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二、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_第1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二、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_第2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二、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_第3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二、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_第4页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二、乐音的特性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乐音的特性教学目的:1. 了解乐音及它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 了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的关系;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音色不同。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激发他们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4.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音调和响度的概念。教学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器材:由电动机带动的可控制转速的发音齿轮,散片发音齿轮,锯条,橡皮筋,木板,图钉,小铁锤,学生自带乐器。教学环境:电脑,投影仪,屏幕,视频展示台,物理实验计算机辅助分析系

2、统。教学实录:一、引入新课生:(一学生用沾水的泡沫板在玻璃上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另一学生拖动座位下的凳子发出讨厌的声音。)(说明:刚上课,在几百位外校教师听课的情况下,居然有学生“扰乱课堂秩序,破坏学校形象”,这一反常行为立即引起学生公愤。教学设计达到了提高学生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师:刚才的声音好不好听?(说明:噢。刚才的声音原来是老师故意安排的,学生们一脸释然的表情。)生:不好听。师:我们把像这样嘈杂刺耳,令人烦躁的声音叫噪声。(屏幕显示:噪声:嘈杂刺耳,令人烦躁的声音。)(说明:因为教材后面将专门讲有关噪声的问题,所以此处不宜多讲,甚或举例,以免喧宾夺主。但课初又提出噪声的概念

3、,其目的,一是为了利用噪声和乐音的强烈反差对比,突出乐音的概念,二是课初某些学生制造噪声的行为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从而达到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师:下面同学们将听到几种声音。请同学们仔细辨别这些声音,看看有什么不同。生:(大提琴、小提琴、长笛演奏,然后一学生独唱半曲。)(说明:低沉、舒缓、优美的大提琴曲化蝶让学生陶醉,心境也顿时宁静。接着用小提琴拉同一首曲子,学生明显感到声音高低不同。荡气回肠的长笛曲无论从声音的高低还是音色,都让学生明显感到不同。而学生的一曲高歌不仅让同学们感到美妙,更感到亲切。同学们顿时轻松起来。在热烈、温馨、自豪的氛围中正式拉开了本课的序幕。)师:刚才的声音好听吗?生:

4、好听。(说明:学生一脸的轻松、愉悦和自豪。)师:像这样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叫乐音。歌唱家的歌声,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刚才的乐音有哪些不同?(屏幕显示:乐音: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生:有大小不同,高低不同,还有用的乐器不同。师:为什么同是乐音,会有高低不同,大小不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音调、响度和音色”。(屏幕显示:音调、响度和音色。)二、新授1. 音调(1)音调的概念师: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女生说话的声音高,音调高;男生说话声音低沉,沙哑,音调低。花腔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刚才大提琴的演奏音调低,小提琴的演奏音调高。(屏幕显示:一、音调1. 音调:

5、指声音的高低。)(2)频率的概念师:下面由同学们探究音调高低不同的原因。从哪里入手进行探究呢?(说明:稍稍停顿。)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师:(边演示边讲解)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声音不同的原因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下面以同桌的三个同学为一组,探究锯条的振动和它发声的音调关系。方法是,分别将锯条的1/4长和3/4长垂直于桌面边缘伸出桌外,用手按住桌子边缘及其上面的所有锯条,拨动桌外的锯条,使其振动。观察锯条的振动,辨别锯条发出的声音,填写表1。表1锯条振动的快慢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振动锯条长振动快慢声音高低1/4锯条长 3/4锯条长 结论:学生探究一:探究锯

6、条振动的频率和音调之间的关系(说明:学生进行探究时,教师到学生中间去及时了解情况,进行指导。学生往往不会放置锯条,手压锯条的位置也往往不正确。)师:通过刚才的探究,你们发现音调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了吗?(说明:请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发言,并将该小组所填的实验表格通过视频展示台向全班展示。)生:是因为锯条振动的快慢不同。师:对。为了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我们引入“频率”这个物理量。频率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物体振动越快,1s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物体振动越慢,1s内振动次数越少,频率越小。(屏幕显示:2. 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3)初步建立音调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师:我们用频率表示物体振动

7、的快慢,那么,音调跟发声物体振动的什么物理量有关?具体是什么关系?生:音调与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说明:还是让刚才的小组代表回答。)师: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屏幕显示:音调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师:(边讲解边演示)我这里有一个发音齿轮,四个齿片分别有40、50、60、80个齿,从上到下依次装在同一根轴上,轴连同齿轮每秒转10圈,用塑料片从上到下分别接触齿片,塑料片振动。塑料片的振动频率分别为多少?(说明:选择适当的角度,用视频展示台将操作过程清晰地投影到屏幕上,便于后排学生观察。教师

8、边演示边讲解。发音齿轮由经过改装的慢速可调电动机带动。)生:每秒振动400次、500次、600次、800次。师:塑料片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大,它发出的声音怎样变化?生:音调会越来越高。2. 响度(屏幕显示:二、响度1.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1)振幅的概念师:因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我们通过研究锯条和音叉的振动发声,找到了音调不同的原因。下面请同学们重新研究锯条和音叉的振动发声,探究乐音响度不同的原因。首先探究锯条的振动发声。(边演示边讲解)将锯条垂直于桌面边缘伸出桌外,用手按住桌子边缘及其上面的所有锯条,保持锯条位置不变,先后用手轻拨、重拨锯条,使锯条振动,仔细辨别声音,并同时观察锯条

9、的振动。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填写表3。表3锯条振动的幅度与声音响度之间的关系拨动方式振动幅度声音响度轻轻拨 用力拨 结论:学生探究三:探究锯条振动的振幅与响度之间的关系(说明:学生因为有了前面的实验基础,做这个实验时,就显得驾轻就熟了。)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说说你们的实验现象和探究结果?(说明:各小组为了本组荣誉,都积极推选代表,被推选人中胆大的直接站起来发言了,胆小而没有站起来发言的代表,则受到小组其他两名同学善意的责怪。)生:(逐一回答教师的提问)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响度越小。(屏幕显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

10、动幅度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响度越小。)师:很好。为了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我们引入振幅这个物理量。振幅就是振动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说明:教师振动手臂,形象地说明振幅的概念。)(屏幕显示:2. 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2)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师:如果振动的幅度用振幅来表示,那么,响度与振动的什么物理量有关?是什么关系?生: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声音响度越小。(说明:相应的将原屏幕显示的“振动幅度”改为“振幅”。)(屏幕显示:响度跟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响度与距离

11、发声体远近的关系师:通过对锯条和音叉的研究,我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就是:响度跟发声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那么,乐音的响度还会不会跟其他因素有关呢?下面,我说一句话,请同学们仔细听,看谁能重复出来。(说明:实验虽然简单,但颇具挑战性。学生们聚精会神,有的甚至伸长脖子侧耳倾听。)生:(后排的)听不到。(前排的)师:同样都是我说的话,距离我远的同学听不到,而距离我近的同学却能准确地重复出来,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生: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屏幕显示: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

12、远,响度越小;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师:请同学们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系统验证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远近有关的结论,做出来就请举手。(说明:因为这个实验本身很简单,加之同学们已有一定的实验基础,所以,不需要教师过多指导。)(4)响度与音调的区别师:我们讲了音调与响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那么,是不是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一定大,音调低的声音响度一定小呢?(说明:音调和响度是学生很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很多学生认为声音小就是音调低。)生:不是。(说明:其实,学生此时的回答还带有一定的盲从性,可信度并不高。)师:能不能说出理由或者举出事例进行说明?(说明:同学们个个一副绞尽脑汁的样子,少倾,有学生举手。)

13、生:(分别小声唱高音,大声唱低音。)(说明:同学们热烈鼓掌,对她的表现很钦佩。)3. 音色师:刚才那名同学如果在教室外唱歌,你们能听出是她的声音吗?生:能。师:如果那名同学在教室外拉小提琴,你们能听出那是小提琴的声音吗?生:能。师: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屏幕显示:三、音色)师: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影响音色的具体因素将在高中阶段学习。(屏幕显示: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三、探究巩固练习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别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乐音不同的原

14、因都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橡皮筋、木板、铅笔、小铁锤做橡皮筋的振动探究。改变橡皮筋的振动长度,看看橡皮筋发声有什么不同。重拨、轻拨橡皮筋,看看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通过实验回答下列练习。(屏幕显示:1. 弦乐演奏者演奏前常常调弦。音高时,要使弦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应把弦调 _ 一些,以使它振动的 _ 。A. 紧B. 松C. 频率变大D. 频率变小2. 二胡演奏者演奏时,按在弦上的手指向下移动,弦振动的,发出的声音。)(说明: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专注的做实验。问题回答得相当准确。可见,通过系列的探究活动,确实很好地实现了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目的。)学生探究六:利用橡皮筋、木板、铅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