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用性_第1页
H—O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用性_第2页
H—O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用性_第3页
H—O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用性_第4页
H—O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用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HO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用性 摘要:从分析当阶段中国的要素禀赋结构,在对外贸易中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在积累一定的资本后,通过影响要素禀赋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从而促进产业链延伸,进而形成高级的,具有竞争性的要素禀赋优势。关键词:要素禀赋结构 比较优势 对外贸易结构 我们首先要了解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从而分析要素禀赋结构,进而讨论H-O理论在中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用性。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在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一般可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两大类。一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反映出发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资源情况等。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来看(一

2、)有形商品结构1. 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分析表1 2001-2009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单位:%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总值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初级产品9.978.767.946.836.445.465.055.455.25食品及活动物4.804.494.03.182.952.652.522.292.71饮料及烟类0.330.300.230.200.160.120.110.110.14非食用原料1.571.351.150.980.980.810.750.790.68矿物燃料、润滑油3.162.592.532.4

3、42.311.831.642.211.70动、植物油脂及蜡0.040.030.030.0240.040.040.020.040.03工业制成品90.1091.2392.0693.1793.5694.5494.9594.5594.7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5.024.714.474.444.694.604.965.555.16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16.4616.2615.7516.9616.9518.0418.0518.3215.38机械及运输设备35.6639.042.8645.2146.2347.0947.3947.1349.13杂项制品32.7431.0728.7726.3625.4824.562

4、4.3723.4324.94未分类其他商品0.220.200.220.190.2110.250.180.120.14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整理表1显示了2001年到2009年这段时期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从总体上看,2001年到2009年中国出口的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其比重从2001年的9.97%下降到2009年的5.25%.2001年到2009年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其比重由2001年的90.1%上升到2009年的94.75%,工业制成品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主要产品。在中国初级产品出口中,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商品

5、类别是食品及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以及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其中,食品及活动物的比重由2001年的4.80%下降到2009年的2.71%,饮料及烟类的比重由2001年的0.33%下降至2009年的0.14%,非食用原料的比重由2001年的1.57%下降到2009年的0.68%,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比重由2001年的3.16%到2009年的1.79%。而动物、植物油脂及蜡的比重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在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商品类别是机械及运输设备,其比重由2001年的35.66%上升到2009年49.13%。而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商品类别是杂项制品和未分类的其

6、他商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从2001年到2008年明显上升,但与2009年略有下降,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比重变化不是特别明显。2. 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与现状分析表2 2001-2009年中国进口商品结构 单位:%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总值100100100100100100100100 100初级产品18.7816.6917.6320.8922.3823.6425.4232.0228.76食品及活动物2.041.771.441.6321.421.261.201.241.47饮料及烟类0.170.130.120.100.12.0.130.150.

7、170.19非食用原料9.097.708.269.8610.6410.5112.3414.7414.00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7.176.537.088.559.6911.2410.9714.9212.33动、植物油脂及蜡0.310.550.7390.750.520.500.770.930.76工业制成品81.2283.3182.3779.2277.3676.3674.5867.9871.24化学品及有关产品13.1813.2211.8611.7111.7811.0011.2510.5211.15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17.2216.4315.4813.1912.2910.9910.779.4

8、610.71机械及运输设备43.9446.4246.7245.0044.0345.1143.1639.0040.57杂项制品6.196.718.008.939.229.019.158.628.47未分类的其他商品0.690.530.310.270.300.260.260.390.33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0年)整理表2 显示了2001年到2009年这段时期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除了2002年和2003年中国进口的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略有下降外,从总体上看,2001年至2009年中国进口的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其比重从2001年的18.78%

9、上升至2009年的28.76%.2001年至2008年中国进口的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其比重由2001年的81.22%下降到2008年的67.98%,只是在2009年略有上升,比重达到71.24%。在中国初级产品的进口中,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的商品类别是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二者的比重分别由2001年的9.09%到2009年的14.00%,由2001年的7.17%上升到2009年的12.33%。其他商品类别的比重变化不是特别明显。在中国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中,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商品类别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的比重由2001年的13.18%下降至

10、2009年的11.15%。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比重由2001年的17.22%下降到2009年的10.71%。其他商品类别的比重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二)服务贸易结构由下表可见,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286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其中,出口1286亿美元,同比下降12.2%;进口1582亿美元,同比增长0.1%,出口和进口分别位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从总体上,我国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这之中仅有少数的行业如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咨询、广告和宣传处于顺差地位,绝大多数行皆处于逆差地位。表3 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分项目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项目进出口同比(%)出口同比(%)

11、进口同比(%)贸易差额总计2868-5.81286-12.215820.1-296运输702-20.9236-38.6466-7.4-230旅游8348.3397-2.843720.9-40通讯服务24-22.112-23.512-20.50建筑服务1544.895-85935.236保险服务129-8.71615.7113-11.3-97金融服务1125427.1723.8-3计算机和信息服务973654321.133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1155.64-29.91117.6-107咨询32011862.5134-152广告、宣传433.8234.4203.13电影、音像4-40.51-76

12、.1317.8-2其他商业服务435-11.5247-5188-18.759注:不含政府服务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二、从对外贸易方式结构来看表4 2001-2009年中国出口分贸易方式 金额单位:亿美元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总值2660.983255.964382.285933.267619.539689.7812204.5614306.9312016.12一般贸易1118.811361.871820.342436.353150.914163.185385.766625.845298.33加工贸易1474.341799.272418.493

13、279.884164.815103.756176.566751.835869.81其他67.8394.82144.88217.45304.27423.80617.83907.79848.49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综合司在我国商品出口增长中,加工贸易起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如表5所示,从2001年到2009年,商品出口总额中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在46.8%到55%之间,中国商品出口一半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特别是机电产品出口2/3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我们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上述现象,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劳动丰裕度高的国家,而且进行国际贸易比较晚,根据要素禀赋

14、理论,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从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特别是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在对外贸易上占有较大的份额。从对外贸易方式来看,中国商品出口一半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目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从事的是低层次的加工贸易,即使属于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加工贸易也是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组装环节,附加价值不高。这些都是发挥了中国的劳动要素禀赋优势。在国际贸易初期,中国可以通过劳动要素禀赋优势,进行资本要素的积累,形成新的要素禀赋优势,即技术要素禀赋优势,进而影响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首先,积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提高我国资本的丰裕程度。FDI的注入不但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本稀缺的制约,加快我国资本深化的进程,还能增进我国承接国际中高端产业转移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积极有效地引导国外资本流向国内中高端行业还利于吸收国外较为先进的生产与管理技术,其外溢效应还能刺激国内中高端产业的发展。其次,加大研究开发(R&D)及高等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的人力资本存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