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激酶A(PAK)介导的信号通路_第1页
蛋白激酶A(PAK)介导的信号通路_第2页
蛋白激酶A(PAK)介导的信号通路_第3页
蛋白激酶A(PAK)介导的信号通路_第4页
蛋白激酶A(PAK)介导的信号通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蛋白激酶A(PAK)介导的信号通路报告人:陈亮关键内容 蛋白激酶A是由2个调节亚基与2个催化亚基构成的异四聚体. 在不同的组织中, PKA可以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如生长、分化和特定基因的表达. 在免疫系统中,PKA介导了一个普遍性的抑制性信号,对维持免疫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PKA 通过对Raf-1的磷酸化抑制了Raf-1的激活,从而阻断了Ras/Raf-1/MEK/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细胞的增殖. 在转录因子的调节方面,PKA可以激活CREB而促进了含CRE基因的转录; 但它同时却抑制了NF-kB的活性而介导了细胞因子等表达的抑制 40多年前,Sutherland和Rall发现

2、了cAMP以及它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功能. 此后在糖原分解的研究中人们发现了蛋白激酶激酶A,它可以被cAMP激活,并能通过Ser残基的磷酸化而激活磷酸化酶激酶激酶, 该激酶激酶再使糖原磷酸化酶由无活性的磷酸化酶b型转化为a型,从而催化糖原的分解. 随着克隆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发现的蛋白激酶激酶及其同工酶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着,对它们的研究也日趋深入. 其中,蛋白激酶激酶A是最小、最简单,也是研究最为透彻的蛋白激酶激酶之一. 蛋白激酶蛋白激酶A的分子结构的分子结构 蛋白激酶激酶A ,又名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激酶, 当cAMP不存在时, PKA以无活性的全酶(holoenzyme)状态存在.

3、PKA的分子是由2个调节亚基和2个C*催化亚基构成的异四聚体,当PKA的调节亚基与cAMP结合时, 导致了调节亚基的结构变化而与催化亚基解离产生1个催化亚基二聚体和2个激活的催化亚基单体. 其解离反应式可以表示如下:R2C2+4cAMP R2(cAMP)4+2C*(指活化态,对() 蛋白激酶激酶A的催化亚基. 蛋白激酶激酶A为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激酶,它的催化亚基可以使特异底物肽段的Ser或Thr残基磷酸化. 在哺乳动物中,依据氨基酸顺序的不同,催化亚基主要分为两类同工酶:C和C,它们催化的底物具有如下共有序列: X-Arg-Arg-X-Ser-X (X代表任何1个中性氨基酸,Arg在激酶

4、激酶的底物识别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PKA的催化亚基含有3个结合部位:Mg-ATP结合部位,催化部位以及底物肽结合部位. Mg-ATP结合部位包括催化亚基氨基端的富甘氨酸环(glycine-rich loops) 以及Lys72. Lys72位于激酶激酶的催化核心,它的突变导致了蛋白激酶激酶的失活. 它在任何一个蛋白激酶激酶中都是保守不变的激酶激酶的催化活性是必须的 。 羧酸基团在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Asp184和Glu91的去质子化状态起着广义碱的作用,催化底物中Ser/Thr残基的羟基质子解离;另外一些酸性氨基酸残基,如Glu170,Asp328,Glu332等的羟基则可与底

5、物肽保守序列中的碱性氨基酸精氨酸的胍基相结合,起到识别底物的作用. 亲和性标记分析说明,底物肽的识别部位是相当分散的,除了上述部位外,还包括Cys199,Thr197, Glu125, Met127等残基. 圆二色性分析表明,底物的结合诱导了激酶激酶构象的改变,在二级结构上产生了-螺旋结构的减少(49%31%)并同步发生-折叠结构的增加(20%49%). 同时,Mg-ATP与催化亚基的结合也增强了激酶激酶与底物肽的结合. () 蛋白激酶激酶A的调节亚基. 调节亚基通过与催化亚基解离与结合以调节其活性. 依据其氨基酸顺序的差异,调节亚基可以分为类型(R)和类型(R). 在功能上,两者也存在着差异

6、:R含有1个磷酸化的部位;R不含磷酸化部位, 但含有一个高亲和性的Mg-ATP结合部位,它们都位于调节亚基的激酶激酶抑制部位中. 根据调节亚基的差异,PKA分为2个亚类:PKA与PKA. 每个调节亚基都含有2个高亲和性的cAMP结合部位:A和B,位于肽段的羧基端. 这2个cAMP结合部位都与蛋白激酶激酶A全酶的解聚以及激活有关,而且cAMP的结合与全酶的激活呈强的正协同效应. 首先,cAMP与B部位的结合改变了调节亚基的构象,从而使A部位更易于结合cAMP. A部位与cAMP的结合则令调节亚基的绞链区包括激酶激酶抑制区域同催化亚基解离,从而释放出2个活化的催化亚基. 活化的PKA催化亚基可以通

7、过胞内的转位而接近不同的底物蛋白. 在胞浆中,PKA可以通过调节Raf-1/MAPK 的活性而传递信号入核;催化亚基还可以直接转位进入核内,调节一些转录因子的活性,如CREB家族. PKA通过对底物蛋白激酶激酶或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反应,调节基因的转录或翻译,从而介导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和腺苷酸环化酶的激活和cAMP的产生的产生 G蛋白和腺苷酸环化酶(ACase)的活化 腺苷酸环化酶的磷酸化抑制与脱敏 cAMP在胞内水平的调节 胞外配基(如激素、核苷酸、炎症因子等)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膜受体受体相结合,通过激活性GTP-结合蛋白(Gs)的介导,诱导了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 ACa

8、se通过水解ATP产生环腺苷酸(cAMP)而提高了胞内的cAMP水平. 这类膜联受体受体含有7个跨膜区域,其胞内部分与G蛋白紧密偶联,膜受体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这3个成分构成一个复合物,调节着胞内的cAMP含量. 在一些组织中, 同时还存在着一种腺苷酸环化酶偶联的抑制性受体受体(Ri),它的激活导致了胞内cAMP水平的下降 G蛋白和腺苷酸环化酶(ACase)的活化 G蛋白是一类膜偶联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它可以把胞外信号从受受体体传递到效应酶蛋白,如腺苷酸环化酶和磷脂酶C等. Rs或Ri就是通过与相应的激活性G蛋白(Gs)或抑制性G蛋白(Gi)相偶联而调节着ACase的活性. Rs与配

9、基的结合诱导受体受体构象的改变, 致使和Gs三聚体相结合的GDP被GTP所取代,同时Gs亚基与G产生解离. 在GTP结合形式的Gs亚基为活化态,它能与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相偶联并使之激活, 活化的腺苷酸环化酶再催化ATP产生cAMP. 至少已有8个腺苷酸环化酶的同工酶已被确定4,有些同工酶还含有PKA的磷酸化部位,可能在cAMP信信号通路号通路的自我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腺苷酸环化酶的磷酸化抑制与脱敏 在激素对受体受体的长期刺激时,激素与机体产生的反应能力会不断地衰减, 这就是脱敏. 造成脱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G蛋白偶联受受体体的共价修饰, 但是在该信号信号通路通路中的另外一些因子也可能参与了这一调节. 在心脏内,腺苷酸环化酶的主要亚类为ACase V,研究表明它可以被PKA所磷酸化而产生活性抑制;在PKA的抑制剂存在时,该抑制效应可被逆转. 这说明了PKA介导的磷酸化调节可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