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磨牙隐裂模型裂纹变化_第1页
论磨牙隐裂模型裂纹变化_第2页
论磨牙隐裂模型裂纹变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磨牙隐裂模型裂纹变化        隐裂牙综合征1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牙体组织疾患,由于隐裂早期患者无明显症状,牙冠表面的细小裂纹不易被发现,常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导致成年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牙齿劈裂。在一些工业化国家,已成为继龋病和牙周病之后导致牙齿缺失的第三位因素2。临床观察发现,隐裂牙受力后裂纹逐步扩展,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牙髓刺激症状,就诊时牙冠表面常可见明显裂纹。本研究通过计算机建立隐裂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在裂纹两侧牙尖斜面上施加不同形式的载荷,观察裂纹的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对隐裂牙整体位移的影响,探讨

2、隐裂牙受力后裂纹的变化规律,为控制和预防裂纹的扩展积累研究资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模型的建立        1.1.1  真实模型  根据中国人下颌恒磨牙的正常值标准3,参照钱蕴珠等4对隐裂牙的研究结果,选择一个外形典型的离体隐

3、裂右下颌第一磨牙。牙长20.58 mm,近远中径11.60 mm,颊舌径10.20 mm,冠高7.60 mm;面有5个牙尖,5条发育沟,最大高度差1.5 mm,牙尖斜度38.29°。        1.1.2  三维有限元模型  主要采用八节点六面体单元,沿牙长轴方向取13个剖面,沿近远中方向取11个剖面,形成三维有限元模型。全模型共有1 927个节点,1 030个体单元(其中釉质224个,牙本质

4、510个,牙骨质296个)。牙周膜采用四节点平面应力膜单元,共计392个。由于牙髓腔不受力,未设单元。        1.1.3  初始裂纹  裂纹自下颌第一磨牙面远中一侧开始,沿牙长轴方向向下取3种不同深度,分别为4.7(A)、6.1(B)、7.1 mm(C),以模拟龈向开裂2/3、3/4、9/10的状况;沿近远中方向取4种不同开裂长度,分别为2.3(1)、4.8(2)、7.1(3)、9.5 mm(4),以模拟面开裂1/5、2/5、3/5、4/5的状况,

5、共有A1A4、B1B4、C1C4总计12种初始裂纹情况,其中C4为最大隐裂模型。另外设无裂纹模型作为对照。        在计算模型中采用接触元来描述裂纹。在模型裂纹断面处设置双节点(即具有相同坐标的2个节点),将这2个节点设置为一对接触元。接触元的刚度按其接触状态进行设置,当该处为断裂时,设置其刚度为零;当该处为不断裂时,则取值为材料刚度。为充分表现不同裂纹的状态,模型裂纹断面共设置165对接触元。        1.1.4 

6、; 载荷工况  取下颌第一磨牙最大正常力727 N5,按咬合状态,参照吕纯洁等6加载的10种载荷方向,设计3种加载方向共6种加载工况。1)载荷工况1:咬合力平均分配在下颌第一磨牙颊尖的舌斜面上,垂直于颊尖舌斜面;2)载荷工况2:咬合力平均分配在颊尖舌斜面和舌尖颊斜面上,垂直向下;3)载荷工况3:咬合力平均分配在第一磨牙舌尖的颊斜面上,垂直于舌尖颊斜面;4)载荷工况4:咬合力作用于下颌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的舌斜面,垂直于颊尖舌斜面;5)载荷工况5:咬合力作用于远中颊尖舌斜面和远中舌尖颊斜面,垂直向下;6)载荷工况6:咬合力作用于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尖的颊斜面,垂

7、直于舌尖颊斜面。     1.1.5  材料参数  隐裂牙有限元模型中的各种材料均视为各向同性的均质线弹性材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周膜的弹性模量分别为46 980.00、11 720.00、2 398.00、9.80 MPa,泊松比分别为0.30、0.30、0.30、0.457-8。         1.1.6  边界条件  整个牙体通过牙周

8、膜的平面应力膜元支持于牙槽骨上。牙槽骨则单独设立节点(共计392个),所有节点固支。        1.2  方法        采用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自行研制的航空航天结构弹性接触分析程序系统(AASA),计算12种初始裂纹模型在6种载荷工况下近远中、颊侧向、舌侧向和龈向的牙齿最大位移以及面裂纹始端位移,与这6种载荷工况下无裂纹模型相应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裂纹的存在对牙齿受力后整体位移的影响。计算12种初始裂纹

9、模型在6种载荷工况下的面裂纹宽度,分析不同长度和深度的初始裂纹模型受力后面裂纹宽度的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裂纹的存在对牙齿受力后位移的影响        与对照模型相比,6种载荷工况下牙齿12种初始裂纹模型面节点沿近远中、颊侧向、舌侧向和龈向的最大位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最大隐

10、裂模型C4最为典型。模型C4与对照模型在6种载荷工况下面节点沿近远中、颊侧向、舌侧向和龈向最大位移的测量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载荷46造成的位移大于载荷13。模型C4与对照模型在6种载荷工况下面裂纹始端节点位移的测量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载荷46造成的裂纹始端位移大于载荷13。表1、2中向近中、颊侧及面方向的位移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2.2  初始裂纹对受力后裂纹宽度的影响        12种初始

11、裂纹形式下牙齿受力后面裂纹宽度的变化情况见图1。        载荷16工况下面裂纹最大宽度分别为0.084 5、0.099 5、0.072 2、0.154 0、0.145 7、0.139 3 mm。裂纹长度一定时,面各裂纹宽度随着裂纹深度的加深而变宽。6种载荷工况下最大裂纹宽度位于面远中裂纹起始点,向裂纹止点方向呈不均匀缩窄,尖端缩窄最为显著。各种裂纹在不同载荷工况下面最宽处的变化见图2,为了更好地看清变化趋势,将各个离散点连接起来,在载荷13

12、状态下,载荷2导致最大开裂;在载荷46状态下,载荷4导致最大开裂;载荷46所致开裂大于载荷13。        2.3  12种初始裂纹形式下牙齿受力后邻面裂纹宽度的变化情况        与对照模型相比,在6种载荷工况下,12种初始裂纹模型邻面裂纹的开裂均增加,以模型C4最为典型。对模型C4邻面裂纹进行观察发现,载荷46(集中加载)导致的邻面开裂明显大于载荷13(均匀加载)。在均匀加载时,以载荷2产生的邻面开裂最大

13、,而在集中加载时,以载荷6导致的邻面开裂最大。        3  讨论        3.1  关于研究方法        可用于牙齿裂纹研究的方法有实测法和数值模拟法。参照钱蕴珠等4的研究选择离体牙,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AASA系统对其进行受力分析,以计算结果分析描述设定条件下裂纹的变化,结果可信。 

14、     3.2  载荷工况         由于隐裂牙裂纹多见于面窝沟,故选取对开裂影响最大的3种加载方向,其他加载方向未作计算。本研究中的6种载荷包括作用在牙齿生理中心的力和侧向力。载荷13与载荷46分别模拟正常咬合与咬到硬物时的局部异常力等多种典型情况。结果表明:所有的裂纹在不同的载荷下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正常咬合情况下,载荷2产生的面开裂最大。以此推论,在咬硬物时,载荷5理应产生最大面开裂,但结果是载荷4产生的面开裂最大。结果表明:裂纹开

15、裂的大小除与力的方向有关外,还与受力位点有关。这对裂纹的临床诊断、治疗与修复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3  裂纹边缘的变化及意义        临床观察9-10发现隐裂位置与面某些窝沟的位置重叠并向一侧或两侧边缘嵴延伸,近远中向裂发生率最高。本研究假设裂纹从面远中向近中开裂,设置了4种不同长度,3种不同深度共计12种初始裂纹形式,来模拟裂纹扩展的不同阶段。裂纹设置为一直线,加载后通过计算发现,裂纹断面处

16、所设置的双节点间的距离成非线性变化,裂纹尖端呈显著缩窄,裂纹两边由设定的直线变为折线,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节点处的应力变化不同造成的,而较高的应力点可以使裂纹在扩展过程中方向发生改变,形成临床所见的不规则形态与分型11。在咀嚼运动过程中,牙齿受力位点及大小不断发生改变,导致裂纹的尺寸不断发生变化,使裂纹边缘及尖端应力反复变化,产生牙体组织疲劳损伤的积累,最终裂纹进一步扩展导致牙折的发生。故简单的咬合调整不能终止裂纹的扩展,探讨终止裂纹的微创方法将有重要的意义。        3.4  裂纹始端位移变

17、化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面裂纹始端对应节点沿面移动的同时,伴随有龈向的位移,导致裂纹两侧对应节点不在同一平面上,这将改变原有受力方向,使裂纹尖端的受力变得更为复杂,可能导致裂纹在扩展过程中方向发生改变。提示在临床上对裂纹进行修复时,必须对裂纹始端进行充分的粘接与固定。        3.5  裂纹宽度的影响因素       

18、0;本研究结果表明面裂纹宽度的变化与裂纹的长度与深度有密切关系。裂纹较短时,裂纹深度对面裂纹的变化影响不大;当裂纹超过面1/2时,裂纹越深,面裂纹宽度变化越大,且呈非线性关系。提示当临床检查发现面裂纹尖端接近面中央时,必须进行治疗。载荷对面裂纹宽度变化有较大的影响,所有的初始裂纹模型在6种载荷下面裂纹宽度有共同的变化趋势,以载荷4最大。载荷46的影响远大于载荷13,表明应力集中可能是裂纹进一步增宽的高危因素。        3.6  裂纹宽度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12种裂纹在6种载荷工况下分别形成的最大裂纹宽度为0.010.15 mm。Caufield12提出小于0.02 m的裂纹在活体牙上肉眼难检查出来。但口腔内的各种微生物及毒素仍然可以顺利通过。本研究所设裂纹加载后最大开裂多大于20 m,部分大于0.1 mm。后者食物残渣可以进入,如不能清除,当载荷撤消后,裂纹不能闭合,使裂纹尖端应力持续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