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1 人生的境界教师锦囊 大纲人教版第五册_第1页
高三语文 1 人生的境界教师锦囊 大纲人教版第五册_第2页
高三语文 1 人生的境界教师锦囊 大纲人教版第五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锦囊 一、人生的境界的结构思路 1.文字阐述 全文论述的是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第一部分(第1节),先指出哲学的这一任务。第二部分(27节),具体阐述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和相互关系。第三部分(812节),在前边阐述的基础上,论述哲学的任务是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觉解,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2.图示表述 二、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札记(戴建华) 冯友兰先生(18951990),字芝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而言,人们赞美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意思是:后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因为那样不但必

2、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以深入堂奥。人们还感叹,冯先生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你不会不明白。然而,饶有意味的是,相较于冯先生的博大精深,纵使他深入浅出,要真正“觉解”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人生的境界一文就甚具言辞简约、意蕴遥深的特点,爰作读书札记,聊供参考并资谈助。一 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冯友兰先生长眠于斯。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有这样两行文字:“三史释今古,六书记贞元”。“三史”即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即指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这六部书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当时处于民族存亡绝续之际,所谓“贞元之际所著书”,易经上说:“乾,元、亨、利、贞”

3、,元亨利贞代表春夏秋冬,贞下启元,意味着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会到来,而历史恰如冯先生所逆料。他进而想到,诗经上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简言之,就是“旧邦新命”,而中国历史的发展足以当之。“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所谓“旧”,就是文化悠久;所谓“新”,就是重振复兴。而作为一个哲学家,冯先生说他所能做的就是发扬古老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也是中国新文化的一个来源,它不仅是过去的终点,也是未来的起点。将来中国的现代化成功,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古也是最新的国家”。这就是所谓“阐旧邦以辅新命”把中国古典哲学中本身具有的永恒

4、价值阐发出来,使之大放异彩,这就是冯先生毕生的使命。二冯先生认为,“哲学的内容是人类精神的反思。它的作用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丰富、发展人的精神境界”。换言之,从理性的角度看,哲学的思考体现了最高层面的思想,它要求尽力达到“极高明”的境地;而从功用的角度看,哲学又要通过自身让人们了解人生,在现实中追求理想的生活,这就要求哲学所讲的内容切近人情,即古人所谓“道中庸”。庸言庸行,人人可知可为。冯先生认为,“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新哲学,体用兼备,本末一贯,是中国哲学固有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新原人一书中,冯先生专用五章的篇幅来讨论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即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人生的境界一文,正是

5、对上述论断的浓缩和总结。 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生的境界又如何划分?冯先生首先告诉我们,这要在明了哲学的价值后才可能回答得不肤浅,这是高屋建瓴,是“极高明”。那么如何“道中庸”,让人人都明了呢?冯先生就从“觉解”入手,解是了解,觉是自觉,“人做某事,了解某事是怎样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做某事时,自觉其是做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若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若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生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而“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

6、不同的意义”,于是顺理成章地产生了不同的境界 三 冯先生认为,精神境界有高下之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可谓判然有别。 所谓自然境界,就是顺性或顺习而为,但并非一种原始或混沌的状态,借用古人的话说,不是“无知无欲”,而是“少知寡欲”,不是“不识不知”,而是“不著不察”。也就是“觉解”不足。功利境界最大的特点就是趋利避害,且抱为己的目的。冯先生说:“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占有为目的。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都是以贡献为目的。用旧日的话说,在功利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取;在道德境界中,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与。在功利境界中,人即于与时,其目的亦是在取;在道德境界中,人即于取时

7、,其目的亦是在与。”这就把二者的区别简要地勾勒出来。如果说自然境界有智愚巧拙,功利境界有得失利害,道德境界有荣辱毁誉,那么,天地境界就连生死物我也不复存在,所谓“超理智”“超道德”,意义即是在此。冯先生最为看重天地境界,说他平生立说,什么都可以丢,惟独天地境界不能丢。先生让人自觉自己是宇宙的一分子,确乎是究竟至极之论。人类只有与自然相融合,才能得生存,求发展,科学和未来已经或必将证明冯先生论断的精当。四 文如其人,学亦如其人。哲学无论多么通俗地讲解,也多少有些玄妙。我们可以深味冯友兰先生本人的一些故事,或许对人生境界不无启发。 冯先生一生努力“觉解”,从不懈怠。金岳霖先生回忆,抗战初期,冯先生

8、乘车从长沙到昆明,途经镇南关,司机提醒不要把手放到窗外,大家照办,只有冯先生还在思考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什么,没考虑完,胳膊已经骨折了 冯先生一生勤于著述,著作等身。陈岱孙先生说过,抗战时期,空中不时有敌人的轰炸,而冯先生正襟危坐,执笔不辍,“贞元六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他84岁时,发愿重写中国哲学史新编(共七卷),那时他几乎“耳目失其聪明”,但持之以恒,终于到95岁高龄时完成这部划时代的作品。他的女儿、作家宗璞回忆,先生曾经讲,“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孔子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张横渠又说,存,吾顺事;殁,吾宁矣。我现在是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还要治病。等书写完了,再生病就不必治了”。他把他的稿费捐献给北大,设立了哲学奖学金。实现了易经上所说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理想。 冯先生的遗言是:“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 冯先生逝世后,最为人称道的挽联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