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4009-2021 渠下涵技术管理规程_第1页
DB34∕T 4009-2021 渠下涵技术管理规程_第2页
DB34∕T 4009-2021 渠下涵技术管理规程_第3页
DB34∕T 4009-2021 渠下涵技术管理规程_第4页
DB34∕T 4009-2021 渠下涵技术管理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93.16034CCS P 58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 40092021渠下涵技术管理规程Specification fortechnical management ofunder-canal culvert2021-09-03 发布2021-10-03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4/T 40092021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管理总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剑

2、安、张义峰、蔡瑜、董吉英、邓亚静、徐海、张敏、党政西、黄娟、李艳婷。IDB34/T 40092021渠下涵技术管理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渠下涵工程的运行控制、检查观测、维修养护、工程保护和技术资料整编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建筑物级别为 1、2、3 级的渠下涵,4、5 级渠下涵参照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SL 75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 230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DB34

3、/T 1742水闸技术管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渠下涵under-canal culvert从输水渠道下部穿越的具有封闭形断面的过水建筑物。4 运行控制4.1 进口设置控制段建筑物的渠下涵运行应执行批准的调度方案或上级主管部门指令,并记录。4.2 应根据工程设计特征值,结合渠下涵承担的任务和工程运行条件对渠下涵进行运行控制,其进口控制段的水闸运行控制应符合 SL 75 及DB34/T 1742 的规定。5 检查观测5.1 检查5.1.1 分类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5.1.2 经常检查5.1.2.1 检查内容:工程各部位完好情况、周边堤防情况、安全

4、防护设施、观测设施、环境卫生状况及违章情况等。95.1.2.2 检查频次:安全防护设施、环境卫生状况及违章情况应每日进行巡查;工程各部位完好情况、周边堤防情况、观测设施每月不少于 1 次。5.1.3 定期检查5.1.3.1 检查内容:a) 汛前检查:· 重点检查岁修、度汛应急工程完成情况,度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防汛组织、物料储备等防汛工作准备情况,对渠下涵及周边堤防各部位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处置,对影响安全度汛又无法在汛前解决的问题,制定度汛应急方案。b) 汛中及灌溉期检查:· 重点检查渠道高水位运行及渠下涵大流量过水时,渠下涵涵身及进

5、出口挡土墙、消能防冲设施及周边堤防等出险情况;· 若发现险情,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护,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c) 汛后检查:· 重点检查工程变化和水毁情况,特别是渠下涵水下工程部分的进口铺盖、涵身、出口消力池、海漫、防冲槽水毁情况及上下游河床冲淤情况;· 根据渠下涵整体水毁损坏程度制定岁修计划。5.1.3.2 检查频次:每年汛前、汛后应各检查 1 次,汛中及灌溉期不应小于 2 次,遇特殊情况宜适当增加检查频次。5.1.4 特别检查渠下涵超标准运行、遭遇地震或发生突发事故后,应进行特别检查。a) 超标准运行:· 重点检查渠下涵下游消能设施冲刷情况、上下游

6、河道冲淤情况;b) 强烈地震:· 重点检查渠下涵主体结构、进出口挡土墙、涵身周边堤防等有无损坏以及损坏程度;c) 突发事故:· 应对渠下涵事故影响范围的工程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检查。5.1.5 检查资料渠下涵检查应及时整理检查资料,并填写检查记录表。经常检查记录表、定期检查记录表及特别检查记录表见附录A附录C。5.2 观测5.2.1 观测内容为渠下涵上下游水位、穿越渠道水位及流量、垂直位移、上下游河道冲淤、结构分缝、起测基点校验、工作基点校验。5.2.2 观测频次见表 1,表中测次均为正常情况下人工测读的最低要求,特殊时期(如洪水、地震等) 宜增加测次,自动化观测可根据需要适当

7、加密观测。表1渠下涵观测内容及频次表观测内容观测频次渠下涵上下游水位过水期,1次/天渠下涵穿越渠道水位及流量1次/天垂直位移汛前、汛后各1次上下游河道冲淤汛前、汛后各1次结构分缝汛前、汛后各1次起测基点校验1次/年工作基点校验1次/5年5.2.3 水位观测:采用水尺进行观测,水尺零点应每年校验一次;自动观测的数据与人工观测的数据宜每季度比对一次。5.2.4 流量观测:有流量测验条件的应按要求进行流量测验;无条件的可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求;有自动测流装置的应实时监测流量。5.2.5 垂直位移观测:采用水准测量,其观测方法和精度应满足 GB/T 12898 中三等水准测量要求。5.2.6 上下游

8、河道冲淤观测:观测范围一般从上下游铺盖或消力池末端起分别延伸 13 倍河宽的距离; 观测断面间距靠近渠下涵宜加密,远离渠下涵可适当放宽。5.2.7 结构分缝观测:观测标点宜设置在进出口翼墙与涵身接缝、各节涵身分缝等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主要观测相邻结构分缝的高差、缝宽、错位、渗流量及止水情况。6 维修养护6.1 渠下涵周边堤防杂树杂草应定期进行除杂控高,保证堤防无高杆杂草,草皮整洁美观。渠下涵周边堤防、进出口及涵身内杂物垃圾及漂浮物应定期清理,保证周边环境整洁。6.2 渠下涵周边堤防和进出口翼墙墙后填土出现雨淋沟、塌陷、跌窝等,应随时回填修补夯实。6.3 涵身与堤防结合部发生渗漏、管涌险情时,临

9、水侧可采用黏土截渗或软帘盖堵等方法截渗,背水侧可采用导滤围井或滤层铺盖等方法导渗。6.4 渠下涵处堤防出现裂缝,可采用封闭缝口的方法处理,沿裂缝走向开挖沟槽,回填素土或水泥土并分层夯实,防止雨水浸入。6.5 渠下涵处堤防出现滑坡迹象,应设置观测点持续观测滑坡地表位移,分析研判滑坡发展趋势。6.6 涵顶覆盖黏土层出现裂缝、塌陷、跌窝等现象,应及时回填修补夯实,若设置有防渗膜,还应检查防渗膜是否存在破损情况,并进行相应修补。6.7 下游河床冲刷坑已危及防冲槽或边坡稳定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抢护,可采取抛石固脚、铺设砂石枕袋等进行处理。6.8 涵身内淤积影响过水时,应及时采用人工开挖、机械疏浚等方法清除

10、,确保过水通畅。6.9 进出口护坡、护底砌石存在松动、塌陷、隆起、底部淘空、垫层散失等现象时,应拆除后按原状修复。6.10 浆砌石挡土墙墙身发生倾斜或滑动迹象时,可采用墙后减载或墙前抛石支撑等方法处理;渠下涵浆砌石拱顶变形、开裂或渗漏严重的,可采用灌浆或开挖增设钢筋砼拱盖进行处理。6.11 下游防冲设施(防冲槽、海漫等)遭受冲刷破坏时,应及时补充抛石到原设计断面,保持防冲设施完整可靠。6.12 混凝土结构局部破损,宜采用不低于原强度等级混凝土或砂浆进行修补。6.13 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后,应加强检查观测,查明裂缝性质、成因及危害程度;混凝土裂缝处理, 应考虑裂缝所处的部位及环境,按裂缝深度、宽

11、度及结构的工作性能,选择相应的修补材料和施工工艺, 具体修补措施可参考 SL 75 的有关规定。6.14 渠下涵进出口水位无法降至需修补缺陷部位高程以下,或无法排干涵身内的充填水,或降低水位及排干充填水措施与水下修补相比费用较高时,应进行水下修补。水下修补宜采用无毒、无污染的环保材料。水下修补完成后宜对修补效果进行检查。水下修补的施工技术要求可参考 SL 75 及SL 230 的有关规定。6.15 消力池、护坦上的排水孔和翼墙、护坡上的排水管要经常清理,保持畅通。反滤层淤塞或失效的, 应重新补设。6.16 永久缝填充物老化、脱落、流失的,应及时充填封堵。止水设施损坏,可用柔性材料灌浆,或重新埋

12、设止水予以修复。6.17 进口设置控制段建筑物,其闸门、启闭机及电气设备的维修养护应符合 SL 75 及 DB34/T 1742 的有关规定。7 工程保护7.1 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渠下涵管理范围,并对管理范围划界确权,设置明显固定标志。7.2 渠下涵管理范围内不应倾倒、堆放废弃物;不应有建房、打井、爆破、立窑、开采、葬坟、取土等行为;渠下涵上下游河道内不应有围网养鱼等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行为。7.3 渠下涵上、下游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8 技术资料整编8.1 技术资料应由专人负责收集,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技术资料应分类清楚、组卷合理、标题简明、装订整齐、存放有序,做

13、到按月整理,年终归档。8.2 技术资料整编的主要内容包括:a) 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b) 控制运用、检查观测、维修养护、除险加固、防汛抢险等技术文件、资料及成果;c) 上级指示、通知、批复等文件,与有关单位签订的协议、合同等。8.3 管理单位应逐步实现技术资料的数字化管理。附录A(资料性)渠下涵经常检查记录表渠下涵名称:检查日期:渠道水位:渠下涵进出口水位:序号检查内容检查情况记录1工程设施完好情况2周边环境卫生状况3上下游河道漂浮物情况4上部渠道水流形态5安全防护设施及警示标牌6违章建筑7其他情况维修养护措施建议:检查人员(签字): 技术负责人(签字):附录B(资料性)

14、渠下涵定期检查记录表渠下涵名称:检查日期:序号检查位置主要检查内容检查情况记录1渠下涵进出口连接段1) 进出口挡土墙:浆砌石风化、破损、缺失、砂浆脱落等情况;混凝土磨损、碳化、裂缝、剥蚀等情况;墙体倾斜、沉降等变形情况;排水孔及墙后反滤体堵塞失效等情况。2) 进口铺盖、出口消力池、海漫、防冲槽等松动、塌陷、缺失、风化、垫层流失、底部掏空等情况;消力池排水孔及反滤层堵塞失效等情况。2渠下涵洞身及分缝1) 混凝土箱涵或管涵:重点检查涵身混凝土磨损、碳化、裂缝、剥蚀、露筋、钢筋锈蚀、渗漏及其他损坏情况;2) 浆砌石拱涵:重点检查拱顶及侧墙浆砌石松动、开裂、缺失、风化、砂浆脱落、渗漏、墙体倾斜、拱顶塌

15、陷等情况;3) 结构分缝:重点检查分缝止水老化、变形、破损、漏水及填充物流失等情况。3渠下涵上下游河道1)上下游河道冲淤情况;2)上下游河道护砌松动、塌陷、缺失、风化、垫层流失、底部掏空等情况;3)上下游河道内漂浮物等情况。4渠下涵与渠堤连接部位连接部位开裂、沉陷、渗漏、管涌等情况。5渠下涵处渠道堤防1)堤防除杂控高情况;2)堤身裂缝、冲沟、雨淋沟情况;3)有无新增滑坡;滑坡段长、滑坎高、滑舌长有无变化;4)渗漏、散浸出逸点位置、渗流量、出水浑浊变化情况;5)堤防坡面护砌缺损、坍塌、松动等情况;截排水沟淤积、破损情况;6)有无白蚁及害堤动物活动痕迹。6渠下涵顶部渠道护底情况1)渠下涵顶部渠道护底松动、塌陷、缺失、风化等情况;2)渠下涵顶部覆盖黏土层冲刷、缺失等情况;3)渠下涵顶部防渗膜老化、破损等情况。7安全防护设施及警示标牌1)防护栏、防护盖板损坏、缺失等情况;2)工程简介牌、警示标牌、界碑界桩等损坏、缺失情况。8违章建筑渠下涵管理范围内有无新增违章建筑;有无新增开荒垦植、葬坟等。检查人员(签字): 技术负责人(签字):附录C(资料性)渠下涵特别检查记录表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