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问题意识的几点想法_第1页
培养问题意识的几点想法_第2页
培养问题意识的几点想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问题意识的几点想法祝桥高级中学 马妍俗语说的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然而在教学中,我们是否真正把发现问题的空间留给了学生?是否真正珍视学生的反叛精神?是否让学生把问题带进课堂又带到了课外?静下心来,反观一下我们的教学,恐怕有时并非如此。问题意识是指人类认知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给予了它充分的肯定。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苏格拉底也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亚里士多德说:

2、“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所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首先,要明白问题意识的产生必须以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为前提,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学科融合,这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比如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不掌握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不了解句式变化、词类活用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不了解一些古代文学、文化知识,那么在学习中不要说提出什么问题,就连基本任务的学习也无法进行。可见问题意识的产生必须以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为前提。基本技能的

3、训练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随着学生这些语文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问题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促使他们去主动思考、解答、反思。另外语文学科与数学、政治、历史、美术、音乐等其它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加强语文学科与他们的联系、融合,可以使各学科在教学内容、背景知识、实践应用等方面能够相互渗透,从而引导学生可以从多学科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些都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加强。其次,创设适宜问题意识产生的气候和土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问题”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欲望,诱发学生

4、的问题意识。例如,教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当讲到洞天美景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仙人盛会图,可作者为什么不让自己也融入美景中呢?”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诗歌贵在含蓄,所以作者不愿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尽了,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就像就像”我接过话茬:“就像维纳斯的断臂,给人带来的不是遗憾,而是美好的想象,这也就是所谓残缺美吧是吗?”那个学生显得很兴奋:“对、对!我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二个学生说:“我认为作者自己太喜欢这幅画了,他怕自己入画惊动了神仙,破坏了美丽。”我接着说:“就像冬天的一个早上,你推开门准备去上学,却发现满地是一层无瑕的白雪,你站在门口,实在不

5、忍心挪动双脚去破坏那洁白,是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虽然我明知学生的答案与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不一致,但对学生带有创意性的思维,必须给予热情的鼓励,及时捕捉学生答话中有价值的语言信息,延伸疏导,说出学生想说不敢说,不知如何说的,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发问质疑就具备了比较宽松的环境。 比如分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时,我抓住这篇文章思想内容深刻、语言鲜明准确的特点,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马克思的逝世,不用“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而用“停止了思想”来表达?这个问题学生是感兴趣的。于是,我抓住词语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懂得马克思是

6、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家,他创造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学说,他给人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思想财富。因此,他的逝世不同于一般的人,用“停止了思想”来说明,就十分准确地突出了马克思作为伟大的思想家的形象。       可见,联系实际的启迪性提问,能有效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启发他们心灵的门户,这正是我们追求教学艺术的一个理想境界。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宜过早评价,也不要急忙给出完整的答案,要突出耐心和等待,最好引导学生解答学生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和看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对一些

7、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例如在教过秦论时,有个学生对“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中的“北”在文中的解释提出了质疑:“北”在句中为什么不解释为北方的军队,而解释为逃亡的军队呢?“北”与“败”有何关系?对此我没有简单的说:“北就是败兵的意思,课文下面也是这么注释的。”而是把问题交给了学生:“这位同学提的问题很有见地,但既然课文的注释这样解释就肯定有它的理由,希望大家课后查一下工具书把这个理由找出来。”第二天一个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终于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北”是一个象形字,象两个人双膝跪着,背靠背,这是古代的一种受降仪式,失败的战俘双膝跪着,背靠

8、着背表示臣服。于是学生茅塞顿开,不仅明白了“北”与“败”的关联,“背”中有“北”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提高了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最后,我认为“探究式”的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很有效的。因为这类教学法一般是按照“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循环往复的科学家研究的思路展开的。它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老师根据教学目标,或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或明确探究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多种假设或方案,初步分析其可行性。第二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相对独立地动脑动手,搜集和处理各种材料与信息,探讨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第三阶段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思考、探究的成果,互相批判并归纳合理成果。比如一些自

9、读课文,上课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就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的赏析等方面提问,质疑,写在纸上,然后收上来进行归类、合并、筛选,挑出最有价值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本课乃至本单元最需解决的问题,拿到课堂上来讨论。有时虽然观点大相径庭,但显示了学生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这样的教学,追求的就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了,而是非常强调学生的主观参与,也能更有效地让学生活动。提问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正确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我在这短短的五年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首先要让学生敢于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提问,毫无顾忌地提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其次,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抓住关键问题提问,不能"浅问辄止",而应该刨根究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