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第五节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素材周王室的衰微西周盛时,周王是最高的统治者,既是宗族的“大宗”,又是天下的共主,中央机构的首领。他自称天子,奉天命而用之,借助神权来维护奴隶主统治。所谓“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季氏)。周王行使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祭祀等一切权力,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西周灭亡,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实际管辖今河南西部一隅之地,地盘缩小,地位下降。过去以分封等级从属关系形成的统治体系废弛了。周王室不再具有政治中心的作用,大小诸侯国几乎都成了独立的政权。他们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也不再向王室朝聘纳贡。王室失去了贡赋收入,财政拮据,愈加贫弱,甚至
2、连天子死后都无力办理丧葬礼仪,不得不乞求诸侯的资助。所谓“告饥”“求金”“求车”,就是被迫向诸侯求财取物。周王室沦为诸侯国的附庸。楚庄王“问鼎”“楚王问鼎”一事出自史记·楚世家。晋楚城濮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示威。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庄王竟问“鼎之大小轻重”,意欲移鼎于楚。王孙满说:“统治天下重在德,而不在鼎。”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气势。
3、周王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楚庄王只好退出周疆。但是,楚国北上争霸的行为并未中止。对“楚王问鼎”,学术界存有争论。有兴趣者可参阅顾铁符楚庄王问鼎质疑(载夕阳刍稿,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版)。魏国强盛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晋国经历了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大变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分别建立起封建政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他们为诸侯,三分晋国之地,晋亡。其中,魏在三晋中最强,土地包括今陕西沿黄河一部分,山西中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河南中北部、河北南部及山东一部分。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前316年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战国初期,魏国李悝变法,奠定了国势强盛的基础。魏地处各大国之间
4、,它要扩充地盘,势必危及另一些大国的利益;四面出击,就会陷入四面受夹击的困境。魏文侯和魏武侯为避免孤立,采取了联合赵、韩,分头出击的方针。首先,向西攻秦。前431年,魏以西门豹为主将,到前384年,占领秦的全部河西之地(黄河与北洛水之间的地区)。其次,向东攻齐。前404年,三晋联合攻齐长城(今山东汶水一带)。前388年,吴起率军攻齐,深入到灵丘(今山东高唐县南)。再次,向南攻楚。为与楚国争夺郑的土地,前400年三晋联军打败楚军。前391年再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县南),大梁并入魏国。前381年魏又攻占楚的鲁阳(今河南鲁山)。这时魏已占领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战国初年魏国成为
5、称霸中原的强国。魏惠王即位后,承魏之强,四面出击,结果屡吃败仗。后经齐魏间的桂陵、马陵之战,魏国惨败,国势大伤,魏国从战国初年的首强位置跌落下来,齐国上升为东方强国。 古马陵道遗址 关于马陵之战究竟发生在何地,古今史学家一起有各种说法,有河北大名、河南范县、山东濮县和山东郯城诸说。经过近年史学界和军事学家的研究考证,认为山东郯城一说比较科学。理由如下:一、河南范县、山东濮县虽有古人指认,但当地地势平缓,无军事之险,与古史描写不合。而山东郯城之马陵山确实地势险峻,为兵家必争之地。二、至今山东郯城尚有若干古地名与马陵之战史实相
6、吻合,如有马陵道、跑马岭、点将台、分尸岭、宠涓上马石,并有据说宠涓被射中箭处的“社子”(射子)村和他被魏军所围的宠涓沟(又名独龙涧)。三、在郯城的马陵山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铜箭头、铜剑、铜矛、铜戈等,估计为当年马陵战场所遗留。四、更为重要的是1972年在山东临沂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孙膑兵法,其陈忌问垒篇详细记载了当年马陵之战地形、战况,恰和郯城马陵山地势相符。根据以上四点,目前史学界多数人已确认山东郯城马陵山为当年马陵激战遗址。周谷城先生曾为此古迹书题了“古马陵道”四个大字。长平之战古战场遗址(山西永禄1号尸骨坑)山西高平县西北有一山谷,东西南北各60步,人们称它为省冤谷。这里便是长平古战场遗址。
7、前262年,秦赵大军于长平对峙。赵国老将廉颇面对强大的秦军,采取筑壁坚守,耗其锐气的策略,两军相持三年,不分胜负。赵襄文王死后,昏聩的赵孝文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将廉颇撤回,命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接任主帅。赵括一改廉颇的作战方针,下令全线出击,进攻秦军。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赵军中计,进入秦军包围圈。赵军被围困46天,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赵括被射杀,40万赵军作了俘虏。秦将白起除放回240名少年兵卒外,其余全部坑埋。近年,考古发现了古长平之战坑卒的遗址。仅永禄1号尸骨坑,就发现完整尸骨一百三十多具。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四方,分别居住着许多民族,东方有夷,南方有蛮,西方有戎,北方有狄。夷
8、人支系繁多,历史上又称“九夷”,经过春秋三百年的经济文化交往,至春秋末年已与中原华夏族融合,称为“东方的华夏族”。南方蛮族,也逐渐融合于楚族。在东南至岭南沿海一带,仍有越族。西方戎族,支系繁杂,有义渠、林胡、山戎等称号。有一部分亦渐与华夏融合。北方狄族有赤狄、白狄、长狄之称,一部分为晋国所灭,另一部分并入其他诸侯国。战国时期,周边各民族结构有所更新,北方以东胡、匈奴为主体,东胡在今东北地区,为后来乌桓、鲜卑前身,匈奴活动于燕、秦、赵以北地区,分布在蒙古高原至阴山一带。东胡、匈奴经常与赵、燕发生战争。战国时西方诸族,以义渠和羌戎为大,与秦国相邻,彼此关系密切,秦孝公时许多羌戎臣服于秦。西南巴蜀之
9、地,战国时期为秦所统一,当地的民族与华夏融合。战国南方诸族,以楚、越为大族,楚已发展为与华夏发展同步的“冠带之国”,越族分为繁杂的各支,有于越、瓯越等,号称“百越”,有的统一于楚国,有的处于与华夏族融合的过程中。到战国晚期,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四方各族经济、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的条件已经成熟。参见江应梁主编中国民族史(上)。【附】练习题答案提示一、C二、春秋战国大事年表(一)春秋(前770年到前476年)1.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2.前7世纪前半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3.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葵丘会盟,成为中原霸主4.前7世纪后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大败楚国,晋文公成中原霸主5.前6世纪初,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解除后赡养费支付及财产分配执行协议
- 离婚协议签订前夫妻共同债务确认谈话笔录
- 创业孵化器租赁合同含中介及创业辅导服务范本
- 绿色金融公私转账借款及环境保护责任合同
- 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债务承担及子女抚养权协议
- 养殖场土地租赁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合同
- 生物医药研发特殊劳动关系科研人员合作协议
- 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手册
- 职业教育专业实训教学标准制定
- 养殖业合作社运作制度
- 小儿散瞳健康宣教
- 众筹方案文案(3篇)
- b级英语考试题型及答案
- 开业活动湘菜活动方案
- 环保设备介绍
- 配电柜接线外包合同
- 高血钾与急救处理
- ktv陪酒小妹管理制度
- 麻醉期间体温监测
- 公司第三方回款管理制度
- 海上风电场集电线路方案的选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