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原理”是数学游戏_第1页
“加速原理”是数学游戏_第2页
“加速原理”是数学游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速原理”是数学游戏         内容包括 加速 数学 游戏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萨缪尔森“加速原理”模型的分析指出,萨缪尔森根本就是在做游戏,他不管客观现实究竟是不是这样运行的,经济数据是不是经得起实践的,只管一路做自己的数学推导。这就用得着他对同行弗里德曼的评论:“弗里德曼的方法论实际是认为一种理论的缺点越多,这种理论就越好。”“这是科学的堕落,任何一种精确的科学决不会采用这种方法论。”(廖士祥,1991,第11

2、2页);欧美主流宏观中的“加速原理”系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所首创,据说他因此而获得了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本文还是依据书作(杨君昌,1999)为例(依据别的著作或者萨缪尔森的原著类似),指出:萨缪尔森是在做数学游戏,以此愚弄世人。“影响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影响投资,两者互为因果。萨缪尔森提出乘数与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理论,对此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说明。萨缪尔森提出的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方程式为;这些方程式在其他书中也可以见到,老祖宗就是所谓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在方程式(1)中代入具体参数,就可以求解方程。杨君昌先生的书中没有进行公式推导计算,但是立出了数据表格,这也

3、一样,因为这些表格肯定是通过计算得到的。本文整表摘录,见表196。;该表196,是用来解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的。现在我说萨缪尔森是在作数学游戏,不是说他的数学推导过程有什么问题,而是说他的这个理论前提脱离实际,不合经济,经不起推敲,计算结果也经不起实际数据的检验。否定一个理论要不要对他的整个论证过程从头到尾、从前提到最后结论,都一一详细理论一番?没有这个必要。证明一个命题需要从前提到结论每一步都正确,否定一个命题则只要指出其中有一步有问题就够了。当然,我因为写文章评说萨缪尔森的“加速原理”,所以是化了一点工夫的,否则也太轻率了。转眼看看表196,第1列是年份,已经算到第21年,这不能再

4、叫“短期”了。该表的第(9)列是现期国民收入与前一期国民收入之差,也就是国民收入增量YtYtYt-1。这个国民收入增量Yt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那是因为前一期作了追加投资的缘故。表196中的“投资”一栏,It就是追加投资,或者叫净投资。It不包括折旧重投资,因为我们这里只讨论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所以,这里隐含了两个假设:储蓄等于净投资,折旧按原值重投资(萨缪尔森想讨论折旧的影响,但是在这类论题中他实际上没有考虑到)。It是追加投资,这将使资本存量发生增加。设第t年的资本存量为Kt,第t-1年的资本存量为Kt-1,则第t年的资本存量相对于第t-1年的资本存量的增量为KtKtKt-1I

5、t-1。这个资本增量Kt,就是形成国民收入增量Yt的原因。如果用Kt去除Yt,即比值Yt/Kt,就表示单位投资增量产生多少国民收入增量这一参数,也即投资增加1亿元,国民收入将会增加多少亿元。如果这里假设u=Yt/Kt=Yt/It-1,称u为“国民收入资本比率”,或者叫做“投资乘数”也可以。我们把历年的比值u=Yt/Kt=Yt/It-1计算出来,补充列在表196的后面一列,第10;列,从而构文的表1。;从表196您也许看不出什么纰漏,一看表1,您就会发现,这个经济系统的投资产出比率是杂乱无章的。表1的第10列计算出了国民收入资本比率,即投资增加1亿元,国民收入增加的亿元数,这个数据有正有负,有大

6、有小,大的大到几十亿元,负的负到4亿多元。这些数据明显脱离实际,完全是主观臆造,戏弄同行。萨缪尔森在他的“加速原理”论文中,以后又提出什么“极点配置”,更是越说越远、越说越玄,人们怀疑他在炫耀自己的现代控制论知识,但更多的人则认为他是在为周期性经济危机作辩护。;我为什么要拿“国民收入资本比率”这个参数来说事?因为我有数据为证。“国民收入资本比率”这个参数有波动,甚至有较大的波动,但肯定没有萨缪尔森这样离奇的大幅度的波动。下面我们转引一段关于美国的经济数据:;由西蒙·库兹涅茨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当长时期的美国,净国民产值增加1亿元,大约需要增加投资3.3亿元,换句话说,投资增加1亿元,

7、净国民产值大约增加0.3亿元,美国的净国民产值的投资乘数u0.3。这里的“净国民产值”理解成GDP或者近似国民收入,应该没有什么原则性问题。;我国的统计资料表明,就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GDP增加1亿元,大约需要增加投资57亿元,换句话说,投资增加1亿元,GDP只增加大约0.16亿元,中国的GDP的投资乘数u=0.16,国民收入的投资乘数应该比这个数据还要低一些。我国目前的u0.16这个数据,常被人们用来说明我国投资效率偏低,低水平重复建设、高能耗、高物耗、扯皮内耗等等现象。中国的u=0.16也有波动,但是要“波动”到u=0.3这个位置,恐怕还需假以时日。;杨君昌先生的例子显然有一个稳态解,即

8、所谓“均衡”解,当时间t足够长以后,Yt不再变化,不难得到稳态时Y=250=230(C)+20(I)。这个式子表示,稳态时,国民收入年年是2百5,消费年年是230,投资年年是20。“均衡”时国民收入和消费年年保持不变,每年追加投资的20亿元还有什么意义呢?难道人类真的是个“2百5”?萨缪尔森的“加速原理”能说得通吗?;最后我举一例,见表2,聊供有情人欣赏。表2的要点是:国民收入也是分解为消费和投资两部分,边际消费倾向也是0.8,国民收入也是逐年平衡,特点是国民收入资本比率保持0.6不变,这个u=0.6比实际统计数据u=0.3偏大,但作为例子,并不构成谬误。;以上我们以杨君昌先生的书作为例子,对“加速原理”进行了评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