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_第1页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_第2页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_第3页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_第4页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专业代码 580102 学校名称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代码 11329 学校举办单位 河南省教育厅 所在地 河南省新乡市 专业负责人 李长胜 联系电话申报日期 2011 年 10 月 8 日 目 录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4一、专业基本情况4二、专业建设的依据21.行业背景22.社会人才需求2三、现有基础与优势31.初步形成了“2+1”与“订单培养”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32.初步构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43.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

2、学团队44.建设了基本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55.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56.社会服务效果明显6四、存在的主要问题6第二部分 专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目标7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7二、专业建设方针7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8四、人才培养目标9五、教学质量目标与监测指标9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内容及改革举措10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01.建设目标102.建设内容103.改革措施10二、课程建设101.建设目标102.建设内容113.改革措施17三、教学团队建设171.建设目标172.建设内容183.改革措施20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211.建设目标212.建设内容21

3、3.改革措施23五、提升专业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241.建设目标242.建设内容243.改革措施25六、专业信息化建设251.建设目标252.建设内容263.改革措施27七、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体系建设271.建设目标272.建设内容273.改革措施28第四部分 专业建设年度执行计划与绩效指标29第五部分 专业建设经费预算33第六部分 专业建设保障措施34一、组织保障34二、制度保障37三、经费保障38四、政策保障38五、队伍保障39六、质量控制39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

4、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的文件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以下简称专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为振兴中原工业基地建设和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把学校建设成“立足河南、服务地方、依托行业、辐射全国”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引领和带动行业、区域高等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结合河南省、新乡市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5、制定本建设方案。方案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与优势一、专业基本情况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是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5年,位于河南省重要工业基地新乡市,是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1年5月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的骨干专业,也是我校建设初期仅有的两个专业之一,最初的专业名称为机械设计与制造。1984年成立机械学科,将本专业更名为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86年开始招收统招生;2005年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招生专业一览的专

6、业目录和代码,确定本专业名称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同年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名牌建设专业。该专业现有在校生823人,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8以上,就业质量高,就业对口率达85.7。三十多年来,为全国各地输送了一大批毕业生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该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初步形成了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实训基地,拥有一支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机械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二、专业建设的依据1.行业背景随着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实现产业链从低端向高端迈进,促进制造业

7、由大变强,必须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需要创新型人才进行尖端的研发设计,同时更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将好的理念和设计转化为广受欢迎、高质量的产品。因此培养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所需的岗位能力强、管理素养高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当务之急。2.社会人才需求(1)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河南作为中部崛起的排头兵,随着沿海产业企业的内迁,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已经逐渐成为工业大省,工业在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部崛起。我校所处的新乡市的振动、起重、蓄电池等行业均是全国

8、重要的生产基地,金龙、新飞等一大批生产企业在全国家喻户晓,这些行业和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大型企业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大型企业由于实力较强,产品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快,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普通的工人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因此需要大量既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较高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3)乡镇、个体企业需要大量高端技能型人才由于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大都分布在农村或者在城乡结合部,甚至有的分布在偏僻的小农村,这些企业由于收入低、技术相对落后、生活环境相对差,本科以上学历的

9、学生很少会到这些的企业工作。因此急需大量能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安装、维修和售后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正好可以充分适应这些企业的需要。三、现有基础与优势1.初步形成了“2+1”与“订单培养”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自98年开始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施“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安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乡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河南第一工具厂等企业建立了“2+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联合办学共同体。校企共同制订“2+1”人才培养方案,“1”阶段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采用企业的真实课题,使学生在真实的工

10、作环境中学会了做人、做事的本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岗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神。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缩短了适应期,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先后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济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又与较多企业联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按不同企业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内容,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学校和专业的声誉得到进一步好评。2.初步构建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

11、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根据企业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使之更符合机械行业的的生产实际需要。按不同企业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实际生产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和技能的具体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根据现场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时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设有关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讲座和技能指导等课程;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毕业设计采用企业真实课题,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参与指导;积极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3.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现从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的专任教师有46人,正高职称10人,占专任专

12、业教师总数的21.7%;副高职称教师15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总数的32.6%;“双师”结构教师39名,占82.1%;硕士以上研究生21人,青年教师中硕士以上教师比例为83.3%;高级实验师4人;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校学科带头人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有厅局级及校级先进教师19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5人。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了3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主要承担实习、实训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等教学工作任务。4.建设了基本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该专业具有条件较好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拥有机械制造、机械检测、

13、快速成型、数控技术等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不仅可以满足相关课程实验需要,还可以在校内进行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装配钳工实训、计算机实训、数控实训、制图测绘实训等,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和鉴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工具厂、新乡市起重设备厂和新机集团等7个校外实训基地,可满足300名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学生在校外实训期间都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定岗锻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5.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30多年来,该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深受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河南省尤其是新乡市的机械工业做

14、出了重要贡献。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贯彻“诚、“严、精”的教风和“勤、通、活”的学风,坚决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学生工作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教育,毕业生真正做到了思想好、作风硬、能力强、发展潜力大。许多优秀毕业生为在大中型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为我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实行双证书制教育,要求每位毕业生毕业时在领取毕业证,必须至少考取一个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近年培养的毕业生至少获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就业率连续8年在98%以上。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良好,认为我们的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15、”。6.社会服务效果明显积极为生产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培训。近3年来,我专业有8名教师先后到新机集团、中原内燃机配件厂、白鹭化纤等企业进行了针对性强的企业职工培训。许多教师在企业兼职,利用暑期到生产企业中去,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由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带队,解决生产企业的实际问题,达到锻炼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目的。四、存在的主要问题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按照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及专业服务产业的要求,还需进一步解决以下问题:(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2)重构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课程体系;(3)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16、4)优化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扩大专业社会服务能力;(5)提升专业信息化水平;(6)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第二部分 专业发展与人才供给目标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及教育部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文件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坚持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能力、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服务社会和专业发展相结合,走“行业指导、校企共建”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

17、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国家、河南省及新乡市“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良好发展战略机遇,“立足河南、服务地方、依托行业、辐射全国”,培养适应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二、专业建设方针积极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布局,构建适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18、,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建设“厂中校”式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养培训,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对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科技服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实施顶岗实习,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对毕业生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优化人才成长途径。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和教材、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人才成长途径、评价模式改革、教师培养培训、行业指导作用、校企深度合作相互之间的衔接。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坚持“

19、以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开放办学、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建设理念,加强校企合作,深化“2+1”、 “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重构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新建、改建集教学、生产、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和科研为一体的“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专业

20、课程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技能竞赛活动,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全面提高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提升专业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更好地为机械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将本专业建设成为特

21、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品牌专业,打造成河南乃至全国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训基地和技术服务基地。四、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结合行业、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岗位需求,在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专业学术带头人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面向机械制造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维护、技术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高

22、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五、教学质量目标与监测指标按照“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升学生就业品位和提高专业社会信誉度”的总体工作思路,以“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文件齐全、培养模式易行、培养方案合理、教学设备先进、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适用、教学手段先进、师资队伍雄厚、质量管理科学、学生素质优良、就业质量上乘、服务社会能力强、社会评价好”作为专业教学质量的目标。其主要监测指标有:教学管理文件齐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教学团队结构合理、专业化水平高;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教材注重工学结合;教学方法注重职业技能和素

23、质培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能满足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需要;文化课考核平均合格率达到95%左右;学生参加校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奖率高;职业技能鉴定证书通过率98%以上;就业率稳定在98%,一年后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初次就业对口率不低于85%,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创业成功,用人单位满意度不低于90%,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85%以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好,学校获得的荣誉多和社会声誉高。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内容及改革举措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建设目标优化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互赢”的“2+1”、“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24、,优化专业结构,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起示范作用。2.建设内容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增加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与3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书”,建立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互赢”的“2+1”、 “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管理机制、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构建课程体系,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共同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项目研发。3.改革措施加强与校董事单位和省外大型企业的合作。我校现有60多家董事单位,

25、其中有很多都是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人才需求量很大,有联合办学实施“2+1”、“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的意向。还有各地的富士康公司等外资企业非常欢迎高职高专院校与他们联合,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实施“2+1”、“工学交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共同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缩短学生毕业后的适应期。二、课程建设1.建设目标 形成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建设4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

26、24门校级精品课程,争取申报1门省级精品课程,编写2部教材、1部具有“工学结合”特色讲义。申报13项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从而使课程建设与改革取得显著成绩。2.建设内容(1)课程体系构建 深入开展对行业、企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掌握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动态,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收集毕业生和企业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设置、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及核心课程进行研讨,制定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符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

27、主要岗位有:机械产品的设计员、工艺员、机床操作工、机器装配工、机器设备维修工、产品检验员、车间主任、车间班组长、采购员、销售员等。归纳为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维护与管理工作等职业岗位群。根据机械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企业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合理设计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岗位群需求,设置课程体系见图3-1。可划分为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职业资格证书及其支撑课程体系、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分析及支撑课程体系,分别见表3-13-4。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划分为公共基础、职业基础、职业技术、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模块。实践课程体系分

28、为课程实验、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理论课程(课程实验)、大型作业、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工实习、机械制图员(CAD)职业技能鉴定等在前两学年内全部完成;最后一年主要进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职业技能鉴定(机械钳工、车工、数控工艺员)等。机械设计公差技术测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职业岗群位群设计 岗管理岗 检验岗 维护岗 操 作岗 学习领域组成公共基础课就业指导机械制图制图测绘工程力学数控机床编程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工艺基础机制工艺装备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英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液压气压传动电气控制PLC机械控制工程金属

29、工艺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电工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职业道德;企业管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装备、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等。职业道德;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工技术、机械设备安装与维护、工程图识别与绘制、计算机操作、电气控制PLC等。职业道德;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装备、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等。职业道德;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电工技术机械测试仪表操作与保养、制图测绘、计算机操作等。学习领域分析职业道德;装配钳工、绘图与识图、计算机操作、数控机床与编程、金工实习等。行动领域归纳设计、生产、管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相关课程的学习;操作计算机,绘制图纸;操作机床设备,完成简单机

30、械零件的加工。生产、维护、管理;操作机床,分析工艺文件,加工制造零件;熟练操作各种装配工具,完成机械产品装配任务;维护保养机床设备、刀具、装配工具。生产、检验、管理;维护保养常用工具、量具;编制复杂零件的检验规范;操作计算机,完成产品的加工质量分析报告。生产、维修、管理;常用维修工具保养;编制设备的保养计划;工程图绘制与识别简单电路维护。生产、管理;操作计算机,绘制图纸,制作相关统计报表等;企业生产组织、车间、班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等能力的培养。根据工艺路线和图纸,操作机械装备,完成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过程;根据装配图和装配工艺文件,完成产品装配工作。完成零件质量的检验工作,编制复杂零

31、件检验规范;对产品加工质量做出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落实生产计划和质量指标;合理安排生产,确保车间正常生产;组织技术人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工艺改进活动。使用维修工具,完成企业机械设备维修工作;编制设备制订保养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保养工作。机械产品的设计,绘制产品设计图样;编制机械加工和装配相关工艺文件;审查图纸的工艺,并根据技术要求设计可行性工装。工作任务分析图3-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表3-1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课程类型课 程 名 称课程类型课 程 名 称公共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技术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机械制造工艺

32、理论基础体育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英语电气控制与PLC高等数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线性代数职业技能计算机绘图概率论数控机床与编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三维CAD现代企业管理学机制专业英语职业基础就业指导职业拓展(选修)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图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力学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机械设计自动化制造系统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人机工程学金属工艺学先进制造技术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电工技术基础与工程应用机器人技术现代创新设计Matlab机械工程仿真 表3-2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课程名称能力目标课内实验工程力学掌握测定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技能。机械设计掌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和确定齿轮参数的基本技能。掌握零件的联

33、接、配合、定位及测定零件参数的技能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掌握金属材料成分、组织、性能等测试的技能。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使用常用计量器具进行几何量误差测量的技能。电工技术基础与工程应用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基础具备刀具角度的测量、刃磨,机床设备的调整,使用与维护,解决加工工艺问题和质量问题的技能。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掌握识别、操作液压元件以及典型回路的调试技能。电气控制与PLC掌握继电器接触器系统改进和常用基本控制系统设计的技能。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掌握机械系统动态性能测试的基本技能。大型作业课程设计制图测绘具备阅读和绘制较复杂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机械设

34、计课程设计具备二级减速器的设计能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设计专用机床夹具的能力。实习实训认识实习了解本专业学习方向与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金工实习培养学生了解各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所用工、夹、量、刃具和设备的使用技能,具备操作主要加工设备和加工简单作业件的技能。电工实习掌握照明线路和动力线路的安装、维修技能及低压动力配电柜和电气控制柜的安装、调试以及维修技能。液压与气动系统设计组装调试实训掌握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回路组装、系统调试的技能。机械制造工艺实训(数控加工)掌握典型机械零件从原材料到成品批量生产的全部过程以及生产组织和管理的技能。装配钳工

35、实训掌握常用机械产品零、部件拆装和装配精度检验的技能。计算机绘图实训具备使用软件对产品结构进行设计与优化的技能。职业技能鉴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熟悉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环境,缩短适应期。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掌握本专业的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初步掌握解决专业工程技术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表3-3 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及其支撑课程体系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等级证书课程机械钳工中、高级装配钳工实训机械车工中、高级金工实习、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基础机械制图员(CAD)中、高级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三维CAD、计算机绘图实训数控工艺员中、高级数控机床与编程

36、、机械加工工艺实训表3-4 职业岗位能力、素质分析及支撑课程体系职业岗位能力能力单元支撑课程设计机械产品的能力识图、绘图能力机械结构设计能力精度设计能力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精度分析能力材料选取及热处理方案确定能力机械加工设备及装备选用能力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理论基础安装、调试、操作、维护、检测及维修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操作能力故障排除能力安装与调试能力钳工操作能力电工学、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与PLC、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沟通能力英语沟通常用英语会话、业务处

37、理必备的阅读能力大学英语、机制专业英语业务沟通沟通与合作能力专业实训、专业实习基本素质政治素养两课与德育知识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文化基础身体素质体育(2)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资源库建设 围绕专业教学目标与标准、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结合仿真实训、企业案例等,通过开发和引进,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共享型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校内外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与兄弟院校资源共享。完成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电气控制与PLC4门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计算机绘图、机械制造工艺装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等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争取申报机械制图省级精品

38、课程。出版机械制造工艺装备、机械制造工艺基础2部教材。根据生产现场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机械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工作规范和实际工作案例,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的特色的机械制造综合实训讲义1部。课程建设计划见表3-5。表3-5 课程建设计划课程名称已有基础建设目标资金投入(万元)完成时间负责人机械制图校级精品课程完成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申报省级精品课52013年王 慧工程力学校级精品课程完成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42013年张春梅液压与气压传动校级精品课程完成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42013年马 霄电气控制与PLC校级精品课程完成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42013年田效伍计算机绘图在建建成校级精品课32013年王

39、鹏飞机械设计在建建成校级精品课32013年刘静香机械制造工艺装备在建建成校级精品课,出版教材32013年曹秋霞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在建建成校级精品课,出版教材32013年李长胜机械制造综合实训在建编写工学结合讲义32013年司尧华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在建建成校级精品课32013年程雪利35(3)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认真开展教学研究,争取申报13项校级以上教研课题。3.改革措施(1)充分利用校企合作

40、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2)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正确处理单门课程建设与系列课程改革的关系,积极推广优秀教改成果。(3)对教师的教研及科研工作规范管理,严格考核。每年对专业教师制定相应的科研和教研任务,要求定期完成。(4)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教师积极性。在规范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制定和落实政策,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及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的积极性。(5)聘请网络技术方面的专家对在校教师进行指导和培训,建设多样化的共享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资源库。三、教学团队建设1.建设目标 培养和选聘4名以上专兼职专业带头人,新增专兼职骨干教师10名

41、,聘请12名以上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做为兼职教师,选拔6名以上优秀中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或参加短期培训,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上升到50%,“双师”结构教师比例上升至90%以上,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将该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2.建设内容(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选派教师在国内外参加各类教师培训,到机械制造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和参与项目开发,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新知识和新技术,使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培养2名

42、专业带头人和6名骨干教师,从企业聘请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4名(见表3-6)。表3-6 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计划一览表培养类别教师基本要求培养计划年度资金(万元)人数措 施专业带头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职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012年91进修(德国、加拿大等国外及国内高职院校)51聘请企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2013年91进修(德国、加拿大等国外及国内高职院校)51聘请企业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骨干教师副教授、工程师、实验师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2012年33国内培训下厂顶岗实践半年22企业优秀技术人员2013年33国内培训下厂顶岗实践半年22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总计3814(2)“双师”

43、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到机械制造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搜集编写现场生产实践教学案例。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习;安排专业教师兼职校内实训基地的工作。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企业的职业资格考核并获得考评员、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见表3-7。表3-7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培训措施年度培训人数资 金(万元)下厂锻炼,在校内实训基地强化培训,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对外技术服务和合作项目开发2012年3人3201

44、3年3人3合计6人6(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从企业选聘12名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做为兼职教师,承担一定比例的教学任务,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从事专业技能课教学,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兼职教师教师队伍建设计划见表3-8。表3-8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计划措施年度聘任人数资 金(万元)选聘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做为兼职教师,2012年6人62013年6人6合计12人12(4)团队能力建设加强专业教学理论和专业教学方法研究与探索,全面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专业教学理论与教学法应用水

45、平。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国内外相关院校与培训机构进行课程建设学习与培训,培养专任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和交流制度,提高教学团队的技术服务能力。3.改革措施(1)加强校企合作,创造“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环境。聘请机械制造领域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聘请生产一线的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2)建立进修培养制度。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到机械企业实践锻炼并参与项目开发,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3)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或校外实训

46、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熟悉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开发,搜集编写现场生产实践教学案例。(4)建立“双师”结构教师评聘制度。建立双师素质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引进、考核和职务评审聘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明确申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满足社会实践的硬性要求。参评各级名师、申报专业带头人,必须是双师型教师。(5)对每一位新进青年教师,指定专人负责培养,培养计划切实可行,培养过程监控有效,培养人与被培养人定期均要写出培养总结。保证新进青年教师能够尽快地参与到实际教学及科研中来。(6)加强教师创新能力培养。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种教学比赛,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大赛、数控技能大赛及机械

47、制图大赛等大型教学比赛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四、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建设目标校企合作改建1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扩建2个仿真性实训基地,最终组建成一个能完成机械产品的设计、加工、装配、检测整个生产过程,能够实现教学、生产、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和科研等功能的“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新建12个“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工作,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技能竞赛,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

48、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职业能力和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校企深度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内涵,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现校企之间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和技术成果共享,成为校企合作的示范。2.建设内容(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合作,将机械加工实训基地和机械测试技术整合扩建成“校中厂”式的校内生产性教学基地。将机械装配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产品设计仿真实训基地建成仿真实训基地。使之成为融生产、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和科研功能于一体、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的综合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制订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共同开发生产性

49、实训项目,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满足设计员、操作工、维修工等多个工种的生产性实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以及面向装备制造企业技术服务的需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见表3-9。表3-9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一览表名称现有基础主要建设内容投入资金(万元)建成后项目功能仿真性实训基地产品设计仿真实训基地计算机120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仿真设备及软件1套15151.设计各种机械产品;2.设计加工工艺;3.装配过程仿真实训;4.对外进行技术服务;5.开展制图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机械装配实训基地钳工台20个、台虎钳80个、压力机1台、手动台钻1台、车床三箱模型1套、不同种类的减速机12台1.高精度研磨

50、平台6台3521.针对四种典型减速机车床三箱、轴承等进行装配实训;2.机床液压系统组装实训;3.对外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4.开展机械钳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普通车床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4套363.起吊设备54.各种轴承及相关设备10套55.各种辅助工具40套3生产性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车床、铣床等常用机床10余台及相应工装。1.加工中心1台40851.进行车、铣等常用机床操作训练;2.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操作训练;3.对外进行技术培训和服务;4.开展机械车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2.机床附件和夹具5套53.刀具、量具及检测工具5套54.普通和数控机床共3台35内涵建设实训基地相关制度、学生实

51、习管理措施等。建立与完善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形成实训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开发出配套的实习标准和实训指导手册,相应的实习安全设备和保险。33合 计155(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与河南省内与周边各省地区企业的合作,新建12个“厂中校”式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积极与新乡及周边地区各企业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师资、基地资源共享。(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建立与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实训标准、考核标准及实习实训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大企业参与力度,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

52、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确定学校、企业、学生职责,明确实习内容和考核办法。3.改革措施(1)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学生实训、顶岗实习采取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强化实习学习教学组织与管理;由校企共同组成专业技能训练管理组织,统一组织实训(包括部分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活动,落实顶岗实习任务、完成考核评价等项工作;设立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校企共同开发基于生产工作任务的技能训练项目。(2)以校企互利,合作双赢为基础,建立校企联合育人体制和长效机制,通过技术服务、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等多样化合作,保证校企深度合作。五、提升专业社会服务与

53、辐射能力1.建设目标采取集中办班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网络培训咨询平台建设和到户培训等多种形式,每年培训200人次以上。积极与新乡市及周边地区各大公司、企业合作在机械产品的设计、机械装备、软件的应用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专项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实现年到款额达到10万元以上。开发35项技术革新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增强该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2.建设内容(1)技术培训以服务于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充分发挥专业的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整合校内外资源,培育和拓展服务市场,扩大服务规模和辐射范围,把专业建成河南省的培训基地,新乡市的技术服务分中心,机械行业和河南省高职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利用

54、专业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为新乡市及周边地区企业、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项目,开展多工种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办班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网络培训咨询平台建设和到户培训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进行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等。同时做好题库建设、完善考核和评价标准。(2)科技研发与技术服务 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技术实训中心为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在机械产品的设计、机械装备、软件的应用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技术咨询、专项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深入机械产品生产现场调查研究,积极与新乡市及周边地区各大公司、企业合作,开发技术革新项目,提高教师的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能力。为各生产企业、公司提供技术服务。为河南省工业持续稳

55、产及装备制造行业的经济发展做贡献。3.改革措施(1)与国内发达地区同类院校建立学习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院校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引进优质教学资源。(2)开展与河南省各职业院校的对口支援,采取教育能力培训,接纳专业师资和管理干部挂职锻炼、指导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义务支教、共享教学改革和建设成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等途径,全面提升本专业的教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六、专业信息化建设1.建设目标 以现有校园网络为基础,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形成动态开放式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集数字教学、数字资源、数字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化校园。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