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质量检测方法_第1页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_第2页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_第3页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_第4页
眼镜质量检测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情境一学习眼镜质量检测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任务二、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测量任务三、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质量检测任务四、眼镜片质量检测任务五、配装眼镜棱镜度和棱镜底向的检测任务六、太阳镜的质量标准及测试方法任务七、眼镜装配质量的要求和检查任务八、配装眼镜的外观质量和整形要求任务九、 配装眼镜的检测任务十、 眼镜架检测任务十一、无框眼镜外观质量检查任务十二、 瞳距尺、瞳距仪的使用任务十三、镀膜镜片的膜层质量要求任务一、用顶焦度计测量眼镜的顶焦度和轴位一、学习目标 了解顶焦度计的工作原理,掌握顶焦度计测量眼镜镜片顶焦度和轴位的操作步骤 二、学习内容 (一)顶焦度计结构和工作原

2、理 目前普遍使用的顶焦度计大致有三种:直视式顶焦度计、投影式顶焦度计及电脑焦度计。下面以直视式顶焦度计JDY-1型为例进行介绍。 图1-1-1为顶焦度计的光学系统图。1,光源;2,滤色片;3,移动分划板;4,准直物镜;5,置片座;6,被测镜片;7,物镜;8,固定分划板;9,目镜顶焦度计由准直系统和望远系统组成,如图1-1-1所示。光源1通过滤色镜2照明准直分划板3,准直分划板3可以前后移动,故又称移动分划板。望远系统分划板8是固定的。 在未放置被测眼镜情况下,移动分划板3位于准直系统物镜4的焦平面上,此时,通过望远系统目镜9,可以看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8上。这一位置即为顶焦度计的零

3、位。 当在准直物镜前放置被测眼镜后,通过目镜9看到移动分划板像变得模糊,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移动分划板前后移动,直到移动分划板能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为止,移动分划板的移动量,即对应被测眼镜的顶焦度。(二)测量前的准备 1接通电源,灯泡亮。 2调整望远系统目镜视度:转动目镜视度圈,能清晰看到望远系统固定分划板为止。 3核对零位: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通过目镜观察到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固定分划板上,此时,顶焦度测量手轮的读数应为零。 如图1-1-2所示。 图1-1-2 (三)不带球柱面镜片的眼镜顶焦度的测量步骤 1将被测眼镜放置在顶焦度计的镜片工作台上(先测右镜片,后测左镜片),调节工作台的高低

4、及左右移动眼镜,使被测眼镜的右镜片(或左镜片)的光学中心与顶焦度计的光轴重合。 2打开固定镜片接触圈的导杆按钮,使固定镜片接触圈压紧眼镜镜片。 3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直至能清晰观察到移动分划板像。 4读取顶焦度值,即为眼镜镜片的顶焦度。 如图1-1-3所示的位置对应的镜片的顶焦度读数为-1.50D。 图1-1-35分别记录眼镜左右镜片的顶焦度。 (四)带有球柱面镜片眼镜顶焦度及轴位的测量步骤 1将被测眼镜镜片置于顶焦度计的镜片工作台上(先测右镜片,后测左镜片)。 2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直至能清晰看到由明亮短线组成的圆筒形光斑。 3调节镜片工作台的高低和左右移动镜片,使被测镜片的光学中心位于目镜

5、分划板中心。 4打开镜片压紧圈导杆的按钮,使固定镜片的接触圈压紧镜片。 5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及柱面散光轴位角测量手轮,使:某一方向筒形光斑最清晰,读出顶焦度读数为M1。相对应的轴位读数为AX1。 6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另一方向筒形光斑最清晰,读出顶焦度读数为M2。相对应的轴位读数为AX2。 7写出结果: M2为球面顶焦度,(M1-M2)为柱面顶焦度,AX1为柱镜的轴位方向。 或:M1为球面顶焦度,(M2-M1)为柱面顶焦度,AX2为柱镜的轴位方向。如图1-1-4所示。图1-1-4 (五)注意事项 1每次测量前必须调整目镜视度,使其适应测量人员眼晴的屈光状态。 2测量者的眼睛有散光时,必须戴上

6、自己的校正散光的眼镜,然后再进行测量工作。 3确认顶焦度计的零位。 4测量时,必须将镜片光学中心位于顶焦度计的光轴上,特别当测量球柱镜片时更应注意,否则所测的轴位误差会较大。 5测量时被测镜片的凹面必须紧靠顶焦度计的镜片位置支承圈。而当测量双光镜片的附加镜度时,应将子镜片的凹面紧贴镜片位置支承圈。 (六)眼镜镜片顶焦度偏差和轴位方向偏差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1顶焦度偏差: (1)将顶焦度测量结果减去验光处方中的顶焦度,其差值即为顶焦度实际偏差。 (2)对照国家标准GB10810眼镜镜片中表1所规定的镜片顶焦度允许偏差: 球面顶焦度标称值球镜允差A柱镜允差B0.00075> 0.754.00&

7、gt; 4.006.00> 6.000.00±0.08±0.06±0.12±0.18±0.25> 0.003.00±0.12±0.09> 3.006.00±0.12> 6.009.00±0.18> 9.0012.00±0.18±0.25> 12.0020.00±0.25±0.18±0.25> 20.00±0.37±0.25±0.37±0.37注:以绝对值最大的顶焦度为球面顶焦

8、度标称值。当实际偏差小于或等于镜片顶焦度允差,则此项指标质量合格。若实际偏差大于标准中的允差时,则此项指标质量不合格。 2柱镜轴位偏差: (1)柱镜轴位偏差=柱镜轴位的实际测量值-验光处方中的轴位值 (2)对照国家标准GB13511配装眼镜中表4所规定的轴位偏差: 柱镜顶焦度值m-1(D)0.500.500.750.751.501.50轴位允许偏差(。)±7±5±3±2实际偏差至少应小于或等于国家标准GB13511表4中规定合格品所对应的轴位偏差。 (七)相关知识 应用游标卡尺原理,提高读数精度,读数方法如下: 零线指标为主值,游标指示为副值,测量结果为

9、主值和副值之和。 例1:用JDY-l测量眼镜顶焦度,其顶焦度的读数如图1-1-5所示:   图1-1-5零线指示:+2.75+3.00之间,主值为+2.75, 游标指示:零线上面(+)第三条线对准,副值为3×(+0.05)=0.15, 测量结果为+2.75+0.15=2.90D.图1-1-6例2:顶焦度读数如图1-1-6所示:零线指示:-6.00-6.25之间,主值为-6.00,游标指示:零线下(-),第一根线对准,副值为1×(-0.05)=0.05,测量结果为-6.00+(-0.05)=-6.05D 练习题 1顶焦度计使用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2球面镜

10、片顶焦度的测量步骤是什么? 3平柱镜片顶焦度的测量步骤是什么? 4球柱镜片顶焦度的测量步骤是什么? 任务二、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测量一、学习目标 掌握测量眼镜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垂直互差的操作步骤。 二、学习内容 (一)测量光学中心水平距离的操作步骤 1测量仪器及工具:顶焦度计、直尺或游标卡尺。 2测量步骤: (1)将顶焦度计调整到正确的工作状态。具体操作见第一单元中的测量前的准备。 (2)将被测眼镜放置在顶焦度计上,将右眼镜片紧贴仪器的镜片位置接触圈,转动顶焦度测量手轮,使顶焦度计的移动分划板清晰成像在望远系统的固定分划板上。 (3)上下、左右移动眼镜,使移动分划板像的图案中心与固定分

11、划板的图案中心重合。则表示眼镜镜片的光学中心与仪器的光轴重合。 (4)用仪器上的镜片中心打印机构在镜片表面打印标记,标记为在水平方向上的三个点,中间一点即为镜片的光学中心标记。 (5)按上述步骤将左眼镜片的光学中心标记在镜片表面标出。 (6)用直尺或游标卡尺量出左右镜片光学中心标记间的水平距离。如图1-2-1。图1-2-13配装眼镜光学中心水平偏差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1)光学中心水平偏差的计算: 光学中心水于偏差=将实际测量的光学中心水平距离-验光处方中的瞳距 (2)配装眼镜的光学中心水平偏差至少应达到国家标准GB13511配装眼镜中5.3节表1的合格品规定。 水平方向顶焦度绝对值D0.25

12、-1.001.25-2.002.25-4.004.25-6.006.25光学中心水平允差mm9.06.04.03.02.0 (二)配装眼镜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测量步骤 1测量仪器及工具:顶焦度计、直尺或游标卡尺。 2配装眼镜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测量步骤: (1)按上述步骤用镜片中心打印机构在眼镜左右镜片上打上标记。 (2)将任一镜片(如右镜片)上的三点连成水平直线,并延长到另一镜片 (如左镜片)上。 (3)用直尺或游标卡尺量出左镜片的光学中心到水平直线的垂直距离,即为眼镜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如图1-2-2所示)。 图1-2-2 3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结果分析: 将实测的眼镜光学中心垂直互差与国家

13、标准GB13511配装眼镜表3规定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值进行比较 实测值应小于或等于GB13511表3中合格品的规定。 垂直方向顶焦度绝对值D0.25-1.001.25-2.002.25-8.008.25光学中心垂直互差mm3.02.01.00.5注:镜片的光学中心应位于镜圈几何中心垂直方向上下3mm的范围内。练习题 1什么是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高度互差? 2用顶焦度计、游标卡尺等测量光学中心水平距离和高度互差的步骤? 任务三、 渐进多焦点眼镜的质量检测一、学习目标 掌握渐进多焦点镜片的检测方法和要求。 二、操作步骤 1.在镜片上点出隐性小刻印(对日光灯看,一点在鼻侧一点在颞侧,相距 34mm)。

14、 2.将镜片的外曲面对镜片测量卡(镜腿朝上),将镜片上的隐性小刻印的位置对准测量卡上的小刻印的位置,画出配镜十字线、远用参考圈、近用参考圈、棱镜参考点。 3.在远用参考圈中测量远用屈光度。 4.在棱镜参考点测量棱镜度,特别注意垂直方向的左右镜片的棱镜度的差异量。 5.在鼻侧的隐性小刻印下核对商标和镜片的材料,折射率1.6的材料在商标右侧有6的标记。 6.在颞侧隐性小刻印的下方标有加光,例如22,表示加光为+2.25D。 7.用直尺检测镜片装配的平整性,4点隐性小刻印是否成一直线,如果左右眼的瞳高是不一致的,则左右眼的隐性小刻印的直线应该平行。 8.用测量卡测量镜片加工后的左右眼的瞳距和瞳高。方

15、法是将眼镜放在测量卡上,镜片的外曲面靠测量卡,镜架的鼻梁的中心对准测量卡的斜线箭头的中心,右眼镜片的十字线对准的测量卡上的数值为右眼瞳距,左眼镜片的十字线对准的测量卡上的数值为左眼瞳距。十字线对准测量卡上的0高度后,眼镜圈的内侧对准的高度数值为镜片的瞳高。 9.有些测量卡上没有瞳高线的测量,则可以用直尺测量左右眼的瞳高。 10.检验镜片是否加减反射膜。三、注意事项 1.近用屈光度的测量比较困难,因为近用参考圈的位置不一定是近用屈光度的设计基准点,因此一般可以以远用屈光度和加光的刻度值作为参考。 2.有些焦度仪上带有渐进镜片的测量程序,并不一定符合所有的渐进镜片的设计,因此还是以隐性小刻印作为基

16、准,定出其他的位置来测量,比较准确。 3.在棱镜参考点测量垂直棱镜时有些公司的镜片没有加减薄棱镜,此时主要比较左右眼镜片的垂直棱镜差异量四、相关知识 1.目前,我国还没有渐进镜片的国家标准,因此对于远用屈光度的误差,可以参照国际GB10810中的屈光度误差。但是远用为平光的屈光度误差应该参照国际标准ISO8980中的屈光度误差:±0.12D。 2.左右眼的瞳距和瞳高的误差,应该根据商店的标准,比如有些商店定为单眼±0.5mm。 3.在棱镜参考点测量的棱镜度值,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如有些公司为 Pv=2/3Add。例如加光为3D,即Add=3D,则垂直棱镜度Pv:2/3

17、15;3=2。五、练习题 1.根据渐进镜片的基本设计,镜片上两个隐性小刻印之间的距离通常为多少? 2.位于渐进镜片鼻侧和颗侧隐性小刻印下方的标记分别代表什么? 任务四、眼镜片质量检测一、学习目标 镜片是眼镜的主要光学参数汇集元件,镜片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眼镜的质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有关镜片的质量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二、工作程序 1.对焦度计各项性能了解,进行零位校正等。 2.对单光镜片顶焦度值的检测。 3.对镜片光学中心的检测。 4.对镜片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等的检测。 5.对规格尺寸的检测。 6.对双光及多焦镜片的检测。 7.根据GB10810-1996眼镜镜片中规定的要求,对被测镜片进行

18、质量判定,三、注意事项 标准GB10810-1996规定的测试条件为23±5°C(主要适用于各光学参数的测量) (一)各光学参数的测定 都是在镜片的基准点上进行,如在标准中名词术语所解释的,除了有某些特别的指定,一般都是在光学中心处进行测定。(二)单光及多焦点镜片远用区的顶焦度允差 多焦点镜片远用区的顶焦度的允差与单光镜片的顶焦度允差相同(同用 GB10810-1996的表一)。 所使用的焦度计应符合JJG580(焦度计检定规程)即为经检定合格的焦度计,可以是连续读数式,也可以是数字式的焦度计 需要指出的是标准对球镜不仅规定了球镜允差,还对它的屈光差异作出规定,即按照柱镜焦

19、度为零值来考查。 如:一个-2.00D的球镜镜片,其球镜允差为0.12D,而其柱镜允差则为 0.09D。(三)柱镜轴位方向的允差 对于单个毛边镜片,只有镜片本身规定了镜片的方向,才需要对柱镜的轴向进行测定,如多焦点镜片或含有棱镜或梯度染色等附有预定方位的镜片。在实际测量时,测定柱镜轴位最主要的是确定水平基准线。 1.对于子镜片为圆形的多焦点镜片,是以镜片标定的子镜片的位置为准 (如子镜片的顶点或光学中心的上下及内移位置)。 2.对于非圆形的子镜片(如D形子镜片)是以子镜片的定位线(顶部水平线)作为水平基准线。 3.对于棱镜或其他镜片,是以镜片标定的棱镜基底方向或其它形式标定的方向为准(水平工作

20、线)。 柱镜轴位方向的允差在GBl0810-1996眼镜镜片表2中列出,其按柱镜顶焦度值分为4档。 (四)多焦点子镜片顶焦度的允差及其测试方法 在测定子镜片顶焦度时,应先弄清以下三个点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1.近光(顶焦度测量)基准点N一般由生产者指定在该点测量镜片的近光;顶焦度(对于圆形子镜片,也可理解为该子镜片的光学中心),在该点测定近光顶焦度。 2.远光基准点B可以是前面曾提到的远用区设计基准点或远用区基准点(没有特别规定,则为光学中心)。 3.远光顶焦度测定点D该点距远光基准点B的位置与近光基准点N距 B点的距离相同,但方向相反,即与N点对应地位于B点两侧,在该点测定远光顶焦度。 其上三

21、点对应关系可见图1-4-1。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镜片测量时,使含有子镜片的那个面(一般为前表面)朝向焦度计的支撑座,使近光基准点尽可能对中。对于圆形的子镜片,可以找到它的光学中心,使之对中即可。而对于那些子镜片小于半圆的,可能找不到它的光学中心,可根据标明的测量基准点位置,使之左右保证对中。测定时,若使用的是聚焦式焦度计时,应使标觇上的垂直分划线聚焦清晰,记下该镜片的近光顶焦度。接着就是按定义调整远光顶焦度测定点D的位置,将D点位于焦度计的支撑座上对中,与测定近光顶焦度一样,使标觇上的垂直分划线聚焦清晰,记下该远光顶焦度。 最后,将上述近光顶焦度与远光基准点的差值作为该子镜片的附加顶焦度。 对

22、于大于-6.00D的近视镜片,也可直接用后顶焦度测定方法,但生产者应注明其相应的测量和设计方法。 本标准对子镜片顶焦度允差分二档,即add小于等于4.00D的,其允差为 0.12D,对大于4.00D的,其允差为0.18D。 (五)光学中心与棱镜度及棱镜基底取向允差 原国家标准对光学中心允差是以偏移量的毫米数来表达的,但光学中心的偏移最终的反应是棱镜效应,国际标准将其归于棱镜度一栏中,也是很有道理的,即将一般无设计棱镜度的镜片看成是标称棱镜度为0.00的镜片。 1.一般具有设计棱镜度的镜片,都应由生产者指明设计基准点的位置,我们可按标准要求在以设计基准点为中心的测量区域内测量其棱镜度。 测量区域

23、对于单光镜片(即没有其他方位要求的镜片)是一半径为1mm的圆,对于多焦点镜片,测量区域为一上下各为0.5mm,左右各为lmm的矩形。 将测得的棱镜度与标称值的差值(棱镜度偏差)与GB10810-1996中的表4对照。 棱镜度单光镜片上的允差多焦镜片上的允差棱镜度测量区域半径mm棱镜度水平方向mm垂直方向mm0.002.00±0.251±0.2510.52.0010.00±0.37±0.3710.00±0.50±0.502.将标称棱镜度按其基向分为水平和垂直分量,再以工作水平线为准,将测得的棱镜度分解为水平和垂直分量,其分量的偏差若符合

24、GB 10810-1996表4的规范,则该镜片棱镜基底取向合格,若超差则不合格。 具体的分解步骤为,设该棱镜为A·,分解标称棱镜度: 水平分量Px=Acos 垂直分量Py=Asin 分解棱镜度也可按照上述三角解析法或在焦度计上直接按(x-y)键,将棱镜度按x-y分量分解,以其各分量与标称值的分量对照差异。 若同时具有散光和棱镜度的单光镜片,柱镜轴向与棱镜基底方向的角度偏差,还必须符合表2柱镜轴向允差数。 3.上述所称的棱镜度是一切棱镜效应的总合,应在所标定的棱镜设计基准点处测定。 4.对于无设计棱镜度的镜片,我们可在焦度计上对其定中,打印其光学中心点,再在座标图上(或用游标卡)找出光

25、学中心与设计基准点(几何中心)之间的偏差。按照光学中心允差=1+0.25/F(mm)进行考核。 式中1mm为测量半径,棱镜度允差为0.25,F为顶焦度(D) 按照光学中心偏差c=l0P/F(mm) 可得光学中心允差c=1+2.5/F(mm) 同理,多焦镜片的光学中心允差为 水平方向c水:l+2.5/F水 垂直方向c垂:0.5+2.5/F垂 (六)色泽 标准上规定有色眼镜镜片配对不得有明显色差,一般用肉眼进行判别。 对于光致变色玻璃镜片,标准规定:其必须基色一致,变色后色泽一致,检测是在光照前和光照后分别进行目测判别。(七)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 表面质量:主要是指表面研磨加工的质量,如霍光、螺旋形

26、疵病及由于抛光不良造成的表面粗糙、桔皮或点状、条状痕迹及抛光后贮存不当造成的霉斑等。内在疵病:主要有材质内部的各种点状或条状杂夹物等。 标准规定:在基准点周围,直径30mm的区域内,不得有上述各种影响视力的疵病(对于子镜片,也是以子镜片的基准点为准,一般包括了全部子镜片)。 在30mm之外的区域,允许有些许微小的、分立的表面或内在疵病。 检测时照明光源要有足够的亮度,一般可使用大于40W(400流明)的白炽灯或大于15W的荧光灯,背景为一不反光的黑背景,如吸光的黑绒布等,并有一可调的挡光板,主要是保证所测镜片被充分照明但又不使眼睛直接看到光源,使检测在一明视场、暗背景的条件下进行。 检测时,镜

27、片置于明视距离处,移动镜片,通过镜片的透射或反射,用肉眼观察镜片是否有疵病。(八) 规格尺寸 规格尺寸的测量工具可为游标卡尺等。 标准中所列的标称尺寸(dn),是由生产者标明,也是我们检验对照项。 有效尺寸(de),即为镜片实际所测得的尺寸,它的允差为dn -1 de dn+2 使用尺寸(du)即为最大光学使用区的尺寸,如我们以前所说扣除了崩边、崩面等以后的最大可用直径尺寸。 标准规定du du -2mm任务五、 配装眼镜棱镜度和棱镜底向的检测一、学习目标 学会对整副眼镜的棱镜度及其底向的检测方法。二、工作程序 1.寻找具有标称值所明示的三棱镜度及底向的位置,并记录打点,与处方所明示的底向相比

28、较是否一致。 2.测量左右两镜片三棱镜度的位置间的水平距及垂直距,并与配镜者的瞳距相比较。若相等,即该三棱镜度符合处方要求;若不相等,则可通过计算看偏差是否在允差范围之内或之外,前者符合要求,后者不符合要求。 3.将三棱镜度分解为水平和垂直向度的两个三棱镜度,然后再按工作程序2操作。三、注意事项 1.检测后底向必须记录下来,并与处方上的底向标称值是否相一致。 2.若三棱镜度底向在水平向度或垂直向度,则只需按工作程序2操作。 3.若三棱镜度底向在其他任意倾斜方位上,则应按工作程序3操作。四、相关知识 三棱镜的分解。 1.计算法 已知一个具有任意倾斜方向的底向的三棱镜,均可分解为水平底向的三棱镜和

29、垂直底向的三棱镜。 设三棱镜为P,底向为,则垂直分三棱镜Pv=Psin; 水平分三棱镜PH=Pcos。 例 已知三棱镜为5,B=30°,求它的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分三棱镜度? 而 PH=Pcos PH=5cos30=5×(3)/2=4.33(B0°) 而 PV=Psin PV=5sin30=5×1/2=2.50(B90°) 2.作图法:如图3-1-1所示。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已知:三棱镜为5,底向30°,求它的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分三棱镜度? 作图: 1)作一线段OA=5,与水平向夹角为30°; 2)过O作水平线OE; 3)过A作垂

30、线AF交OE与B; 4)测OB=4.3(底向0°),AB=2.5(底向90°); 即为所求:PH=4.3(B0°),PV=2.5(B90°)。 五、练习题 1.已知三棱镜为6(底向200°),求其水平及垂直的分三棱镜度及底向? (用计算法) 2.已知三棱镜为8(底向320°),求其水平及垂直的分三棱镜度及底向? (用计算法) 3.已知三棱镜为7(底向125°),求其水平及垂直的分三棱镜度及底向? (用计算法) 4.用作图法求下列三棱镜的水平及垂直三棱镜度及底向: (1)4(底向"60°);(2)5(底向7

31、5°);(3)9(底向335°) 5.已知配装眼镜:R:-4.00DS/-1.00DC×60 L:-5.00DS/-2.00DC×120 双眼再各加2(B.I.),配镜者远瞳距为65mm,观测得左右两镜片具有2(B.I.)的位置间水平距为63mm,问该副眼镜的棱镜度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6.已知配装眼镜:R:-3.00DS/-1.00DC×30L:-4.00DS/-2.00DC×1502(B60°),配镜者远瞳距为 66mm,现测得右镜片具有2(B.60°)的位置在该镜片光心外2mm处,问该副眼镜的棱镜度加工质量

32、是否符合要求?任务六、太阳镜的质量标准及测试方法一、学习目标 掌握太阳镜产品质量的评估项目,了解太阳镜的测试方法。 二、工作程序 1.测试前准备。 输入光谱透射比()(其余从略)。 2.测试光透射比。 3.测试平均透射比SUVA和SUVB。 4.测试色极限。 x(黄)、y(黄);x(绿)、y(绿);x(D65)、y(D65) 5.测试交通讯号透射比ing。三、注意事项 1.可选用的测试仪器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应满足200780nm的要求。 2.光透射比、平均透射比、色坐标及交通讯号透射比的测试结果均由叠加式替代积分式算出。 3.叠加式中所取波长间隔为10nm。 4.对于平均透射比中的UVB必须

33、同时满足:0.5和5%(或30%)才算该项目合格。 5.对于交通讯号识别必须同时满足:色极限及红、黄、绿三单色光透射比的指标才算该项目合格。四、相关知识 1.概述 我国对太阳镜产品质量的评估是根据QB2457-1999太阳镜中所规定的技术要求项目指标为标准进行的。该标准仅适用于光密度一致的平光遮阳镜、浅色太阳镜及特殊用途(滑雪、登山和海滩用)的太阳镜,不适用防止人工光源反射的护目镜及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 QB2457-1999太阳镜非等效采用ANSI Z80.3-1986非处方太阳镜和装饰眼镜和要求,并附有提示的附录-镜片抗冲击性。2.相关术语 (1)光密度:光透射比倒数的常用对数值来表示,即

34、光密度=lg(1/)。 (2)光透射比:出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用v来表示,在本标准中是特指可见光(3)光谱透射比:波段中某一点的光透射比,用r()表示。 (4)视见函数:眼对某一波长()的光能量所产生的光感觉大小,用V()表示。 (5)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是光谱密度的相对值与波长的函数关系,用SC()SA()SD65()表示。 (6)平均透射比:在本标准中是指紫外光波段的透射比,用(12)表示。(7)紫外光:波长在280380nm,UVA波段为315380nm,UVB波段为290315nm。 (8)色坐标:是限定黄、绿色交通讯号色极限的直角坐标。测试样品所得的各类x、y值在色度图中的坐标必

35、须在各自所限定的色极限以内。 (9)三刺激值:某种(待测定)的光达到色匹配时所需的三种原刺激的量的大小,用X、Y、Z表示。 (10)交通讯号透射比:是镜片的光谱透射比加权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之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及标准照明体A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和相应的交通讯号滤色片(红、黄、绿)光谱透射比的函数,用sig表示。(11)镜片碎裂:当镜片的裂纹贯穿其全部厚度并覆盖全部直径而碎成2块或2块以上,或者从镜片表面掉下1块,从其可直接看到裸眼,或试验钢球直接穿透镜片,上述三种情况均被视为镜片碎裂。 3.主要检测项目 (1)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顶焦度、棱镜度均应符合GB10810中规定的相应要求

36、,即: 1)在以基准点为中心,直径30mm的区域内不能有影响视力的霍光、螺旋形等缺陷; 2)镜片表面应光洁,透视清晰,表面不允许有桔皮和霉斑; 3)平光太阳镜镜片球镜顶焦度允差为±0.08D,柱镜顶焦度允差为±0.06D; 4)光学中心和棱镜度允差为±0.25,测量区域半径为1mm。 (2)镜架要求:应符合GB/T14214的全部要求(详见眼镜架国家标准)。 (3)装配精度与整形要求:应符合GB13511中的规定要求,即: 1)割边后边缘厚度1.2mm,尖边角度为110°±10°; 2)左右镜圈几何形状对称,片、框装配后不松动,无隙缝

37、; 3)外观无崩边、焦损、翻边、扭曲、钳痕及镀层剥落、擦痕。 (4)光透射比 指可见光透射比:此项目为太阳镜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标准QB2457-1999中的表1表明了它的各类指标要求,即:浅色镜光透射比40%,常规太阳镜为8%40%,特殊太阳镜为3%8%。 (5)平均透射比 指紫外光透射比:此项目也是太阳镜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标准中的表1,表明了它的各类指标要求,即: 1)UVA的平均透射比应v; 2)UVB的平均透射比,应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0.5v和5%; 3)若为特殊防紫外太阳镜的平均透射比的要求,应由生产商详细说明。 (6)交通讯号识别的透射比:此项目是太阳镜质量检测的主要项目,它

38、是涉及到太阳镜的颜色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项目,也就是说当人们配戴某一副太阳镜,并且透过太阳镜看交通讯号三色灯是否正常,如果颜色色度发生偏移到不符合色度图对红、黄、绿所规定的区域外,即该太阳镜的交通讯号识别的透射比项目不合格,具体地讲,该项目要求被测太阳镜必须同时满足下面两个要求: 1)色极限坐标必须在色度图所标明的区域范围内; 2)对红、黄、绿三色交通讯号的透射比(sig)应符合下列要求; 浅色太阳镜与遮阳镜的红色讯号透射比应8%,黄色和绿色讯号透射比应6%; 特殊用途太阳镜的红、黄、绿讯号透射比均不作检测,但是它的光透射比则要求在3%8%,平均透射比中的UVB应1%,UVA应0.5v。 (7)

39、抗冲击性 用16.0g±0.1g钢球自1.27m高处自由落下,冲击被测太阳镜镜片凸面,其落点应在镜片几何中心周围8mm半径的圆内,被测镜片不得碎裂,否则该项目检测不合格。 4.试验方法 (1)外观质量、顶焦度、光学中心与三棱镜、镜架质量及装配精度等项目的试验方法与GB10810、GB/T14214及GB13511中的方法相同,在此从略。 (2)光透射比 用波长间隔10nm的叠加式代替连续函数的积分式。即:注1:∆10nm 注2:()由分光光度计以每10nm间隔测得。 注3:V()、SC()均为常数,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2457 -1999的表3查到。

40、 (3)平均透射比 用波长间隔不大于10nm的叠加式代替连续函数的积分式,即:注:()由分光光度计测得。 (4)交通讯号识别的透射特性 均用波长间隔10nm的叠加式代替连续函数的积分式,即:注 1:在求黄、绿色坐标时,采用 A光源。 注 2:在求日光色坐标时,采用 D65光源。 2)交通讯号的透射比 用波长间隔10nm的叠加式代替连续函数的积分式,即 :注 3:以上()均为分光光度计测得数据。 注 4:其余常数的乘积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QB 2457-99中表3查得。任务七、眼镜装配质量的要求和检查一、学习目标 掌握配装眼镜装配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 二、学习内容 配装眼镜的质量要求

41、和检查方法 1镜片割边后,正屈光度镜片边缘厚度不小于1.2mm。镜片割边后的边缘厚度用厚度卡尺测量。 2镜片嵌人镜圈内的尖边角为110°±10°,并须倒棱,表面无明显砂轮痕迹,其表面粗糙度,等级Ri不大于40m。边缘倒角用角度尺测量,边缘表面粗糙度可用表面粗糙度样板比较。 3配装眼镜镜片与镜圈的几何形状应基本一致且左右对称,装配后不松动,无明显缝隙。双光眼镜两子镜片的几何形状应左右对称,直径互差不得大于0.5mm。 镜片与镜圈的缝隙通过目视检查,双光眼镜的子镜片直径在子镜片投影的切平面上进行测量,使用带有合适的标线尺或光学投影比较仪测量。 4金属架的锁紧块的间隙不

42、大于0.5mm。用塞尺或游标卡尺测量。 5配装眼镜的外观应无崩边,焦损、翻边、扭曲、钳痕、镀层无脱落及明显擦痕。目视检查。 6配装眼镜不允许螺钉滑牙和零件缺损。目视检查。 7镜片在镜圈中,周边无严重不均匀应力,用应力仪检查。任务八、配装眼镜的外观质量和整形要求一、学习目标 了解并掌握鉴别配装眼镜的外观质量和整形要求及检查方法。 二、学习内容 (一)配装眼镜的外观质量 1镜架的表面要求光洁:重点看镜腿中部和镜圈庄头部分。目测。 2外表面允许有0.5mm的坑35个(用10倍放大镜看Ra<0.04m)。 3焊点光洁。目测。 4无异突毛刺。目测。 5左右镜圈尺寸基本一致。目测。 (二)整形要求及

43、检查方法 1配装眼镜左、右两镜面应保持相对平整。目测。 2配装眼镜的左、右托叶应对称。目测。 3配装眼镜左、右镜腿外张角80°95°。并对称。用量角器测量。 4两镜腿张开平放或倒伏均保持平整,镜架不可扭曲。目测。 5左右身腿倾斜度偏差不大于2.5°。用量角器测量。 (三)镜片的色泽要求及检查 1变色眼镜的左右镜片的基色应一致。目测。 2变色眼镜的左右两镜片的变色性能基本一致。检查方法如下: 在太阳光照下(或用专用变色镜片测试仪光照),经5min目测,两镜片的颜色应基本一致(变色镜片的有关规定可参阅国家标准GB9105光致变色玻璃眼镜片毛坯)。 (四)镜片表面质量和

44、内在疵病的要求及检查 1要求: (1)在以基准点为中心,直径30mm的区域内不能存有影响视力的霍光、螺旋形等内在的缺陷。 (2)镜片表面应光洁,透视清晰,表面不允许有橘皮和霉斑。 2检查方法: 按国家标准GB10810的6.4节的规定执行。练习题 1配装眼镜装配质量有哪些?如何检查? 2镜片表面质量和内在疵病包括哪些?如何检查? 3镜架的外观质量包括哪些?如何检查? 4变色镜片的质量要求包括哪些?如何检查? 任务九、 配装眼镜的检测一、学习目标 对框架眼镜这一眼镜的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有全面的认识,并能对其进行各项指标检测的操作。二、工作程序 1.对配装眼镜的顶焦度检测、轴位检测(若有)。 2.

45、对配装眼镜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及互差进行检测。 3.对配装眼镜光学中心垂直互差进行检测。 4.对配装眼镜镜片厚度进行检测。 5.对配装眼镜镜片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 6.对配装眼镜镜架的外观质量进行检测。 7.对配装眼镜装配质量进行检测。 8.对配装眼镜整形要求进行检测。 9.根据GB13511-1999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对被测配装眼镜的质量进行逐项判定。三、注意事项 1.在工作程序(或操作步骤)的各条目中还包括若干小项目,必须一一检测,具体的小项目有: 镜片表面质量,包括:霍光、螺旋形; 镜架外观质量,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疵病及各焊点质量; 装配质量,包括:正顶焦度镜片边厚、镜片与镜圈的匹配

46、、对称性、装配松紧、锁接管间隙;崩边、焦损、翻边、扭曲、钳痕、镀(涂)层剥落及擦痕等;螺纹滑牙、零件缺损、应力情况。 整形要求,包括:两镜面的平整性、托叶对称性、镜腿外张角及对称、平整、镜架不扭曲、左右倾斜度; 标志要求,包括:验光处方定配镜必须附上定单,并标明各项所需的数据以及瞳距、生产单位; 批量生产的老视镜应标明:规格尺寸、顶焦度、光学中心水平距、出厂日期、生产单位、检验标记等。 2.在检测时所使用的计量仪器、工具均应定期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3.在进行顶焦度测试时,实测值必须包括焦度计的修正值。 4.左、右两镜片顶焦度不同时,按顶焦度绝对值大的镜片实测值考核,若两镜片分别为单柱镜与球柱

47、镜顶焦度,可用球柱等值将柱镜顶焦度折算为球镜顶焦度后再进行比较。 5.当左、右镜片出现相同轴在90°或180°的单纯性柱镜顶焦度时,前者无需考核光学中心垂直互差项目,后者则无需考核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及互差项目。 6.在测定眼镜的光学中心垂直互差时,是以镜圈(或镜片)的两下缘的切线为水平基准线。 7.柱镜轴在斜向度的配装眼镜,在检测其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及垂直互差时,应按F=Fsin求得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上的顶焦度。 8.当定配眼镜为近阅读用镜,在检测其光学中心水平偏差项目时,应将眼镜的光学中心水平距与配镜者的远瞳距之差为5mm这个指标来作为该项目是否合格的判定指标。例如:近用镜左

48、、右均为+3.00D,远瞳距为64mm,则眼镜的光学中心水平距应为59mm,若实测光学中心水平距为64mm,则该项目指标不合格, 9.在检测双光眼镜下加镜度(Add)时,应将该测得眼镜的远光视区前顶焦度及近光视区的前顶焦度后,它们的差值即为下加镜度。而在检测双光眼镜的远光视区顶焦度时,仍按原来操作方法测其后顶焦度。 l0.各检测项目和具体检测方法见国家标准GB 13511-1999配装眼镜第五章及第六章。四、相关知识 1.GB 13511-1999配装眼镜主要项目指标的修订理论依据。 GB 13511-1999配装眼镜国家标准是在1988年开始起草制定的,历经五年左右的充分协商、探讨,方于19

49、92年正式颁布实施,记得小瞳距配大镜框正是当时眼镜行业的一种时尚和追求,所以抽查的定配眼镜中大约有95%的产品的光学中心水平偏差是不合格的。尽管如此,为了保护人眼的视力健康,我们还是坚定地执行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该项目的合格品指标,通过数年来有关部门与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终于使光学中心水平偏差项目的抽查合格率提高到90%以上, 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和光学中心垂直互差是配装眼镜标准中的主要项目,它的合格品指标制定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人眼的生理要求,即人眼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能承受的差异三棱镜效应(P)分别为2.5和0.5。根据P=FC的计算,可以获得当顶焦度分别为±1.00D、±2.00

50、D、±4.00D、±6.00D等等人眼可能接受的眼镜光心与视轴间的差距。譬如:定配眼镜的顶焦度双眼均为-4.00D.S,配镜者瞳距为62mm,则C=2.5/40.6(cm),即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必须小于等于6mm。又如,处方左、右眼均为-6.00D.S,瞳距仍为 62mm,则可得C=2.5/60.4(cm),即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必须小于等于 4mm。再如,处方左、右眼均为+2.00D.S,远瞳距为60mm,则得C=0.5/2=0.25(cm)。由此将获得的这一相应数据作为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和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合格品指标。2.瞳距是对验光处方定配眼镜割边、检测的必要前提。 光学中心

51、水平偏差是配装眼镜GB 13511-1999中的主要项目,而进行该项目的检测判定与否就是针对配镜者的瞳距而言的。设配镜者的远瞳距为 65mm,所配眼镜左右均为-6.00D.S其光心水平偏差为:68(实测光心水平距离)-65=3(mm),查GB 13511-1999中的表一,相应允差为3mm,故合格。如果没有瞳距,就算不出光心水平的偏差值,同时也无法进行割边的加工制作。同样,阅读近用镜光学中心水平偏差也是离不开远瞳距的,它应该是: 近用镜光学中心水平距=远瞳距-5mm 因为当被检眼注视无限远时,两视轴平行,设A、B分别为两眼球的转动中心,且AB垂直于两视轴(见图4-3-1)。若双眼注视近处P点,

52、则双眼必然内转,视轴交汇于P点,设C、D为双眼角膜顶点,PC= PD=330mm,EF距CD12mm,为近用阅读镜戴位,己知转动中心至角膜顶点距离约15mm则PABPEF。 故:PA/PE=AB/EF EF(PE/PA)·AB(330-12)/(330+15)·(远PD) 0.92·(远PD) 即:如果,阅读距离为33cm,那么阅读用镜的光学中心水平距应该约为配镜者远瞳距的0.92倍,根据我国配镜者的远瞳距的范围从5872mm计算,其相应的阅读用光学中心水平距平均约较其远瞳距小5mm。 3.对配装眼镜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及光学中心垂直互差项目的检测判定,必须准确获得其

53、水平方向的顶焦度和垂直方向的顶焦度,其计算方法有三: (1)当柱镜轴位在180°如双眼:-3.00D.S/-1.00D.C×180 水平方向顶焦度-3.00D仅为球镜顶焦度,此时柱镜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屈光力为零; 垂直方向顶焦度:-3.00D+(-1.00D)=-4.00D,为球、柱镜顶焦度之和。 (2)当柱镜轴位在 90°:如双眼-3.00D.S/-1.00D×90 水平方向顶焦度:-3.00D+ (-1.00D )=-4.00D 为球柱镜顶焦度之和; 垂直方向顶焦度:-3.00D,仅为球镜顶焦度,此时柱镜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为零。 (3)当柱镜轴位在

54、倾斜方向:如R-3.00D.S/-1.00DC×30 L-2.75D.S/-2.00D.C×60 由于柱镜轴位在倾斜方向上,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产生的屈光力必须借助于F=Fsin2的计算获得,然后再加上球镜顶焦度,并比较左、右两镜片在该方向的顶焦度,取绝对值大的为该方向的顶焦度进行考核判定。 水平方向顶焦度: R镜片:-3.00D+(-1.00D)×sin230=-3.00D+(-1.00D)×1/4=-3.25D L镜片:-2.75D+(-2.00D)×sin260=-2.75D+(-2.00D) ×3/4=-4.25D -4.2

55、5D-3.25D故取L镜片-4.25D进行判定考核。 垂直方向顶焦度: R镜片:-3.00D+(-1.00D)×sin260=-3.00D+(-1.D)×3/4=-3.75D L镜片:-2.75D+(-2.00D)×sin230=-2.75D+(-2.00D)×1/4=-3.25D -3.75D-3.25D故取R镜片-3.75D进行判定考核。 通过几年的实践,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和光学中心垂直互差的指标已基本能达到,为进一步提高眼镜产品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相关指标靠拢,于 1999年对以上两项目进行了修订(比92年制定时的指标更为严格,要求更高了),成为现

56、行的标准指标。五、练习题 1.配装眼镜的质量检验中有哪些项目要求? 2.已知一配装眼镜:R:-6.00/-1.00×30 L:-7.00/-2.00×150远瞳距62mm,现(测得)眼镜光学水平距为64mm,光心垂直互差为1mm,问该副眼镜的光心水平偏差及光心垂直互差都符合质量要求吗? 3.己知一配装近用镜:R:8.00/1.00×60 L:9.00/+2.50×120远瞳距63mm,现测得眼镜光学水平距为61mm,问该副眼镜的光学水平偏差项目质量是否合格?任务十、眼镜架检测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能够掌握有关眼镜架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检测操作。二、操作

57、步骤 (一)对眼镜架的机械性能检测 1.铰链疲劳 检验铰链疲劳性能的仪器为铰链疲劳试验机,试验机的主要功能是每分钟60次将镜腿往复开闭运动,打开角是80°90°,试验机含有计数显示装置。 试验时,应取下镜架的撑片,将试样固定在水平试验台上,对两镜圈做固定。试验连续进行,考核指标优等品2000次,一等品1000次,合格品200次。按技术指标要求,试样达到规定指标时,取下试样,在打开角为60°时镜腿不自由落下,此时试样为合格。2.连接抗拉 是指塑料与塑料(或金属)部件连接,测定连接部位的牢度。测量镜身铰链时,将镜身放在固定架上,在距铰链3mm处,将镜腿垂下用规定的砝码吊挂在镜腿上,垂直吊拉1min。测量镜腿铰链时,将镜腿放在固定架上,用规定怯码吊挂在镜身上,垂直吊拉1min。也可使用拉力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