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_第1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_第2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11-04-06 09:38:00     作者:罗择庆    编辑:studa20【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治疗 老年人 药物疗法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临床BPH一旦发生,常需手术治疗。一个世纪以来,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虽然手术效果好,病死率不高,但仍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寻找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既能防止疾病的发展,又能减轻患者

2、的症状,则面对唯有手术而别无选择的老年患者也将是一个非常值得庆幸的消息。近几年BPH的药物治疗在临床上取得较快的进展,现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5-还原酶抑制剂    BPH的发生必需具备两个条件:老年;正常功能的睾丸。前列腺为雄激素依赖器官,它的成长、发育、解剖结构与功能的维持都需睾丸供予适当水平的雄激素。血液中的雄激素以睾酮为主,睾酮经5-还原酶作用转化为双氢睾酮(DHT),在前列腺组织中以DHT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血液中的睾酮水平下降,而前列腺的DHT维持在正常水平。人体中的5-还原酶分为1型、2型两种,1型5-还原酶分布于皮肤、肝脏,

3、2型5-还原酶主要分布在附睾、前列腺、精囊和肝脏,应用5-还原酶抑制剂治疗BPH是通过一类假两性畸形遗传性疾病的研究而得到启发的。非那雄胺是2型5-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长期安全有效性研究(PLESS)显示,非那雄胺治疗BPH安全有效1。以往认为2型5-还原酶作用产生的DHT在BPH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1型5-还原酶产生的DHT作用很小2,前列腺组织内存在1型5-还原酶的mRNA、蛋白质和酶活性,前列腺内的1型5-还原酶也参与前列腺内DHT的产生,1型5-还原酶产生的DHT有可能在BPH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因而如果1型和2型5-还原酶都抑制,可使前列腺组织中的DHT减少更多,有可能产生与只抑

4、制2型5-还原酶相比更多的生理及临床效果。有实验证明3,前列腺内的DHT的作用效应存在浓度阈值,即当DHT的浓度低于此阈值时对前列腺无明显刺激增生作用,只有当DHT的浓度高于此阈值时刺激增生作用才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因此不必将DHT完全控制;还有学者4认为,单用2型5-还原酶抑制剂即能使前列腺中的DHT减少90%,而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中1型5-还原酶的含量很低,再减少剩余的10%可能不会产生进一步的临床效果;另有学者2认为,即使前列腺体积得到进一步下降,但由于前列腺体积不是构成症状的唯一因素,症状可能不会有进一步改善;从副作用方面,由于睾丸中以1型5-还原酶为主,其产生的DHT参与生精功能,被抑制

5、后可能使生精受到不良影响,导致不育。有学者3在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即使在服用2型5-还原酶抑制剂时前列腺内的睾酮浓度仍有雄激素效应,因此能将1型和2型5-还原酶都抑制的5-还原酶抑制剂即双重5-还原酶抑制剂能否更强地抑制DHT的产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就非常引人瞩目。目前文献报道的双重5-还原酶抑制剂有:dutasteride、FR146687等。以dutasteride研究最多。    Stuart等5研究显示,dutasteride能不可逆地抑制鼠的2型5-还原酶,可逆性抑制鼠的1型5-还原酶,表明该药同时抑制1型和2型5-还原酶。Andriole GL等6进

6、行的临床对照研究显示,治疗组服用dutasteride 5mg/d,2年后血液中DHT下降的平均比例为93.4%,而对照组上升4.6%,服药6个月后血液中PSA水平下降50%,并持续稳定24个月。在前列腺组织中,Andriole等7证实该药使前列腺组织内的DHT也明显下降。Clark等8将BPH患者分为7组,分别予0.01、0.05、0.5、2.5、5.0mg的dutasteride,5mg非那雄胺和安慰剂,每天口服1次,24周后发现血液中的DHT与基线相比,平均变化-7.5%、-52.9%、-94.7%、-97.7%、-98.4%、-70.8%、1.6%;另外还发现该药能使睾酮水平略上升,但

7、仍在正常范围内,对黄体生成素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Clark9亦发现尽管该药显著抑制DHT,但精子生成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由此表明,dutasteride能使血液和前列腺中的DHT显著和持续下降,且抑制能力与剂量成正相关;同时对垂体性腺轴和睾酮水平无明显影响,对性功能影响较小,对精子生成功能无明显影响;该药与2型5-还原酶抑制剂同样能使血液中PSA下降,下降程度相似,约50%。dutasteride还能减少前列腺体积,有效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减少并发症。Roehrborn等10进行的一项大规模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有4325例有症状的BPH患者参加,服药时间24个月。结果显示,每天1次服

8、用dutasteride 5mg,24个月后血液中DHT较对照组平均下降90.2%;前列腺总体积平均下降25.7%,移行带体积平均下降20.4%;症状指数(AUA-SI)3个月时有所下降,6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24个月时下降4.5(21.4%);最大尿流率1个月时即显著上升,24个月时平均上升2.2ml/s;急性尿潴留发生率减少57%;与BPH相关的手术干预机会减少48%。Boyle等11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前列腺体积3040ml的患者服用dutasteride后与前列腺体积40ml的患者同样能抑制前列腺生长,改善临床症状和减少并发症。在随后2年中,Roehrborn等12发现继续用药能使AU

9、A-SI持续改善并进一步减少。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dutasteride更大程度地减少DHT的生成,减少前列腺体积,能有效治疗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对前列腺体积3040ml以上的患者疗效更为明显。    Roehrborn等13还对长期服用dutasterid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他们汇集了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的两阶段资料,病人口服dutasteride 2年,再进入2年的开放性延伸期。参试标准是5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BPH、前列腺体积30cm3、IPSS评分12、最大尿流率15ml/s、PSA1.510ng/ml。共2802例

10、参加了双盲研究,1908例(68%)完成了试验。在进入开放期的1570例中,569例用dutasteride治疗48个月。在最后随访时发现,两阶段都用了dutasteride的病人前列腺体积减少26.2%,均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在开放阶段,有急性尿潴留者不到2%,需手术者不到1%。他们认为用dutasteride治疗48个月的病人是可以耐受的、有效的,能使DHT减少93%而没有使副作用增加。2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滞在膀胱颈、前列腺包膜、尿道及腺体平滑肌中受体,降低前列腺和尿道平滑肌的张力及前列腺尿道的压力,从而解除因BPH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动力学因

11、素,改善梗阻症状。受体阻滞剂主要有以下几类。2.1 非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  酚苄明(phenoxybezamine)为一种1和2受体阻滞剂,阻滞1受体可以使膀胱颈前列腺和前列腺部尿道平滑肌松弛,而不影响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缓解梗阻,顺畅排尿,可使患者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症状改善,残余尿量减少。由于其引起血压降低、鼻塞等不良反应,现在已经很少使用。2.2 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2.2.1 哌唑嗪 是选择性1受体阻滞剂,不仅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多可耐受,偶尔有体位性低血压,临床使用广泛。2.2.2 阿呋唑嗪(alfuzosin) 一种高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剂量时能选择性阻断角后位、血管壁的1受体,作为一种缓解尿路刺激症状方面用药已得到应用。有学者研究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