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拨针在颈_第1页
超然拨针在颈_第2页
超然拨针在颈_第3页
超然拨针在颈_第4页
超然拨针在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超然拨针在颈、腰、膝疼痛症的应用作者 陈超然 吴湘莲 颈、腰、膝疼痛症,在急、慢性软组织劳损中,为较难治之症。要达到高效(1-2次治愈)不反弹、远期效佳(达5年以上不复发)。痛苦小(微创);操作易、投资少、不用药、无不良后遗症等优点。为绿色首选疗法。 超然拨针临床应用40余年,治愈各种疼痛病几万人次,有其独特应用价值和体系,已被疼痛界初步了解,与众不同的有几,机制问题有三:筋膜学。骨膜学。皮下脂肪垫等。以此提高了疼痛症的诊断水平;减少了漏诊、误诊现象。 (一)、颈椎病:笔者分头痛、头昏型;手臂麻痛型;头痛头昏合并手臂麻痛型(混合型)。 按“筋膜学”“骨膜学”“脂肪垫”三机制,诊断与治疗较为简捷

2、、安全、高效。 头痛、头昏型:(症状省略)特别肥胖、颈项短者为多发病人群,诊断:多为脂肪垫型。治疗:以消除脂肪垫、松解浅层筋膜组织为好。 病例一:刘 男 48岁 江阴市环卫所工人。 时颈项酸胀、晨起僵硬、头昏晕,多年治疗以牵引、针刀、药物注射、推拿整脊等疗法,有效不持久,日久渐加剧。X、CT诊断为颈椎C5、6、7骨质增生。 检查:体型肥胖,颈项短而肥厚,抓捏患处僵板酸痛,皮肤桔皮样改变。诊断为:颈项脂肪垫型。 治疗:在颈项部局麻、用拨针透拨脂肪垫二次而愈。患者喜出望外,随访半年余末复发。 手臂麻痛型: 病例二:管 男 43岁 江阴市农民 患者手臂麻痛、夜不能入睡。以不断活动上肢以缓解症状,住医

3、院治疗,CT,X线诊断为颈椎C5、6、7骨质增生。治疗:整脊、牵引、针刀、药物局封等疗法,住院三天效不佳,而求于本疗法。检查与治疗:在肩胛骨天宗穴区有阳性点,即在天宗区局麻针拨术,术中以骨膜效应为主。针感放射至肩、臂、手指,当即症减,夜即能入睡,共治三次而愈,回访四年多末复发。 头痛、头昏合并手指麻痛型 病例:张 女 40岁 张家港人 患头痛、头昏、肩上酸痛,伴有手指麻木。病程3年,阴雨天加剧,喜打牌、看电脑。X、CT诊断:颈椎C4、5、6骨质增生,累治少效。就诊时主诉,后头痛,肩胛骨内侧角有疼痛点。伸缩肩胛骨而感舒适,仔细检查发现整个斜方肌多处附着点有隐性点。即在阳性点与隐性点同时作拨针术,

4、术毕觉症状锐减。三次而愈,随访年余末复发。 如一侧头痛,头昏晕者,胸锁乳突肌参与病变者甚多。 分析:颈椎病症,实际上症不很重,但很敏感。头昏、痛影响人们工作生活,其病组织以浅、中层为主。因浅、中层是运动主要组织,多动,即多劳常识也。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该病症是疼痛中发病率最高,症最重,病变部位广泛。笔者运用“筋膜学”“骨膜学”机制。应用“超然拨针”30余年,不断探索其真谛,也发现不少鲜为人知的机理和技巧。形成独特的治疗体系,提高了疗效。 求证一:椎突(包括椎管狭窄、椎体滑脱、增生等)的:疼痛、酸胀、麻木、功能障碍等症状。其反射下肢径线:由腰臀部大、小腿足底、足背、足趾,这一现象属突出后压迫筋膜

5、产生的反射弧。因此,我们的治疗都是在打断其反射弧而治愈。 求证二:疗法有三:根性疗法有:手术、射频、激光、胶源酶等都是根性治疗,不可否认这些疗法效很高,但风险大,痛苦大,投资大,如复发再治难。亚根性疗法:有针刀、骶疗、针灸、拨针等,即在椎间盘突出周围治疗,能达到高效、安全、简易、价廉等优点,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非根性疗法:疗法极多。优劣各异,不一一论述,所谓非根性疗法即局部症状治疗为主,也可亚根性与非根性疗法同时结合应用,达到近期和远期疗效佳。 病例一:蒋 女 48岁 北京医院疼痛科主任,二年前患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缓解,近又出现症状,用其它保守疗法不佳,再手术不敢。适在开会期,在现场即用拨

6、针治疗,用亚根性疗法,一针多点一次治愈80%,一月后又到北京开会,再给蒋某针灸术一次,针感下行至病变部位而愈。 病例二: 男 52岁 宜兴农民 二年前患椎间盘突出症,在当地医院做手术切除术,近又复发,夜不能入睡,白天不能行走,不能平卧翻身。经保守疗法少效而求治于拨针疗法。检查:在腰部有7-8公分切口,不能伏卧检查,症状从腰部治少阳胆经下行至足背、足趾3-4。治疗:针灸针在椎突旁进针,三分钟后症状复制成功,肢、腿渐能放平,症状渐减,下地行走,上、下楼梯不痛,不麻,再在臀部阳性点区作非根性拨针治疗。再次用针复制而收效。 求证三:腰突症之一“脊中型”,其症状不是很重,反射弧的径线不长,一般仅有臀部有

7、轻度酸胀等,局部以腰椎L3、4、L4、5或L5-S1,多数只有1-2棘突有阳性点。各种疗法都很难治愈。笔者用拨针治疗一般2-3次即愈。 病例四:李 女 53岁 张家港农民 患腰脊痛六-七年,多种方法使用均末收效。X线诊断为腰突症,L4-5突出。检查:在腰L4-5二棘突有压痛点,两下肢无明显反射症状。诊断为脊中型。用局麻针拨术三次而愈.随末发。求 证四:国粹针灸术能否提高疗效。“能”! 笔者运用“筋膜学”“骨膜学”机制就能提高针灸术的疗效数倍以上,并可立即收效。 病例五:张 男 54岁 北京公安部干部 患腰突症二月余,X、CT诊断为腰椎间盘L4、5突出,在北京各教授、专家级诊治二月余。方法有针灸

8、、针刀、拔罐、牵引、整脊、膏药、中西药等疗法仍不见良效,笔者适在北京开会给予诊治。检查:患者腰、臀、腿酸痛,足麻冷到大腿,后侧与外侧有广泛压痛点。诊断为后侧型与外侧型腰突症,即用针拨术,亚根性疗法治疗复制出症状10分钟后,酸痛渐减,半小时痛锐减,仅有足底麻冷。第二次补治一次足底发热,也不麻而愈.嘱五天后再治一次巩固疗效。 病例六:王 男35岁 北京中华慈善总会干部 患者腿痛十余年,经各专家,学者多种手法、针刀、针灸均少效。在会议期间,即为其针灸术一次,使整个臀部腿发胀,发热转为舒适,惊呼从末有此大效。 笔者定语:针灸术能提高疗效,也能象射频、激光,那样能复制症状而收效,而且可重复应用、无损伤、

9、无不良后遣症、操作易、与拨针结合效更高而不易复发,不久针灸术以全新疗效,把快萎缩的针灸事业发扬光大。 (三)、骨性膝关节炎 骨性膝关节炎的诊治较为简单,疗效佳,但目前医卫界对此病症仍不得要领,使疗效低劣,笔者细究其弊端有几:骨伤界对运动器官骨、肌、腱解剖有误区。对影像学有误区,认为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造成该病的主要成因,忽略了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性, 造成漏诊极为普遍(个别有误诊)。笔者运用“筋膜学”治疗极为简捷。 病例一:张 女 68岁 安微农民 患双骨性膝关节炎、伸屈疼痛、不能上下楼梯。X、CT为骨性膝关节炎,用保守疗法少效,后在 医院置换不锈钢假关节,左侧膝关节末换,症状如旧,后求治于本疗法二

10、次而愈,患者说:旱知此法有效,不换关节了。 病例二:何 女 68岁 江阴农民患者关节疼痛多年,多走路加剧,休息可缓解,久治不愈,影像X、CT诊断为骨性关节炎。细思为何久治不愈?后详查发现胫骨髁上仅有米粒大小结节压痛,即在该米粒处作拔除术即愈。 病例三:刘 男 73岁江阴退休工人 患左侧膝关节痛多年,X、CT诊断为骨性关节炎,用各种疗法均少效,有日渐加剧之势,外出须拐杖帮助,医院给换关节,因年老体弱不适宜做手术。无奈而求治于本疗法。检查:全髌有5/6有阳性点,因年老体弱,采用拨针与推拿结合,五次而愈。全家叹服。 小结 以上三病种机制以“筋膜学”“骨膜学”“皮下脂肪垫”为主。 颈椎病以浅、中层软组

11、织和皮下脂肪垫为主。腰突症:以亚根性与非亚根性治疗为主。针灸术与拨针术相结合。骨性膝关节炎:以局部症状为主、运用“筋膜学”才能诊断“精确”、防止漏诊。从而提高疗效。- 本文出自疼痛速疗网,原文地址:骨膜劳损即“骨膜效应”,目前尚未引起国内外医学界所重视。它在急慢性软组织劳损上有所体现,治疗较为棘手。下面通过解剖与功能、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等来进行阐述。一、解剖与功能:骨膜属最深层、最致密的结缔组织之一,它覆盖于骨组织之表面。具有营养、保护、传递、运输、支持等功能,是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起止点。它的支持点均附着于骨缘、骨面、骨突等解剖结构上。二、发病机理与诊断:由于各肌肉、肌腱、韧带等

12、运动系统组织均附着于骨组织即骨膜上,因此所有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均能在骨膜上产生病变点,出现疼痛、酸胀、麻木、肢冷等临床症状。 腰筋膜解剖与发病机理:腰筋膜是全身最厚、最大、最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之一,分浅、深二层,它形成骶棘肌的肌纤维鞘。向上附着于第十二肋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向内附着于棘突、横突,向外浅深二层筋膜愈合构成腹肌的起始腱膜。该腱鞘是全身运动量最大、受力最强的腱鞘,它负担着上身重量及肩负外界重量,该部是腰L4/5至L5/S1传递到下肢之枢纽,该部又是全身最薄弱之处,也是发病率最高,症最重之处。由于活动频繁,在动静力劳损下,内压增高,静力劳损使细胞膜钠/氯(Na/Cl)离子转运失衡,导

13、致负离子蓄积、静电吸附而产生反射性症状即骨膜劳损症。髂腰部治疗:各种保守疗法均是间接地打断其反射弧和降低腱鞘内高压而产生疗效。利用超然拨针治疗,应以笔者通过临床多年总结出的“七定”原则为基础:1.定型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病变部位大少,制订治疗方案,定范围时宜大不宜少,它分为:定位、定点根据疼痛发生的部位及其放射的部位,可分以下几种类型:A:定范围又叫定位:根据阳性点与隐性点和拨针进何病变肌间隙层时所出现的针感(酸、胀、麻等放射感)而定范围1)、后侧型:症状行径线:腰椎L3-5、S15,臀中央坐骨结节大腿后中央腘窝小腿足跟部位。类似于足太阳经2)、外侧型:腰椎L1-3、S1-3髂前上、下棘胫腓骨之

14、间外踝前缘、足趾2、3、4。类似于足少阳经3)、混合型:后侧型与外侧型同时兼有,根据症状和压痛点的几个节段,定上、下各一个节段即可。B:定点:根据病人主诉测知的为阳性点,根据医者测出的为隐性点,阳性点与隐性点同治效佳。(1)腰骶部在棘突旁开1厘米左右、上、下各点距离1一2厘米,一般定12个点;(2)骶髂关节处定一点(3)臀部又分:后侧型:定髂后下棘,即臀大肌起始部和皮下脂肪垫。一般定12个点。外侧型:定臀部中肌、阔筋膜张肌起始部定一点。前侧型:前内侧型定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起始部定一点。(4)下肢:各长肌中段的支持点和肌间隙。3.(治疗):定深度:深度决定疗效,过浅不及,过深入不安全,有时深浅结

15、合。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后,病人取俯卧位,双手叠合前额置于手背。天宗穴(冈下窝)处定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注入2%利多卡因1ML,12号无菌针头打孔,用超然3号拨针刺入透过浅筋膜后,直达骨面进行摩擦刺激骨膜。此时病人诉说针感向病灶的方向传导直至手部,留针5分钟后再行刺激骨膜。如果无传导感,可移动针端更换治疗部位,至肩胛冈下缘及肩胛骨孟或肩胛骨冈上角等部位,针感即向患肢传导再留针5分钟,此时病人诉说手部有轻松感,最后在针孔周边360度透拨,上至斜方肌及肩胛骨内上角,内侧至胸椎棘突处,外至三角肌下缘,下至肩胛骨下角小圆肌附着处。透拨时可上挑针体,力度大约1kg,力量可增加针感传导。出针,

16、无菌纱布覆盖。术毕。嘱:应用抗生素3天,避免过度疲劳。如肩胛骨上部及颈部软组织筋膜有病损的再行补针,体质虚弱者可配合中医辩证施治,辅以中药治疗。腰背部:腰背筋膜下浅至1-2 MM深至骨面。骶部:腰髂肋肌腱膜下及骶骨背面之间。各肌组织以起点部为主,深入达肌腱基底部,长肌中段,阔肌中央部,支持点为主。皮下脂肪垫:取脂肪垫层。4:定力度:因人而宜,因部位而异。(1):以针感(酸麻胀痛)放射下行对疼痛部位,或症状减轻、或肢体出现在舒适感为最佳力度。(2)一般拨针有扛杆力度:腰部2-3公斤、臀部6-10公斤、小腿1-2公斤不等,视病人体质和耐受能力而定。(3)脊柱:中央型用合力即左右向中心拨。(4)一侧

17、型向脊柱向上向下用分力拨。4:定方向(1)腰部以棘突1厘米为主,进入腰背筋骨膜层后向上45度,再向下45 度拨形成内切口。进入骨膜层后遂点慢慢松拨,动作轻柔,让病人有轻松感后再扎,因为疼痛有累加反应。治疗中要时时询问病人,一是了解治疗针感,二是分散病人注意力,使之积极配合。(2):骶部:除脊中线旁上下贯通透拨,再向外透向骶骨外侧缘。(3)肌性:起止点、支持点作上、下、左、右透拨。(4)皮下脂肪垫:用拨针从中心向四周360透拨注意:治疗时腰、臀部也可作360透拨,直径可达40cm,大小腿可作上下、左右透拨长度可达4050cm,即点面结合,上下结合,范围宜大不宜小,可防止复发。-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

18、、颈椎病、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等病症。今讨论腰推间盘突出症及腰部筋膜鞘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前突、后突、侧突三型。从影像学骨膜劳可见椎体硬膜受压,因此刺激硬膜而产生反射弧,该硬膜是靠近脊神经节L34.5至S1神经节段,具有丰富的神经和高敏度的神经反射弧。它的反射效应首先起于腰骶部,为原始级级,然后反升至臀部,为级,再次下引至大小腿、足底、足背、足趾,为级,产生疼痛、酸胀、麻木、肢冷等症。外侧向腹部反射性牵拉痛,常见下腹部、肛门、生殖器等部位疼痛。向上反射于腰背部组织而产生胀痛、组织僵硬、背肌紧张隆起,也可通过阔肌起始部向肩关节放射,产生上肢上举、外展功能障碍等症。骨膜劳损即“骨膜效应”

19、,目前尚未引起国内外医学界所重视。它在急慢性软组织劳损上有所体现,治疗较为棘手。下面通过解剖与功能、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等来进行阐述。一、解剖与功能:骨膜属最深层、最致密的结缔组织之一,它覆盖于骨组织之表面。具有营养、保护、传递、运输、支持等功能,是各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起止点。它的支持点均附着于骨缘、骨面、骨突等解剖结构上。二、发病机理与诊断:由于各肌肉、肌腱、韧带等运动系统组织均附着于骨组织即骨膜上,因此所有软组织急、慢性劳损均能在骨膜上产生病变点,出现疼痛、酸胀、麻木、肢冷等临床症状。 腰筋膜解剖与发病机理:腰筋膜是全身最厚、最大、最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之一,分浅、深二层,它形成骶

20、棘肌的肌纤维鞘。向上附着于第十二肋下缘,向下附着于髂嵴,向内附着于棘突、横突,向外浅深二层筋膜愈合构成腹肌的起始腱膜。该腱鞘是全身运动量最大、受力最强的腱鞘,它负担着上身重量及肩负外界重量,该部是腰L4/5至L5/S1传递到下肢之枢纽,该部又是全身最薄弱之处,也是发病率最高,症最重之处。由于活动频繁,在动静力劳损下,内压增高,静力劳损使细胞膜钠/氯(Na/Cl)离子转运失衡,导致负离子蓄积、静电吸附而产生反射性症状即骨膜劳损症。髂腰部治疗:各种保守疗法均是间接地打断其反射弧和降低腱鞘内高压而产生疗效。利用超然拨针治疗,应以笔者通过临床多年总结出的“七定”原则为基础:1.定型的目的:主要是确定病

21、变部位大少,制订治疗方案,定范围时宜大不宜少,它分为:定位、定点根据疼痛发生的部位及其放射的部位,可分以下几种类型:A:定范围又叫定位:根据阳性点与隐性点和拨针进何病变肌间隙层时所出现的针感(酸、胀、麻等放射感)而定范围1)、后侧型:症状行径线:腰椎L3-5、S15,臀中央坐骨结节大腿后中央腘窝小腿足跟部位。类似于足太阳经2)、外侧型:腰椎L1-3、S1-3髂前上、下棘胫腓骨之间外踝前缘、足趾2、3、4。类似于足少阳经3)、混合型:后侧型与外侧型同时兼有,根据症状和压痛点的几个节段,定上、下各一个节段即可。B:定点:根据病人主诉测知的为阳性点,根据医者测出的为隐性点,阳性点与隐性点同治效佳。(

22、1)腰骶部在棘突旁开1厘米左右、上、下各点距离1一2厘米,一般定12个点;(2)骶髂关节处定一点(3)臀部又分:后侧型:定髂后下棘,即臀大肌起始部和皮下脂肪垫。一般定12个点。外侧型:定臀部中肌、阔筋膜张肌起始部定一点。前侧型:前内侧型定阔筋膜张肌股四头肌起始部定一点。(4)下肢:各长肌中段的支持点和肌间隙。3.(治疗):定深度:深度决定疗效,过浅不及,过深入不安全,有时深浅结合。治疗方法:明确诊断后,病人取俯卧位,双手叠合前额置于手背。天宗穴(冈下窝)处定位,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局部麻醉注入2%利多卡因1ML,12号无菌针头打孔,用超然3号拨针刺入透过浅筋膜后,直达骨面进行摩擦刺激骨膜。此

23、时病人诉说针感向病灶的方向传导直至手部,留针5分钟后再行刺激骨膜。如果无传导感,可移动针端更换治疗部位,至肩胛冈下缘及肩胛骨孟或肩胛骨冈上角等部位,针感即向患肢传导再留针5分钟,此时病人诉说手部有轻松感,最后在针孔周边360度透拨,上至斜方肌及肩胛骨内上角,内侧至胸椎棘突处,外至三角肌下缘,下至肩胛骨下角小圆肌附着处。透拨时可上挑针体,力度大约1kg,力量可增加针感传导。出针,无菌纱布覆盖。术毕。嘱:应用抗生素3天,避免过度疲劳。如肩胛骨上部及颈部软组织筋膜有病损的再行补针,体质虚弱者可配合中医辩证施治,辅以中药治疗。腰背部:腰背筋膜下浅至1-2 MM深至骨面。骶部:腰髂肋肌腱膜下及骶骨背面之间。各肌组织以起点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