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复习资料_第1页
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复习资料_第2页
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复习资料_第3页
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复习资料_第4页
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层统计报告写作点评简答题:1、统计报告与其他问题相比有哪些自身的特色?P3答:统计报告是一种独特的文件形式,它可以称之为统计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但它与通常意义上的议论文、说明文之间还上有很大区别的,它有自身的一些文件特点:一、科学性;二、实用性;三、专业性;四、时效性。2、简述统计报告的写作流程:P15答:撰写统计报告的具体步骤包括:选题定向、收集资料、标明观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润色修改等,通过这些具体的环节,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选题决定了文章的研究方向,观点表达了作者的中心论点,资料为文章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框架体现了作者的逻辑思维过程,文字则是用特有的论证方法把这些观点和论据按

2、照逻辑顺序总串起来。3、统计报告开篇的主要形式包括哪几种?P51答:统计分析报告的开篇是离不开文章整体结构的,统计分析报告一旦确定了某种结构形式,同时也确定了某种开篇的方式。一般地说,开篇有几种主要形式: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二、总览全文的观点;三、交代写作的目的和动机;四、突出矛盾,造成悬念;五、设靶论战。4、简述统计报告观点提炼的原则?P42答:统计报告的观点原则是:一、提炼观点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的原则;二、提炼观点所需的材料必须是详细丰富的;三、提炼观点必须端正指导思想;四、提炼观点是全方位思维创新的过程;五、提炼观点是抽象思维的过程;六、提炼观点要鲜明、有新意,意义要深刻;七、提炼观

3、点要集中、单一。5、撰写统计报告有哪些方法和技巧?P12答:一是撰写统计报告的具体步骤;二是统计报告中数据的整理与资料的收集;三是统计报告中数据的整理与资料的收集;三是如何利用独立的统计思维归纳和提炼统计报告的观点;四是统计报告的构;五是如何使用统计常用的论证方法阐述文章的主题,如何利用简洁的文字表述文章的观点;六是不同的统计报告各有哪些写作特点。论述题试论述统计报告的作用。P1-P2答:统计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社会和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反映、指导和监督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是:(1)综合反映不同时期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状况,全面展现经济建设所取得的重

4、大成果,开展不同地区、部门的对比和评估,增强社会及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实施统计监测,及时发现并分析研究社会、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党政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为社会各界投资兴业、消费理财提供咨询服务;(3)跟踪了解和监督企业贯彻落实预定规划的情况,全面掌握各部门、各环节的发展状况、结构比例等,促进各职能部门、各流程环节更好地发挥作用、协调发展;(4)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面上,帮助和指导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技术水平,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5)立足当前,展望和预测未来,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发

5、展方向,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心中有数,防范于未然,也有助于制订社会和企业发展计划;写好统计报告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统计从业人员一项最基本的技能,也是其综合素质和水平的体现。2、试论述统计报告的选题误区。P27-P28答:写一篇好的、有重大意义的统计报告,基础和前提是确定好选题。因此,我们在选题时要闽要陷入以下误区:()1凭兴趣、想当然;有些统计人员在确定统计报告的选题时,脱离选题的原则,选题既不是党政领导比较关注的地方,也不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焦点,仅凭兴趣,漫天选题,最后做了大量工作,撰写了“很好”的统计报告,却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毫无用处,统计分析服

6、务失去了现实意义;(2)时效性不强;统计报告一个很大的作用是为政府、各职能部门或企业提供及时可行的决策建议。当面临一种新形势或出现一种新情况时,统计人员要及时的认识和分析形势和情况,根据掌握的资料和情况,快速反映,为决策提供建议和参考依据。若是事情已成已然状态或问题已解决,此时再对此现象或形势进行分析研究,不但是有“马后炮”的嫌疑而且毫无实际意义,提出的决策建议也失去了用武之地。(3)针对性较差;统计报告的主题或论点应该具有针对性,要能够正确反映所要描述客观事物的主题和对论述的主题形成支撑。各种统计分析实践证明,要想让分析报告发挥尽可能大的社会效用,坚持论点的针对性是关键。(4)题目太大,不易

7、操作;所研究的问题复杂,涉及面广固然是我们追求的一个方面,但若是题目过大,眉毛胡子一把抓,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精力分散过多,希望面面俱到,到最后反而是任何方面都是浅尝辄止,得不到深刻的结论,写不出给人印象深刻的报告。(5)缺乏前瞻性;一部文学作品要成为经典,在于其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前瞻性的对未来进行指引和预测。同样,一篇好的分析报告,也应该是长远的、战略的和前瞻性的,通过对过去或现在现象的分析研究,为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正确的参考和依据。 3、论述选题的原则和方法:P22-P26答:统计报告选题范围、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从经济到生活、从宏观到微观、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产生选题。正因

8、为如此,就必须注意选题的科学性,既要考虑选题的社会经济价值和意义,又要考虑党政领导、企业决策都和社会的需求,还要考虑作者自身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力求使选题准确对路。在具体确定选题时,主要基于以下三个原则:选题应是党政领导、企业决策者关注的热点;作为政府统计系统的工作人员在选题时,要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围绕党中央、国务院或各级省委、省政府的经济工作重点,尤其要突出时政要点。而作为企业统计从业人员在选题时,要根据企业微观的发展规划,围绕企业的核心利益,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进行选题。这样的统计报告才会有意义,才会受到企业决策者重视。二、选题应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统计分析要取得好效果,社会服

9、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统计报告不仅为党政、企业领导服务,还要为社会公众服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也是统计报告的一个重要方面。三、选题应是制定政策关注的重点:统计分析选题除围绕党政领导关注的热点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外,为政策制定和出台提供必要的资料也是一个重点。选题的方法:一、选择适合自己撰写的题目;(1)选择有待于研究的题目。所谓有待于研究的题目是指尚未有人研究,或有人研究但成果尚未臻完善不为多数人接受的题目。(2)选择可深入研究的题目。有些题目虽然前人有所研究,但由于事过境迁,认识可能略显肤浅,观点可能略显滞后。(3)选择观点有争议的题目。一个社会经济问题的出现,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

10、,在学术上则表现为不同的观点。案例分析题:(每题40分,共40分)1. 以下为甘肃省08年度关于人口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统计报告,请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报告进行点评。2008年甘肃人口低速增长,社会保障建设迈出新步伐。一、人口(一)常住人口2008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为2628.12万人,与2007年末常住人口2617.16万人相比,增加了10.96万人,增长0.42%。(二)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2008年,甘肃省人口出生率为13.22,比上年上升0.08个千分点,全年出生34.71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68,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全年死亡17.54万人,比上年增加

11、0.1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4,比上年上升0.05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17.17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三)城乡构成甘肃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44.94万人,占32.1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83.18万人,占67.85%。与2007年相比,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5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18.18万人。(四)性别构成甘肃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348.75万人,占51.32%;女性为1279.37万人,占48.68%。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42,比2007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6.72,比2007年

12、下降0.11个百分点。(五)年龄构成甘肃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556.37万人,占21.17%;15-64岁的人口为1872.54万人,占71.2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99.21万人,占7.58%。与2007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1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09个百分点。(六)人口地区分布2008年甘肃省各市州人口主要数据常住人口(万人)出生率()死亡率()自增率()0-14岁人口(万人)15-64岁人口(万人)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万人)城镇化率(%)甘肃省2628.1213.226.686.54556.371872.54199.2132.

13、15兰州市331.019.985.024.9648.77252.5629.6859.66嘉峪关市20.9811.546.045.53.3715.671.9490.3金昌市47.2910.815.025.798.4735.832.9957.58白银市175.1211.975.156.8252.01115.47.7135.2天水市342.5912.785.856.9395.12224.0723.428.25武威市191.1412.455.766.6944.59134.611.9533.54张掖市128.1612.196.555.6422.42100.555.1934.5平凉市219.5812.21

14、6.066.1561.85145.5212.2129.81酒泉市101.3211.525.985.5422.873.455.0757.31庆阳市252.1613.576.137.4468.82166.8816.4625.76定西市293.5113.166.896.2771.79200.3421.3812.73陇南市261.7913.066.926.1461.76179.2720.7619.22临夏州195.4414.57.037.4756.68128.999.7712.42甘南州68.0315.287.87.4814.9647.815.2617.75二、劳动就业2008年,甘肃省委、省政府贯彻

15、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民生为重点,以促进和谐为目标,实现了全社会就业人员的稳定增长,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稳步推进。(一)全社会就业人员稳定增长2008年甘肃省常住人口中,全社会就业人员为1446.58万人,比上年增加31.5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7.74万人,增加15.01万人;乡村就业人员1048.60万人,增加16.57万人。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901.79万人,增加15.31万人;第二产业218.63万人,增加6.37万人;第三产业325.92万人,增加9.9万人。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62.35%、15.12%、22.53%。与

16、2007年相比,一产下降0.31个百分点,二产上升0.12个百分点,三产上升0.19个百分点。(二)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08年甘肃省城镇新增就业25.6万人,比上年增长12.78%。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7万人,比上年增长27.17%,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4.8万人,比上年增长33%。甘肃省城镇登记失业率3.23%,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三)劳务经济实现新突破2008年,甘肃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劳务输转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指导,加强劳务协作,加强技能培训,拓展境外输转,使劳务经济实现新突破。2008年,甘肃省共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42

17、5.91万人,比上年增长8.81%,其中,有组织输转183.52万人,比上年增长11.47%,有组织输转率达43.08%。创劳务收入256.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11%。甘肃省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15万人,其中引导性培训155万人,技能培训60万人。三、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2008年,甘肃省社会保障建设迈出新步伐,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2008年,甘肃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57万人,比上年增长6.22%;2008年甘肃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2.99万人,比上年增长0.12%;2008年甘

18、肃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8.94万人,比上年增长12.41%;2008年甘肃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8.88万人,比上年增长10.91%;2008年甘肃省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9.14万人,比上年增长10.94%。(二)居民低保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甘肃省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保障面进一步扩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甘肃省72.67万人(2007年为72.18万人,增长0.68%)城市困难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发放最低生活保资金13.17亿元(2007年为8.78亿元),增长50%。甘肃省161.64万人(2007年为148.54万人,增长8.82%)农村困难

19、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发放最低生活保资金7.5亿元(2007年为1.8亿元),增长316.67%。四、存在的问题(一)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金融危机使沿海发达地区对原料、能源的需求减少,导致甘肃省部分有色、钢铁、能源行业企业效益下滑,有可能导致失业人数增加,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压力加大。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用工需求下降,给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造成不利影响。(二)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艰巨城镇社会保险尚未覆盖到所有人群,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三)劳动保障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薄弱

20、,适应城乡发展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劳动保障投入严重不足。五、建议(一)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强失业调控,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开展失业动态监测。综合运用社保、就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尽量不减员、不裁员。推动全民创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就业工作机制。要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促进农民增收。(二)围绕覆盖城乡目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要加快制度建设。以国家出台供销系统参加养老保险政策为契机,制定出台未参保集体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办法。以国家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为契机,推进农村的养老保险。全面推进

21、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市级统筹,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二要加强扩面征缴。养老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灵活就业人员和未参保集体企业上,失业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解决事业单位参保不缴费和财政性欠费问题上,医疗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促进优势行业参保、解决困难企业和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难的问题上,工伤保险的扩面重点放在农民工、事业和社会组织以及服务业参保上,并努力解决"老工伤"纳入社会统筹的问题。三要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加强劳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打基础、管长远的重要任务来落实,通过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增强劳动保障能力。

22、以下内容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同时坚决不要雷同。答:题目点评:1、该报告题目采用了主题式命题;题目有价值、题目有新意,该报告直接以人口基本情况做为开篇,如果采用“开门见山式”直接点题开篇会更好。 第一部分:(1)人口:该部分人口的基本状况这一部分大量运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和结构相对指标,说明了甘肃省人口的发展情况(或变动情况)。 (2)“性别构成”此部分采用并列结构较好的描述了甘肃省人口的基本情况。 (3)年龄:此处数据与下表中数据部分重复应适当加以删减。 (4):人口地区分布表:此处应用图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甘肃省人口地区颁布情况,但是大量数据背后所包涵的意义没有得到有效解释和尝试挖掘。第二部分:劳动就业:此部分继续大量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结构相对指标,很好的展示了劳动就业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但是如果能恰当使用图表说明效果会更好。第三部分:社会保障:(1)是企业单位病重都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作者应对些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简单的进行阐述。 (2)居民低保:此处小标题应和前面大标题一至,最好修改为“居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四、存在的问题,报告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时阐述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