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德育启示_第1页
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德育启示_第2页
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德育启示_第3页
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德育启示_第4页
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德育启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大学生的责任观念与责任认知能力,是在持续的积累与生成中处于不断深化与成熟的,其自由选择与责任承担能力也是逐渐提高的。因此,鼓励学生从自我责任做起,对培养大学生道德层次责任意识尤为重要。3.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道德责任的培养有赖于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要积极寻找适合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娱乐和体育活动,把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起来,善于结合传统节日、国家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吸引力强、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寓道德责任于活动之中。“大量地参与社会活动,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是走向自己决定自己命运之道的先决条件。”

2、因此,在不同的活动中,注意应尽量让大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让他们通过不同角色之不同责任的践行,亲身感受不同角色所要求的各种责任规范,逐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三锻造大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1.引导大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强化自我锻炼。这就要求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养成持之以恒做事的行为习惯,提高自我完善和控制能力,加强自身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任何时候都能够按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来调节自己的行动,做到“慎独”。做到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鼓励和自我监督,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2.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公益活动,结合学校“礼仪之星”等评选活动的开展,

3、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表彰先进,发挥朋辈的榜样引领作用。既为大学生各种道德实践提供良好的平台,又将对大学生的道德要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训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做到“知行统一”,以培养大学生的优秀道德意志品质。(四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1.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大学生个体道德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掌握道德知识、学会道德判断、进行道德选择、付诸道德实践等几个层次不同的阶段。因此,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大学生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大学生道德教育全过程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大学生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将大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日常生活过程相结合。大学生

4、在道德认知教育中获得的道德理论知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形成真正的道德能力。因此,必须将大学生的道德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日常生活过程相结合,将道德认知教育与具体的社会生活实践统一起来。3.引导大学生以道德的知识、理性和智慧去理解现实道德生活。引导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深化道德认知,分析新的道德问题,发展道德理性,正确认识负面道德现象,捕捉蕴涵新的道德生命力的社会规则,提出新见解,主动自觉地进行道德评判。可以采用“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方法与手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注释(美雅克·蒂洛.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 .孟庆时,程立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30.周辅成.

5、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册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60.李萍.伦理学基础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6.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提升必定要以大学生道德心理研究为重要基础。美国高等教育质量一直位居世界一流,正是得益于其向来重视大学生道德心理研究和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近年来,研究者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许多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大学生道德心理特点和提高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及其德育启示王云强郭本禹摘要近年来,大学生道德认知的

6、影响因素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主题,并且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能力倾向和智力、政治倾向以及人格特质等个体因素,也涉及高校类型、课程经验和课外经验等高校因素。这启发高校德育研究者和德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提升大学生道德推理能力,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关键词大学生道德认知影响因素德育启示作者简介王云强(1980-,男,山东阳信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德育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郭本禹(1964-,男,安徽肥西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德育心理学和理论心理学。(江苏南京210097基金项目

7、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当代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B-a/2009/01/025、2010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青少年道德人格研究”(项目编号:10SHC013和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度预研基金“青少年道德人格研究”(项目编号:184500H818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35-0047-03 一、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因素1.个体因素。(1年龄。大多研究表明,年龄与DIT分数不存在显著的关联。对大学生来说,由于教育影响和年龄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高等教育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

8、大大超出了年龄的影响。(2种族。虽然有研究直接或间接报告说大学生的道德推理存在种族差异,但是更多的研究并没有确证这一点。(3性别。不少研究者认为,女性在DIT上的分数高于男性。当然,也有很多研究得出结论:男女两性在DIT分数上不存在差异。只有少数研究结果表明,男性的DIT分数高于女性。(4社会经济地位。研究者探讨了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收入等社会经济状况对大学生道德推理的影响,得出一致结论:社会经济地位与DIT分数不存在关联,即大学生的道德推理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无关。(5能力倾向和智力。相关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在能力倾向测验或智力测验上得分高的大学生,其DIT的分数也高。这说明,大

9、学生的能力倾向和智力与道德推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政治和宗教倾向。研究者发现,自由主义政治倾向大学生的道德推理水平要高于保守主义政治倾向的大学生;自由主义宗教倾向大学生比保守主义宗教倾向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后习俗的道德推理。(7人格特质。研究表明,以直觉方式收集信息和进行判断的大学生的后习俗道德推理水平更高;经验开放性特征突出的大学生也是如此。(8情绪状态。有研究者认为,负性或消极情绪状态下的道德推理水平较高;而有研究者提出,正性或积极情绪状态下的道德推理水平较高。此外,有研究者探讨了先前工作经验、家庭结构、城乡、父母控制和温暖、婚姻状况以及来源地等因素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发现这些因素的影

10、响不显著。综上可以看出,对大学生道德认知影响较大的个体因素是能力倾向和智力、政治倾向以及某些人格特质。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已有研究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特征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道德认知的影响,而且大多研究所用样本太小。2.高校因素。研究表明,接受高等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例如,莱斯特的纵向研究发现,在DIT的P分上,初中生平均为21.9,高中生平均为31.8,大学生平均为42.3,道德哲学和政治学专业的研究生为65.2。虽然有少数研究没有证实这一点,但是更多的研究支持了这一显著相关。横向比较显示,接受2年以下(含2年高等教育和接受2年以上高等教育的两组大学生

11、,在毕业两年后其DIT分数都会上升;在毕业4年后,2年以下组大学生的DIT分数相对稳定,而2年以上组的DIT分数继续增高。还有研究也发现,大学生对习俗道德推理的使用逐渐降低,而对后习俗道德推理的使用逐渐增加。研究者分析了以下四种高校因素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影响:(1高校类型。美国的许多研究发现,文科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大学生的道德推理水平较高。其中的原因有许多,比如学生的自我选择,愿意思考道德两难问题的学生倾向于选择一所文科学院;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卷入道德事件;较小的班级规模,能够进行更多的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有更多的机会对道德问题进行推理。不过总体而言,高校类型对大学生

12、道德推理的影响比较粗略。(2学科专业。学科专业与大学生的道德推理不存在显著关联。这主要是因为,学科专业是一个宽泛的教育环境分类,不能具体说明促进道德推理发展的个体因素和经验影响。(3课程经验。旨在促进能力发展的课程能促进大学生道德推理的发展;伦理学课程的影响比较复杂,有研究发现了伦理学课程对大学生道德推理的积极作用,而有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这种促进作用;以社会多样性和社会公平为主题的课程对大学生道德推理具有一定影响,对此还没有形成一致结论;与课程有关的服务学习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促进大学生道德推理的有效教学策略包括:鼓励学生进行反思,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思各种观点并进行决策,让学生成为

13、学习的主体等。(4课外经验。研究显示,参与社区服务能够促进男大学生的道德推理。拥有多种独立朋友(朋友之间不一定是朋友关系的大学生的道德推理水平较高。在控制了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与家庭的关系后,教育水平和日常社会活动的频率能显著预测道德判断的发展。可以说,课外社会经验的强度和深度对大学生道德推理发展的影响大于课外社会经验的数量和广度的作用。有些环境因素培养了与很多人的密切关系,促进了道德观点采择,引发了较高水平的道德推理;而有些环境因素发展了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但强化了原来的刻板、保持了不道德的价值观和行为,导致了较低水平的道德判断。这表明,同伴群体是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源。二、德育启示

14、1.加强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已有研究深化了人们对于大学生道德心理的认识,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1在研究主题上,应加强对大学生道德推理发展的条件和学生主动性的研究。就大学生道德推理发展的条件而言,学校和班级规模、群体亚文化、课程性质和课外实践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已有研究揭示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主动参与对其道德推理的影响,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2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样本测查与个案研究的结合。现有研究主要以样本测查为主,个案研究或人种志研究几乎没有。个案研究和人种志研究能够使人们深入认识大学生道德推理的影响因素,如机构特征、文化和亚文化等。(3在具体研究中,

15、应严格样本选取和干预控制的过程。目前的研究对样本选取过程的描述不充分,对年龄和年级水平等变量进行了模糊处理;大多采取方便抽样,而没有强调大学作为教育背景的重要性;而且研究被试以大一和大二学生为主,依此推论大学生的整体特点存在危险。在干预研究中,要精心选择控制组或对照组、设计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教育干预,并验证后测分数变化的稳定性。(4在结果分析中,应采用更为复杂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推理研究的主要方法。今后的研究应当更多采用因果模型,并去除学生的人口学因素、教学因素和课程因素等协变量的影响,或者采用层次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对已有的研究发现进行元分析

16、,来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此外,大学生道德认知研究要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尤其需要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和教育学等多视角的共同审视:伦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哲学内涵,心理学研究可以探究大学生道德认知的个体特征,社会学能够考察大学生 道德认知的时代变迁,文化学研究能够确认大学生道德认识的文化根源和跨文化异同,而教育学研究直接对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2.提升大学生道德推理能力。就大学生自身而言,一方面要认识到道德的生活意义和道德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已有研究发现,道德认知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行为,而且与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业成绩和逻辑推理具有

17、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均指向大学生的生活幸福。另一方面,大学生要自觉养成乐观开放的生活态度。内心乐观、对外部经验持开放态度,即所谓的“内安外和”,既能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心理困扰,又能激发大学生积极接受新知识、新观点,不断获得心理成长的动力,还能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达成身体、心理和道德健康的和谐统一。为此,大学生要主动寻求开放性的学习环境,较为广泛地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以先悦纳后批评评价的方式对待他人和新经验。 就高校方面来说,一是要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当前高校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教学方式方法存在问题而又改革不足。这一改革不单涉及德育或思政课程,而且

18、包括全部人文类通识课程乃至所有课程。在教学模式上,最好采用小班教学,便于大学生的充分交流和开展讨论;同时实施情境教学,使大学生感知道德“现场”,直接卷入道德事件。在教学方法上,适当增加多元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公平等主题的内容,以道德思维能力培养为归宿;把社会生活事件作为教学的生发点,采用小组讨论和辩论等形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决策的主体。二是要加强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社会经验。研究表明,课外社会经验会大大促进大学生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开展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等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共识。为了使这些活动的德育功能卓有成效,要避免社会实践活动的强制性和形式化,让大学生自愿主动参与,并且

19、积极投入,成为活动的设计者、管理者和践行者,获得真实体验。高校要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政策、经费和心理上的支持。同时,要注意发挥群体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营造向上和民主的组织氛围,借助人际情感纽带,促成部分大学生抛弃某些不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发展。大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乃至道德品质的提升,归根到底涉及道德人格的发展。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Brandenberger 提出了当代社会培养大学生道德品格的12条建议:(1重申教育机构的宗旨,确定道德和品格发展的核心地位,并力求社会参与;(2区分并质疑

20、认识的二元论和高校内的学科界限;(3促进道德察觉,培养对经验进行反思的习惯和对选择进行道德想象的习惯;(4充分利用学习良机,以养成良好习惯和促进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5注意学生道德同一性的发展,避免使自我远离学习过程;(6学习道德榜样并与之进行交往,促进同伴之间的合作学习;(7设计的道德问题要超越个人领域,强调社会责任和社会结构;(8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提供发展相关领导才能的机会;(9愿意承认当个体遇到社会挑战时产生的超验或精神问题;(10促进自我定向的道德学习并学会如何学习;(11将道德学习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关联,为好好工作做好准备;(12形成对道德发展及相关机构努力的综合评定。要促进大学生

21、道德人格发展要特别注意三点:(1积极道德自我反思是起点。积极的道德自我反思可以使大学生关注自己的道德特征,深入剖析自己的道德观念,将自己的言行与个人理想和社会标准进行比较,进而为道德认识的深化和道德行为的改变提供潜在的可能。道德自我反思可采取个人写作、小组交流和艺术作品创作等多种形式。(2提高道德敏感性是前提。道德敏感性最早由莱斯特提出,指的是对情境的领悟和解释能力,是对情境的道德内容的觉察和对行为如何影响别人的意识,即敏感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只有认识到情境的道德意义,才有可能激发道德判断和实施道德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3真诚交流与合作是保证。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彼此

22、的了解和情感联系,有助于相互激发、相互借鉴和相互监督,对于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教学多采用流动教室和班集体活动减少,当前大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机会有所减少,这应当引起高校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注意。注释即确定问题测验(DIT 分数。莱斯特针对科尔伯格道德判断谈话测量的缺陷发展出了DIT 。标准的DIT 由六个道德两难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有12个问题。被试在阅读故事的基础上,先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应该”、“不能决定”和“不应该”的三择一选择;然后根据这一选择对12个问题的重要性进行五级评定;接着在重要性评价的基础上从12个问题中选出四个最重要的进行排序。最后,测验得到两个分数:P 分和

23、M 分。P 分为原则道德判断的分数,为阶段5和6的得分之和,也是使用最多的一个指标。M 分为M 题得分之和,用以检验被试回答问题时态度是否认真。本文说提到的DIT 分数指的是P 分。参考文献1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2王云强,郭本禹,吴慧红.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7(6.3郑信军,岑国桢.道德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07(1.4King P M ,Mayhew M J.Moral judgm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sights from the Defining Issues Test J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 ,2002,31(3.5King P M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