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 知识要点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 知识要点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 知识要点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 知识要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知识要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名词解释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3.亲本:一般指动植物杂交时所选用的雌雄性个体。参与杂交的雄性个体叫父本,用符号表示;参与杂交的雌性个体叫母本,用符号表示。 4.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5.异花授粉:两朵花的之间的传粉过程叫做异花传粉6.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纯种)7.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杂种)8.测交:就是让杂种第一代与隐性个体相交,用

2、来测定F1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9.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过程10.自交(Ä):基因组成相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的过程(如自花传粉)11.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12.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1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14.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15.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二、孟德尔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一)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在

3、自然状态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既可靠,又容易分析。(二)豌豆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三、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四、孟德尔第一定律(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五、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一般来说,在生物体内(如豌豆),控制同一性状(如茎的高矮)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同

4、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1 .杂交育种。按照育种目标,选配亲本进行杂交,根据性状的遗传表现选择符合人们需要的杂种后代,再经过有目的的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品种。2.遗传疾病发生概率的预测。在医学实践中,人们常常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进行科学的推断。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二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第二章知识要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名词解释1.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都相同,在减数分裂时能相互配对的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2.联会与四分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联会后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包含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二、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1.对象: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2.特点:细胞连续分裂

6、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3.结果: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1)场所:睾丸(2)过程2.哺乳动物卵细胞的形成(1)场所:卵巢一个卵细胞一个极体第二次分裂两个极体第二次分裂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一个极体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复制一个卵原细胞(2)过程: 3.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比较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2N2N2N2NNNN2NNDNA数2a4a4a4a4a2a2a2a2aa染色单体数04N4N4N4N2N2N2N00同源染色体对数NN

7、NN000004. 精子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比 较 项 目精子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最后形成的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减少了一半不同点场所精巢卵巢分裂形式细胞质均等分裂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子细胞个数及名称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1个卵原细胞1个卵细胞+3个极体(消失)是否变形有变形过程无变形过程三、受精作用(一)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二)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

8、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三)结果: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四)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名词解释: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就是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是常染色体二、萨顿的假说(一)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二)依据:基因和染色体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第三节 伴性遗传一、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二、类型:伴X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伴X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三、人类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依据和方法1.首先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1)无中生有为隐性(2)有中生无为显性2.再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上遗传病;如果是性染色体上的,还要判断是X性染色体还是Y性染色体遗传病;(1)伴Y遗传:“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无穷尽”即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孙”。(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4)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