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四届年会_第1页
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四届年会_第2页
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四届年会_第3页
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四届年会_第4页
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四届年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四届年会备忘录城市信息化信息技术促进发展中国 上海2004年5月20日22日主办单位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信息通信技术工作组中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信息产业部中国商务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名誉主席格特·罗森塔尔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主席王旭东 中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中国信息产业部部长徐冠华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吕福源 中国商务部部长路甬祥 中国科学院院长韩 正 上海市市长主席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 联合国副秘书长马颂德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魏建国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江绵恒 中国科学院副院

2、长严隽琪 上海市副市长执行主席杨 雄 上海市副市长贝图西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共行政与管理发展司司长秘书长周宏仁 中国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一、背 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推动人类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社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面向发展、广泛包容的社会,人人都能受惠,各国都能受益。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仍在拉大,“数字鸿沟”不断加深,最不发达国家正面临着信息“边缘化”的危险。国际社会正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3、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响应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部长宣言和“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提出的“消除数字鸿沟”的号召倡议而召开的。论坛主办方还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信息通信技术工作组、中国政府(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和中国科学院等。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支持下,亚太论坛已经成功地连续举办了三届(2000年、2001年、2002年)。 来自105个国家、180多个城市的高层代表参加了论坛, 这还不包括中国的代表。尤其是第三届论坛,来自亚洲、欧洲、澳洲、美洲和非洲50个国家的92个城市,20多个国际组织的高层代表和知名人士出席了会

4、议。论坛倡导的“城市信息化”概念已得到广泛的接受和支持,这一概念正在从上海普及到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亚太论坛丰富多彩、富有成果的活动,引起了世界的广为关注与兴趣,论坛本身已经成为政府与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舞台。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对此表示了肯定,他指出“我很赞赏上海与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为整个亚太地区城市公共官员能够面对这一挑战提供舞台。毫无疑问,论坛将帮助这个区域的城市和世界其他城市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人民。”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的使命是为全球政府首脑、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商业领袖和企业家、技术专业人员和专家提供一个交流观点、政策、战略、技术、产品、实践和经验的

5、平台,通过城市信息化促进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和国际间的合作,尤其是南南合作,从而在世界上消除 “数字鸿沟”。在关注城市信息化的同时,论坛将把重点放在有关信息技术促进发展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主题上,尤其是关注全球范围内在利用通信技术促进发展方面的当前需求及趋势,并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和消除数字鸿沟战略提到特别关切的位置上来,以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共同迈向信息社会。上海亚太论坛已经成为全球政府首脑、市长、私营部门和信息产业界领袖、专家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人员的一次重要的聚会,也是从多层面专门关注信息与通信技术和相关地方至全球知识经济的唯一的年度会议,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让

6、全球大众、政府、企业和信息与通信技术专家能够从彼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经验中获益的良机,并以此加强联合国同全球知识界和信息技术界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二、目标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的直接目标包括:1、帮助政府决策者在利用通信技术促进发展方面作出具有远见卓识、明确方向的正确的决策;2、帮助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家抓住商业机遇、拓展潜在市场、了解当前需求,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相容、共存的信息社会;3、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专业技术人员认清趋势、找寻最佳实践、解决方案和合作伙伴,推动信息网络建设,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为信息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亚太论坛将全球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带给与会者,内

7、容包括技术、产业和应用开发等方面。论坛还将为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提供就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促发展的各种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和发言的平台。其最终目标是使年会成为政府决策者、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信息通信技术促发展相关主要问题的“一站式服务窗口”。三、主要议题亚太论坛的主题是:“城市信息化信息技术促进发展”,其关注的主要议题如下:1、 信息化发展的全球趋势l 电子政务和电子治理的全球发展趋势l 信息资源网络化管理的全球发展趋势l 电子商务和电子业务的全球发展趋势l 电子社区与电子家庭的全球发展趋势l 信息化立法与电子执法的全球发展趋势2、 信息通信技术与应用的全球趋势l 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

8、用l 3G通信技术发展与应用l 软件与智能化技术发展与应用l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l 新的网格技术发展与应用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发展的中国战略l 电子政务的发展战略l 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l 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信息化的协调发展l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l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l 城市信息化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四、活动方案论坛将由一系列非常精彩的活动组成:1、论坛全体会议上的主题演讲,由知名政府首脑、信息与通信技术业界领袖及信息与通信技术界著名科学家和专家发表演讲;2、针对论坛主要议题召开一系列专题分会。活跃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发展最前沿的政

9、策制定者和决策者、领导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企业家、著名的国际专家和学者将应邀作为分会演讲人在各专题分会上做报告和陈述;3、利用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利益相关方大聚会的机会,召开一批工作会议,如联合国电子政务专题会议、联合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工作组会议、中国长三角城市市长圆桌会议、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指标测评研讨会等;4、一批信息与通信技术、产品展览会,包括电信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电脑与软件、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等在内的国际展览将在论坛召开期间主会场周围举办;5、联合国公共行政和管理发展部门将向在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应用方面有突出成就和杰出贡献颁发“联合国公共行政服务奖”。亚太论坛的显著特点是为全球各政府和

10、IT业界、国际社会提供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促发展的丰富信息、知识和实践经验。另外,在主题演讲人、首席执行官、专题会议发言人和与会者之间开展更加紧密和面对面的互动形式交流,将使论坛更加生动和富有成果。论坛的工作语言为英语和汉语,并配有同声传译。五、与会者亚太地区城市信息化论坛第四届年会的与会者有以下人员组成:1、政府首脑、部长、政府首席信息官、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发展方面的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2、亚太地区和世界其它地区的市长、决策者和市政府代表;3、信息与通信技术界、信息和知识产业界、金融界的领袖、企业家;4、国际信息与通信技术、信息与知识产业、信息与通信技术促进发展,尤其是城市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学者

11、;5、联合国系统内的代表、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代表、地区和世界范围内的文明社会和民间组织的代表。大会日程草案:2004年5月19日 代表注册2004年5月20日 第四届年会大会 地点:上海国际会议中心9:00-9:25领导会见9:30-10:00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持:塔拉勒·阿布-加扎拉先生联合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工作组副主席致辞:中国上海市市长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联合国副秘书长何塞·安东尼奥·奥坎波 或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主席格特·罗森塔尔10:00-10:30大会1主题: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发展的全球趋势主持:基多·贝图西先生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

12、共行政与发展管理司司长主题演讲:何塞·马里亚·菲格雷斯-奥尔森先生联合国秘书长信息与通信技术特别代表、联合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工作组主席10:30-10:45茶歇10:45-12:30主持:迈克尔·弗莱舍先生Gartner公司全球总裁演讲:马哈蒂尔马来西亚前总理12:30-14:00午餐14:00-15:30(每人演讲15分钟)大会2主题: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发展的中国战略主持:周宏仁中国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主题演讲:中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领导中国科学技术部领导中国信息产业部领导中国商务部领导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中国科学院领导中国上海市领导15:30-15:50茶歇15:50-18:00(每人20分钟,提问5分钟)大会3主题:信息技术与应用的全球趋势主持人和演讲人拟邀请世界著名IT企业家和技术专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全球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发展世界网格技术应用与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18:00-18:30休息18:30-19:00颁奖仪式(拟邀主办单位高层官员、著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