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观经济学考研模拟试题(二)一、概念题1阿罗不可能定理2边际产品价值3. 消费者主权4机会成本5价格歧视二、简答题1. 什么是外部经济效应?政府对外部经济效应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2试运用边际分析和等产量曲线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3说明为什么垄断厂商不存在确定的供给曲线。4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能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必要条件?5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三、计算题1假定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函数为Xm(10PX),起初,他每周收入m240元,牛奶价格PX4元瓶。现在牛奶价格由4元下降到3元。问:(1)在新的价格下,如果要保持购买力不变,他所必需的
2、收入水平是多少?替代效应是多少?(2)收入效应是多少?价格下降的总效应是多少?2已知产品市场为专卖而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 设某劳动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其供给与需求函数如下: SL: W1202L DL: W360L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f(L,K)4KL(=100),其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D:P6002q 试问:(1)此厂商会生产多少产品?其产品价格为多少?(2)此厂商的AC、MC、及MRP、VMP各为多少?(3)此厂商会雇用多少劳动?其工资为多少?(4)专卖性剥削为多少?3以重油x和煤炭z为原料的某电力公司,其生产函数为y=(2x1/2+z1/2)2,x、z的市场价格分别30、20,其他
3、生产费用为50。 (1)求电力产量y=484时的x、z投入量及总成本为多少? (2)求该电力公司的总成本函数。4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求: (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5假定某种保险市场有两种类型打算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一种是高风险消费者;另一种是低风险消费者。两种风险消费者人数相等。高风险消费者愿意支出212元钱购买该种保险。低风险消费者愿意支出180元钱购买该种保险
4、。如果保险公司向高风险消费者提供保险,期望赔付额是200元,而向低风险消费者提供保险,期望赔付额是170元。假定保险市场是竞争市场,因此达到均衡时,提供保险的期望成本等于出售保险的价格。还假定保险公司只知道高风险消费者与低风险消费者所占的比例,而不知道任一消费者的风险状况。 (1)假定保险公司为投保人提供的是全额赔付的保险(即一旦投保人发生损失,保险公司给予百分之百的赔偿),在均衡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将收取多少保险费? (2)假定保险公司在向投保人提供全额赔付的保险同时也向投保人提供部分赔付的保险(即在投保人发生损失时只给予部分赔偿)。由于一旦发生损失,投保人自己也要负担一部分损失。所以,投保人对
5、于部分赔付的保险愿意支付的价格要低于为购买全额赔付的保险愿意支付的价格。假定高风险消费者只愿意为部分赔付的保险支付130元。对于低风险消费者而言,由于其发生风险概率较低,全额赔付的保险对他并不像高风险者那么重要。低风险消费者愿意为部分赔付的保险支付120元。保险公司向低风险消费者提供部分赔付的保险的期望成本是119元。假定消费者可以在全额赔付的保险与部分赔付的保险二者之间选择,保险市场将达到什么样的均衡? 。(3)假定保险公司能够准确地区分高风险者与低风险者,在均衡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将收取多高的保险费?(4)按照问题的假定与结果,由政府为消费者提供保险是否会使社会福利状况得到改进?四、论述题1
6、怎样理解重复博弈?2试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工资决定。参考答案一、概念题1阿罗不可能定理:指由经济学家阿罗论证的在一定条件下社会福利函数不存在的结论。根据阿罗的论证,在已知社会所有成员个人偏好次序的情况下,不可能通过非独裁的民主程序得到一个反映社会所有个人偏好次序并继承个人偏好特征的社会偏好次序,从而在一般意义上,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典型的例子是,三个人对三个备选方案进行自由投票,即使在多数票规则下,社会也可能无法反映所有个人的社会偏好。例如,甲的偏好次序由a、b到c,乙的偏好是b、c到a,丙的偏好是c、a到b。于是,对a偏好于b,b偏好于c,c偏好于a这三个社会次序进行的投票
7、都将会被通过。因此,a、b和c中并无一个社会最偏好方案。由此可见,反映个人偏好的社会偏好可能是不存在的。2边际产品价值:指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又称边际产值。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MP·P。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收益(MR)等于平均收益(AR),也等于产品价格,从而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边际收益产品(MRP),因此,这时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
8、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P,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在图形中,两条曲线不再重合,边际收益产品位于边际产品价值的左下方。此时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仅是边际收益产品曲线,而不是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了。3消费者主权:指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最基本的经济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是向商品投“货币选票”。“货币选票”的投向和数量,取决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程度,体现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和意愿。而生产者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必须依据“货币选
9、票”的情况来安排生产,决策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等等。这说明,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消费者统治的经济关系,可以促使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使全社会的消费者都得到最大的满足。微观经济学中对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通常被用来作为对消费者统治说法的一种证明。但是,在西方社会中,消费者是否真正进行“统治”很值得怀疑。首先,消费者统治的基础是他的货币选票,而货币选票是按货币单位计算的,即每一元消费的款项代表一张选票。消费量大的选票多于消费量小的选票。由于消费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寡,所以富人的选票多于穷人。因此,在收入悬殊的情况下,
10、作为消费者的富人才是真正的皇帝,而穷消费者不过是一个居于次要地位的统治者。其次,能够自己独立进行决策的人才是真正的统治者。然而在西方,厂商为了推广产品的销路,往往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4机会成本:指选择生产要素的某种用途,而必须放弃的其他用途所带来的收益。这一概念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为前提提出的。一个社会在任何一个时期内,它的资源的供给量总是相当固定的,或者说总是一个有限的量,而决不可能同时生产它所需要的一切东西。因此,社会生产某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它不能生产另一些产品的代价。所以,机会成本的含义是:任何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多种不同的使用途径或机会,也就是说可以用于多种产品
11、的生产。但是当一定量的某种资源用于生产甲种产品时,就不能同时用于生产乙种产品。因此生产甲种产品的真正成本就是不生产乙种产品的代价,或者是等于该种资源投放于乙种产品生产上可能获得的最大报酬。一种资源决定用于甲种产品,就牺牲了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从事生产甲种产品的收入,是由于不从事或放弃其他产品生产的机会而产生的。5价格歧视:指在垄断的情况下,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价格的情况。厂商对不同的顾客加以区分,并使其支付不同价格。实现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厂商不能是价格的接收者,即有权改变价格;厂商必须能够按需求弹性对顾客加以区分;买者必须具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厂商必须能够防止产品的再次出售。价格歧视有
12、以下三种情况:(1)完全价格歧视或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尽可能对每个顾客所购买的每一产品按其所愿意支付的最大价格出售,这一最大价格称为顾客的保留价格。而对每一顾客按其保留价格出售的情况叫做第一级价格歧视。然而由于顾客很多,一个厂商无法对每一顾客收取不同价格,厂商不可能知道每位顾客的保留价格。实际上,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是不可能实现的。(2)二级价格歧视。在有些市场上,在每个给定时期内每个消费者可能购买许多单位的某种产品,而消费者的需求则随着其购买量的增加而减少,它所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随消费量的增加而降低。例如水、电、煤气等。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可以按照购买量的多少来造成歧视,即对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按其所属
13、数量层次的不同来收取不同的价格。(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者能把消费者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对每类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每一类就是一个单独的市场。如一个垄断者在两个分离的市场,一是国内市场,另一个是国外市场出售其商品,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二、简答题1. 什么是外部经济效应?政府对外部经济效应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答:外部经济效应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本身所产生的外在影响。一般可分为有益的外部经济效应和有害的外部经济效应。这些效应的存在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很大,而且很难在市场价格中全部反映出来。有益的外部经济效应也叫外部经济,是指消费者或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
14、从中得到补偿,他为该行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大于该行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从中得到的私人收益小于该行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有害的外部经济效应也叫外部不经济,是指消费者或生产者采取的经济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而又未给他人以补偿。此时,他为该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造成的社会成本。不管外部经济效应是有益还是有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都会导致社会资源配置的错误。如图1所示。图1 外部经济效应图中,横轴为产量,纵轴为价格与成本,为私人边际成本曲线,为社会边际成本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D与横轴相平行,与及的交点相对应的产量为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要求市场价格等于社会边际成本,但对个别厂商来说,利润最大
15、化的条件是市场价格等于私人边际成本,即要生产的产量最有利。他付出的私人成本是,但社会成本是。这种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的企业具有有害的外部经济效应,必须促使其缩小生产规模,使其产量与社会成本相适应。如果是社会成本低于私人成本的企业,具有有益的外部经济效应,资源利用不足,就要促使其扩大生产规模,并使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一致。政府应该对外部经济效应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采取对策,主要有以下三条:第一,使用税收和津贴手段。对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应该适量征收产量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其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比如,政府向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并用于治理污染,以抑制外部不经济。
16、而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政府要给予鼓励、津贴,使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相等。第二,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可以使外部不经济成为企业内部的问题。例如,上下游两个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后,上游企业会考虑排放污水对下游企业的损失,从而可以在总平均成本最小的原则下统筹原来两个企业的产量和收益。第三,使用规定财产权的方法。环境污染是严重的外部不经济问题,解决的办法可以将环境质量作为一种财产,规定每个在环境中生活的社会成员和企业都拥有这种财产权,一旦某人或某企业污染了环境,被损害者都有权向法院提出起诉和索赔。这种法律行动可能会使污染环境者支付大笔费用,从而促使其在做出决策的同时,必须考虑环保问题,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
17、,以免支付大量不必要的赔偿费用,从而解决外部经济效应问题。2试运用边际分析和等产量曲线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答:消费者均衡要说明如何使两种物品的组合实现效用最大化。这里讲的是如何使两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实现产量最大化。消费者均衡所用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法类似于这里的等产量线分析法。所不同的是,消费者均衡分析的是消费者的心理感觉,较为抽象,这里分析的产量则具体了。(1)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原则是:在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应该使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价格的比例相等,即要使每一单位货币无论购买何种生产要素都能得到相等的边际产量。用公式表示为:PL
18、QL+PKQK=MMPL/PL+MPK/PK=MPM上述式是限制条件,式是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条件。(2)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等产量线分析等产量线的含义与特征。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得出的一条曲线。等产量线的特征是: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同时减少,不能保持相等的产量水平。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
19、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代表产量水平越低。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等成本线。等成本线又称企业预算线,它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等成本线可以写为:C=wL+rK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要素最适组合。如果生
20、产者的货币成本增加,则等成本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得出扩展线。扩展线的含义是:当生产者沿着这条线扩大生产时,可以始终实现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从而使生产规模沿着最有利的方向扩大。3说明为什么垄断厂商不存在确定的供给曲线。答:供给曲线表明在每一价格水平厂商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它表现了产量和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面临的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边际收益MR总是小于价格P,这样,当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时,厂商按照MRSMC的原则对产量和价格进行调整,其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之间
21、就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况,因此,垄断厂商不存在规律性的供给曲线。图示如下:图2在图2(b)中,边际成本曲线MC是固定的。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D1、边际收益曲线为MRl时,由均衡点E1所决定的产量为Ql,价格为Pl。当需求曲线移动到D2、边际收益曲线移动到MR2时,由均衡点E2所决定的产量为Q2,价格仍为Pl。于是,同一个价格P1对应着两个不同的产量Q1和Q2。在图2(a)中,边际成本曲线MC仍是固定的,需求曲线D1、边际收益曲线MRl和需求曲线D2、边际收益曲线MR2分别为两组不同的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比较MR1SMC和MR
22、2SMC的两个均衡点El和E2(二者重合),可以发现,同一个产量Q1对应的却是两个不同的价格P1和P2。以上两种情况都表明,在垄断条件下,无法得出有规律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4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为什么完全竞争市场能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必要条件? 答: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能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条件,可以从满足帕累托最适度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加以说明。 首先从交换最适度的必要条件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上的同一种商品价格是统一的,而每一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按照统一的价格进行交易,因此,每个消费者都必然要力图使自己选择的两种商
23、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这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的条件),从而使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来说都相等,即实现了交换最适度的条件。 其次,从生产最适度的条件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上同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统一的,而每一个厂商都从获取最大利益的目的出发参与经济活动,因此,都力求使自己使用的任何两种要素投入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这两种要素的价格比率(这是厂商获得最大产量的条件),从而使任何两种要素投入之间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投入的任何两个厂商来说都相等,即实现了生产最适度的条件。最后,从生产最适度与交换最适度相结合的条件来看,由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
24、,由于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一方面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成本之比,从而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另一方面,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也等于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率。这样,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产品转换率也就必然等于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即实现了帕累托交换和生产相结合的最适度条件。5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答: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它所使用的生产要素能够给他带来利润最大化。具体而言,厂商对一种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是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等于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即MRP=MFC。也就是厂商把使用的要素投入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使用要素总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要
25、素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产品MRP),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要素使用量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MFC)。 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MC)。MC=MR和MRP=MFC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由于MRP=MP·MR,因此,MRP/MP=MR,同样,MFC/MP=MC。于是由MRP/MP=MFC
26、/MP便得到MR=MC。事实上,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人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就可以表述为MFC=MRP,即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厂商要素使用原则决定了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三、计算题1假定消费者对牛奶的需求函数为Xm(10PX),起初,他每周收入m240元,牛奶价格PX4元瓶。现在牛奶价格由4元下降到3元。问:(1)在新的价格下,如果要保持购买力不变,他所必需的收入水平是多少?替代效应是多少?(2)收入效应是多少?价格下降的总效应是多少?解:(1)当m240元,P4元时,X240/(10×4)6(瓶)。在新的价格下,如果
27、要保持购买力不变,需要变动的收入量为mXP6×(34)6元。他所必须的收入水平为mm2406234。当P3,234时,消费者需求的牛奶是:X(3,234)234(10×3)7.8。替代效应XS7.861.8。(2)当价格由4元降到3元时,X(3,240)240(10×3)8(瓶),而X(3,234)234(10×3)7.8,收入效应Xm87.80.2。总效应XXSXm1.80.22。2已知产品市场为专卖而要素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 设某劳动市场为完全竞争市场。其供给与需求函数如下: SL: W1202L DL: W360L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f(L,K
28、)4KL(=100),其产品的需求函数为 D:P6002q 试问:(1)此厂商会生产多少产品?其产品价格为多少?(2)此厂商的AC、MC、及MRP、VMP各为多少?(3)此厂商会雇用多少劳动?其工资为多少?(4)专卖性剥削为多少?解:(1)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可求得均衡工资由于W=120+2LW=360L所以W=280 MPL 而厂商的边际成本MC为 MC 由题意知q4LK40L(K100) 代入MC,MC=q 产品的需求曲线为P6002q MR6004q 在厂商利润最大的条件下 MR=MC 6004q q137.93 P324.14(2)在要素为完全竞争市场下ACMCLW280 而 VMPLP
29、·MPL 324.14×20L 6482.8L 而 MRPLMR·MPL =(6004q)·20L =(600160L)·20L=12000L3200(3)在厂商雇用最适的劳动条件为 MCLMRPL 280=12000L3200 11.9(4)在L11.9下 VMPLl 880 而W280故专卖性剥削为VMPLW16003以重油x和煤炭z为原料的某电力公司,其生产函数为y=(2x1/2+z1/2)2,x、z的市场价格分别30、20,其他生产费用为50。 (1)求电力产量y=484时的x、z投入量及总成本为多少? (2)求该电力公司的总成本函数。
30、 解:(1)将y=484代入生产函数,得484=(2x1/2+z1/2)2 整理后得 z=(222x1/2)2 所以,成本函数为c=30x+20z+50 =30x+20(222x1/2)2+50 成本最小化条件为dc/dx=30+40(222x1/2)(x1/2)=0 求解后可得x=64,分别代入式可得z=36 c=2690 (2)把生产函数中的y看作一定数值时,生产函数成为 z=(y1/22x1/2)2 总成本函数即为 c=30x+20z+50=30x+20(y1/22x1/2)2+50 成本极小化的条件为 dc/dx=30+40(y1/22x1/2)(x1/2)=0 由此可得x=(16/1
31、21)y,代回式后即得 总成本函数 c=(60/11)y+504已知某完全竞争的成本不变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长期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求: (1)当市场商品价格为P100时,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 (2)该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和单个厂商的产量; (3)当市场的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行业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量。解:(1)已知单个厂商总成本函数:LTCQ312Q2+40Q LMCdLTCdQ3Q224Q+40当价格P100时,MR100厂商实现MRLMC时,即1003Q224Q+40时,解方程得Q10(因为Q0)平均成本ACLTCQQ212Q+40当Q10时
32、代入得:AC100120+4020利润TRTCP×QQ3+12Q240Q把P100,Q10代入得800即厂商实现MRLMC时的产量为10,平均成本为20,利润为800。(2)成本不变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所以,先求长期的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由于LACLTCQQ212Q+40令dLACdQ0得2Q120;求得Q6,此时,LAC取得最小值4,即P4为行业长期均衡时的价格。Q6为单个厂商的产量。(3)当需求函数为Q66015P时,因为从(2)中求得长期均衡时的价格为4,因此,可求得该行业的总销量为Q66015×4600。又已知长期均衡时,每个厂
33、商的产量Q6,因此,长期均衡时,该行业有厂商N6006100(家)5假定某种保险市场有两种类型打算购买保险的消费者。一种是高风险消费者;另一种是低风险消费者。两种风险消费者人数相等。高风险消费者愿意支出212元钱购买该种保险。低风险消费者愿意支出180元钱购买该种保险。如果保险公司向高风险消费者提供保险,期望赔付额是200元,而向低风险消费者提供保险,期望赔付额是170元。假定保险市场是竞争市场,因此达到均衡时,提供保险的期望成本等于出售保险的价格。还假定保险公司只知道高风险消费者与低风险消费者所占的比例,而不知道任一消费者的风险状况。 (1)假定保险公司为投保人提供的是全额赔付的保险(即一旦
34、投保人发生损失,保险公司给予百分之百的赔偿),在均衡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将收取多少保险费? (2)假定保险公司在向投保人提供全额赔付的保险同时也向投保人提供部分赔付的保险(即在投保人发生损失时只给予部分赔偿)。由于一旦发生损失,投保人自己也要负担一部分损失。所以,投保人对于部分赔付的保险愿意支付的价格要低于为购买全额赔付的保险愿意支付的价格。假定高风险消费者只愿意为部分赔付的保险支付130元。对于低风险消费者而言,由于其发生风险概率较低,全额赔付的保险对他并不像高风险者那么重要。低风险消费者愿意为部分赔付的保险支付120元。保险公司向低风险消费者提供部分赔付的保险的期望成本是119元。假定消费者可
35、以在全额赔付的保险与部分赔付的保险二者之间选择,保险市场将达到什么样的均衡? 。(3)假定保险公司能够准确地区分高风险者与低风险者,在均衡的条件下,保险公司将收取多高的保险费?(4)按照问题的假定与结果,由政府为消费者提供保险是否会使社会福利状况得到改进?解:(1)200元。在这一价格水平只有高风险者觉得买保险值得,而且由于其期望交纳的保险费是200元,因此,保险公司的利润为零。若保险费是在80元到200元之间,则有低风险消费者不会购买,保险公司将亏损。若保险费为180元,则低风险者将购买保险,但是每位保险者期望赔付额是185元,保险公司仍旧亏本。 (2)以200元的价格提供全额赔付的保险,以
36、119元的价格提供部分赔付的保险。如果高风险消费者购买200元的险种,他们获得12元的消费者剩余。如果他们购买119元的险种,他们只获得11元的消费者剩余。因此,他们将购买全额赔付的保险。此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弥补期望成本。低风险消费者将以119元的价格购买部分赔付的险种,从而获得1元的消费者剩余。此种情况下,保险公司恰好弥补期望成本。(3)对高风险者定价200元,对低风险者定价170元。(4)会使社会福利状况得到改进。如果政府免费提供全额赔付的保险,每个人平均获得的好处是l 96元,而期望的成本是185元,因此平均每个人获得的净好处是11元,而问题(2)中的答案给出的平均每个人的好处是6.
37、5元。四、论述题1怎样理解重复博弈?答:所谓重复博弈实际上就是某些博弈的多次(两次以上,有限次或无限次)重复进行构成的博弈过程。由于重复博弈不是一次性的选择,而是分阶段有先后次序的一个动态选择过程,因此它属于动态博弈的范畴。但是,由于重复博弈中每个阶段(我们称一次重复为一个阶段)中的博弈方、可选策略、规则和得益都是相同的,因此又是特殊的动态博弈。 如果重复的次数是有限的,即经过一定次数的重复以后重复博弈过程就会结束,我们称之为“有限次重复博弈”,包括两次、三次、四次重复博弈等等。也有许多重复博弈问题不是经过一定次数重复以后就肯定会结束,而是似乎会永远重复下去,这样的重复博弈我们称为“无限次重复
38、博弈”。如可口可乐公司和百氏可乐公司就认为它们之间年复一年争夺市场的博弈是会永远持续下去的。这就可看作一个无限次重复博弈。重复博弈在现实中的例子很多。如多局、多场制决胜负的体育比赛,商业中的回头客,经济活动中的长期合作或长期稳定的寡头市场等都可看作重复博弈,其中既有有限次重复博弈,也有无限次重复博弈。 虽然重复博弈中每次重复的条件、规则、内容等都是相同的,但由于有一个长期利益存在,因此各博弈方在当前阶段的博弈中,要考虑到不能引起其它博弈方在后面阶段的对抗、报复或恶性竞争,即不能像在一次性静态博弈中那样毫不顾及其它博弈方的利益。有时候,一方做出一种合作的姿态,可能会使其它博弈方在今后的阶段也采取
39、合作的态度,从而实现共同的长远利益,这时,重复博弈中就有了在一次性博弈中往往不可能存在的合作的可能性,因而也实现了比一次性静态博弈更有效率的均衡。这就是重复博弈与构成这些重复博弈的一次性博弈之间的重要区别,因此,重复博弈常常并不只是构成它们的一次性博弈的简单重复。在重复博弈中,可信性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概念,也即子博弈完美性仍然是判断均衡是否稳定可靠的重要判断依据。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重复博弈中有长期利益对短期行为的制约作用,因此有些在一次性博弈中不可信的威胁或诺言在重复博弈中会变为可信的,从而使博弈的均衡、结果出现更多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以一双寡厂商之间的价格博弈的例子来讨论重复博弈的问题表1
40、 双寡厂商之间的价格博弈显然上述矩阵式表述的双寡厂商之间的价格博弈也是一个“囚徒困境”的范例。如果该博弈只进行一次的话,则(低价,低价)是其惟一的纯纳什均衡解。当然这是一个非合作的低效率的解,此时,各方只得利润10。如果两厂商之间进行合作,都采取高价的策略, 则他们各自可以得到50的利润,这是一个符合效率原则的合作解。那么,这种合作解是如何实现的呢?或者说实现这种合作解的条件是什么呢? 第一,该种博弈要重复无数次,或至少在博弈方有限的存续期间看不到该博弈结束的时间。 第二,博弈参与者在博弈中都采取一种“触发”式策略,该种策略的含义是:刚开始博弈双方都采取“合作”(高价)策略;在以后的竞争中,只
41、要对方采取“合作”(高价)策略,另一方也会一直采取“合作”(高价)策略来应对;直到有一天若发现对方偷偷地实施了“不合作”(低价)策略,便也会由此而采取“不合作”(低价)策略一直下去。有时也把这种策略称为“冷酷”策略。 第三,博弈期间的贴现系数要足够大。这里=,其中r为一时期内的市场利率。贴现系数通常用来反映重复博弈中后一阶段得益的折算系数或前一阶段得益的贴现系数。因此,若足够大,即表示将来阶段的得益经贴现之后还比较大,说明以后的活动还是有利可图的。这也隐含着人们在进行重复博弈时要有耐心,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远打算。 在具备了这三个条件下,我们假设两博弈方都采用触发式策略:在第一阶段都采用合
42、作(高价)策略,在第t阶段,如果前t1次的结果都是(高价,高价),则继续采用高价策略,否则采用低价策略。也就是说,双方在这种无限次重复博弈中的思想都是先试图合作,在第一次无条件选高价策略,如果对方也是合作的态度,则坚持选合作的高价策略;一旦发现对方不合作(选低价),则也用不合作报复,以后永远选低价策略,迫使对方只能选低价策略,大家都得较小的得益(10,10)。双方的这种策略在贴现率较大时构成无限次重复博弈的一个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路径。 为了说明双方采用上述触发式策略是一个纳什均衡,我们假设博弈方1已采用这个策略,然后我们证明在到一定数值以后,采用同样的触发策略是博弈方2的最佳反应策略。因为博弈
43、方1与博弈方2是对称的,因此证明了上述结论后,就可以确定上述触发策略是相互对对方策略的最佳反应,因此构成纳什均衡。 由于博弈方1在某个阶段出现与(高价,高价)不相同的结果以后将永远采取低价,因此,在该阶段之后,博弈方2的最佳选择也只有低价,这是惟一的选择,也就是说,博弈2的对博弈方1的触发策略的最佳反应策略的后面部分与触发策略的后面部分是一样的。现在要确定博弈方2在第一阶段及以后各阶段结果都是(高价,高价)时的最佳反应是什么。采用低价将得到一次得益100,但以后就引起博弈方1的报复(直选低价),这样自己也只能选低价,每一阶段的得益将永远只有10,计算总得益,得: 相反,如果在第一阶段采用高价,则在该阶段他将获得益50,而在下一阶段又面面临同样的选择。此后每个阶段双方都采用(高价,高价),这样厂商2所获得最后总收益为: 显然,当 即59时,博弈方2会采用高价策略,否则采用低价策略。因此,当59时,博弈方2对博弈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合同赔偿协议书
- 临考精准预测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企业财务决策中的分析模型试题及答案
- 财务管理创新模式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会计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外合资企业合同范本
- 2025年工程法规考试考点整合及复习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法规考试考生心理调适技术及工具总结试题及答案
- 家居店长培训体系构建
- 儿童贫血的护理
- 麦当劳标准化管理手册 课件
-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答辩PPT)
-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案例分析类型
- “危大工程”验收标识牌
- 人民币的故事(课堂PPT)
- 生产异常及停线管理规范(1)
- 学生英语读写情况调查分析报告(二)
-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体育课程考核管理办法-河北工业大学本科生院
- 病房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 热学李椿__电子
- 煤仓安全管理规范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