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之虚词_第1页
文言文专题之虚词_第2页
文言文专题之虚词_第3页
文言文专题之虚词_第4页
文言文专题之虚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阅读之 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专题复习高考专题复习了解常用虚词辨识方法,了解常用虚词辨识方法,提升文言虚词鉴别能力。提升文言虚词鉴别能力。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考纲考纲”解读解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其一:其一:“常见常见”:指:指大纲大纲中规定的个文言虚词。中规定的个文言虚词。其二:其二:“在文中在文中”:、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常见用:、根据语言环境进行分析、常见用法(非词典用法)法(非词典用法)题型设计题型设计1、选择题。第一卷第、选择题。第一卷第10题,选出虚词意义和用法相题,选出虚词意义和

2、用法相同或不同的一组。第二句一般选自中学语文课文。同或不同的一组。第二句一般选自中学语文课文。2、翻译题。在第二卷的翻译句子中设置虚词为得分、翻译题。在第二卷的翻译句子中设置虚词为得分点。点。高考回顾(高考回顾(2005201420052014年)年)以以72次次之之48次次而而45次次其其35次次于于32次次为为28次次乃乃21次次因因16所所15且且14与与13则则12者者11乎乎7焉焉6也也5若若3何何1掌握分析虚词常用方法掌握分析虚词常用方法一、分析词性一、分析词性二、把握位置二、把握位置三、分清关系三、分清关系四、带入筛选四、带入筛选五、结构对比五、结构对比一、一、分析词性分析词性

3、不同词性的词语用法不同,在句中的作不同词性的词语用法不同,在句中的作用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用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作用倒推它的用法和意义。倒推它的用法和意义。 1818个虚词的用法个虚词的用法而:连词、代词。而:连词、代词。何:代词、副词。何:代词、副词。乎:助词、介词。乎:助词、介词。乃:副词、代词。乃:副词、代词。其:代词、副词、连词、助词。其:代词、副词、连词、助词。且:连词、副词。且:连词、副词。若:动词、代词、连词。若:动词、代词、连词。所:助词、名词。所:助词、名词。为:介词、助词、动词。为:介词、助词、动词。焉:兼词、代词、助词。焉:兼词、代词、助词。也:助

4、词。也:助词。以:介词、连词、动词。以:介词、连词、动词。因:介词、连词、副词、动词、名因:介词、连词、副词、动词、名词。词。于:介词。于:介词。与:介词、连词、动词。与:介词、连词、动词。则:连词、副词则:连词、副词者:名词、助词者:名词、助词之:代词、助词、动词之:代词、助词、动词总结:总结: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动词、名词、兼词。、动词、名词、兼词。启示:从语法角度理解不同类型词语的不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启示:从语法角度理解不同类型词语的不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快速的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常见用法语法特点常见用法语法特

5、点连词是用来连接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表示某种逻辑关系逻辑关系的虚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的虚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等关系。设、比较、让步等关系。如而、且、若、与、其、以、因、则。如而、且、若、与、其、以、因、则。介词一般用在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合起来组成介介宾短语宾短语,作状语,修饰谓语,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作状语,修饰谓语,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如与、乎、于、为、以、因。原

6、因、目的、比较对象等。如与、乎、于、为、以、因。助词一般助词一般附加附加在词、短语、句子在词、短语、句子后后起辅助作用。起辅助作用。文言文中助词文言文中助词有有结构助词结构助词,如之、者、所、乎;还有,如之、者、所、乎;还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如也、乎。,如也、乎。副词一般副词一般在在动词或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前前用来修饰、限制,用来修饰、限制,作状语,作状语,表示时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如何、乃、其、且。如何、乃、其、且。代词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分为第一、第二、第代词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人称代词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包括这

7、、那、其中三种情况。代词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包括这、那、其中三种情况。代词可做可做主语、定语和宾语主语、定语和宾语。如之、其、而、何、焉。如之、其、而、何、焉。举例分析举例分析 “以以”有有介词和连词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两种用法。请判断句中请判断句中“以以”的用法。仔的用法。仔细观察虚词前后的词语,你发现规律了吗?细观察虚词前后的词语,你发现规律了吗?1、余与四人拥火、余与四人拥火以以入。入。 2、晋候秦伯围郑,、晋候秦伯围郑,以以其无礼于晋。其无礼于晋。 3、不、不以以物喜,不物喜,不以以己悲。己悲。 4、以以勇气闻于诸候。勇气闻于诸候。 5、以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6、请

8、立太子为王,、请立太子为王,以以绝秦望。绝秦望。 7、皆好辞而、皆好辞而以以赋见称。赋见称。 1、5、6后后直接直接跟动词跟动词。而而2后后虽然是代词虽然是代词“其其”,如把如把“以其以其”作为介宾结作为介宾结构看,构看,那么那么承前省略主语,成为承前省略主语,成为“(晋候秦伯)无礼于晋(晋候秦伯)无礼于晋”。于事理不通,。于事理不通,故故“其其”不能作不能作“以以”宾语宾语,构成句子。,构成句子。 3、4、7后皆加名词(名词短语),都为介词。后皆加名词(名词短语),都为介词。经验总结:后跟经验总结:后跟代词或名词(包代词或名词(包括名词性短语),括名词性短语),是介词;后跟动是介词;后跟动词

9、或句子,是连词或句子,是连词。词。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1、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其中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其中B项项为:为: 既览必发既览必发以以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独独以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2、选出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其中选出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其中D项为:项为: 知不知不以以利为利矣利为利矣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以趋于亡趋于亡1、因因利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2、因因宾客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至蔺相如门谢罪。 3、我欲、我欲因因之之梦吴

10、越。梦吴越。 4、因因拔刀拔刀斫前奏案。斫前奏案。 5、因因造玉清宫造玉清宫,伐山取材。,伐山取材。 分析:分析:1、2、3为介词,为介词,4、5为连词,皆据其后词为连词,皆据其后词的词性判定。的词性判定。 另另“之之”“者者”“且且”也可使用此法判定。也可使用此法判定。 “之之”前前如为如为动词动词,多做,多做代词代词;“之之”前如为前如为名词名词,多,多做做助词助词。 v例解例解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选出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其中选出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其中B项为:项为: 死伤者少百余人,死伤者少百余人,好好之之不厌不厌 甚矣,甚矣,汝汝之之不惠不惠 总结:总结:“之之”常作代词和助词,跟

11、在介词和动词后作宾语,常作代词和助词,跟在介词和动词后作宾语,跟在名词后作助词。跟在名词后作助词。拓展拓展“且且”前后的词如词性一致,则为连词;词性不一致,为副词。前后的词如词性一致,则为连词;词性不一致,为副词。判断词性判断词性命如南山石,四体康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且直直存者存者且且偷生偷生今今且且九十九十且且战战且且退退 河水清河水清且且涟漪涟漪范君知其必范君知其必且且西奔西奔二、二、把握句中把握句中位置位置 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关系辨别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关系辨别用法。用法。 “乎乎”在古汉语中,作介词和语气助在古汉语中,作介词和语气助词,词,“也也”仅作语气助词仅作语气助词。判断句

12、中判断句中“乎乎”的用法的用法1、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嗟乎!燕雀安知鸣鸣之志哉!、嗟乎!燕雀安知鸣鸣之志哉! 3、等死,死国可乎?、等死,死国可乎? 4、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6、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7、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3、4为句末语气词。为句末语气词。1、6为词尾(为词尾(“乎乎”前为形前为形容词),容词),5、7为介词(为介词(“乎乎”前为动词)。前为动词)。 v例解例解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沛公

13、之参乘樊哙者也也。 2、何可胜道、何可胜道也也哉!哉! 3、然是说、然是说也也,余尤疑之。,余尤疑之。 4、廉颇者,赵之良将、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也。 5、公子畏死邪?何泣、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也? 6、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 7、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也! 8、师道之不传、师道之不传也也久矣。久矣。 8用于句中,用于句中,表停顿。表停顿。“17句句”都是句末语气词,都是句末语气词,表不同表不同的语气。的语气。 2、6、7表感叹;表感叹;5表疑问;表疑问; 1、4表判断(后为句号,特点表判断(后为句号,特点是谓语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14、)是谓语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3表陈述(后为句号,特点是表陈述(后为句号,特点是谓语为动词)谓语为动词) v例解例解 三、三、分清分清关系关系 “与与”在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下在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下“意义意义”相同,这是一个重点,相同,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难点。 1、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乃与与平原君计,以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五城封公子。2、陈涉少时,、陈涉少时,尝尝与与人佣耕。人佣耕。 3、不复出焉,、不复出焉,遂遂与与外人间隔。外人间隔。 4、齐齐与与楚从亲。楚从亲。 5、秦王秦王与与群臣相视而嬉。群臣相视而嬉。 6、买五

15、人之、买五人之 而函之,而函之,卒卒与与尸合。尸合。 1、2、3、6为介词,为介词,4、5为连词。为连词。经验总结:一、经验总结:一、“与与”前有状语(主要为副词),直接确定其前有状语(主要为副词),直接确定其为介词;为介词;二、连词连接的成分前后顺序可以调换,而介词不能。二、连词连接的成分前后顺序可以调换,而介词不能。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其中其中C项为:项为: 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介词(前有副词)介词(前有副词)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介词(省略主语)介词(省略主语)

16、1、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在也。 5、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能急人之困。 以上五句的以上五句的“所以所以”都译为都译为“的原因的原因”。 又如又如“其其”用于句首或句中,句末加语气词,用于句首或句中,句末加语气词,就为副词。表

17、语气。就为副词。表语气。 v例解例解 第一卷选择题第第一卷选择题第1010题题一、代入法一、代入法明确其中一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明确其中一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看是否通顺。另一句,看是否通顺。二、对比法。二、对比法。比较虚词前后的词语词性是否一样。比较虚词前后的词语词性是否一样。代入筛选法代入筛选法将所考虚词所有的用法和意义一将所考虚词所有的用法和意义一一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句一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句意通顺的一项。意通顺的一项。此法看似最拙,实则最有效。此法看似最拙,实则最有效。提示:前提是熟练掌握虚词的用提示:前提是熟练掌握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法和意义。对

18、比法之同对比法之同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如果相比较的两个文言句子中两个虚词前后的实词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的词性或短语的属性相同,那么这两个虚词的用法一般是相同的。一般是相同的。请比较下列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请比较下列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A 者者求者肩背相望求者肩背相望 惟有饮者留其名惟有饮者留其名在这一组试题当中,在这一组试题当中,“者者”的前面分别是的前面分别是“求求”和和“饮饮”,而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就可据此初步判定,而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就可据此初步判定这两个虚词这两个虚词“者者”的用法是相同的。虚词的用法是相同的。虚词“者者”的的后面是后面是

19、 “肩背相望肩背相望”和和“留其名留其名”这两个动词属性这两个动词属性的短语。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的短语。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两个虚词的用法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相同的。应是相同的。B于于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在这一组试题当中,虚词在这一组试题当中,虚词“于于”的前面分别是的前面分别是“隐隐”和和“追追”,而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我们也可据此初步,而这两个词都是动词,我们也可据此初步判定这两个虚词判定这两个虚词“于于”的用法是相同的。同样,如果的用法是相同的。同样,如果你据些判定不放心,也可以再看看你据些判定不放心,也可以再看看“于于”后面的词或后面的

20、词或短语的属性。虚词短语的属性。虚词“于于”的后面是的后面是 “九里山九里山”和和“宇下宇下”这两个名词属性的短语。因此,我们可以确这两个名词属性的短语。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定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相同的。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相同的。就某种程度而言,只要虚词前后相应的词或短语的属就某种程度而言,只要虚词前后相应的词或短语的属性相同,其用法是性相同,其用法是一般来说一般来说是相同的。是相同的。例如:以例如:以以以阿附阿附魏忠贤论诚旦魏忠贤论诚旦是时是时以以大中丞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这一组虚词这一组虚词“以以”的前面没有对应的词,的前面没有对应的词,据此,只有看据此,只有看“以以”后面的

21、词或短语的后面的词或短语的属性。虚词属性。虚词“以以”的后面是动词的后面是动词“阿附阿附”和名词属性短语和名词属性短语“大中丞抚吴者大中丞抚吴者”,其,其属性不一致。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属性不一致。因此,我们可以确定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不相同的。两个虚词的用法应是不相同的。对比法之异对比法之异如果在解题过程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如果在解题过程发现虚词前后的实词或短语的属性不完全一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了。因此,遇到致,那么这组虚词的用法就很有可能不一致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时请考生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这种情况时请考生一定要灵活运用别的方法来辅助判定,比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如联想教材上类似的句子,或联系上下文将其翻译出来,或用排除法等。用排除法等。例如:例如:于于 若季子不礼若季子不礼于于其嫂其嫂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不必贤于弟子“于于”的前面分别是动词的前面分别是动词“礼礼”和形容词和形容词“贤贤”,其词性不,其词性不相同,而虚词相同,而虚词“于于”的后面是的后面是“其嫂其嫂”和和“弟子弟子”这两个名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