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博”-字的成语_第1页
包含-”博”-字的成语_第2页
包含-”博”-字的成语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爱博而情不专 àibóérqíngbùzhun 典故: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出处: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例子: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惭愧自己是个的人;虽者想着只选定一条路,却总丢不下别的。(朱自清那里走) 2褒衣博带 boybódài 典故: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例子:进贤冠,礼乐东方万国看。(清·黄遵宪续怀人诗) 3

2、博采众长 bócizhòngcháng 典故: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例子:他对学生、画友,从不以我画线,而是主张,自立门户。(黄胄怀念望云老师) 4博大精深 bódàjngshn 典故: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出处:明·姜世昌逸周书序:“迄今读书,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例子:这位老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古籍,如今已经是了。 5博而不精 bóérbùjng 典故: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处: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

3、,吾何加焉。” 6博而寡要 bóérguyào 典故: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7博古通今 bógtngjn 典故: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例子: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8博览群书 bólnqúnsh 典故: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处: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

4、,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9博洽多闻 bóqiàduwén 典故: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10博施济众 bóshjìzhòng 典故: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例子:就是你老弟,每月印结分的好,也不过几十两银子,还没有到那“”的时候,我也劝你不必出这冤钱。(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 11博识多通 bóshídutng 典故:博:广博。识

5、:学识。通:精通事理。指学识广博,精通事理。 12博士买驴 bóshìmil 典故: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13博硕肥腯 bóshuòféitú 典故: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出处:左传·桓公六年:“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途。” 例子:家有水牛一,博硕肥途,爱之特甚。(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14博通经籍 bó

6、tngjngjí 典故: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出处:后汉书·马融传:“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15博文约礼 bówényuèl 典故: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例子:,讵穷于钻仰也。(清·王闿运八代文粹序) 16博闻辩言 bówénbiànyán 典故: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

7、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出处:吕氏春秋·疑似:“患人之博闻辩言而似通者。” 17博闻强记 bówénqiángjì 典故: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子:粲,人皆不及。(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18博闻强识 bówénqiángzhì 典故: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出处:荀子&#

8、183;解蔽:“博闻强志,不合王制,君子贱之。”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例子: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的学者。 19博物洽闻 bówùqiàwén 典故: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20博学多才 bóxuéducái 典故: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9、” 例子:贯忠,也好武艺,有肝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21博学多闻 bóxuéduwén 典故: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例子:,性气英迈,幅巾布裘,游于东西两浙间。(明·瞿佑剪灯新话·修文舍人传) 22沉博绝丽 chénbójuélì 典故: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

10、。” 例子:行卷,脍炙一时。(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五) 23地大物博 dìdàwùbó 典故: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例子:我们伟大的祖国。 24峨冠博带 égunbódài 典故: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例子: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道貌非常,特来相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5高冠博带 gogunbódài 典故: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

11、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26旁征博引 pángzhngbóyn 典故: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例子:宝钗妙玉则从徐说,用罚甚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 27仁言利博 rényánlìbó 典故: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 出处:左传·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 28沈博绝丽 chénbójuélì 典故: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出处: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沈博绝丽之文。” 例子:行卷,脍炙一时。(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五) 29通今博古 tngjnbóg 典故: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