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1页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2页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3页
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部编语文下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周末专项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学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结合孔子的观点,把下述相对应的句子分别联系起来。学到新知识,并经常去实践它,是有意思的。不能不懂装懂。学习要和思考同时进行。(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2. 阅读与理解。徐湛之出行徐湛之出

2、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注释:徐湛之,人名。1翻译加点的句子。_2说说徐湛之是怎样一个人?_3. 文言文阅读。掩耳盗铃吕不韦 撰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

3、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亡:_  钟:_则:_  负:_锤(chuí):_  况(huàng)然:_遽(jù):_ 悖(bèi):_2写出句子的意思:范氏之亡也,_恶人闻之,可也;:_悖也!_4.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练习。怀橘遗亲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注释)陆绩:三国时吴国学者。辞:告别。遗(wèi):给予。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归(合格)&#

4、160;B.欲归以遗母(想要)C.术大奇之(以为奇)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陆 郎 作 宾 客 而 怀 橘 乎?3读下面的句子,根据你对古文的理解,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内容。及归,(_)拜辞(_)堕地。4你从陆绩身上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_5. 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字(1)日初出沧沧凉凉(_)(

5、2)孔子不能决也(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_)(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_)(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 语段阅读。道旁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 诸儿竞走取

6、之  ,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曾经。诸:众,各。游:游玩,玩耍。子:果实,指李子。折枝:折,弯曲。把树枝压弯了。竞:争着。走:跑。之:它,这里指李子。唯:只有,仅。信然:确实这样。1“道旁李苦”的意思是_。2王戎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_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7. 阅读,完成练习。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 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1在下列语段的正确停顿处用/断开。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欲:_乃:_误:_或:_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7、。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诲:_俱:_2在上面的语段中找出描写那个人不专心学习的语句。  _3用自己的话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  _9. 阅读古文,回答问题。岳飞年少有志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引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

8、爱良弓赠之。飞由得益自练习,尽得回术。(注释)强:擅长于。斤: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周同:人名,擅长射箭。筈(kuò):箭的尾部。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1)少负气节( ) (2)未冠( )(3)同射三矢( ) (4)飞引弓一发(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_3选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少年有志的?_10. 阅读理解。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

9、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两小儿辩日选自_。你还知道出自这本书的一个故事:_。2解释文中带点字词的意思。去:_  及:_ 汤:_孰:_  决:_ 知:_3翻译下列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_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5“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曾子杀彘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

10、还,为汝杀彘(猪)。”妻归,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之市:到集市。特:只是。待:依赖。成:形成、养成。1概括内容:选文中曾子妻做的事件:_曾子做的事件:_2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12. 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矛与盾韩非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鬻(y&

11、#249;):出售。誉之:夸耀(他的)盾。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坚:坚硬。陷:这里有“刺穿”的意思。利:锋利。或:有人。以:用。子:你。弗:不。应:回答。1翻译画线的句子。_2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_13. 课内阅读。 伯牙绝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少(sho  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éi  wèi)鼓琴者。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按原文内容将“   ”补充完整。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伯牙善鼓琴。   善哉乎鼓琴。B.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志当存高远。C.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李白的“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如孟浩然的“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结合文中划横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