效率也是100%。1.4小刀针的运用小刀针作为新兴的治疗手段报道较少。王氏18以小针刀治疗在常规皮肤消毒后于受累关节最肿胀处及敏感痛点刺入,先行纵行切割,然后左右摇摆针尾,使局部尽可能分开,拔出针刀后立即应用真空拔罐抽吸,多可抽出暗红色瘀血,部分患者可拔出黄色黏油状物质,7d后根据病情可再次用上述方法行针刀治疗,同时配合消炎痛或秋水仙碱,共治疗重症痛风90例,疗效优良率达96.7%。1.5拔罐拔罐作为一种辅助

10、手段的作用是增加出血量或分泌物,以加强祛邪的作用。在三棱针点刺后19、梅花针叩刺后16或小刀针刺割后18均可用火罐、真空罐操作。1.6刺血的部位多选择病变部位瘀肿疼痛处或其周围的腧穴。如肿胀的囊部10、关节局部高度肿胀、充盈、青紫、怒张的络脉上8、病变附近相关腧穴如行间、太冲、太白、陷谷、阿是穴等9,14。1.7出血量的控制张氏8根据病变局部的红肿状态、疼痛程度和血尿酸值之高低来决定放血量,轻症约10ml,重症3050ml,一般为20ml左右。李氏9、潘氏16每次每穴掌握在510ml之间。文氏14认为,每次治疗总出血量控制在100ml以内,每穴出血量最多不要超过30ml者疗效好。1.8放血的周

11、期绝大多数医者选择每隔34d施术1次9,16,而张氏8根据病变的轻重程度和关节局部症状来决定临床放血周期,轻症每周1次,重症2d1次,一般4d1次。2针刺治疗2.1五输穴的应用五输穴是人体的特定穴,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与痛风病变部位吻合。倪氏20根据痛风发病部位多在足肝、脾、肾经,取“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荣,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之旨,按虚则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之法,取主穴:行间(泻、商丘(泻、复溜(补;配穴:太溪、三阴交、肾俞、足三里,用补法。治疗32例,有效率93.7%。并与30例使用秋水仙碱的对比,2组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1。针刺组优于药物组。李氏21在取穴方面除采

12、用病变局部的穴位外,最重要的是配伍太阴脾经的井穴隐白、厥阴肝经的井穴大敦、少阳胆经的井穴窍阴、少阴肾经的井穴至阴和脾经的原穴太白、肝经的原穴太冲、肾经的原穴太溪、胃经的原穴足三里、胆经的原穴阳陵泉,可激活人体的原气,充分激发有关脏腑经络的机能,使三焦元气通达,脏腑机能协调。气化正常,则湿热得解,痛风之疾自除。2.2经验穴的应用吴氏22以日本针灸名家泽田健先生的观点,认为痛风系小肠有热所致,故选用足太阳膀胱经、小肠之背腧穴的小肠俞,治疗了10例患者,均起到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杨氏23在针刺配合药物注射治疗痛风30例的文中,强调了髓会悬钟穴对膝腿痛、脚气等下肢病症的独特治疗作用。2.3齐刺法的应用灵

13、枢官针云:“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是直针刺一针,再在两旁各侧刺一针的方法。一般用于病位虽深而范围较局限的疼痛症。戴氏24以齐刺为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其有效率达91.2%。张氏25以齐刺加隔姜灸治疗痛风50例,其有效率高达100%。2.4“龙虎交战”法的应用林氏26取双侧合谷、太冲、曲池、阳陵泉、足三里及大椎穴。以针灸大成所载之“龙虎交战”手法即向左旋转针柄720°,再向右旋转180°,以此为一个来回,每个穴位均如上所述的用上78个来回,使之产生极度酸胀之针感,以病人不能忍受时为限。治疗1例15年病史的患者,针4

14、次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针刺2月后痊愈。3综合疗法为了增加疗效,临床医师多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几种疗法同时使用。3.1配合内服中药周氏27配合以泄浊化瘀为法自拟方,以土茯苓、萆薢、薏苡仁、泽泻、泽兰、赤芍、虎杖为主化裁。戴氏24拟清热化湿为法,以苍术、白术、秦艽、防己、茯苓、野百合、白茅根、泽泻、薏苡仁、车前草为底方。陈氏28以知母、石膏、炙甘草、粳米、桑枝、萆薢为底方,据寒热化裁。张氏29以单味车前子30g每日煎水内服,以排除血尿酸。3.2配合中药外敷如:痛风合剂30,由秦皮、大黄、黄柏、苍术、牛膝、乳香、没药、丹皮等组成。如:水晶膏19,成分:生大黄粉、生黄柏粉各等分,研细芒硝占大

15、黄、黄柏粉之2/3,乳香、没药粉适量,薄荷冰、冰片、凡士林调匀即可。如:金黄膏31,将金黄散与白凡士林按28比例调成药膏等等。3.3其他还可以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32,穴位药物注射祖师麻注射液23、推拿33、温针灸34、隔姜灸25等疗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针灸治疗痛风,尤781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4月第18卷第2期其急性期痛风是有效的。刺血治疗或以针刺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至少具有不低于口服西药的疗效。在刺血疗法中,通过对放血量的多少与中医疗效、止痛效果及血、尿尿酸的变化的观察9,认为适当多的、中等量的放血量的疗效高于小量放血量及单纯口服西药的患者。在以上文

16、献中,其有效率达90%以上,甚至高达100%。首先,肯定针灸的作用。还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在以上绝大多数文献中,是以急性期为观察点,症状变化明显,易于产生对比;第二,治疗过程中患者饮食的控制;第三,疼痛为主观症状,无客观指标,加之有些文献时间较早,观察指标欠规范。第四,治疗的多样性,给观察带来一定的困难。讨论目前痛风尚无根治办法,现行治疗的目的是及时控制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并降低血尿酸水平,以预防尿酸盐沉积、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35通过李氏9对刺血疗法深一步的研究,初步揭示了针刺治疗痛风的机制。其有着抑制血尿酸的生成、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且与出血量有密切的关系。针刺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我们是

17、否能通过辨证取穴体现它的整体观优势,寻找出一种整体调节的,体针、体穴为主,相对痛苦小的针刺方法,并观察其尿酸或更深一步的相关物质的变化。目前作为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皮质类固醇、降尿酸药物等均有用药复杂、毒副作用较大等缺点。秋水仙碱在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约80%呕吐、腹泻、腹痛的不良反应。35刘氏34在使用温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1例与口服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观察中,其不良反应分别为0、11例。从而提示了针灸治疗痛风的优势所在。痛风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1。前面提到我们对痛风的观察集中在急性期,而对后两期的观察,仅有张氏33一篇关于针刺配合推拿治疗痛风

18、石10例的治疗,记载了经过针推治疗使痛风结石消散,10例痊愈。提示我们今后应进一步观察针灸疗法对痛风的间歇期、慢性期的作用,以减低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并缓解慢性关节炎持续症状及慢性期肢体关节的致残程度。综合疗法虽然给研究观察带来不准确性,但是多样化的疗法也许为不同的个体带来更合适的治疗方式。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原发性痛风诊治指南(草案.中华风湿学杂志,2004,8(3:1782王庆文.原发性痛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华内科杂志, 2001,40(5:3133史方.上海市关节炎患病率抽样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2:11364毛春燕.痛

19、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辨治.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0, 13(9:18415潘善余.痛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浅探.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 28(5:126徐西中.痛风病机与治则探讨.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18(2: 127张琳琪.吕承全治疗痛风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3:888张海江.刺络放血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5:5859李兆文.刺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90例对照研究.中国针灸,2004,24(5:31110候雅慧.三棱针点刺治疗痛风3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2:2311罗永寿.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痛风

20、10例.内蒙古中医药,1997,(1:11012李明文.刺血疗法在急症中的运用.中国中医急症,2003,12(6: 57513李岩.火针疗法治疗痛风临症举隅.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 3514文绍敦.火针放血治疗痛风105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6, 138(3:2315何桂兰.火针治疗痛风68例.中国乡村医生杂志,1997,(8:34 16潘红玲.梅花针加拔罐治疗痛风39例疗效观.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3:2917成娅丽.梅花针叩刺治疗痛风23例.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0:3318王俊杰.药物配合小针刀治疗重症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正骨, 2005,17(14619郭明鉴.针刺火罐水晶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华西医学,1999,4(3:33720倪锋.针刺五输穴治疗痛风32例疗效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