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与静态谈汉译英中汉语动词的处理_第1页
动态与静态谈汉译英中汉语动词的处理_第2页
动态与静态谈汉译英中汉语动词的处理_第3页
动态与静态谈汉译英中汉语动词的处理_第4页
动态与静态谈汉译英中汉语动词的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动态”与“ 静态” 谈汉译英中汉语动词的处理包彩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24 摘 要 :汉语是 “ 动态”的语言 , 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 ; 英语是 “静态”的语言 , 主要体现 在英语有少用 (限定式 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 。 本文从 “ 动态”与 “ 、汉修辞差异入 手 , 探讨了汉译英中动词处理的一些具体方法 , 如动词省译 , 动词转换成名词 、 介词 , 动词译成非限 定动词 、 独立主格结构 , 以及动词译成并列谓语等手段 。关键词 :动态 静态 动词 名词 转换 省译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 、化的词 , 是最复杂 、 英 , 但动

2、词的 。 从总体修辞 效果来看 , 静态” , 汉语呈“ 动态” , 亦 即“ 英语有一种少用 (谓语 动词 、 或用其它手 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 ; 而汉语则有一种多 用动词的固有习惯 。 ” (袁昌明 , 1989:63 英语 在理论上以动词为中心 , 而实际上是名词 、 介词 占优势 ; 汉语理论上以名词为重点 , 而实际上是 动词占有很大优势 。 (潘文国 , 1997:379 英语 的“ 静态”特征主要表现在句法方式和词汇方式 上 :前 种 情 况 如 用 非 限 定 动 词 (Non -finite Verb , 省略动词以及将动词名词化 ; 后种情况 如用动词的同源名词 、

3、同源形容词 、 副词及介词 等 。 而汉语的动词无屈折式形态变化 , 若要表示 动作意义 , 只能采用动词本身 (袁 , 1989:63 , 英语中使用非限定动词 、名词 、介词等的地方 , 汉语经常是直接用动词 。 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 用一个限定式动词 (Finite Verb , 唯一例外形式 是并列句动词谓语 ; 而汉语中却存在着 “连动 式”和“ 兼语式” , 如 “他到了火车站发现火车 已经开走了” , 及紧缩句 , 如 “我们下雨也去” , 有的句子几乎全句都是动词 , 如 “打得赢就打 , 打不赢就走 , 不怕没办法” 。英语的限定动词只, 而汉语中的动词 (包括动宾词组 、

4、主 谓词组等 无处不在 , 不仅做谓语 , 也可做主 语 , 如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 宾语 , 如 “鲁迅主张打落水狗” , 定语 , 如 “讨 论的问题很重要” , 状语 , 如 “一定要批判地继 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和补语 , 如“ 小溪旁那 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 。 汉语为数不多的介词 , 大都是从古代汉语动词演变而来的 , 有些还具备 动词的一般特点 , 兼属于介词和动词两类 , 因此 有些语法学家称它们为 “半动词” , “副动词” , “ 汉语中的决大多数的 介词 , 应该划归动词的 范畴 , 只是入句时 , 表现了相当于英语介词的作 用” , 如“他在家”

5、中的 “在”为动词 , 而 “他 在家看书”中的“ 在”则为介词 。 另外汉语中的 许多副词也是由动词组成的 , 如“ 说不定” 、 “ 才 算” ; 许多连词也是由动词组成的 , 如 “那怕” 、 “ 无论”等 , 可见汉语动词出现的频率之高 。 (林 同济 , 1996:429 汉语的动词可以重叠和组合 (Duplication and C ombination , 如 “走走”、“商 量商量” 、 “看一看” , “打打闹闹” , 而英语动词 却不能 。 总之 , 汉语中动词出现的频率要远远超 过英语中的动词 。本文拟从 “动态”与 “静态” 这一修辞差异入手来探讨汉译英中汉语动词 (不

6、 包括判断动词和能愿动词 的处理 。一 、 单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7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 6期 (总第 118期 汉语是 “动态”的语言 , 而英语是 “静态” 的 语言 。 “英语的静态修辞的实质是名词优势和 介词优势 , 而介词优势又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 果 。 因为名词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来联结” (蒋坚松 , 2002:56 。英语倾向于用名词 (词 组 表达汉语用动词所表达的概念 , 即动作 、 行 为 、 状态等 , 尤其在科技 、 法律 、 政治等正式文 体中更是如此 。 这不仅使英语句子简洁紧凑 , 也 避免了将人牵涉进来 , 从而使语句意义更加含 蓄 、

7、间接 , 符合英民族表达习惯 , 因而句子优 美 。 (王寅 , 1999:50 因此 , 在有些情况下 , 汉语动词并不是译成英语动词 , 而是要遵循英语 的这一修辞特点 , 进行必要的词性转换 , 即动词 向名词 、 介词等的转化 , 使译文符合英语的句法 规律 , 因而更加地道 、 更显文采 。(一 动词转换成名词汉语中动词占优势 , 英语中名词占优势 。 一 个主要原因就是汉语中缺少像英语中的 “ -,王力先生所说的 , 2 ment , ” “ choice , , , ” “ discov 2 ery , 中国字典 里可以说是没有一个词和它们相当的 , 在中国词 的形式上 , 辨别

8、不出抽象名词的特征 。 (转引自 蒋 , 2002:62 , 英语中的名词化表达方式 , 汉 语中只能用动词来表示 。 将动词转化为名词是英 语中极为普通和有效的构词方法 , 名词与动词间 的相互转化正是英语的独特之处 。 英语对名词的 青睐 , 不仅过去如此 , 现在更是如此 。 据陈定安 先 生 统 计 , 在 6000Words :A Supplement to Webster 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收集的 6000个新词的 S 部中 , 词条共有 465个 , 其中名 词就有 370个 , 占 79%以上 ; 在 Barnhart 主

9、编的 A Dictionary o f English (Longman , 1974 的 A 字部 中 , 共有新词条 281项 , 名词达 204项 , 占 95%以 上 。 (转引自王文化 , 2001:45 英语对名词 的重视还表现在用名词 (词组 作前置定语修饰 另一个名词 , 而且随着语言的发展 , 在某些文体 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 如“ spaceship booster rocket ignition system ”、 “ The 1989US labor union leader 2 ship ”等 , 这种简便的表达方式 , 无疑加强了英 语“ 静态”修辞的特色 。 因

10、此在将汉语动词译成 英语时 , 常常将其转换成名词 , 这种名词往往是 动词的同源名词 , 包括抽象名词 , 如例 1, 和施 事者的名词 , 如例 2; 也可以是表示动作意义的 名词 , 如例 3或者是动名词 , 如例 4。1. 。was a rem ote threat.2. 。His sister is a great3. 他瞟了一眼钟 。He cast a glance at the clock.4. 。The university was the of him.(二 动词转换成介词汉语介词贫乏 , “ 汉语中的介词用得比较少 , , 。 ” (刘密庆 , :, 但却是组成 , 在英语

11、中起着 。 据统计 , 在 100句连贯性句子 300个介词 。 (陈定安 , 1991:55 英 语中的介词优势与名词优势“ 并行不悖 , 相辅相 成” , 统称为“ 名词优势” (preponderance of noun , 因为英语介词是随着古英语名词格的弱化和消失 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 (王文化 , 2001:46 英语中介词可以说是无穷数的 , 因为现成的介词 和任何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组合 , 还可以产生形 形色色的介词词组 , 另外还可以把动词形变 , 转 化成介词 (如 concerning , regarding 等 或者是分 词加介词的词组 (如 born o

12、f , resulting in 等 。英 语介词具有丰富多彩的词汇意义 , 特别是可以表 达汉语中常用动词来表达的概念 。 因此 , 汉译英 时 , 动词经常也转换成介词 , 如例 1; 短语介 词 , 如例 2; 带介词的习惯用语 , 如例 3 。 1. 。We are the same school.2. 。This is not our Party s policies. 3. 。He is(三 动词转换成副词由于介词大多数都有与之同形的副词 , 这些 副词和介词同样活跃有用 , 也可以表达汉语中常 用动词来表达的概念 , 因此汉语动词也可转换成 英语中与介词同形的副词 。811. 。

13、I am tom orrow m orning.2. ?Is the cloth ?3. 就经济力量而言 , 。 In terms of economic strength India is far(四 动词转换成形容词汉语中的动词也可以转换成表示动作意义的 形容词 , 这些形容词有的兼有动词词性 , 如例 1中的“ open ”既是动词又是形容词 ; 身为动词的 词根 , 如例 2中的 “ familiar ”为 动词 “ familiar 2 ize ”的词根或与动词同词根如例 3中的 “ suspi 2 cious ”与动词“ suspect ”同词根 ; 或是由动词形 成的 , 包括由

14、动词过去分词转化成的形容词 , 如 例 4中的 “ w orried ”为动词 “ w orry ”的过去分 词 , 由动词加前缀 , 特别是 “ a -” , 如例 5的 “ asleep ”由动词“ sleep ”加前缀“ a -”形成 , 或 加后缀而形成的形容词 , 如例 6中的 “ 由动词“ fear ”加后缀“ -ful1.The flowers2. ? Are y ou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type of transistor am plifier ?3. 。He is suspicious of my intentions.4. 。He i

15、s about y our health.5. 。She is6. 。The reactionary g overnment was fearful of public indignation.二 、 多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汉语注重 “动态”描写 , 总体修辞效果呈 “ 动态” , 一个句子中往往会涌现大量的动词 , 但 并不引起动词的臃肿和混乱 , 因为动词没有屈折 的形态变化 , 使用时不受形态上的限制 , 比较方 便 。 (陈 , 1991:22 汉语动词可以作句子的不 同成分 , 如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状语 、 补 语 ; 一个句子中可以连用两个或更多的动词作谓

16、 语 , 动词之间也不用任何关联词语 , 这种结构分 为连动式和兼语式 , 统称为复杂的谓语结构 。 动词连用是现代汉语句法的一个显著特点 , 有时一 个句子中会集结异常大量的动词 , 按照各动作实 际上的时间顺序或逻辑上的因果次序 , 逐步交 代 , 层层铺开 ,. 将事件一一如实说出 , 甚至尽 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 、 动词突出的效果 (林 , 1996:433 , 这种句子结构称为时间性的 动态结构 。 而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有一个定式动 词 , 并列句动词谓语除外 , 更多的是使用名词 、 介词 、 形容词 、非限定动词这些体现英语 “静 态”特色的词汇方式和句法方式 , 避免那

17、种形象 臃肿 、 关系错综复杂的句中从句套从句的结构 , 使语言显得精练 、 简洁 、 重点突出或多样化 , 意 义表达得更清晰 、 更完整 。 因此汉语中多动词的 句子译成英语时 , , 作 , 主干 , 构成全句中 心 , 运用英语所富 , 适当地嫁接到句子 的中心主干上 , 形成空间立体布局 , 使句子语义 层次分明 。 必要时 , 还可断句处理动词集结的长 句 。(一 动词的省译英语“ 静态”特征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就 是 , 能省略的动词 , 尽可能省略 。I. 汉语中的趋向动词存在着虚化用法 , 并 不表示实在的趋向 , 如例 1中的 “来” , 或放在 动词或形容词之后 , 起补充

18、作用 , 如例 2中的 “ 去” , 这种用法的趋向动词英译时可省略 。 1. 别担心 , 。Don t w orry ; I ll talk with y our parents about it.2. ?What did he g o to school for ?II. 有的动词或动词词组在一定的上下文中 只起修辞作用 , 译成英语时可以部分省略或全部 省略 , 这样更符合英语的修辞习惯 , 如下例 。 1. , 一看吓一跳 。The sight of it will be to shock y ou. 2. , 坏事传千里 。Ill news travels apace.III. 由于

19、汉语动词没有屈折的形态变化 , 使 用起来非常方便 , 动词或动词形式在汉语句子中 91无处不在 , 起到了很好的构句作用 , 但这些动词 若是在英译过程中省译的话 , 更符合英语的构句 习惯 。1. , 生产率大大提高了 。 have made for a tremendous rise in productivity.2. 。 E ffort should be made to establish a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I V. 有的动词虽具有动词意义 , 但英译过程 中 , 若“ 省译” , 其原文信息并未丢失 , 而是寓 意在上下文中 ,

20、如例 1, 或寓意在可省略的动词 所修饰的名词意义中 , 如例 2, 且译文更符合英 语的行文习惯 ,1. 。The s oon took effect.2.题 。These are ontem.V. , 可在 , 如例 1, 或形容词 , 如例 2。1. 不管怎么说 , 。 Any way , this can all2. 。The tum or isVI. 汉语中存在着动词重复的现象 , 在许多 情况下 , 并非出自修辞需要 , 而是语言本身所固 有的 (陆乃圣 , 1993:60 或是构句需要 , 其中 某些动词可省译 , 如例 14或省译短句后加 “ otherwise ”或“ vic

21、e versa ”这样的词 , 避免译文 重复和累赘 , 如例 56。1. , , 没完没了 。 They on and on.2. , 但没有用 。I him without avail.3. , 。It is on this basis that we the w orld , our region and ourselves.4. ,。I ll come if y ou want me to and w on t if not. 5. , 。 Dogs often chase cats and not usually6. 责任制度 , , 。The system of job respo

22、nsibility can be adopted where the conditions are ripe and notVII. 汉语中多数动词可以重叠 , 动词重叠 后词义程度减弱 、 缓和 、 委婉 , 表示的动作带有 尝试意味 , 或表示动作的时间比较短暂 , 而英语 虽然“ 有类似于重叠的单词连续反复 , 以及象声 词重叠的现象” , 但与汉语的重叠变化相去甚远 , 远不足以翻译汉语的叠词 (周笃宝 , 1999:26 。 , 多数情况下 , , 用最接近原文 , 如例 1, make , take , give , etc +名 , 一次体”或“ 尝试 , 而此结构中的名词多都与

23、动作动词有词源 关系 , (周 , 1999:27 见例 24。1. 。The tw o families each other only during the S pring Festival.2. 。Y ou tw o of views.3. 。Please at the milk.4. , 可别把他打伤了 。 Y ou may well , but be sure not w ound him.VIII. 汉语语句中的某些兼语式 , 译成英语 时 , 第二个动词可省 , 转化成名词做宾补的结 构 , 如例 1; 当兼语式的第一个动词为使动词 , 第二个动词在英语中的对等词为及物动词时 ,

24、 使 动词可省译 , 如例 2。1. 自己的助手 。She2. 这个情况 。This situation me.IX. 在揭示语中动词省译 , 如下例 。1. 。Staff only.2. 。0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 6期 (总第 118期 No firecrackers.X. 英语有 Syllepsis 的修辞手段 , 汉语名称 为“ 一语双叙” , 结构上指一个词语同时和并列 结构的两部分搭配 , 形式上都要符合英语使用习 惯 , 但“ 含义上一为直义 (Literary meaning , 一 为 喻 义 (Figurative meaning ” (黄 仁 , 1996

25、: 145 。 因此 , 有些动词英译时可不必重复 。 1. , 。We sell clothes that the figures and the times. 2. , 。They s ometimes counsel and s ometimes tea. XI. 汉语中有四字结构 , 而英语中却没有 。 这是因为“ 汉字是单音节象形文字 , 每个汉字都 是一个音 、形 、意统一的单位 , 即使在复合词 中 , 它们在语义上仍保留着相对独立性 , ”在结 构上“ 易于整齐划一 , 利于工整对仗” ; 而英语 则是“ 拼音组合文字 , 字母与音节多少不一 , 字 型有长有短 , 并且已约定

26、俗成 , ”因而结构对称 、音韵齐整的表达 。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形 、(贾文波 , 2000:词性联合词组 ,能是一致的 , 传达的信息也是重复的 , 根据语言 学中的信息论 , 重复信息的价值等于零 , 因此英 译时 , 可只译一部分 , 如例 1, 或合译 , 如例 2, 以免累赘拖沓 ; 另外为了强调或说明清楚 , 两条 同义成语经常连用 , 重复使用 , 翻译这些意义重 复的词组时 , 可采用省略法 , 如例 3或合译法 , 如例 4。1. 你看那正根正苗 , , 要多少 ? Plenty of real gentlefolk2. 。They decided to3. , 。 Her b

27、eauty w ould 4. , 。He is determined to(二 词性转换在找出中心动词作为谓语动词之后 , 可将其它动词作为次要动词进行词性转换 , 即转换成名词 、 介词 、 副词及形容词 , 也可能谓语动词同时进行词性转换 。I. 汉语中位于句首表示原因 、条件等的动词短语或短句 , 可将其转换成名词 (短语 或动 名词做英译文的主语 , 与后边的动词形成主谓关 系 , 如例 1-3, 或是放在介词短语里做第二个动 词的状语 , 如例 46。1. 。made him start.2. , 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 has brought nations closer t

28、o each other.3. , 真 (令人 讨厌 。is objectionable.4. 。He was filled with nausea5. 。, 我们极为关切 。 deeply concerned that y our has been struck by an earthquake.II. 当一个动词与其后边的动词为动宾关系 时 , 后面的动词经常转换为名词 , 如例 12或 动名词 , 如例 3; 或在揭示语中 , 使用一个兼有 动词词性的名词 , 如例 4。1.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untry demands2. 。She made c

29、lear her to the proposal. 3. 。He demanded4. 。NoIII. 后一个动词为前一个动词的目的 、结果 或伴随情况 , 可将后面的动词转换成 “ for +名 词”的结构 , 如例 1; 介词 , 如例 2; 副词 , 如 例 3; 形容词 , 如例 4。1. 。 This plan has been submitted to the State C ouncil 2. 。He went home the key.3. 。The storm raved itself12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 6期 (总第 118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

30、003 年第 6 期 ( 总第 118 期 4. 她拿起电话 , 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他哥哥 。 He picked up the receiver , uncertain of whether he could reach his brother. IV. 前一个动词表示后一个动词的方式 、手 i . 作状语 , 表示原因 , 如例 1 ; 表示结果 , 段 、前提条件或伴随情况 , 常将前一个动词转换 成介词 ( 短语 , 做方式状语 。 1. 在一个没有月色的夜晚 , 游击队出奇兵 , 如例 2 ; 表示方式 、方法或条件 , 如例 3 4 、 ; 表示伴随情况 , 如例 5 ; 表示时间

31、, 如例 6 ; 表 示背景 , 如例 7 ; 进一步解释 、说明 , 如例 8 9。 1. 她卧病在床 , 什么事都需要人伺候 。 Confined to bed , she needed to be waited on in everything. 2. 1942 年她丈夫死了 , 给她丢下了 5 个孩 夺了日本人的一个碉堡 。 On a moonless night , the guerillas captured a Japanese blockhouse in a surprised attack. . 2. 他们对准敌人的据点开炮 。 They fired shells ( 炮弹

32、at the enemy strong2 s 3. 他们 不顾 后果 , 一意孤行 。They carried on regardless of the consequences. 4. 他拿着枪 , 绕着屋子巡走 。 He walked around the house with a gun. 1. 一位年轻的女士开车送我们回家 。 A young lady drove us home. 2. 他证明自己值得信赖 。 He proved himself worthy of confidence. 3. 中国宪法保障妇女不受歧视 。 discrimination. The Chinese Co

33、nstitution protects women from 4. 合同在等你 签字 。The contract is waiting for your signature. 5. 我在等他打电话给我 。 I am expecting a call from him. ( 三 转换为非限定动词 、独立主格结构 hold. 子。 Her husband died in 1942 , leaving her with five children. 3. 我们坐吉普车访问了好些城市 。 Travelling by jeep , we visited a number of cities. 4. 这年

34、冬天他扮作商人回到北京 。 He returned to Beijing that winter , disguised as a merchant. 5. 黄河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 往东流入大海 。 The Yellow River flows east to the sea , carrying large bodies of silt with it 6. 他转过身 , 看见一辆救护车开了过来 。 Turning around , she saw an ambulance driving up . 7. 这座桥是 1192 年修的 , 已经有 700 多年 V. 兼语式里的第二个谓语动词

35、常可转换成 副词 , 如例 1 ; 形容词 , 如例 2 ; 介词 , 如例 3 ; 名词 , 如例 45 。 的历 史 了 。Built in 1192 , the bridge is over 700 years old. 8. 他讲了 15 分钟的话 , 谴责这场战争 。 He spoke for fifteen minutes , condemning the war. 9. 请把这份表填一下 , 写下你的姓名 、住 汉语中的动词大量集结在一起 , 无论是由连 谓词组或联合词组作谓语的单句 , 还是由同一个 主语的几个分句组成的复句 , 其动词无限定形式 和非限定形式之分 , 而英语中

36、的动词却分为谓语 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汉译英时 , 首先要找出中心 动词作为谓语动词 , 再将其它动词转换为非限定 动词 ( 包括不定式 、 - ing 分词 、 - ed 分词 、 独立主格结构 ( Absolute Construction , 可表示原 因 、结果 、方式 、伴随 、目的 、时间顺序 、描述 或说明等 。 I. 译成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 22 址等 。 Please fill in this form , giving your name , ad2 dress , etc. ii . 作定语 , 起修饰 、限制作用 。 1. 他们修建了一条通往山里的路 。 They bu

37、ilt a highway leading into the mountains. Five enemy helicopters sent to the rescue were shot down. iii . 做宾补 , 补充说明情况 。 1. 这话立即逗得大家都笑了 。 The words immediately set us all laughing. 2. 派来救援的五架敌军直升飞机被击落了 。 2. 她看到孩子们在托儿所受到很好的照顾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6 期 ( 总第 118 期 She saw her children well taken care o

38、f in the nursery. II. 译成不定式 , 作主语 , 如例 1 ; 作宾语 , 如例 2 ; 作定语 , 如例 3 ; 作状语 , 如例 4 ; 作宾 语补足语 , 如例 5 。 1. 坐火车到那儿要 30 个小时 。 It takes ( us thirty hours to get there by train. 2. 他们宁愿不把这列入议程 。 They preferred not to put this on agenda. 3. 他在找点书假期看看 。 tion. He is getting something to read during the vaca2 式

39、, 分为不定式 “独立主格结构” - ing 分词 、 “独立主格结构” - ed 分词 “独立主格结构” 、 和无动词 “独立主格结构” 其中后 3 类用得较 , 多。 “独立主格结构”通常在句中起状语分句的 作用 , 位置比较灵活 , 可位于句首 、句中或句 尾 , 表示原因 , 如例 1 ; 表示结果 , 如例 2 ; 表 示条件 , 如例 3 ; 表示方式和伴随状况 , 如例 4 5 ; 表示时间 , 如例 6 ; 表示背景 , 如例 7 ; 旨 在解释 、补充或说明 , 如例 8 。 1. 外面雨下得瓢泼似的 , 我们只好呆在家 里。 The rain pouring , we ha

40、d to stay at home. 2. 这就是上个月遭洪水的村子 , 街上横七 竖八地躺着连根拔起的大树 。 This is the village that was ravaged by the flood last month , its streets strewn with uprooted trees. 3. 各方面考虑起来 , 他的方案比你的更有 4. 续续开辟和疏通多种渠道 , 切实保障人 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 We should continue to open channels to guarantee the peoples democratic rights. 5.

41、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 和技术交流 , 允许外国公司 、企业和其他经济组 织和个人 ,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 , 经中国政府批 准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 同中国的公司 、企 可行性 。 All things considered , his design is more feasible than yours. 4. 老人在前面带路 , 他们两人动身往山里 thorizatio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 其中 , 例 5 是一很长的兼语结构 , 动词 “允 许”是句子的谓语 , 译成了限定动词 “permits” , 动词 “举办”是句子宾语的

42、谓语 , 译成了不定式 “to incorporate ” 作 宾 语 补 足 语 。其 它 的 动 词 , , 像“扩大” “合作” “交流” “批准”和 “合 、 、 、 营”分别译成了动名词 “expanding” 、名词 “co - operation” 、兼有动词词性的名词 “exchange ” 、 名词 “authorization ”和形容词 “joint ” 。由 此 可 见 , 往往可以多种方法来处理一个汉语句中不同 的动词 。 III. 译成 “独立主格结构 (Absolute Construc2 tion ” 即带有自己的主语 、在结构上与主句不 , 发生关系的结构 。

43、 “独立主格结构”按其结构形 ciple of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and subject to au2 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 With a view to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 - ope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exchange ,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permits foreign compa2 s nies , enterprises , other economic entities or individuals to i

44、ncorporate themselves ,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nies , enterprises or other economic entities on the prin2 P. R. China , into joint ventures with Chinese compa2 去。 With the old man leading , the two started towards the mountains. 5. 他手里拿着枪 , 走了 。 He went off , gun in hand. 6. 春天来了 , 树都绿了 。 Sprin

45、g coming on , the trees turned green. 7. 他坐在椅子上 , 身边的一个人在看报 。 He sat in the chair , a man next to him reading newspapers. 8. 许多贫农 , 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然处 于贫困地位 , 有些人欠了债 , 有些人出卖土地 , 或者出租土地 。 On the other hand , many poor peasants are still tion , with some getting into debt and others selling or renting out t

46、heir land. ( 四 译成并列谓语 living in poverty for shortage of the means of produc2 英语呈 “静态”的特征并不是说当用动词时 而弃之 , 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 , 因为英语动词在 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要高于在科技 、法律 、政 治等正式文体中出现的频率 ; 如若将红楼梦 2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6 期 ( 总第 118 期 中 “王夫人和风姐见大夫出去 , 方从厨房出来 。 王夫人略坐一坐 , 也回房里去了 。 ”译成充满英 语抽象名词及动词的其它名词形式的译文 “The emergence of Lad

47、y Wang and Xifeng from behind the screen was preceded by the going away of the doctor , and soon after a little while of rest there Lady Wang s return to her own apartment occurred” 则会使这部 , bathroom , taking away the towel to examine the cut up2 4. 他心里乱糟糟的 , 又退回门里 , 用手抓 After some fumbling under the

48、 pillow , his wife produed a packet of silver dollars which she handed 司 , 商务印书馆 , 1991 年 。 1996 年 。 1996 年 。 2000 年 。 on his cheek. 世界名著变得晦涩无味 , 失去文学作品生动 、逼 真的特征 。 ( 李晓棣 401 - 402 在将汉语的连动 式结构译成英文时 , 译者首先要从汉语各动词的 时间及逻辑排列顺序中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性 质 , 看原文中的动词是否都该是英译文中的谓语 动词 , 若都是 , 则应将其译成并列谓语 , 如例 1 2 ; 若多个动词中有某

49、几个中心动词可作为谓 语动词 , 而其它的是次要动词 , 则可将这几个中 心动词译成并列谓语 , 次要动词可进行词性转换 或译成动词的非限定形式 、独立主格结构作谓语 的从属成分 , 围绕句子中心主干进行空间搭配 , 如例 34 , 其中例 3 中的次要动词 “细看”译 成不 定 式 “to examine ” 又 作 现 在 分 词 短 语 , “taking away the towel ”的目的状语 。但译文谓语 动词如果铺排过多 , 就会显得很累赘 , 语义层次 很不分明 , 带有浓厚的汉语色彩 , 这时 , 应首先 采取断句处理 , 例 5 中 , 原句包含有 9 个小短 句 , 即

50、便挑选几个中心动词译成并列谓语 , 也未 免太显汉化 , 因此译者根据原文的语义内容 , 在 “交给老栓”和 “老栓接了”之间断句 , 确立两 个 SV 主干 “his wife produced”和 “Old Chuan pocketed , patted , went into ” 前部分描述的是华 , 大妈的动作表现 , 后一部分描述的则是老栓的情 况 , 其中第二个主干是并列谓语形式 , 另外 , “老栓接了”在译文中的语义内容融合在其前的 定语从句 “which she handed over”中 ; 次要动词 都做了相应的处理 。 1. 飞机一头扎入树林爆炸了 。 The plan

51、e crashed into trees and exploded. 2. 我进了火车站 , 买了车票 , 走进了候车 挠着那乱蓬蓬的头发 , 眉头拧成大疙瘩 , 在屋里 走着 。 Distraught , he turned back from the door and paced up and down the small room , running his hands through his unkempt hair , his forehead furrowed. 5. 华大妈在枕头底掏了半天 , 掏出一包洋 钱 , 交给老栓 , 老栓接了 , 抖抖的装入衣袋 , 又 在外面按了两下

52、 , 便点上灯笼 , 吹熄灯盏 , 走向 里屋去了 。( 鲁迅药 总之 , 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 “动态”向 “静态”转化 、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 结构转 化 的 过 程 , 也 就 是 由 汉 语 的 意 合 结 构 ( Parataxis 向英语的形合结构 ( Hypotaxis 转化 的过程 , 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 维方式转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 其间 的险阻不可胜数 。这个过程完成得好 , 译文就符 合英语语言的规范 , 这个过程完成得不好 , 译文 就会汉化 , 妨碍了原文内容的确切传达 。我们的 学生动辄用动词写英语句子 , 而且多是小短句或

53、简单的复合句 , 带有浓厚的汉语气息 , 主要是受 汉语 “动态”修辞的影响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 , 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 , 了解英汉 两种语言在词汇 、语法与修辞上的差异 , 为翻译 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参考文献 : 室。 I wen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 bought a ticket and walked into the waiting - room. 3. 他跳起来 , 连忙跑到洗脸室 的镜子前 , 拿掉了毛巾 , 细看他腮上的伤口 。 He jumped up and hastened to the mirror in the 24

54、which she handed over. Old Chuan pocketed it ner2 vously , patted his pocket twice , then lighting a paper room. lantern and blowing out the lamp , went into the inner 1. 陈定安 : 英汉比较与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 2. 冯庆华 :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3. 黄任 : 英语修辞与写作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 4. 贾文波 : 汉英时文翻译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 ( 下转第 32 页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6 期 ( 总第 118 期 的同义词也是使用较频繁的一种手段 , 例如 : (19 Thousands of factories pour their poison into the Mediterranean , and alm every city , town and village on ost the coast sluices its sewage , untreated , i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