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儿泄泻诊疗优化方案、定义1、中医定义: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症的疾病。小儿脾胃薄弱,感受外泄、内伤乳食或脾胃虚弱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故泄泻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尤以6个月-2岁婴儿发病率特别高。2、西医定义: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时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诊断依据: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类精编教材中医儿科学2、诊断要点:(1)、有感受风寒、时邪外袭,或乳食不洁等病史。(2)、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或多大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
2、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3)、体征: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有阴伤液竭之象。其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因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亦可有腹胀等症。(4)、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可有少量红、白细胞;大笔U按病原体检查:可有治病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病原体;血二氧化碳结合力及电解质测定:重症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者,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钠、钾降低。3、中医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便稀,有黏冻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二)西医诊断1、诊断依据:参考全
3、国高等学校教材儿科学第7版2、诊断要点:(1)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粘液便便或脓血便。(2)大次数比平时增多。3、西医鉴别诊断:(1)细菌性痢疾:常有流行行病学病史,起病急,全身症状重。大便次数多,量少,排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显微镜检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大变形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确诊。(2)坏死性肠炎:中毒症状较严重,腹痛、腹胀、频繁呕吐、高热,大便暗红色糊状,检出限典型的吃都养血便,长版休克。腹部立、卧位X线射偏呈小肠局限性充气扩张,肠间隙增宽肠壁积气等。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证型1:寒湿泄泻1.临床表现(1)中医临床表现:泄下清稀,甚如水样,便稀色淡,或带有泡
4、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紧,指纹淡。(2)西医临床表现: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常带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答辩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绿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神志昏迷、休克。2、中西医结合治疗(1)中药治疗治法:宜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药:覆香正气散加减覆
5、香6-9g大腹皮6-9g紫苏3-6g半夏3g佩兰3g茯苓6g白术3-6g陈皮3-6g桔梗3g厚朴3-6g甘草3g方药加减:若无表征去紫苏、白芷、桔梗,加苍术;腹痛加木香、砂仁;兼食积者去甘草、神曲、麦芽等;小便短少者加猪苓、泽泻;四肢不温者加干姜;无呕吐者去办下,无汗鼻塞声重者加荆芥、反讽一届表散寒;气滞重者可加大陈皮的剂量,其中小二们用药应根据年龄及体重来衡量。中成药:霍香正气液。(2)西医治疗:1)饮食疗法;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控制感染;倡导微生态疗法;5)肠道粘膜保护剂;6)避免止泻剂;7)补锌治疗。(3)其他为药物治疗:1)、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由黄连、柴胡、肉豆蔻
6、、车前子各812份,五倍子610份,木香4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7份,干姜610份,冰片0.51.2份,焙干存性研末,过8012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的散剂,敷贴于小儿肚脐部位,并外固定,每次0.50.8克,24小时更换一次,三次为一疗程。2)、中医拔罐治疗小儿腹泻:取穴:神阙。治法:采用单纯罐法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法、涂药罐法等,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幼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病情明显缓解后改隔一至二日施术一次。3)、推拿疗法推三关,磨腹,揉脐,捏脊。(一)证型2:湿热泄泻1、临床表现(1)中医临床表现: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而臭,腹痛据按啼哭,肛门红灼,
7、或烦热口渴,小便短少,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2)西医临床表现: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胃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答辩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绿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2、中西医结合治疗(1)中药治疗治法:宜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方药:葛根黄苓黄连汤加减葛根6-9g
8、黄苓3-6g黄连3-6g泽泻3-6g云苓3-6g木香3-6g甘草3g方药加减:若热甚,加银花、连翘;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车前草;若腹痛甚,加木香、白芍;若呕吐频繁,加半夏、生姜汁或玉枢丹,若湿邪偏重,口渴不甚不发热或微热,苔白厚腻,加厚朴、苍术、茯苓、泽泻;若夹暑,证见高热烦渴引饮石膏、知母;大便夹乳片,不死吮吸,夹炒麦芽、炒谷芽消乳和胃。中成药:肠胃康(2)西医治疗:1)饮食疗法;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控制感染;4)肠道微生态疗法5)肠粘膜保护剂;6)避免用止泻剂;7)补锌治疗。(3)其他非药物治疗1)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由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812份,五倍子610
9、份,木香4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7份,干姜610份,冰片0.51.2份,焙干存性研沫,过8012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的散剂。敷贴小儿肚脐部位,并外固定,每次0.50.8克,24小时更换一次,三次一疗程。2)中医拔罐治疗小儿腹泻:取穴:神阙。治法:采用单纯拔罐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法、徐药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病情明显缓解后改一至二日施术一次。3)推拿疗法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一)证型3:伤食泄泻1、临床表现(1)中医临床表现: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夜卧不安,口臭纳呆,泄前腹痛哭吵,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货微黄,脉滑实,指纹滞
10、。(2)西医临床表现: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者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2、中西医结合治疗(1)中药治疗治法:宜去积消食方药:用保和丸加减山楂610g内金10g麦芽5g云苓3g炒莱瓶子10g半夏3g连翘3g陈皮36g方药加减:若腹
11、胀痛,加木香、厚朴、攘榔;若呕吐较甚,加生姜、竹茹;若泻下不爽,积滞重,加大黄、枳实消积导致;哺乳婴儿泄泻加乳片着加炒麦芽、炒谷芽消乳化积。中成药:保和丸(2)西医治疗:1)饮食疗法;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控制感染;4)肠道微生态疗法5)肠粘膜保护剂;6)避免用止泻剂;7)补锌治疗。(3)其他非药物治疗1)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由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812份,五倍子610份,木香4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7份,干姜610份,冰片0.51.2份,焙干存性研沫,过8012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的散剂。敷贴小儿肚脐部位,并外固定,每次0.50.8克,24小时更换一次,三次一
12、疗程。2)中医拔罐治疗小儿腹泻:取穴:神阙。治法:采用单纯拔罐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法、徐药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病情明显缓解后改一至二日施术一次。3)推拿疗法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脾虚泄泻1、临床表现(1)中医临床表现:大便稀薄,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2)西医临床表现:1)轻型:常由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起病可急可缓,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大便量不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常见白色或者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
13、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2)重型: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精神烦躁或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2、中西医结合治疗(1)中药治疗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36g白术69g茯苓39g山药36g莲子3g慧项仁3g砂仁3g桔梗36g甘草3g方药加减:胃纳呆滞,苔腻,加霍香、苍术、陈皮芳香化湿;腹胀不适加木香理气消胀;腹冷舌淡,大便加不消化物,加炮姜以温中散寒,暖脾助运,久泻不止,内务积滞折加肉豆蔻、赤石脂固涩止泻。中成药:婴儿健脾散。(2)西医治疗:1)饮
14、食疗法;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3)控制感染;4)肠道微生态疗法5)肠粘膜保护剂;6)避免用止泻剂;7)补锌治疗。(3)其他非药物治疗1)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腹泻:由黄连、柴胡、肉豆蔻、车前子各812份,五倍子610份,木香48份,吴茱萸、地榆、丁香各37份,干姜610份,冰片0.51.2份,焙干存性研沫,过80120目筛,混合均匀得到的散剂。敷贴小儿肚脐部位,并外固定,0.50.8克,24小时更换一次,三次一疗程每次2)中医拔罐治疗小儿腹泻:取穴:神阙。治法:采用单纯拔罐或敷蒜(姜)罐法。灸罐法温水(姜、蒜水)罐法、徐药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婴儿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病情明显缓解后改一至二日施术一次。3)推拿疗法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3、疗效评估自2007年以来我科共治疗泄泻患者437例,其中明显有效328例,无效66例,总有效率84.8%。其中湿热泄泻89例,占20.3%。寒湿泄泻126例,占28.8%。症状较轻的都是门诊处理,没有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使用,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的细菌耐药性、菌群失调等问题,并能减少患儿腹泻的复发。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班健康课课件教学
- 中班健康课件预防感冒
- 中班健康课件情绪王国
- 不动产测量考试题及答案
- 朱熹蒙养教育体系研究
- 中班健康滑滑梯课件
- 贵阳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
- 中小学睡眠管理课件
- 广东韶关高考数学试卷
- 2025-2030中国石材家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动物园动物饲养区的安全管理措施
- 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小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第4版) 课件 第七章 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与辅导
- Unit 8 Section A (1a-1c)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3月版安全环境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文件清单
-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指南》课件
- 《班组管理培训》课件
- 2025年个人资产出售与收购协议书
- 2025年度人力资源居间费合同范本:人才招聘中介服务协议
- 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安全措施与管理
- 血小板制备纯度提升策略-洞察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