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_第1页
《伯牙鼓琴》_第2页
《伯牙鼓琴》_第3页
《伯牙鼓琴》_第4页
《伯牙鼓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建华区民乐小学 胡旭明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哉”等7个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 借助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理解“伯牙破琴绝弦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感受伯牙内心。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借助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走进人物内心,获得真实情感体验。教学难点:积累经典语言,感受知音难觅,珍惜朋友间的真挚友谊。教学过程:一、 导入:秋夜渐长,风愈凄凉,萧萧柳叶复送雁群归。寒床冷屋,雨入庭树,习习瑟缩辗转人难眠。(藏头古文,猜两个词语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还能说两个像这样能表示景象的ABCC式的词语吗?平时多积累对学语文有很大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言文,你们觉得文言文好学吗?最难的是什么?(读文、意思、)怎样能帮我们解决?生:多读、查字典、借助注释学习。(板书:借助注释、古今义相连)如果我们能走进当时情境、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板书:进入情境 走进内心(后相机补板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重点词句想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伯牙鼓琴(板书课题)二、 检查预习:(一)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1、解题。师:齐读课题。什么意思? 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什么?2. 检查读课文,读准、读通、读懂。师:请一

3、位同学来读。(两人)字音有需要订正的地方吗?师:文是读通了,你知道怎样快速的读懂文言文的内容吗?师:好,就用这种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方法再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再次读文,粗知大意,互相交流)了解伯牙、锺子期特点,知道伯牙为何“终身不复鼓琴”,理解句子中“善”、“谓”、“乃”“绝”“无足”“复”“以”等字义,了解古文一字多义现象。(教师在学生交流中指导朗读。)3.学生提疑,交流解疑。师:毕竟是古文呀!你还有哪些不会读的或者不懂的?相机出现“太”“锺”学习理解:“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兮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兮若江河。”(学生互相补充

4、,交流出“哉、兮、若”等字及这两句的意思。)教师指导学生把这种由衷的赞叹读出来。4.按照你感知的节奏读一读,指名读整篇古文(板书出示全文)5.你感受到伯牙的那些情绪?从哪里读出来的?还有别的情感吗?从哪里读出来的?(板书:欣喜若狂、悲痛欲绝?)三、借助想像,研读高山流水遇知音(一)学习“方鼓琴.若太山”,感知学法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借助注释明意。学习“伯牙鼓琴若太山”抓住重点语句练习实际,展开想象。(板书:抓住重点语

5、句想象)生: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伯牙鼓琴兮若太山!”2、借助重点词句想象画面,进入情境?。(板书:结合重点词句想象?)师:当你读着这个“巍巍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泰山的样子后再读,读出这种画面的气魄来。播放幻灯片,这样雄伟壮丽的画面,让你想到哪些词语?师:文中哪个词凝练出刚才大家想表达的那么多景象?3、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场景,走入人物内心。(板书:联系生活实际?)“读出巍巍”的气势。关于太山,孔子慨叹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圣人眼里的泰山何其顶天立地!读出这种气魄来!(指名读、齐读)太好了!书中对美妙琴技的赞美都化作一句由衷的赞美 “善哉乎鼓琴”

6、,加上锺子期的赞叹,我们再来读一读。(齐读)4.我们读着读着,就仿佛又看到了那个琴艺高超的俞伯牙,那个善于听琴的锺子期。他们真是心弦相通呀!(二).借助学法,自学“汤汤乎若流水”1、学生说方法,2、小组合作学习汇报。师:广阔的水面请女生齐读。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呼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指的是什么呢?(是指长江和黄河。)师:想到这中华民族的象征,你的脑中闪过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关于长江黄河的(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带着情感朗读、齐读)(无边落木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民生艰难)(三).语言文字训练师:伯牙如

7、此善鼓琴,他的琴声里也会有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天宇(悠悠)(PPT伯牙鼓琴,志在天宇,子期曰:“善哉,悠悠兮若天宇。”)(仿写,充分进行文字训练。)(四)明“志”,得知音。师: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伯牙所(志),锺子期必得之(知)】。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的心声,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师:据史料记载在当时的楚国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不能得。师:唯有谁能得之?锺子期!师:谁能必得之?锺子期!师:

8、请你想象,伯牙当时是怎样的心情?(板书:欣喜若狂)又会有何感慨想对子期说呢?(生交流。)只有这样人,才可以叫做知音。(板书:知音) 满面春风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师: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一句伯牙,一句子期,一个鼓,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文言文写得多妙啊!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让我们在清雅的高山流水的音乐中,一起感受伯牙遇知音的喜悦(播放音乐、齐读)(三)、体味破琴绝弦祭知音师:这一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来年再来相会,可从前的车马太慢了,这一别就成了终身的遗憾!(出PPT: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学

9、生读。)伯牙的琴声里不再有高山流水,花好月圆,而是(播放音乐)师:世上没了知其志,知其念,懂其心的子期,这时的伯牙生:肝肠寸断!师: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天涯无处觅知音啊,他恨不能士为知己者死啊!(学生再读)师:看到伯牙因痛失知音而断绝了自己最钟爱的艺术之路,你觉得可惜吗?如果可以时空可以穿越,时间可以倒流,你想怎样劝慰伯牙呢?(四)、诵记千古传唱怀知音师: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们传诵!课文后边的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快速地浏览一下。(阅读资料)(教师和学生从句到篇的朗读直到隐去全文,集体背诵)“满面春

10、风,皆朋友”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篇古文,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朋友,你就可以称你们的友谊如高山流水,称他为知音。祝愿同学们朋友遍天下,知音永相随!切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样就会有患难之交谈笑人生,更有管鲍之交成就人生!五、 拓展延伸:文言文书戴嵩画牛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1.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戴嵩(song),唐代画家。2.好:喜欢。3.宝:珍藏。4.锦囊玉轴:用锦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囊(náng):袋子。此处指画囊。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