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苏商论2008.3作者简介李莉(1965-,女,广东商学院经济贸易与统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杨续福(1982-,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产业竞争战略。关键词珠三角;产业转移;广东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摘要在总结“十五”期间广东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十一五”时期广东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任务,本文提出以“横向合并”、“纵向联合”和“劣势转移”作为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基本战略。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61(200803-0138-03东并、西联、北移: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基本战略基于广东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李莉
2、,杨续福(广东商学院,广东广州510320一、“十五”期间广东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十五”期间,全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珠三角、东西两翼和山区市四大区域齐头并进。2005年,四大区域GDP 增长分别达到15.3%、12.1%、13.8%和15.1%,比2000年提高1.6个、3.5个、4个和6.4个百分点。第一,珠三角产业辐射强。珠三角2005年生产总值为18059.38亿元,占全省GDP 的78.6%,比重比200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为15.8%,高于东、西两翼的7.9%和11.2%,也高于山区县的11.8%。从产业结构看,工业主导经济发展,结构升级优化。2005年,珠三角全
3、部工业增加值为8593.15亿元,比2000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26.2%。珠三角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47.6%,比2000年提高1.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主导产业科技含量高,信息产业比重大,主营业务收入上千亿元的大类行业有7个,分别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338.05亿元,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3478.21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828.2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500.57亿元,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466.15亿元,金属制品业(1289.78亿元,塑料制品业(1054.15亿元;从产品产量看,2005年纳入统计
4、的359种(月报统计且广东有生产的品种主要产品产量中,珠三角有189种产品产量,占全省90%以上。其中84种产品全部在珠三角生产,如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和主要高技术产品的汽车、环境保护专用设备、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微波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第二,东翼产业层次高。东翼2005年生产总值为1584.35亿元,年均增长7.7%。东翼GDP 中的三次产业层次明显高于西翼及山区,经济结构在三个区域中最优。2005年东翼三次产业结构为12.6:49.2:38.2,好于西翼的24.0:40.5:35.5和山区的23.1:39.8:37.1。东翼的第二产业基础较好,占GDP 比重达到49.2%,接近珠三角50.
5、6%的水平,明显高于西翼和山区。东翼服务业较发达,第三产业占GDP 的38.2%,也高于西翼和山区。从产业结构看,”十五”期间,东翼形成了汕头市的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食品加工、化工塑料、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和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汕尾市的电力工业、电子信息、服装毛纺生产加工、珠宝首饰加工、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和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和渔业加工业等重要的经济产业;潮州市的陶瓷、食品、服装、电子等四大工业支柱产业;揭阳市的五金机械、化工塑料、纺织服装、食品制药、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第三,西翼产业规模大。西翼2005年生产总值为1760.13亿元,比“九五”期末200
6、0年的1068.51亿元增加了691.62亿元。西翼一、二、三次产业构成由2000年的29.3:37.1:33.6演变为2005年的23.8:41.0:35.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产业规模看,西翼支柱行业产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具有明显的基础瓶颈类重化工特征。2005年,这几个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西翼工业的比重达64.3%,比全省138江苏商论2008.3平均比重高出50多个百分点。在这些支柱产业带动下,西翼工业具有相对规模优势。2005年,西翼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6个,完成工业总产值有1560亿元,平均每个企业产值达到9365万元,高
7、于山区的7650万元和东翼的4718万元,已接近珠三角1.1亿元的水平。工业规模优势带来效益优势:2005年,西翼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利润总额106.28亿元,高于东翼的69.13亿元和山区的55.39亿元。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7.3%,分别比东翼和山区高2.5个和2.9个百分点,也比珠三角高2.5个百分点。第四,山区产业调整快。山区五市2005年生产总值增加到1395.92亿元,是2000年的2.05倍,年均递增15.4%,比全省GDP 年均增长快2.4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看,山区五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3:40:37,由以农业为主转变为以二、三产业推进
8、,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的新格局。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二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值达55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51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工业增速迅猛。通过扶强扶优,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大力吸引外来工业投资,新增大批工业生产能力,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支柱产业。2005年山区地市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3593家,比2000年增加476家;资产总计2036.60亿元,较2000年增长30.0%,“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4%;2005年完成增加值570.43亿元,增长29.3%,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珠江三角洲12.3个百分点和
9、13.1个百分点,是2000年的2.07倍,年均增幅15.6%。二、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各区域生产总值占全省比例极不平衡。2000年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分别占全省GDP 的75.2%、9.5%、6.8%和8.5%,珠三角占全省GDP 的75.2%,而其他三个区域不到四分之一。2006年,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珠三角占全省GDP 的79.4%。2005年,珠三角占全省GDP 的比例比2000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其他三个区域占全省GDP 的比例则分别由2000年的9.5%、8.5%、6.8%下降到2006年的6.8%、7.7%、6.1%。第二,各区域人均生产总值分化加大。
10、2006年,人均GDP 珠三角为47094元,东翼11325元、西翼13637元和山区10717元。东西两翼和山区三地人均GDP 差距较小,而三地与珠三角的差距很大,且呈扩大趋势。东西两翼和山区与珠三角的差距在逐年扩大,2000年,珠三角人均GDP 是其他三个区域的2.7-3.7倍;到2006年,差距扩大到了3.5-4.4倍。三、“十一五”时期广东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任务(一“十一五”时期广东产业结构优化任务“十一五”时期,广东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快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为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是培
11、育具有地方特色、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强的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促进工业产业升级,主要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汽车、装备制造、钢铁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是壮大旅游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有优势的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加快发展商务服务业、物流业和会展业等生产服务业,巩固提升居民服务业、餐饮旅馆业等生活服务业。(二“十一五”时期广东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任务“十一五”时期,广东将提升珠三角发展层次,继续做优做强,实现“品牌输出,产业转移,
12、拓宽空间;高新引进,优化结构,再上台阶”。逐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山区转移,拓宽发展的空间。加快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要素集聚,重点发展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产业结构的层次和集约化程度。加快东西两翼发展。强化工业在两翼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两翼的临海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特色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快山区发展。山区产业发展要按照适度发展、集中开发和严格保护环境的原则,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资源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围绕全省主导产业,积极与珠三角产业互动,发展配套产业。四、东并、西联、北补:从广东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看珠三角产
13、业转移的基本战略(一东并:珠三角与东翼的“横向合并”战略珠三角产业辐射强,东翼产业层次高,两者产生的产业横向关联效应强。因此,本文认为,根据产业横向关联效应,珠三角与东翼实施“横向合并”战略,即把珠三角的纺织服装、食品、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以企业之间的“横向合并”方式转移为东翼的纺织服装、食品、建筑材料等支柱产业,简称“东并”战略。139江苏商论2008.3“十五”期间,相对于其他快速发展的行业来说,广东的纺织服装、食品、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明显回落。2005年纺织服装、食品、建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资产总计3989.81亿元,仅比2000年增长35.2%,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
14、0年的20.5%下降到2005年14.7%。2005年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1499.57亿元,虽是2000年的2.15倍,但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0.4%下降到2005年15.9%,其中纺织服装的比重由2000年的8.6%下降到2005年6.1%,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7.0%和4.8%下降到2005年5.9%和3.9%。从区域看,同期,珠三角传统的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其资产、产出占珠三角工业比重有不同程度的回落。2005年,珠三角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塑料制品业三大行业资产总计占珠三角工业的9.4%,较2000年回落1
15、.8个百分点;其工业增加值占珠三角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1.1%下降到2005年的8.9%。而同期,东翼却形成了纺织服装、食品、化工塑料、陶瓷等支柱产业,这为珠三角与东翼的“横向合并”产业转移战略提供了转移机会。因此,可把珠三角的纺织服装、食品、建筑材料等传统支柱产业以企业之间的“横向合并”方式转移为东翼的纺织服装、食品、建筑材料等支柱产业。(二西联:珠三角与西翼的“纵向联合”战略珠三角产业辐射强,西翼产业规模大,两者产生的产业纵向关联效应强。因此,本文认为,根据产业纵向关联效应,珠三角与东翼实施“纵向联合”战略,即把珠三角的装备制造、汽车等支柱产业以“产业链一体化延伸”方式与西翼的石油化
16、工等支柱产业实施“纵向联合”战略,简称“西联”战略。“十五”期间,广东新兴支柱产业中技术含量相对高的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发展迅速,投入及产出增长均处于领先地位。2005年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业资产总计为5623.68和3704.82亿元,比2000年增长1.98和1.41倍,年均增幅24.4%和19.2%,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05年20.8%和13.7%。增加值为2095.27和1322.39亿元,比2000年增长2.66和2.19倍,年均增幅29.7%和26.1%,高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
17、000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05年22.3%和14.0%。同期,广东汽车产业是各产业中发展得最好的产业。2005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84.97亿元,是2000年的8.93倍,年均增长54.9%,增幅较同期九大产业高31.7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26%上升到2005年4.1%。同期,石油产业产出占全省比例有所下降。2005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49.08和185.10亿元,比2000年增长83.2%和127.9%,年均增幅12.9%和17.9%,增长低于同期全省工业平均增速10.0和5.0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
18、省工业的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7.2%和2.4%下降到2005年4.8%和2.0%。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因进入门槛要求不高,“十五”期间发展相对较快,2005年增加值比2000年增长2.70倍,年均增幅29.9%,增速明显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4.2%提高到2005年5.6%。从区域看,广东汽车产业的产品全部在珠三角生产,电子信息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的大部分产品也在珠三角生产。2005年珠三角三大主行业(工业大类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资产总计为9058.30亿元,较
19、2000年增长1.73倍,占珠三角工业的38.9%,较2000年提高9.6个百分点;其工业增加值较2000年增长2.64倍,占珠三角产值比重达41.4%,较2000年提高8.6个百分点。同期,2005年全省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两大行业的增加值总产出中,西翼占35.5%,广东的天然气完全产自西翼,其他石化产品,如原油加工量、汽油、煤油、乙烯等产品,西翼同样占有较大份额,西翼已成为广东主要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基地。可见,一方面,作为下游产业的珠三角装备制造产业和汽车产业发展迅速,而珠三角原材料成本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作为上游产业的西翼石油化工产业却发展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珠
20、三角装备制造产业和汽车产业为西翼石油化工产业提供了“纵向联合”的“产业链一体化”机会。因此,可把珠三角的装备制造、汽车等支柱产业以“产业链一体化延伸”方式与西翼的石油化工等支柱产业实施“纵向联合”战略。(三北移:珠三角与山区的“劣势转移”战略珠三角产业辐射强,产业升级快,山区产业起点低,产业调整快,两者产生的产业结构成长效应强。因此,本文认为,根据产业结构成长效应,珠三140江苏商论2008.3火电工程建设项目承包的风险与对策陈卫平1,夏云2(1.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工作部;2.江苏电建一公司扬州分公司经营部关键词火电工程;项目承包;风险与对策摘要在国内火电工程建设项目承包中,风险的
21、及时预见和有效控制已成为衡量承、发包方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项目合同双方只有合理规避、化解风险才能在建设工程项目经济活动中取得双赢。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61(200803-0141-03作者简介陈卫平,男,扬州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工作部基建秘书;夏云,江苏电建一公司扬州分公司经营部经理。角与东翼实施“劣势转移”战略,即把珠三角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劣势产业转移为山区的优势产业,简称“劣势转移”战略。目前,珠三角产业发展面临以下挑战:第一,自然资源严重不足。珠三角土地面积仅有4.17万平方公里,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相当有限。2005年,珠三角每平方公里承载的GDP 达到4331万元,是全省(1248万元的3.5倍。同时,煤炭、矿石、原油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煤电油运问题使以中下游产业为主的珠三角企业严重受损,珠三角产业发展面临严重资源瓶颈。第二,劳动力首次出现紧缺。2004年珠三角出现了“民工荒”现象,此后民工短缺现象在部分地区时有发生,其中,东莞、深圳、广州市短缺民工占全省需求量近五成。因此,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成为了珠三角的劣势产业。另一方面,山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例如,2005年,山区职工平均工资16430元,比全省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
- 2022年交通安全活动总结(15篇)
- 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建议书(模板)
- 建材物流园工程初步设计
- 既有供暖蒸汽管网及设施改造项目建议书(参考范文)
- 法制宣传教育讲座
-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 含解析
- 美术教育生职业生涯规划
- 幼儿识字教学设计及实施策略
-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仿生智能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工业硅行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概述
- 地铁站白蚁防治施工方案
- 水暖工培训教材课件
- 神奇糖果店课件
- 年产30万吨苯乙烯车间粗苯乙烯精馏工段的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 股骨颈骨折一病一品课件
-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模板
- 膝关节体格检查
- 社会学知识竞赛(58道含答案)
- 职业卫生公告栏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