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 (2)_第1页
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 (2)_第2页
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 (2)_第3页
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 (2)_第4页
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2.1.1    发展的概念所谓发展,有着多种含义,一是泛指某种事物的增长、变化和进步;二是与生长同义;三是指成熟;四是较为严格地指一种持续的变化,尤其指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期的持续变化。人的发展是指个体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生理的发展指机体的正常生长(形态的增长)、发育(功能的成熟),如躯体各部分比例发生变化;心理的发展指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如认知结构的变化、性格的变化等。人的发展是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不仅是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质的变化。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指: 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2、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关于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尽管众说纷纭,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在某些方面已达成共识。总而言之,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发展的高速度、不均衡性,在正常条件下 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幼儿心理的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系统化。以上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断完善、螺旋式上升的。  2.2.2 发展的基本性质1.发展的高速度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之一是变化迅速。相对而言,成人心理的变化比较缓慢,相差几岁的成人,心理特点差别不那么明显

3、。老朋友多年不见面,相遇时往往会说:“看来你变化不大。”儿童则不然,他们的变化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日新月异。比如,初生的婴儿只会啼哭,十天半月以后,当你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己经“知道”要准备吃奶。将近4个月的孩子可以同你玩得咯咯地笑,但是,过一个月以后你再去看他时,他可 能怕你,哭着要躲开 他会认生了。1周岁的孩子刚刚开始迈步,两周岁的孩子,步子已经走得相当稳,3周岁时则很少一步一步地走路,总是连蹦带跳的。如果你想要3岁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必须使教材内容对他有较大的吸引力,学习时间还只能很短;4岁以后,孩子开始懂得应该专心听讲;5岁孩子不仅能够用一些方法使自己集中注意,而且会把这些方法

4、说出来,教给别人。到儿童上学以后,更是能养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习惯。儿童心理变化之迅速,常常使和他朝夕相处的成人都跟不上。比如,不久前孩子还要大人牵着手走路,但是,过不了多少日子,他居然不听指挥,大人要他往东走,他偏要往西走。如果大人要抱着他走,他执意反抗,挺直身子,挣扎着要下地,如此等等。许多科学研究如布鲁姆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等也表明,幼儿期是儿童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 2.发展的不均衡高速度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规律,但幼儿心理又不是匀速发展的。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下列方面:不同阶段的发展不均衡儿童的心理发展并不总是按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从不同的组织系统、机

5、能特性的发展过程来看,以神经系统的发展和生殖系统的发展来说,神经系统是先快后慢,幼儿期以前人类大脑的重量就已发展到成熟期的80%,而在9岁左右就接近成人水平;而生殖系统则前慢后快。差不多在青春期以前进展很小,而到了青春发育期(女的在1112岁,男的在1314岁)后才大幅度的增长。就总体发展来看,整个发展也不是等速上升,而是呈波浪形地向前推进。通常幼儿前期出现第一个加速发展期,然后是儿童期的平稳发展。所以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也表现在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幼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

6、不是均衡地发展的。比如,感知觉等认识过程在出生后迅速发展,单纯的感知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两岁左右才真正发生发展起来,到幼儿末期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只有逻辑思维的萌芽。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不同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同,但在发展速度、最终到达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比如,有的幼儿早熟、早慧,有的迟开窍。有的幼儿对音乐听觉有特殊的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在性格方面,有的好动、言语流畅、善于与人交往,有的喜欢安静、独处,沉默寡言不合群,即所谓有外倾、内倾之别。但是,所有这些都是正常儿童,只不过是心理发展

7、上有个别差异而已。3.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连续性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前后发展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在处于特定阶段的儿童身上,发现在某些时候或某些问题上表现出较低一阶段的心理特征,或者相反地又发现一些较高阶段的特征的萌芽。儿童心理发展是由不断的量变和质变组成的。儿童心理发展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而量变又是和质变处于辩证的统一过程之中。比如,儿童每天都在感知新事物,听到成人教他说出的词,这些知识经验,在他的头脑中日积月累,开始他可能只

8、表现为理解词,但是,到了一定时期,他就开始说出词,产生了语言发展中的质变。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由于各种因素,例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交叉。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在连续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质变,构成了发展的阶段性,阶段特征之间的交叉又体现了发展的连续性。第二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

9、方向和趋势2.2.1 幼儿心理发展的方向发展不仅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也包括衰退消亡的变化。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它的进步性。成人的心理也在变化,但是,变化的方向有时是进步,有时则是退步。比如,成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记忆力的变化表现为衰退。幼儿心理的变化则总是在进步。幼儿的记忆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思维的发展也不断进步无论是心理过程或个性方面,都向着更高级的方向变化。幼儿心理的发展,偶尔也出现短时的停顿,或类似倒退的现象。例如,有的小孩在学会自己拿小勺吃饭以后,突然不好好地吃了, 把饭又撒在桌子上。有的小孩刚满周岁时会喊“妈妈”,会说出几个单词,过二个月,却不开口了。这些现象往往使年轻的父母烦恼

10、和担忧。其实,只要耐心等待和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是孩子在前进中的倒退,他在蕴酿着新的发展。原来,不再好好吃饭的孩子正在学习新的动作技能,他发现了可以用两个手指头去捡起小东西,于是兴致勃勃地把撒在桌上的饭粒逐一捡起来;停止开口的孩子,则正在积累语言迸一步发展的力量,过一段时间以后,他会象河水决堤一样,忽然不断地说出许多话来。2.2.2 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幼儿心理的发展,不但有必然的方向性,而且有必然的顺序和趋势。幼儿心理发展的趋势是:1.简单到复杂: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完备到完备。我们知道,人的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在出

11、生的时候并非已经完备,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 比如,1岁半以前,儿童还没有想象活动,也谈不到人类特有的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秩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待各种心理过程都己完备,并形成个性时,儿童的心理就比最初复杂得多。(2)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知活动或情绪态度,发展的趋势都是从混沌或笼统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比如,新生儿不但对碰到他嘴唇的东西发出吸吮反应,对一切碰到他嘴附近脸颊的东西也作出吸吮反应;后来,婴儿逐渐不作出这种笼统的反应,只在东西碰到嘴唇时才动嘴吸吮了。又如,最初孩子的情感只有愉快和

12、不愉快之分,后来,逐渐分化为喜爱、高兴、快乐和痛苦、嫉妒、畏惧等等复杂而多样的情感。儿童心理发展趋势:渐进式发展;阶段性发展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从最初的感觉,到以后出现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再发展到产生思维。思维过程本身的发展趋势也是如此。从非常具体发展到略有抽象,最后形成人类典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从情绪发展过程看,最初引起情绪活动的,也是非常具体的事物,以后才是越来越抽象的事物。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儿童心理最初是无意的,

13、或称不随意的心理活动,即直接受外来影响所支配。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即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最初各种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后来发展到以有意性为主,即由自己的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为主;最初没有意志活动,后来逐渐形成意志,心理活动的自觉性也不断提高。对幼儿心理发展进行研究(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受生理的制 约和局限。比如,几个月以内的孩子,其快乐和不安,主要决定于生理上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三岁儿童的注意不集中,坚持性不强,主要是由生理上不成熟所致。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较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的注意可连续集中35分 钟,4岁幼儿可集中十分钟左右,

14、5、6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如果活动方式适宜,教育得法,6岁幼儿可以保持20分钟的稳定注意。随着儿童生理的成熟,它对心理活动的制约和局限作用渐渐减少,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渐渐增长,四五岁儿童有时(比如在某些作业中)注意力非常不集中,有时 (比如在他自发的游戏中)又能长时间坚持集中注意。在生理发育达到足够成熟的时候,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甚至包括心理发展的速度,都和儿童心理活动本身的主动性有密切关系。4.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比如,七八个月的婴儿离开妈妈时,哭得很伤心,当妈妈的身影刚刚消失,阿姨和他玩一个诱人的玩具,他立即会破涕

15、为笑。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是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形成整体,有了系统性,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了各人特有的个性。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汽车,不论在何时何地,他的兴趣都首先集中在汽车上。s幼儿心理发展始终遵循着上述趋势和路线进行。心理活动从笼统到开始分化;从具体到出现抽象概括的萌芽;从被动到出现最初的主动性;从非常零乱到出现系统性的萌芽。这种发展趋势贯穿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第三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3.1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 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的典型的特征,通常所说的儿童年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所谓儿童

16、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因为年龄是儿童生活时间的标志。儿童的生理发展和儿童的经验积累,都与生活时间相联系。儿童心理的发展和这两个方面也不可分。一方面,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形成的自然前提。一般说来,儿童年龄较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大。反之,儿童年龄较大,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性相对较小。因此,儿童生理年龄特征对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另一方面,儿童心理是在成人的教育影响下,在儿童自己的活动中,通过掌握社会知识经验、技

17、能技巧来发展的。正是在一定的时间进程中,儿童和周围人进行交往,积累各种经验,形成了心理发展的新特征,从而保证从一个发展阶段向另一个发展阶段过渡。因此,年龄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对心理发展起着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但是,年龄本身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不能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儿童的实际年龄完全对应起来。大家知道,儿童的心理年龄和实足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起来的。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固然受客观的自身发展规律所制约,但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不同,儿童的年龄特征会出现差异。比如,原始社会生产发展水平极低,幼小儿童已经能够和成人一起参加社会生产

18、劳动,因而儿童期很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儿童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和准备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儿童期逐渐延长,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可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是随年龄增长而自发地出现的。  在年龄特征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不能用一般性否定个别性,用典型性否定多样性,用本质特征否定非本质特征更不能反过来,用个别性否定一般性,用多样性否定典型性,用非本质特征来否定本质特征。大家知道,智力测验或行为量表,往往以 “常模”代表某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事实上,“常模”有助于说明群体的行为,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大体速

19、度和特征,但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个体。(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是由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教育决定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幼儿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等,大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但是,由于每个幼儿所处的环境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或是社会环境与教育在幼儿身上起作用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在幼儿心理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可以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随着各种条件的不同,幼儿年龄特征在一定范围或程度上,

20、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即某些特征的可能提前或推后,但这些变化是有限制的。 2.3.2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一)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和复杂性1.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必要性首先,幼儿心理发展阶段性是客观存在的,明确地划分幼儿心理发展各个阶段,便于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任何一个国家,在确定了教育工作方针之后,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调节教育措施,合理安排教材和选用教法,否则就会违反幼儿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工作事倍功半。其次,教育要促使幼儿心理的发展,加速阶段间的过渡。皮亚杰指出:“环境在心理发展中能够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每个阶段和每一年龄的思想内容并不是固定

21、不变的;所以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这就是说,幼儿心理发展各个阶段的次序是不变的,但由于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可提前或推迟。教育工作者应针对这一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尽一切努力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并加速阶段的过渡。这样,既能把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又能充分地发掘其心理发展的潜能。2.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复杂性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是相当复杂的。首先,由于幼儿心理发展是渐变式的,发展的变化是由微小的量变到明显的质变,各发展阶段之间的连续性很强,而界限不明显,造成了划分阶段的复杂性。其次,幼儿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和社会性因素等方

22、面的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可变性,也导致科学地掌握划分阶段标准的困难.(二)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在幼儿心理学领域中,各种派别由于理论观点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和依据。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柏曼(L.Berman)可以作为持这种划分标准的代表人物。他以内分泌腺的发展作为划分的依据,分为胸腺期幼年期,松果腺期童年期,性腺时期青年期。这种划分依据有其可取之处,因为生理发展对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但是这种划分依据,犯了生理决定论的错误。2.以种系演化作为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持这种标准的代表人物是复演说的提倡者斯腾 (L·W·

23、;Stern),他按人类种系进化的时朝划分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分为:幼儿期 (6岁以前)相当于从哺乳动物到原始人类阶段;意识学习期 (6一13岁)人类古老文化阶段;青年成熟期 (14一18岁) 近代文化阶段。用种系生物进化的规律说明幼儿心理发展阶段,显然是错误的。但是这种观点亦有可取之处,它注意到个体发展和种系发展的一定关系,如心理发展由低级到高级、智力发展由具体到抽象,心理的能动性不断增长等趋势。3. 以个性特征作为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S·Freud)以心理性欲发展作为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他把发展阶段分为:口腔期 (0一4岁),肛门期

24、 (1一3岁),性器期 (3一7岁),潜伏期 (7一11岁),生殖期(1117岁)。现代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埃里克森 (E·H·Erikson)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将人生分为八个阶段,即:信任对怀疑(01或1.5岁),自主对羞怯 (l或1.53或4岁),主动对内疚 (3、4一5、6岁),勤奋对自卑(6一11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1、12一17、18岁),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创造对停滞(成年期),完善对失望 (成熟期)。 4.以思维或认知结构的变化作为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持这种标准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J·Piaget),他将幼儿思

25、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即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是思维的萌芽期,是以后发展的基础。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决定着未来心理演进的整个过程。前运算阶段(2一7岁)。这一阶段又称前逻辑阶段,这时幼儿开始以符号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表现在幼儿的延缓模仿、想象或游戏之中。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在这个阶段,幼儿已有了一般的逻辑结构。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此时幼儿的智慧发展趋于成熟,思维能力已超出事物的具体内容或感知的事物,思维具有更大灵活性。5.以主导活动作为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以达维多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幼儿心理学家,把主导活动的变化作为幼儿心理发展的依据。因为每个阶段

26、的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品质依赖于这个阶段的主导活动。根据这种观点,把幼儿心理发展划分为:婴儿早期(0l岁),其主导活动是和成人的情绪交往;先学前期 (13岁)实物活动;学前期 (3一7岁) 游戏活动;学龄期 (7一18岁)学习活动。6.我国现行的划分标准我国现在通用的划分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心理学研究资料和教育工作经验提出的,这种标准与现行学制基本一致。应该指出,上述各种对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总的来说是一致的。这也表明,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是客观存在的。第四节 有关幼儿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问题 2.4.1 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从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提出的。奥

27、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所谓“印刻”的概念。“印刻现象”是指小动物(如小鸟)在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具有很容易形成的一种本能的反应。这种反应包括:(1)出生后最先看见或听见的对象似乎是印入他的感觉中,因而对该对象产生追随的反应;(2)不但偏好追随该对象,而且喜欢接近它;(3)在印刻的对象消失后,发出悲鸣;当它重新出现时,发出满意的叫声。在自然环境中,印刻现象对小动物的生存是有价值的。母鸟是小鸟的保护者,母鸟也是小鸟出生后看见的第一个对象。这种印刻现象使小鸟依恋母鸟,保证它的安全。研究表明,印刻的对象不一定是小动物的母亲。小鸟不一定追随自己的母鸟,也

28、不一定追捕同种类的母鸟。只要是遇到的第一个对象,小鸟就会追随它。劳伦兹成功地使小鸭小鹅追随他。人们发现鱼、昆虫、家羊、山羊、狗都可能产生印刻现象。    印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关键期的时间非常有限。例如,小鸡“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是出生后37周。小野鼠在睁开眼和会听之后的1周至10天内。如果有规律地被人捉拿,以后就会让人捉拿。否则,对人的捉拿要作出反抗。如果小猫在睁开眼后的一个短时期内和鼠一起生活,那么它成年后即使在饥饿状态也不会吃鼠。小羊生后10天内由人抚养,以后会永远不合羊群。

29、60;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卡玛拉被救回到人类社会时,约七、八岁,从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生活方式等都表现出狼的习性。她用四肢行走,不会说话。她惧怕人,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每天午夜到早上3点钟,象狼似的引颈长嚎。据研究,卡玛拉当时虽然已七、八岁,但她的智力却相当于6个月的乳儿水平。卡玛拉出生后,生活在狼群中,离开了人类社会环境,错过了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人类特有的习惯和智力得不到发展。人们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适应人类的社会生活方式。卡

30、玛拉4年内只学会了6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她在7年后才学会45个词,能勉强地学说几句话。卡玛拉死时已经十六、七岁,但她的智力仅相当于34岁的孩子。幼儿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方面。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2至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掌握口语。4至5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2至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5至6岁是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3至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至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2岁半至3岁是教孩子守纪律的关键期;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一个关键期。

31、不同年龄对学习的某个方面有不同的敏感性。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与多种因素有关。第一,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有关。大脑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前期幼儿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的发展有加速期,这时期幼儿智力发展的突发现象与这种生理加速有关。第二,与心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心理品质最初开始形成、具备了发展的条件而又没有完全形成和巩固时,可塑性最大。 第三,关键期与幼儿心理的整体发展有关。婴儿学习游泳心理障碍较小,他在水中不知道害怕,大一些的孩子就感到害怕;幼儿学习外语比年长者容易,因为他们没有羞怯、顾虑和不敢开口的心理,反而以多说为乐。这一切,都有助于幼儿心理各有关方面的迅速和最佳发展。发现印刻现象的洛伦茨正带着他

32、的小鹅向前走 儿童潜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什么时候?美国科学家本杰明·斯·布卢姆曾就这个问题对近千人进行了从婴儿期到成年期的追踪研究,提出一个重要的假设:即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日本学者木村久一提出了一个与布卢姆假设相一致的“儿童潜在能力递减的法则”。木村久一认为,如果将儿童生来所具备的智力潜能定为100,那么若从儿童诞生一开始,就给予理想的早期教育,其智力潜能就能得到100%的发展;如果从5岁才开始教育,即便是很理想的教育,其智力潜能只能发挥出80%;倘若从10岁才开始进行教育,那就只有60%的智力潜能得到发展。这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生来就具有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的比例就越少。根据以上论断,广义地说,婴幼儿时期是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儿童对一切事物特别敏感,极容易接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如果这一时期及时加强教育,将会收到最佳效果,从而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对于“关键期”,我们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瞄准幼儿学习的“最佳年龄”,施以及时的教育。2.教育者对于儿童的要求要适度,要“三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成人要根据每个孩子的身体发展状况、心理发展水平、兴趣爱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3.教育者应着眼于幼儿整个心理结构的和谐发展。4.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