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_第1页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_第2页
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误区韩昌利 庾东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越来越普及于课堂教学之中,尤其是公开课、观摩课、研讨课等,似乎不用多媒体就显得教学水平不高,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错误导向。更有甚者,大大小小的公开课,几乎成了清一色的课件制作水平展示。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公开课的课件则是不惜调动几人、甚至十几人,用一周乃至几周的时间,深挖教学形式与网络资源,中间整合着课件制作者的微机操作水平展示,最后再由执教者表演出来的作秀课,这样的课多数成了实实在在的花架子,并无多大实用与参考价值。我们不妨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例,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来探究这一问题。标准指

2、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几点误区,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误区一:用多媒体页面代替教材。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材料,必须也只能

3、通过课文这一载体来理解、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无论声光色多么精美,都无法替代文本。但有些教师上语文课时,常常丢掉教材,仅仅灵巧地操作着电脑,演示着预设的教学内容,学生则大部分时间眼睛紧盯着大屏幕,在排除精美画面干扰的同时,思维紧跟着老师的操作而变化,演练着老师精心设置的习题,手中的语文课本几乎成了摆设课文的内容用多媒体手段来呈现,虽说图文并茂、声色俱佳,但剥夺了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材料来深刻领悟课文的权利,只是老师通过预设的情感基调一厢情愿地强加给学生,他们自然也无法享受文章的熏陶与美感,更无从谈起学生独特的体验。学生学到的知识只是间接的,被教师图解割裂的、咀嚼过的东西,是被动的

4、接受。而且用多媒体演示课文,学生无法反复学习与品味,老师则受着课件预设程序的严重的束缚,很难达到师生互动的境地。 误区二: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这是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时的普遍现象。姑且不说一手漂亮的板书,能够对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有多大影响。这种用多媒体代替板书的现象表面上是“高科技”,但键盘敲击出来的是毫无生机可言的规范而僵硬的统一设置的字体,无法注入师生课堂上或激情澎湃、或压抑悲愤的情感体验。实际上它只是改变了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模式,没有本质的创新,却多了些生硬与做作,也扼杀了教师的个性与特长,少了师生情感共鸣的宣泄,使课堂教学陷入更加华而不实的境地。当前教师学生汉字书

5、写水平与能力的急剧下降,与多媒体的滥用不可谓没有直接关系。误区三:用人机对话代替师生情感交流。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情感的交流、情操的陶冶与价值观的培养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师生间情感的共鸣、乃至彼此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都会给学生隽永的回味,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正是语文的艺术魅力之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自身也是一种资源,是打开学生至善至真心灵的敲门砖,是学生优秀品质的示范者,是精神领域的航标。但在一些公开课中,精心制作的课件中的音乐、景致、神韵堪称精品,学生却常常视而不见,反应平平、兴致并不高。可教师示范读或师生一起朗读时,学生

6、却表现得神采飞扬、兴趣盎然,由此可见人机对话无法替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甚至容易过犹不及,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障碍,久而久之,学生无法学习到语文的真谛。误区四:用固定的程序代替学生的主体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核心。钱梦龙说过:“学生的学习过程虽然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但无论这个过程如何特殊,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的认识活动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知,在他们的头脑中进行,旁人是不必代劳也是无法代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一旦完成,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追求的是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能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演示,虽说教师完全可以用灵活的方法来驾驭课件的流程,却无法

7、随着课堂教学不可预设的变化而灵活调整课件中的内容和演示程序。可以说,整堂课的教学过程都是由多媒体课件控制的,教师拘泥于课件的流程,无法也不敢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严重束缚着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与实践活动。误区五:用视听效果代替学生的想象。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他们恰如欣赏影视剧的旁观者一样投入。很多教师往往在这方面大做文章,于是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等各种能够刺激学生感官的信息,例如古典或流行音乐的滥用、动画图片的交织出现等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受到了限制与干扰,不利于学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课文的鉴赏。学生没有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无法进行应有

8、的语文实践活动,更无法拓展生活领域中的有关体验,只是从视听感官上获得了些粗浅的感受。当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更多的积极作用,但课件的滥用,尤其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只是希望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持慎重的态度,把其定位于辅导教学、服务教学,而不是脱离教学、甚至取代教学的位置,多媒体只是教学诸多媒体中的一种,它不是万能的,更不是唯一的,只是也只能是教学的辅助。(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北宿镇中毛小学山东省邹城市落陵小学 邮编273516 联系电- 转发邮件信息 -发件人:学周刊 发送日期:2015-04-20 09:22:16收件人:张健 主题:学周刊回复老师您好: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