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注意:提交作业邮箱JTXCAD;提交作业格式,邮件的名称第一讲 Autocad基础教学任务1、熟悉操作界面和操作方法1.1 操作界面菜单栏、绘图区、工具栏、命令窗口(F2调用)、状态栏1.2 各种操作方法(1)命令行方式,不区分大小写,不能在全角状态下输入英文命令,只能是半角英文状态下输入的命令和数据、数字才有效。输入命令后按键盘上回车键或空格键来结束命令;执行命令时会出现命令选项,中括号内是各种选项,尖括号内是默认值。一定要学会看命令提示,要想快速输入命令须记好几种常用命令的单词。(2)菜单(3)工具栏,学会右键在工具栏处调出相应需要的工具栏(4)在命令行或绘图区使用右键快捷菜单,可以快速调
2、出刚使用过的命令(5)连续enter建,可以实现调用前一次命令(6)透明命令,有些命令不仅可以在命令行中直接使用,而且还可以在其他命令的执行过程中插入并执行,待该插入命令执行完毕后,系统继续执行原命令。一般是修改图形设置或打开辅助绘图工具的命令,使用透明命令的时候需要在命令前添加单引号。【练习】使用透明命令。命令:arc 指定圆弧的起点或【圆心(C)】:zoom(使用透明命令) 正在恢复执行ARC命令 指定圆弧的起点或【圆心(C)】:(继续执行原命令)1.3 命令的重复、撤销、重做(1)命令的重复,按Enter键可实现调用前一次命令(2)命令的撤销,undo命令;编辑/放弃;Ctrl+Z(3)
3、选择的撤销:ESC键盘按钮(4)命令的重做,redo命令;Ctrl+Y1.4 重生成视图:操作方式:regen; 视图/重生成1.5图形选择方式和选择方式的设置(1)选择方式的设置:工具/选项/选择集(2)点选(3)窗口选择(4)窗交选择注意:窗口选择方式(从左上至右下和从右下至左上的不同)与窗交选择方式的不同。可以先选择对象,然后按命令操作;也可以先点击命令,然后按照提示选择命令作用的对象。(工管班第1讲)2、设置绘图环境内容:设置图形界线(limits)、绘图单位、设置图层、设置辅助绘图工具2.1设置图形界线注意:其中开(ON)是指使绘图边界有效,系统将在绘图边界以外拾取的点视为无效;关(
4、OFF)是指使绘图边界无效,可以在绘图边界以外拾取点或实体。注意:设置完图形界限后,一定要进行全部缩放才能使全部图形界限显示在视口(屏幕)上,否则屏幕上显示的还是原来的范围。具体操作:输入zoom命令按提示进行。2.2绘图单位(UNITS)2.3设置图层(Layer):注意:图层0为系统自动创建,不能删除,不能被重命名;0图层通常用来定义图块,即创作图块。一般不在0图层上直接绘图。autocad中图层的开/关;当图层打开时,它是可见的,并且可以打印。当图层关闭时,它是不可见的,并且不能打印,即使“打印”选项是打开的。autocad中图层的冻结/解冻;冻结图层可以加快 ZOOM、 PAN 和许多
5、其他操作的运行速度,增强对象选择的性能并减少复杂图形的重生成时间。AutoCAD 不能在冻结图层上显示、打印、修改、渲染或重生成对象。请冻结长时间不用看到的图层。解冻冻结图层时,AutoCAD 将重生成并显示该图层上的对象。如果打算在可见和不可见状态之间频繁切换,请使用“开/关”设置。autocad中图层的锁定/解锁;不能编辑锁定图层中的对象。如果只想查看图层信息而不需要编辑图层中的对象,则将图层锁定是有益的。有些元素关闭图层后还会显示,只有冻结以后才不会显示,那是你那些图元一定是块,炸开的,它依托了别的图层的原故。图层中的打印选项只对可见的图层起作用,对于被冻结的或关闭的图层不起作用。(1)
6、新建和删除图层、打开和关闭图层(2)设置图层颜色(3)设置图层线形(可以按住Ctrl键选择几种线形同时加载)注意:线形的比例调整:格式/线型;(4)设置图层线宽,显示线宽需要点击状态栏上“线宽”按钮注意:上述设置也可以在工具栏上找到“特性”工具栏进行设置(5)当前图层的切换,可以在图层管理器中设置当前图层;也可以在图层工具栏上实现快速切换。(6)改变对象所在图层的几种方法(利用特性选项板;选中对象后,利用工具栏)(7)图层工具:在工具栏上鼠标右键调出【图层】工具栏;格式/图层工具其中,包括图层匹配、图层隔离、图层漫游等工具。【练习】:设置一张A4界线大小的图纸,并新建轴线、墙体、柱子、标注、文
7、字、门、窗、家具、洁具等图层,如图所示。3、绘制直线、等基本图像,要求熟练命令操作方式和Autocad操作界面4、数据的输入方法(1)直角坐标中X,Y绝对坐标输入方式,表示该点的坐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坐标值X,Y相对坐标输入方式,表示该点的坐标相对于前一点的坐标值(2)极坐标中长度<角度绝对坐标输入方式长度<角度相对坐标输入方式(3)动态输入工具/草图设置;状态栏点击“DYN”按钮打开动态输入功能;F12快捷键启用对象追踪;在动态输入提示框中输入坐标点时中间也是逗号或者用Tab键切换;【练习1.1】:绘制一条从点(45,45)到点(80,120)的线段,注意查询命令List【练习1.
8、2】:用直线绘制窗户图形,数据如下,须建立图层,窗户线宽度为0.5mm5、图形缩放(1)ZOOM命令和工具栏上相关缩放工具(要熟练掌握)命令: zoom指定窗口的角点,输入比例因子 (nX 或 nXP),或者全部(A)/中心(C)/动态(D)/范围(E)/上一个(P)/比例(S)/窗口(W)/对象(O) <实时>:动态缩放:选取动态缩放前的画面呈绿色点线,重生成的区域的四周有一个蓝色虚线框,用来标记虚拟屏幕。如果线框中有一个“×”,可拖动线框并将其平移到另一个区域。如果要放大图形到不同倍数,按下鼠标,“×”就会变成一个箭头,这时左右拖动边界线就可以重新确定视口的
9、大小,按Enter键或鼠标右键完成操作。比例缩放:nX是相对于前一个状态,它是相对比例,即图形相对于当前视图进行缩放图形;nXP是相对于实际对象,它是绝对比例,即相对于图纸空间缩放图形,这样有时候就会变得很大。平时往往用即时缩放不必输入nX,但nXP的概念要清楚,因为如果要使用图纸空间就必须要用到它。中心缩放:注意在输入比例或高度时,这个数据是相对于命令提示中的默认值而言的,大于这个默认值,则图形缩小;小于这个默认值,则图形放大,而且小的越多,图形被放大的越多。全部缩放:图形界限大于图形的范围时,全部缩放后会以图形界限的范围全屏显示;当图形未超出图形界限时,显示整个图形界限;当图形超出图形界限
10、时,显示图像界限内的图像。范围缩放:将整个图形缩放至图形界限大小。(2)平移PAN;鼠标中键按下变成手型;点击工具栏上图标(3)鸟瞰视图Dsview;视图/鸟瞰视图6、辅助绘图工具(1)正交模式F8(2)栅格工具和栅格捕捉F7和F9:像坐标纸(3)对象捕捉设置和对象捕捉工具/草图设置;状态栏右键设置;F3快捷键启用对象捕捉(4)特殊位置点捕捉:调用工具栏方式;Shift+鼠标右键快捷方式(5)基点捕捉命令from;【练习1.3】:绘制一条从点(45,45)到点(80,120)的线段,本例采用基点捕捉命令命令:Line指定第一点:45,45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from基点:100,100<偏移>:-20,20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6)对象追踪工具工具/草图设置;状态栏点击打开对象捕捉+对象追踪;F11快捷键启用对象追踪【练习1.4】:已知任意两条不平行线段,绘制从两线段延伸处交点开始的水平直线(7)极轴追踪工具/草图设置;状态栏点击打开对象捕捉+极轴;F10快捷键启用对象追踪(8)Autocad计算器Quickcalc;工具/选项板/快速计算器;Ctrl+8第一讲 作业1、绘制一条从点(45,45)到点(80,120)的线段,注意查询命令List2、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委消防安全培训
- 各项护理评估解读
- 华亿广场品牌介绍
- 2025版内分泌疾病症状解析及护理培训
- 便利店员工培训
- 水利设备管理员工培训
- 创新设计高考化学
- 2025版咽喉炎常见症状辨析与护理策略
- 精神科焦虑症心理治疗方案
- 成本会计实训步骤及记录
- 华为体验店开业方案
- 《风力发电技术概论》课件
- 城市设计实践类型 城市设计实践教程电子书
- 电气设备空载试运行及负荷试运行记录
- 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法
- 心肺复苏与电除颤指南课件
- GB/T 9162-2001关节轴承推力关节轴承
-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标准化施工做法图集课件
- DB4401-T 6-2018园林绿地养护技术规范-(高清现行)
- 可下载打印的公司章程
- 小学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